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徐守军 《种子科技》2023,(8):121-123
产量是评判玉米种植效果的重要指标,而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多种多样,如环境因素、种植策略等。地膜覆盖是一种调节种植区域温度、促进植物产量提高的种植技术,广泛应用于玉米种植领域中。现阶段,地膜类型多种多样,不同地膜对玉米种植的影响有所差异。为探究地膜技术在玉米种植领域中的应用效果,文章分别设立了3个试验区和1个对照区,选择3种不同的地膜应用于玉米种植中,并在玉米生长不同周期测定玉米各项指标,以此挑选最佳的地膜技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地膜技术日渐推广,如果把保温增湿、配方施肥融入到这项技术中,就能科学管理与种植玉米,让玉米种植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帮助种植户增产增收。文章详细探索了在种植玉米过程中地膜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希望能为地膜技术的大范围推广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是陇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2 400hm2左右,近年随着地膜玉米和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玉米种植面积逐年上升,2015年全县地膜玉米面积4 000hm2,地膜玉米虽然达到增温保墒抗旱增产的效果,但农田残留的地膜已严重影响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为了消除白色污染,在2015年引进12个玉米品种,进行露地品种比较试验,以筛选出适宜陇县露地种植的高产玉米新品  相似文献   

4.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是在玉米生育期间.通过地面覆盖一层薄膜。并应用优质中晚熟玉米良种、平衡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达到增温、保墒、除草、促进早熟,实现高产再高产的一项高科技栽培技术。近几年玉米地膜栽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无霜期短、热量贫乏的冷凉地区,也带动了地膜洋芋、地膜棉花、地膜花生等作物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册亨县玉米种植增产增收措施,特进行了册亨覆盖不同地膜效果探析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种植采用完全生物降解膜黑色可提高产量和效益明显,可在册亨县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年多点试验,极早熟玉米杂交种可在坝上地区种植,且较坝上主要农作物增产57.5%~169.2%,增收24.4%~104.3%.根据影响坝上地膜玉米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区划出坝上地膜玉米种植的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7.
高寒山区地膜玉米丰产栽培技术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节地区中部包括大方县,毕节县的大部分,织金县、黔西县的少部地区,海拔1200—1600米,是全区主要的玉米生产地带。近年来推广地膜玉米后,平均亩产达到400公斤以上,亩增产100—150公斤,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提高这一地区地膜玉米的产量水平,挖掘地膜玉米的增产潜力,1990年我们在毕节地区科委、计委的立项支持下,首次利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开展了地膜玉米种植密度与施肥问题的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依据高寒阴湿地区气候特点、主栽作物类型和农业生产现状,通过4年蚕豆与地膜玉米、马铃薯、油菜、当归高产高效复合种植栽培技术试验研究,总结提出了蚕豆与地膜玉米、蚕豆与马铃薯、蚕豆与油菜和蚕豆与当归4种复合种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KWS-2030青贮玉米品种具有早熟、产量高及品质优等特性,种植经济效益较好。本文介绍了KWS-2030玉米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地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地膜覆盖玉米栽培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保温、保湿、保墒、保肥、保全苗、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的作用。经测算,地膜玉米比露地玉米每667m^2平均增产150kg以上,除去地膜等成本每667m^2可以增收150-250元。目前韩城市也有一定面积的地膜覆盖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寒旱区地膜覆盖与育苗移栽对促进中晚熟玉米生长及增加产量作用的相对重要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大田试验,分析比较了这两种栽培方式对玉米生育进程、株高变化与穗位高及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直播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地早于育苗移栽玉米。地膜覆盖较同期直播(5月2日)产量增加32.0%;育苗移栽膜地产量较直播提高34.7%。增产的原因主要是百粒重的显著增加。各处理相比,移栽可使株高和穗位高降低,覆膜(包括移栽膜地)则能够提高产量和降低秃尖的长度。综合投入产出比较,覆膜种植是目前山西寒旱区春玉米较好的种植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春播地膜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植模式、技术要点、效益分析、适宜范围等内容,以期为春播玉米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冉敬才 《作物杂志》1993,9(1):30-30
