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正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和来源共引进16个品种:川油36(由四川农科院提供),云油杂9号、云油杂10号、云油双2号、云油杂13号、云油杂14号(由云南省农科院提供),绵油63、国豪油2号、国豪油5号,国豪油8号、绵油11号(对照)由(国豪种业云南分公司提供),渝油27(由西南大学提供),黔油30号、宝油早12、油研817(由贵州油料所提供),中农油6号(由中国油料所提供)。  相似文献   

2.
对杭州市2000~2002年两个年度油菜区试汇总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湘杂油2号、浙杂1号、浙杂2号高产、稳产、适应性好;高产栽培措施的应用有利于沪油15、浙杂1号、浙杂2号、沪油16、中油杂2号获得高产;浙双758是适应于中低产地区种植的稳产品种。  相似文献   

3.
油菜换代新品种(组合)的引种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黔中地区油菜品种长期多、乱、杂所导致的单产不高、不稳的问题,近几年通过广泛引种和严格筛选提出了如“杂101”“蓉油3号”“油研一号”“油研6号”“89—2038”“绵杂905”“绵杂907”“贵油7号”等为代表的新组合(品种)可大面积示范推广,争取使油菜单产在本世纪末再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4.
1参试品种(系) 中油杂2号、淮杂油1号、秦优8号、史力丰、陕油8号、苏油1号、绵油12和99T11,以我市大面积种植的双低油菜扬油4号为对照.  相似文献   

5.
《种子》2019,(5)
为推动贵州油菜生产,筛选适宜轻简直播的杂交油菜新品种,特开展适宜直播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研究表明:11个油菜品种都能安全越冬,未发生冻害现象,且均未出现早花早薹现象;实际产量之间差异明显,其中浙油50、德润油188、油研早18、湘杂油553、黔油18号、中油杂19从苗期、蕾薹期到成熟期,植株生长健壮,生长整齐一致,抗倒、抗菌核病等抗性强,单株有效角果数多,产量较高,适合印江县直播栽培。  相似文献   

6.
中油杂2号、淮杂油1号、秦优8号、史力丰、陕油8号、苏油1号、绵油12和99T11,以我市大面积种植的双低油菜扬油4号为对照。  相似文献   

7.
绵油 11号是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以自育的胞核两用系绵 AB- 2与低芥品系 82 - 11- 2 1转育成的绵 PAB- 1和绵恢 6号配制而成的甘蓝型两系油菜杂交新品种 ,2 0 0 0年 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予推广。1 特征特性该品种苗期长势中等 ,叶片较小 ,绿色 ,叶缘缺刻浅。花期生长繁茂 ,花黄色 ,花粉充足。植株为中矮秆 ,花序较短 ,结角密 ,角果中长。单株有效角果 4 50个左右 ,每角 18粒左右 ,千粒重 3.8g左右。绵油 11号属中熟偏早甘蓝型杂交油菜 ,全生育期比中油 82 1早 2~ 3d。据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检测中心测定 ,含油量 (…  相似文献   

8.
双低优质油菜在印江已推广多年 ,累计推广面积有 2万hm2 ,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以前推广的品种多为常规品种 ,如推广面积较大的有中油 119、中双四号等 ,由于种植年限和品种本身的特性等原因 ,其产量均没有杂交油菜高。为了进一步发挥印江优质油菜的生产优势 ,在省油科所的安排下 ,特进行本试验 ,以培养接班品种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品种油研七号、油研九号、油 157。后两品种为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育出的黄籽高油分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1.2 试验设计和方法选择三农户肥力均匀一致的田块 3块 ,每块面积 6 6 …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贵州省近年培育和引进推广的优秀品种进行产量、品质及抗性的综合分析表明,油研6号确具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和对油菜菌核病抗(耐)性较强等优点,是一个综合性状表现极佳的品种。一般每公顷产2100公斤左右,明显高于油研1、2号,中油821和蜀杂1号,与(?)油2号、油研5号产量相当,对油菜菌核病的抗(耐)性优于油研1、2号,蜀杂1号和中油821,含油量、芥酸含量、硫甙含量和油酸含量分别为41.43%、0.89%、28.77μmol/g和67.34%,含油量及油酸含量均较油研1、2号高,芥酸、硫甙含量均低于油研1、2号,并符合国际双低高油酸品种标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品种筛选试验,比较了9个油菜品种的冬至苗情、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益油1号、油研50、华油杂13号及卓信056整体表现较好,为今后该地区大田生产选用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双低油菜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低油菜,即芥酸和硫化葡萄糖甙含量低的油菜,正在全国大规模推广。如何使其获丰产高效是广大栽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如下:一、选用优良品种秦油7号、中油杂1号、中油杂2号、湘油15号、湘杂油1号、赣油17号、华杂4号、油研7号、两优586和赣油19号等优良品种可供选用。  相似文献   

