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8月下旬某鹿场爆发鹿的巴氏杆菌病,不到3天,死亡11头,危害性较大.现将发病 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鹿场饲养梅花鹿252头,分11个圈饲养.在8月24日死亡1头育成鹿,26日傍晚死亡2 头育成鹿,27日清晨又发现死亡8头.发病的鹿主要集中在两个圈.其中1个圈饲养育成鹿40  相似文献   

2.
2005年2月末,山东省滨州市某梅花鹿养殖场的1只成年雄性梅花鹿突然死亡,不久又有2只鹿死亡,通过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鹿的C型魏氏梭菌病,经过综合治疗,病情得到控制。1发病情况该养殖场共有存栏鹿37只。2月21日清晨,饲养员发现1只成年公鹿(4岁)死亡在栏里。当天下午14时  相似文献   

3.
2007年11月,江苏某鹿场发生巴氏杆菌病,经过治疗得到有效的控制. 1 发病情况该场共饲养32只茸鹿,其中28只梅花鹿和4只马鹿分圈饲养于3个圈舍中.2007年11月天气骤然变冷,1只梅花鹿仔鹿突然发病死亡.到了12月,在1个月内先后有16只梅花鹿发病,发病率SO%,死亡4只,治愈12只,治愈率75%.  相似文献   

4.
1 发病情况 2007年6月25日上午9时,蛟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天北镇某鹿场发生梅花鹿急性死亡情况的报告,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调查.该鹿场现存栏梅花鹿600只,从6月24日23时鹿群陆续出现急性发病死亡,到25日11时共有13只鹿死亡.死亡鹿只90%为3~4岁的公鹿,体况良好,分布于相邻两栋鹿圈的7个鹿舍,这两栋鹿圈共存栏200余只鹿.  相似文献   

5.
伊春市友好区鹿场存栏梅花鹿120头,2006年5~7月鹿产仔期间,发生仔鹿腹泻。截止6月末,共产仔鹿24只,发病8只,发病率33%。由于未能及时治疗,死亡3只,死亡率达37.5%。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定大肠杆菌病。经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滨州市某旅游景点的梅花鹿饲养场于201 1年11月19日突然死亡一头成年雌性梅花鹿。经过问诊及剖检并采集肺脏组织进行了化验室检测,确诊为鹿的结核病。1基本情况该鹿场于2010年从外地购进梅花鹿28头,由于时间仓促及资金周转问题,鹿场一直缺少配套的管理措施、设施以及技术。通过询问及现场观察得知,鹿群一直存在消瘦、被毛粗乱、不爱运动、生长缓慢和贫血等健康问题。最近由于天气变化较大,有的鹿出现弓背、干咳等症状,并  相似文献   

7.
2014年3月16日,梅河口市湾龙镇某村梅花鹿养殖场畜主郭某来畜牧站,要求到其鹿场诊疗患病幼鹿,给予帮助。笔者立即进入到该鹿场进行现场调查和诊断。经现场诊断,并结合饲养管理情况调查,最终确诊为幼鹿佝偻病。1发病情况该鹿场共养殖梅花鹿127头,其中幼鹿56头。自2014年1月上旬开始,幼鹿逐渐发病,并很快发展到所有的幼鹿。幼鹿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跛行,触摸疼痛显著等症状。发病初期疑是肌肉风湿症,使用水杨酸和跛痛消制剂进行治疗,但使用1疗程后,没有效果,个别幼鹿愈发严重。  相似文献   