为了探索地膜玉米全苗、高产、节约成本的科技开发增产潜力,我们在海拔1100米的高寒山区酉阳县毛坝乡大石鼎村种植104亩郧单1号肥球(即营养钵保温育苗)玉米半膜覆盖侧栽(简称半膜侧栽)示范田,加权平均亩产340.1公斤,比对照全膜覆盖玉米(简称地膜玉米)亩产232.2公斤增产46.5%,比露地直播玉米亩产100.8公斤增产2.4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五十三团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适当减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发展畜牧业。实践证明,复播滴灌黑地膜玉米的种植不仅利于农作物的倒茬,实现一年两茬,而且利于增加饲料饲草,发展畜牧业,实现农业高产高效及农工增收目标。本文主要从播前准备、播种要求及生育期管理等方面对复播玉米干播湿出滴灌黑地膜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首先,在设置浓度下,采用纸床法筛选得6种芽前除草剂分别对玉米和花生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其次,在纸床法测定的最适发芽浓度下进一步采用盆栽法分别研究了6种芽前除草剂对玉米和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720 g/L异丙甲草胺和50%丁草胺对玉米苗期生长无不良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苗期生长,适合芽前除草剂与地膜共作种植玉米;720 g/L异丙甲草胺、50%丁草胺和240 g/L乙氧氟草醚3种芽前除草剂均适合与地膜共作种植花生.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安全种植玉米和花生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陇中旱农区水热资源有限,不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求。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突破了该区域玉米种植的水热限制,使玉米成为了当地主栽作物,但也带来了严重的残膜污染问题。为了引进耐候易回收地膜,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成分PE地膜(T1、T2、T3、T4,其中T1、T2、T3为设计的耐候性地膜,T4为传统PE地膜)和可降解膜(T5)对玉米农田水热状况、玉米光合特性、产量的影响,并评价了各种地膜的耐候性。结果表明:在玉米全生育期,耐候性地膜(T1、T2、T3)与普通地膜(T4)土壤含水率相似,但与降解膜(T5)相比,耐候性地膜T2可提高苗期30~5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各种地膜在5、10 cm土层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温度基本无显著差异,但降解膜(T5)的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温度在15、20、25 cm土层分别较PE膜(T1、T2、T3、T4)降低了0.5~1.4℃、0.3~1.1℃和1.0~2.3℃。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PE膜(T1、T2、T3、T4)的玉米叶面积指数均显著大于降解膜(T5),耐候性地膜T1与普通地膜相比可以显著改善玉米大喇叭口期光合特性。PE膜(T1、T2、T3、T4)玉米籽粒产量分别较降解膜(T5)增加了40.41%、45.04%、27.41%和32.80%,生物产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耐候性地膜(T1、T2、T3)与传统地膜(T4)无显著差异。玉米收获后,耐候性地膜的纵向拉伸负荷显著大于T4,且T1的纵向拉伸负荷、横向拉伸负荷以及纵向断裂标称应变均最大,易回收性高于其他地膜。因此,在陇中旱农区应用耐候地膜T1,与传统PE膜T4具有相似的水热效应,玉米产量也相当,但玉米收获后易于回收,有助于减轻残膜污染问题,但可降解膜由于提温效果有限,会降低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7.
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和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形势,分析临夏市玉米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临夏市玉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种植成本高,效益低;(2)品种结构单一,秸秆利用率不高;(3)地膜回收利用率不高,白色污染加剧。提出了如下发展思路:(1)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蚕豆等传统优势作物面积;(2)调整玉米品种结构,扩大青贮玉米、鲜食玉米面积;(3)大力推广各类节本增效技术,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水平;(4)加大可降解地膜的试验示范推广步伐,防治白色污染;(5)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半湿润偏旱区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冬小麦田土壤蓄水保墒和节水增产效果, 于2007-2010年连续3个小麦生长季在渭北旱塬旱农试验站, 研究了不同沟垄集雨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3个沟垄集雨处理, 分别是垄上覆盖地膜+沟内不覆盖(P1)、沟内覆盖小麦秸秆(P2)、沟内覆盖液体地膜(P3)处理, 以传统平作(CK)为对照。P1、P2和P3处理显著提高冬小麦生育前期0~20 cm和20~100 cm的土壤贮水量, 其中以P2处理蓄水保墒效果最显著, P3处理由于液态地膜的降解, 仅在小麦生长前期有一定的蓄水保墒作用, 在小麦的生长后期与P1处理无显著差异;各沟垄集雨处理100~200 cm土壤贮水量与CK无差异。P2处理对冬小麦平均株高和生物量影响最大, 3年平均株高和生物量分别较对照提高26.7%和60.3%。以P2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 3年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CK对照提高39.3%和35.6%;且P1和P3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 垄覆地膜、沟覆秸秆的二元沟垄集雨覆盖种植模式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适宜在半湿润偏旱区冬小麦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西北旱区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水下限(W)、纯氮施用量(N)和种植密度(D)对制种玉米产量等指标的影响次序及各因素水平的最佳搭配,在甘肃省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设置了三因素三水平的大田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灌水下限、纯氮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制种玉米的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交互作用不明显;(2)在种植密度85500~120000株/hm~2范围内,制种玉米产量和穗粒数影响因素次序均为WDN(主→次),千粒重影响因素次序DNW(主→次)。宽行70 cm,窄行40 cm膜下滴灌种植制种玉米的方式下,玉米种植最佳的因素水平为W2N2D2。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魔芋都是适宜高山种植,且面积较大的作物。高山玉米是当地农民的主粮,一般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魔芋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一般种植于林下、林缘或房前屋后较凉爽处,规模种植一般与玉米等高杆作物套种。近年来,湖北省竹山县试验将高山玉米与魔芋种植在一起,然后覆盖地膜,实现"一膜双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高山玉米、魔芋"一膜双盖"好处很多:一是两者互补性强。玉米是喜温、喜光的高杆作物,而魔芋不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