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御临镇位于邻水县平坝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全镇幅员面积66.36 km2,总人口3万人,辖18个村、1个居委会、163个村民小组。主要针对镇上的气候、地理环境,提出了适合御临镇玉米种植、能有效提高玉米单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豆糖蜜的功能性成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糖蜜是生产大豆浓缩蛋白过程中的副产物。综述了大豆糖蜜中大豆低聚糖、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和大豆磷脂等功能性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其生理功能,并简述了大豆糖蜜在食品和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是世界上大豆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也曾经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一些美洲国家大豆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大豆生产量由世界首位降到美国、巴西之后,从大豆出口国变为大豆净进口国,大豆成为中国农产品贸易中最令国际社会关心的贸易作物。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国际化,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大豆研究、开发、生产领域遇到了来自比其他作物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植物蛋白、食用油及动物饲料来源的大豆作物,有效地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保护我国大豆种质资源及新品种已经迫在眉睫。本文着重介绍了与大豆遗传资源、新品种保护相关的我国法律法规,进行了大豆保护的可专利性分析,并对大豆研发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作了初步探讨,以促进对大豆新品种的申请保护,提高我国应对来自国外竞争的抗衡能力。  相似文献   

4.
阿根廷丰富的农业资源为我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跨国大豆采购平台。然而,"大豆技术包"的运用,却给阿根廷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土壤、空气及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这不仅影响阿根廷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我国与阿根廷大豆贸易"民心相通"的顺利实现。我国传统大豆生产以可持续性而著称,在几千年的大豆栽培历史中,我国发展出了稻豆复种、大豆间作套种、免耕翻耕结合等诸多可持续大豆生产技术体系,明显不同于西方的"大豆技术包"体系。因此,建议深化我国与阿根廷在大豆生产与贸易领域的合作,从大豆可持续生产与贸易标准的制定、大豆种业合作以及可持续大豆生产示范园区建设三方面,引导阿根廷大豆生产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中国与阿根廷大豆贸易"民心相通"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
刘凯  穆月英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3):159-164
本文旨在分析中美大豆期货价格的波动特点,中美大豆期货市场价格波动溢出效应和联动性。运用E-GARCH模型、BEKK-GARCH模型和DCC-GARCH模型系统地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美国大豆期货价格对中国大豆期货价格存在单向的波动溢出效应;中、美大豆期货价格联动性较强,中国大豆期货价格受美国大豆期货价格影响较大,美国大豆期货价格受中国大豆期货价格影响较小,因此中、美期货价格间的联动性可以归结为中国大豆期货价格依附于美国大豆期货价格的联动性。  相似文献   

6.
《种业导刊》2014,(3):33-33
<正>在进口大豆强势冲击下,国内的大豆备受冷遇。曾经执着于种植大豆的农民(以下简称"豆农"),难耐连亏多年而被迫放弃了大豆种植,转而种上了经济效益更高的水稻和玉米。大豆售价低被舍弃。黑龙江是中国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其产量约占全国的40%。随着国外转基因大豆进口,国内大豆的价格和价值难成正比,农民只有顺遂市场改种经济效益更好的玉米等,大豆种植面积逐年萎缩。数据显示,黑龙江省的大豆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7.