8.
<正>鹿巴氏杆菌病又名为鹿出血性败血症,简称鹿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鹿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的特征,在临床上大多数病例为急性败血症症状,多数病呈现胸膜肺炎或出血性胃肠炎的变化。1发病情况2018年6月20日建平县某乡梅花鹿饲养场,存栏128只,其中成年鹿78只幼鹿50只,其中一头幼鹿发病死亡,先后有8只成年鹿发病死亡3只,又有9只幼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1985年夏季在吉林省两个鹿场的梅花鹿群中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根据病鹿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及细菌学检查结果,确诊该病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鹿快密病。对鹿群采取一系列防制措施后,使该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正>仔鹿下痢是新生仔鹿常见的一种疾病,卫生条件不好的鹿场中体质瘦弱的仔鹿多发。一般3~20日龄仔鹿容易发病,3~10日龄的发病最多,15日龄以后的发病较少。本病发生后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1.发病情况吉林省汪清县某鹿场共饲养梅花鹿1000余头,2013年7月该场新生仔鹿均不同程度出现腹泻症状,并相继有11头死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建始县某梅花鹿养殖场死亡4例梅花鹿,通过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综合诊断,梅花鹿疾病为巴氏杆菌与腐败梭菌混合感染所致。鹿场采取了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本病发展,取得了满意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蛟河市天北镇某鹿场饲养510只梅花鹿。2009年7~8月间,该场鹿群发生皮肤病,到蛟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求诊。通过对其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鹿蠕形螨病。  相似文献   

13.
2010年6月初,吉林省东丰县某个体鹿场放养的300多只梅花鹿中爆发了巴氏杆菌病。此次发病的特点是发病快、死亡率高,不到一周相继死亡30多只,发病率为13%,死亡率高达75%,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中,山东省定陶县一鹿场鹿群突然发病,有3只(1公2母)膘情较好的鹿死亡。发病当天死亡1只.第2天死亡2只.经过及时确诊并积极治疗,鹿场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再没有发生死亡并于1周后全部康复。本病通过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2月,山西省太原卧虎山动物园梅花鹿发生了一起急性传染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病鹿肠黏膜呈现大面积出血性、坏死性炎症。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A型梅花鹿魏氏梭菌病,经防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02年6月27日,吉林省某鹿场一头哺乳母鹿于早晨采食约2小时后,突然出现腹围膨大,口吐白沫,肌肉震颤,随即倒地痉挛死亡,病程1.5小时.该场立即将死亡鹿送检.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建始县某梅花鹿养殖场死亡4例梅花鹿,通过对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可见典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腐败梭菌的菌落;通过细菌生化鉴定结果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腐败梭菌;动物接种实验复制出了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腐败梭菌相同的病变。因此,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腐败梭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8.
闫新华 《特产研究》2001,23(3):31-32
在鹿的疫病防治上,我国已研制出多种有效的制品用于诊断和预防免疫,使得某些重大疫病得到有效控制,但在养鹿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受传统的、落后的生产方式所束缚,以及鹿抗病力强、发病后难治愈、疫苗注射困难等特点,我国的很多鹿场及个体养鹿者,对疫病防疫观念仍然淡薄,这是某些鹿病不断流行造成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如结核病、魏氏梭菌病、巴氏杆菌病、口蹄疫、坏死杆菌病等,当前仍在我国各鹿场流行和蔓延,给各生产场及个体养鹿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对当前我国鹿主要传染病流行特点及其有效防制措施进行简要叙述.旨在能引起各鹿场及个体养鹿户对鹿病防疫的重视,减少损失,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9.
2008年6月中旬,蛟河市某鹿场存栏鹿相继发病,仔鹿病死情况尤为严重。6月2513,该场主携带1只病死仔鹿到蛟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剖检化验。根据府理变化,中心实验室对该场其它发病鹿只采集血样30份进行血液寄生虫检验。镜检结果巴贝西虫阳性26份,合并附红细胞体阳性21份,并结合鹿群发病情况,确诊为巴贝西虫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0.
梅花公鹿巴氏杆菌急性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从某鹿场购进23只上锯梅花公鹿.由于对当地疫情不够了解,忽视了防疫注射苗的重要环节,给合群后的鹿群带来了感染疾病的隐患.同年9月末至10月初,相继有4只购入公鹿发病死亡,其中4锯鹿2只,老龄鹿2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