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参谋热线     
红薯加工专家肖利贞肖利贞,研究员,原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甘薯研究室主任,中国作物学会第二届甘薯专业委员会委员。1995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优秀专家"。1963~1998年在河南省农科院作物所从事甘薯育种和高产高效栽培、甘薯淀粉和粉丝加工技术研究工作。多年来,先后主持河南省甘薯高产栽培、"八五"甘薯育种攻关"甘薯新品种选育"子专题及"甘薯高淀粉品种利用及三粉加工产业化开发"等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甘薯是连城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传统的特色名牌农产品连城红心地瓜干加工原料作物。2009年,在省农业厅的重视支持下,我们开展了甘薯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甘薯生产的科技含量,更好地满足地瓜干加工对优质鲜甘薯的需求,促进红心地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品牌建设。一、甘薯高产创建增产增收效  相似文献   

3.
紫色甘薯是近年来新兴的优势特色作物。绵阳市从2006年开始引进、选育紫色甘薯新品种,并开展高产高效栽培试验示范工作。本文总结了绵阳市紫色甘薯育种、栽培、高产示范和企业加工方面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加快绵阳市紫色甘薯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夏甘薯高产群体质量指标与促控技术姜先梅,孙月轩,朱礼祥(赣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22100)甘薯是重要的粮、饲、经兼用作物,块根的膨大不受株龄和发育阶段的制约,其产量高、潜力大,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作物高产群体质量理论的提出,为甘薯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5.
旱地高产作物甘薯加工增值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寻求浮山旱地高产作物甘薯加工增值途径,研制出低糖甘薯脯。该产品采取一次糖煮法,采用护色,添加糖制助剂等手段,有效地防止了酶促褐变,产品干瘪等弊端。产品晶莹透亮,味美形佳,含糖仅在42% ̄51%,符合低糖要求。  相似文献   

6.
甘薯是南安市最主要的薯类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666.7hm^2,长期种植新种花、湘薯75-55、金山57、台薯系列等老品种,加上农户留种自繁和沿用传统的栽培方式,导致出现品种混杂、种性退化、抗性差、产量低、品质下降等不适于甘薯食品加工的问题。为了促进南安市甘薯生产,南安市农技站在引进脱毒甘薯品种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1999年从龙岩市农科所引进脱毒甘薯品种(苗)试种,经南安市多点试验示范表明,脱毒甘薯的增产幅度达10%~25%,且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脱毒甘薯品种,目前全市推广面积已达2666.7hm^2,占全市甘薯种植面积的43.5%。推广脱毒甘薯栽培技术对提高甘薯产量、品质和效益起到重要的作用。现将脱毒甘薯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甘薯是高产作物,其经济产量系数也较高。甘薯栽植不择土质,植株吸收力和再生力都很强,它耐旱、耐脊,并能抗风、冰雹等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8.
“浙薯13”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采用“浙3481”和“浙255”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用途甘薯品种。我县于2003年开始引种,2005年示范面积已达90hm^2。该品种有食用、淀粉加工和薯脯加工三大用途,推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
红苕又名甘薯,是四川四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及工业原料作物,不少地方已把红苕当成经济作物来种植及加工开发,经苕 从种到收都要遇到灾害,生产上要夺取红苕高产,必须采取积极的抗灾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甘薯是一种经济系数较高的作物,有广阔的综合利用前途。为充分挖掘甘薯的高产潜力,本文探讨甘薯宽畦双行高产栽培技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得到一种具有较高比表面积且掺杂N、S元素的新型碳材料,且为这种碳材料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以杨木木粉制得的综纤维素为原料,以氨水和正硅酸乙酯反应制得的纳米SiO_2为模板剂,L-半胱氨酸作为N、S元素的来源,采用水热炭化法在一定温度下制得了水热炭材料,并在氮气气氛下对其进行烧结处理。通过SEM、能谱分析、XPS、TG-DTG等测试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本实验制得最终产物含有N、S元素,其质量分数分别为17.07%和1.81%,比表面积为220 m~2/g,较参照样具有显著提高,并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指标及其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立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的指标,并对该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的特征进行研究。[方法]结合实际观测资料,分析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的产生时期,确立高温热害的衡量指标,并对指标进行验证,最后讨论高温热害的产生原因,提出预防对策。[结果]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多发生在7月下旬~8月上旬,以8月上旬危害最为严重;经验证,确立的高温热害指标准确可靠;高温热害的发生与江淮地区的气候及种植品种和种植制度有关;在满足基本生育积温条件下,防御一季稻高温热害要适期早播早栽或迟播迟栽,选用耐高温品种。[结论]该研究可为减轻安徽省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优质米区划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4个优质米品种,在6个试验地点对蛋白质含量、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品质进行分析,提出优质米的主要分布区域。根据土壤酸碱度、降雨量、温度和日照等影响米质的气候环境因素,对我省优质米产地进行区划。  相似文献   

