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草地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漠化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灾害。草地是保护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最后屏障,在石漠化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全面论述了喀斯特的分布,面临的生态、经济问题,草地建设在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喀斯特地区草地建设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指出喀斯特地区草地建设存在草畜配套不合理、草地使用不合理、产业化程度比较低、缺乏草地配水等主要问题,并提出耐旱耐瘠草种选择、草地配水措施、草地畜牧业的产业化、低成本建植人工草地、灾害预报与控制等研究,是喀斯特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瓦庆荣 《草业科学》2008,25(3):18-21
石漠化问题加剧了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和旱涝等自然灾害,进一步加深了该地区贫困程度,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和生态全面发展的桎梏.恢复喀斯特地区草地植被是解决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问题的根本出路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最后屏障,可以在快速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短期内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恢复石漠化地区草地植被,要在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草地资源的基础上, 与种植优质牧草、发展草地畜牧业相结合, 与推广沼气技术相结合, 与生态旅游相结合.要拓宽投融资渠道, 增加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人地矛盾突出,草畜矛盾尖锐,草地承载力严重下降,如何恢复受损的喀斯特草地生态系统、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经济效益、突破石漠化恶性循环,是当下石漠化治理过程中亟需解决的艰巨任务。科学合理地提高草地承载力能够最大化利用草地资源和缓解草畜矛盾,实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目标。因此,本文主要对草地承载力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提出国内外关于草地承载力研究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喀斯特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与石漠化治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分布广泛,经济落后。植被对生态系统物质能量流动与养分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植被修复是喀斯特地区生态建设与石漠化治理的根本。学者们多从林草植被恢复角度进行石漠化治理研究,主要研究植物群落的配置、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技术,提出了与不同等级石漠化相适应的植被配置技术及模式,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适生植物优势品种的筛选、植被配置的物种多样性、无石漠化与潜在石漠化地区的植被配置、地下水土漏失有效防治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以期能够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合理配置乡土经济型物种提供理论依据,将物质扶贫改变为物质与技术扶贫相结合,既能改善生态,又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喀斯特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为有效探索喀斯特地区山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研究喀斯特山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与石漠化的治理所存在的密切联系,二者的交织点在于生态治理和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发展需要草地建植、草地放牧、饲草加工与健康养殖,但是喀斯特山区生态畜牧业发展面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草地利用率低、政策不健全等多方面问题。为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有必要改善资源时空配制、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质量,其在治理石漠化问题方面主要体现为解决农村问题、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水固土、修复生态系统,实现"帕累托"效益。在未来发展中,可建立喀斯特山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并推广,与观光农业相结合,带动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  相似文献   

6.
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生态灾害,草地建植是治理石漠化的有效措施。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目前草地的利用率与草地载畜量较低,未能与畜牧业有机结合起来。文章以人工草地生产过程中的草种筛选、草地施肥、草地除杂与草地刈割等技术为切入点,归纳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乡土与功能性牧草的筛选、养分平衡配方施肥、化学与农业措施除杂以及草地刈割的技术与方法,系统阐述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喀斯特草地牧草资源、草畜情况,进而分析评价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潜力,并就如何充分挖掘其潜力提出相应对策与措施,以期为石漠化地区草地畜牧业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传统农业的耕作加剧了石漠化的发展。建植人工草地、发展草地畜牧业是保护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措施。文章综合论述了喀斯特石漠化概况及种草养畜治理石漠化效益、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和建议;并提出在石漠化地区发展草地畜牧业需要坚持"以畜定草"实现草畜平衡,建立牧草病虫害与牲畜疾病综合防治体系,建立灾害应急机制,完善草地畜牧配套设施,强化科技支撑与国家政策扶持,发展先进技术,完善产业链条,提升畜产品附加值,筛选抗旱耐贫瘠高产牧草,防控毒草。  相似文献   

8.
草地作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环境保护的最后屏障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本文全面总结了近年来草地适应性研究工作,论述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牧草适宜性研究的重要意义;从牧草与光照、土壤、水分、温度、人为干扰等适应因素的响应机制,阐明了牧草适宜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探讨了适宜性牧草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服务价值以及展望;最后提出针对喀斯特地区适应性牧草的研究策略,为以后草地对石漠化地区治理效益的持续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岩溶面积20236.21 km~2、占土地面积的65.78%,石漠化面积4673.76 km~2、占土地面积的15.19%,严重危及到当地生态安全,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笔者以该市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务川县为例,对其通过人工草地种植、围栏封育、草地改良方式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治理石漠化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使石漠化地区的植物平均盖度、草群平均高度、草产量大幅增加,植物种数增加、毒害草种数减少,极大地改善了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草地载畜量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喀斯特区域不同草地生态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互代法对喀斯特山区耕地、退耕还草地、草地、林草间作地的土壤颗粒、团聚体、微团聚体粒径分布及分形维数进行研究,并分析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石漠化恢复过程中,粗粒径微团聚体、团聚体含量随生态的不断恢复而增加,细粒径含量降低,但土壤机械组成与之相反。0~10 cm土层土壤微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表现为林草间作地、草地耕地退耕还草地,退耕还草地显著低于其他草地类型,分别比林草间作地、草地、耕地低0.15、0.15和0.11 mm;团聚状况在10~20 cm下均表现为草地林草间作地耕地退耕还草地,其中退耕还草地显著低于林草间作地和草地,分别低8.26%和13.18%;土壤结构特征表明退耕还草地结构最弱。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微团聚体和团聚体的分形维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退耕还草地耕地林草间作地草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草地林草间作地耕地退耕还草地,表明喀斯特山区土壤结构随生态恢复而逐渐变好,土壤分形维数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喀斯特石漠化区域生态恢复的过程与特征。同时喀斯特地区土壤分形维数与其理化性质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微团聚体及团聚体分形维数能够较好的表征土壤结构及抗蚀能力的强弱。在石漠化区域生态恢复与石漠化治理过程中,通过人工调控措施,缩短退耕还草阶段,加快草地等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该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贵州晴隆县种草养畜治理石漠化的效果、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漠化地区面临环境和贫困的双重挑战,发展草地畜牧业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有效方式,但在脆弱的立地背景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草地工程实施效果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将近年晴隆县石漠化工程治理情况及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晴隆模式"为切入点总结出种草养畜在石漠化地区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践与调查提出针对性对策,不仅为后续石漠化草地治理工程提供建议,而且为南方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广和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晴隆模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脆弱的生境及传统农业实践,通过合理利用天然草地资源、建植人工草地来发展养猪业是缓解石漠化恶性演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文中系统分析了喀斯特地区"以草养猪"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详细阐述了以草养猪存在的关键难题及推动以草养猪发展的具体解决措施,有助于实现林-粮-草-畜的高效和谐发展及区域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以期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养猪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并推动该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石漠化的综合治理,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优化。  相似文献   