12.
于2009年在桂北高寒山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进行"双低"油菜中早熟品种(组合)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有7个组合的单产高于对照品种(油研7号),其产量从高至低依次为南油10号、南油12号、早油王、湘杂油753、湘杂油2号、华湘油10号和中双7号,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45.45%、38.96%、38.31%、28.83%、9.43%、9.06%和2.11%,适合作为主导品种(组合)在当地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季兴华  刘俊 《种子世界》2014,(11):30-32
<正>为筛选适合苏中地区大面积种植的高产、抗逆双低油菜新品种,2012年秋播我站引进11个品种(系)进行品比种植试验,现将试验小结如下。1参试品种(系)盐油杂3号、沣油737、福油518、滁核杂1号、沣油5103、7-36、黔黄油21号、宁杂19号、宁杂21号、华油杂95号、宁杂1818。  相似文献   

14.
冯文豪  曾家玉  冯泽蔚 《种子》2016,(6):115-117
为进一步筛选适合喀斯特地貌条件下直播种植的油菜品种,本试验选择了黔油28、油研57等13个品种在金沙县进行直播试验.结果表明:黔杂ZW1255、黔油28、油研10号等产量较高,黔油早2号、油研10号和黔杂1255等生育期较短,在13个品种中黔杂ZW1255、黔油28、黔油29、油研10号和早2号相对适宜直播栽培.  相似文献   

15.
菜薹型油菜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品种选择 在当前生产中推广的几个"双低"油菜品种中,以浙双72最佳,其次可选择浙双6号、沪油15等.这几个品种菜薹品质好,油菜籽产量也高.  相似文献   

16.
张传进 《种子科技》2011,29(2):20-21
2010年4月11日,安徽省某县级市地方网站网络举报,该市某乡农民因种植油菜品种"绵油杂先峰9号",导致减产甚至绝收。该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第一时间到达该乡,通过摸排调查,该品种为一村级小店销售,有17户农户购买该品种,面积20.8亩。系该市一农资经营部通过电话在安徽某种业公司采购并经物流托运到此,流往该村级小店销售出去。经查,该"绵油杂先峰9号"油菜品种由四川某种业公司生产,没有经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也没有经国家审定,安徽省  相似文献   

17.
江淮地区双低油菜"油蔬两用"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淮地区推广的皖油18、中油杂10号、中双8号3个优质油菜品种为材料,设计播期和密度试验,研究了品种、播期、密度及其交互效应对优质油菜菜薹、菜籽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对菜薹产量影响不显著,品种×密度、播期×密度、品种×播期×密度互作效应不显著,品种、密度对菜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2)密度对菜籽产量影响不显著,品种×播期、品种×密度、品种×播期×密度互作效应不显著,品种、播期对菜籽产量有极显著影响.(3)综合评价以中油杂10号、8月28日播种、密度1.2x105株/hm2时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8.
郧县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合湖北省郧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特安排此次试验,以准确掌握不同小麦品种在我县特殊的生态条件下的特征特性、适应性、抗病性和丰产性等表现,进行综合性状比较。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参试的小麦品种有我县已大面积种植的郑麦9023、鄂麦23和绵阳28,新引进的品种是科麦9号、绵杂麦168和绵杂麦168一代,  相似文献   

19.
对引进的9个杂交油菜新品种在6个不同生态区进行了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区域适应性的综合鉴定,综合各品种表现,提出绵杂328、种都油800、绵油63等3个品种进行小面积示范种植,进一步了解其生育表现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广西区优质早熟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2009-2010年试验,对广西引进的一批优质油菜品种进行桂北生态条件下丰产性、抗逆性及区域适应性的综合鉴定。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3.2 m2,基本苗12.0万株/hm2,试验结果测定了优质油菜产量、经济性状、生育期、抗逆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史力丰’、‘丰油737’、‘浙油18’、‘云油双2号’和‘云花油9号’5个油菜品种产量较高,抗逆性较强,生育期适中,适合在广西双季稻区推广种植;‘白花09sw01h’、‘花油5号’、‘云油杂2号’和‘花油8号’4个油菜品种各方面表现较差,抗逆性较弱,可以淘汰;供试的其他品种由于产量相对较低或抗逆性较差等原因,还需作进一步试验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