14.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为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三大战略提供手段支撑。该文以商品粮生产基地河北省卢龙县为例,从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适宜性(低度适宜S1、中度适宜S2、高度适宜S3)和空间布局协调性(低度协调C1、中度协调C2、高度协调C3)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与方法体系,采用灰色关联评价和互斥性矩阵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将待评价矢量数据转换成30 m×30 m的空间栅格数据,对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布局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将适宜性指数与协调性指数组合类型中的"S3C3、S2C3和S3C2"覆盖地区确定为优先保障建设区、组合类型中的"S2C2、S1C3和S3C1"覆盖地区确定为正常推进建设区、组合类型中的"S1C2、S2C1和S1C1"覆盖地区确定为延缓滞后建设区,优先保障建设区、正常推进建设区和延缓滞后建设区建设规模分别为12 372.33 hm2、13 978.95 hm2和14 357.65 hm2,不建设(规划扣除允许和有条件建设区占用农田)区域规模为3 200.64 hm2。该研究将为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和务实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北京地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生长过程,建立相容的断面积和蓄积模型,通过引入间伐林分与未间伐林分的哑变量,分别建立林分断面积、林分蓄积生长模型,然后从相容的角度出发,建立林分断面积、蓄积量的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并与不含哑变量的传统生长模型的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进行比较。经检验,传统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中林分断面积和林分蓄积生长模型的预测精度都在92%以上,对油松林分断面积的预测精度高达0.921 5,决定系数高达0.900 1,对油松林分蓄积量的预测精度达到了0.928 3,决定系数高达0.912 3,而引入哑变量的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中,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确定系数稍高,均在93%以上,对油松林分断面积的预测精度高达0.939 8,决定系数达到了0.927 9,对油松林分蓄积量的预测精度在0.930 0以上,决定系数达0.932 8。这说明引入哑变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而且所建模型比较合理,形式相对简单,便于应用,不仅使得林分水平上的林分断面积、蓄积量的预测结果具有相容性,同时还考虑了间伐措施对林分生长的影响,达到了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整体化研究的目的,为林分的经营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几个加工番茄品种在焉耆盆地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五个加工番茄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宜焉耆盆地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新番4号产量最高,对早疫病耐病性最好,可作为晚熟品种推广应用.立原8号产量排名第二,对早疫病耐病性较好,可作为早熟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山西省种植的不同株型的五个玉米品种,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群体内冠层叶面积的铅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的冠层的叶面积指数的铅直分布状况符合逻辑斯谛方程。此外,还对不同品种的冠层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玉米高产群体的冠层结构指标  相似文献   

18.
以垦农4号和垦鉴21号大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大豆在3种不同密度条件下的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动态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品种在不同群体条件下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趋势大致呈一抛物线,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在V3和R1达显著水平,R3、R5和R6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品种间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均存在差异;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的关系,在R3呈显著正相关,R5呈极显著正相关;KJ21后期群体发育在高密度下仍能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适合密植。  相似文献   

19.
新疆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光合性能及产量构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光合性能及产量构成特征,为新疆玉米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选择5个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在3个种植密度条件下探讨各处理群体冠层光合性能指标、干物质积累及其产量构成的特征.[结果]耐密型品种中单909叶面积指数(LAI)大小适宜,LAI到达峰值的时间较早,抽雄前与灌浆后LAI变化速率较小;花后光合势的比例、净同化率较高,粒叶比较大,总干物质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时间较长,高密度下收获株穗数和产量较高;稀植大穗型品种中单808虽然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均较高、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大,但花后光合势所占比例、净同化率和粒叶比均随密度增加显著降低.在高密度条件下(13.5×104株/hm2),群体收获穗数及穗粒重显著降低,严重制约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结论]在新疆干旱气候生态条件下,利用膜下滴灌技术,充分利用丰富的光照资源优势,选用冠层光合性能强的耐密型玉米品种,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挖掘品种自身的高产潜力,最终实现大面积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观测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3年8月16日抚顺地区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副热带高压边缘高温高湿空气团与由短波槽输送的冷空气在抚顺地区交汇、地面蒙古气旋加强东移,为抚顺地区强降水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低层强正涡度区、高层负涡度区,为抚顺地区强降水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随着高能锋区快速向东移动,抚顺地区强降水出现在假相当位温等值线密集的高能锋区南压过程中。长时间持续的90%以上的相对湿度场为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8.16"降水期间,共有4个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表明此次抚顺强降水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