13.
以喀斯特区域不同草地生态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互代法对喀斯特山区耕地、退耕还草地、草地、林草间作地的土壤颗粒、团聚体、微团聚体粒径分布及分形维数进行研究,并分析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石漠化恢复过程中,粗粒径微团聚体、团聚体含量随生态的不断恢复而增加,细粒径含量降低,但土壤机械组成与之相反。0~10 cm土层土壤微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表现为林草间作地、草地>耕地>退耕还草地,退耕还草地显著低于其他草地类型,分别比林草间作地、草地、耕地低0.15、0.15和0.11 mm;团聚状况在10~20 cm下均表现为草地>林草间作地>耕地>退耕还草地,其中退耕还草地显著低于林草间作地和草地,分别低8.26%和13.18%;土壤结构特征表明退耕还草地结构最弱。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微团聚体和团聚体的分形维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退耕还草地>耕地>林草间作地>草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草地>林草间作地>耕地>退耕还草地,表明喀斯特山区土壤结构随生态恢复而逐渐变好,土壤分形维数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喀斯特石漠化区域生态恢复的过程与特征。同时喀斯特地区土壤分形维数与其理化性质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微团聚体及团聚体分形维数能够较好的表征土壤结构及抗蚀能力的强弱。在石漠化区域生态恢复与石漠化治理过程中,通过人工调控措施,缩短退耕还草阶段,加快草地等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该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草在我国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喀斯特石漠化是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生态灾害,近3O年来其扩展速度明显加快,严重制约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草作为喀斯特地区植被最基本的成分之一,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重点论述了草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草地生态系统不仅是自然系统重要的天然安全屏障,也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依托。黄河上游草地生态质量关系到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然而,近年来黄河上游草地生态环境向着不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演化,草地退化问题日趋严重,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进程,同时引发自然灾害、河流断流等问题,制约了地区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本文综述了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域草地退化现状、成因和草地退化的主要特征,提出了草地生态功能提升技术模式及草地适应性管理机制,并对未来草地恢复治理新技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三江源、祁连山和甘南等典型水源涵养区的生态恢复和治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期对有效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助力国家构建完善的生态安全体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草在我国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喀斯特石漠化是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生态灾害,近30年来其扩展速度明显加快,严重制约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草作为喀斯特地区植被最基本的成分之一,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重点论述了草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清镇处于黔中经济产业带,是喀斯特地质的典型代表,由于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较为严重,造成山区土地贫脊,粮食生产广种薄收,农业经济效益低下,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困难。为探索地区开发和经济建设与生态修复和环境维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途径,清镇引入斯洛文利亚恢复与重建喀斯特生态的先进经验技术,融入循环发展的经济理念,清镇市农业局把发展草地肉牛养殖作为调整喀斯特山区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治理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分别在站街、流长、暗流3个乡镇创建肉牛养殖示范区,发展养殖示范农户952户,建植人工草地1.2万亩,饲养杂交肉牛3237头。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草地畜牧业工程的需要,应用营养学、饲料学等学科理论,本文对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白酒糟资源的利用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包括其营养价值、饲用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针对白酒糟饲料化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加工技术滞后、理论研究不足、地域条件限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运用青贮法和微生物发酵等关键技术、强化基础理论研究、构建饲料加工中心等相应解决对策,并指出大力发展以白酒糟为原料的非常规饲料加工业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治理,是我国提出的旨在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退化草地修复和矿山生态恢复是我国生态环境治理重要的任务之一。而当前草地退化严重区的治理难点主要集中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两个阶段。种子丸粒化作为一种种子管理技术,在促进种子萌发、增强出苗率和提高播种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丸粒化机将种子与丸粒化配方粉剂相结合,制成不同倍数的丸粒化种子,以改善土壤与种子的接触面和生存环境,为生态恢复提供充分的基础保障。前期通过查阅大量有关种子丸粒化相关文献和专利等资料,本研究综述了可被使用在退化高寒草地治理、高寒矿区修复,以及退牧还草等生态恢复领域的种子丸粒化材料,包括填料、黏合剂和活性成分等。以期为我国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科学理论依据,进而为种子和草种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种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西部草地退化的原因分析与生态恢复措施探讨   总被引:45,自引:14,他引:31  
通过分析西部草地退化的原因,提出了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方略。研究表明:脆弱的生态环境是西部草地退化的自然内营力,人为干扰和不合理利用是西部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力,气候变暖变干是加速西部草地退化的辅助外营力;草地改良是轻度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途径,草地封育是中度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措施,人工草地建植是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