大豆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大豆的产量一直是育种家最关心的育种目标之一,近年来,世界大豆产量显著提高,超高产大豆品种不断涌现,高产纪录一再刷新。概述了国外大豆产量潜力与高产记录以及国内大豆高产记录与高产育种研究情况,分析了大豆高产育种的途径与策略,指出分子育种与转基因技术的结合将是大豆高产育种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常见病害。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加,菌核病的病害会直接影响到大豆最终产量与品质。因此做好大豆菌核病的防治工作是大豆生产的必然措施。根据病害发病特点及原因,探讨了大豆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豆根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大豆根腐病对生产的危害,笔者介绍了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镰刀菌(Fusarium spp.)、腐霉菌(Pythium spp.)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生物学特征和流行规律,以及目前国内外大豆根腐病抗病基因的鉴定、克隆及其在大豆抗病育种上的应用。此外,笔者还综述了中国大豆根腐病抗(耐)病的种质资源,以及大豆根腐病菌生防菌的筛选与应用研究,并总结了大豆根腐病的不同防治措施。本综述将为大豆抗根腐病的分子机制及大豆根腐病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大豆发展现状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对世界大豆主产国转基因大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就转基因大豆对于人类、动植物及环境安全可能存在的现实和潜在的影响进行了叙述并对中国大豆产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认为,目前应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国非转基因大豆这一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亦注重进口非转基因大豆,使中国成为世界非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加工和出口中心;同时加强对大豆生物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早日创造出知识产权属于中国自己的、安全和环保的转基因大豆品种,为中国大豆产业实现新的腾飞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大豆技术发展动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转基因大豆为例初步探讨了推动转基因大豆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因素。转基因大豆技术在今天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第一、转基因大豆技术较之传统大豆的比较优势推动了其快速发展;第二、增进多个群体的经济利益以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是转基因大豆发展的外在动力;第三、不断完善的专利制度为转基因大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由此可见,转基因大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尽管目前关于转基因大豆及其食品在各个不同的国家产生了激烈的争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快速发展,但转基因大豆技术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李毓峰 《种子科技》2023,(23):97-99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能够被制作成多种豆制品。大豆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磷酸等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大豆栽培历史悠久,但是大豆的产量严重不足,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为此,应加大对大豆种植技术的研发力度,同时加强大豆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分析了大豆栽培技术的要点、大豆常见的病虫害以及防治技术,以期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吴晓周 《种子科技》2024,(2):155-157+160
我国作为大豆、玉米生产大国之一,随着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大豆、玉米产能也逐渐提升,但大豆和玉米依然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近些年,我国大豆、玉米进口量逐年增加,如何提高大豆、玉米产量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该技术可以在保持单位面积内玉米产能不变的情况下增收一茬大豆,从而提升种植效益。基于此,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原理与优势,阐述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丰产路径和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外来杂草反枝苋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比较分析了三种不同物种组成的群落,即单种大豆、单种反枝苋、大豆与反枝苋混种的群落中,反枝苋和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情况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豆开花结荚期,混种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比单种大豆多利用了3种碳源,混种反枝苋与单种反枝苋相比利用的碳源种类数相同;在大豆鼓粒期,混种大豆比单种大豆少利用了9种碳源,混种反枝苋比单种反枝苋多利用了6种碳源;在大豆成熟期,混种大豆利用的碳源种类总数与单种相同,混种反枝苋比单种反枝苋多利用了4种碳源;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与单种大豆相比,混种大豆根际土壤的有效氮含量和温度均降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pH值、含水量和全氮含量升高,且都在大豆鼓粒期差别最大。说明外来杂草反枝苋的入侵改变了大豆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了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能力,进而抑制了大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中国各大豆栽培区大豆遗传资源的生育期表现,东北春大豆区的大豆品种多为早熟和极早熟种。黄淮夏大豆品种以中热种居多。长江流域夏大豆品种成熟期分布比较分散,晚熟和极晚熟种多于早熟和中熟种。秋大豆则以中熟种占多数,大豆是以不同生育期和播期类型适应各地条件的,不同生育期的大豆遗传资源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16.
大豆钼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钼营养研究的现状,从钼对大豆农艺学性状、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影响,大豆对钼的吸收及钼在大豆植物体内的的分布,大豆植物体内钼与其它元素的作用,钼对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和钼对大豆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论述了大豆钼营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豆生产与科研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论述了我国大豆生产和科研的现状,分析了未来大豆供需形式,指出我国大豆生产中存在基础设施差、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大豆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孟若雪 《种子科技》2023,(12):121-123
文章主要阐述了大豆常见病毒性病害类型、传播方式、流行规律,针对大豆常见病毒性病害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梳理,希望能够为大豆病毒性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一定借鉴,提高大豆种植效益,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豆体细胞胚胎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体细胞胚胎遗传转化体系是提高外源基因遗传稳定性,克服嵌合体的有效途径,因此建立高效稳定的大豆体细胞胚胎组织培养体系并广泛应用于大豆的遗传转化是完善大豆遗传转化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从大豆体细胞胚胎再生体系研究和转基因研究方法两个方面阐述了大豆体细胞胚胎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并对影响大豆体细胞胚胎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发展高端大豆产品应对国际大豆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琳琳  孟军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359-362
当前,国际市场对大豆价格的操控及我国大豆生产现状使我国大豆产业陷入危机。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和现状,结合国内外大豆消费市场需求,提出通过利用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发展无公害、绿色高端大豆产品来发展我国大豆产业,摆脱产业危机的思路,并对其发展策略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