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菏麦25是菏泽市农业科学院以多穗型小麦鲁原151为母本,以中秆大穗小麦96193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进行单株选择,培育出的一个广适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良的优点,2019年10月通过山东省审定。适宜在全山东省高产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2.
菏麦21是菏泽市农业科学院以矮秆、早熟品种矮抗58为母本,以丰产性状好、适应性广品种济麦1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进行单株选择,培育出的一个多穗型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良的优点,2018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20180015号),适宜在全省高产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产品种豫麦18(豫麦18—64):弱春性早熟品种,该品种播期弹性大,耐晚播,分蘖成穗多,早熟高产,稳定性好、适应性广,产量三要素协调,落黄好,具有较强的春发能力。豫麦49(豫麦49—198):半冬性多穗型中熟高产品种,生产上表现较抗寒,分蘖成穗多,穗层整齐,茎秆粗壮,抗倒性好,籽粒  相似文献   

4.
菏麦20是我单位培育的一个中多穗型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矮秆、早熟的优点,于2016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20160057,可在全省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5.
<正>1 选用良种 选择适宜本地生态条件的良种,是最经济有效的增产增效措施。在山东省,有两类小麦品种,一类是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如济南17、济麦19、烟优361;另一类是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如鲁麦22、鲁麦23、淄麦12等。 2 适期播种,合理确定播量,提高播种质量 山东麦作区最佳播期为10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济宁3种类型的小麦主推品种济宁16(大穗型)、济宁12(多穗型)、济麦22(多穗型)、潍麦8(大穗型)、泰农18(中穗型)与临麦4(中穗型)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式,设置3个播期,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其产量构成因素随着播期的推迟,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但与品种选育单位所处的位置、开花成熟期及苗期基本苗的大小有关;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随着播期的推迟其产量表现为大穗型品种10月1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其他类型品种产量表现为逐渐降低,明确了各个品种在济宁地区的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7.
<正>鑫麦296是山东鑫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小麦新品种,于2013年11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抗倒、抗病、抗干热风等突出特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一、品种特性该品种半冬性,比对照济麦22号早熟1.2天。幼苗直立,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成穗数多,穗层较整齐,叶色深绿,蜡质重,株高适中,平均75厘米,旗叶较上冲,株形较紧凑,长相清秀,茎秆弹性好,抗倒伏,长方大穗,小穗排列紧密,结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6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对其剪叶、剪芒、包茎、包穗等不同处理,研究了不同光合器官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的影响。根据各处理对穗粒重的影响可知,叶片光合与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穗粒重随着叶面积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穗光合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很大差异,对两个中间型品种PH6200(8)、PH4133-2贡献较大,分别达到27.18%和22.77%,对多穗型品种泰山23的贡献较小,只有17.98%,而对大穗型品种的贡献则居中。茎鞘光合对大穗型品种泰山9818和多穗型品种济麦21、泰山23籽粒的影响较大,对中间型品种PH6200(8)、PH4133-2和大穗型品种山农8355影响较小。贮藏物质对籽粒的贡献以多穗型的两个品种最高,济麦21达到24.74%,泰山23更是高达38.46%,而对大穗型和中间型品种的贡献则相对较低,在15.9%~23.44%之间。芒对大穗型品种泰山9818、山农8355和中间型的PH6200(8)、PH4133-2有一定的贡献,其贡献率在4.21%~12.33%之间,而对多穗型品种济麦21和泰山23则贡献较低,尤其是泰山23,其贡献率仅为0.49%,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说不同类型品种的不同光合器官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不同;不同类型品种的相同光合器官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大穗型品种对穗粒重的贡献以叶片为最高,中间型品种以穗器官的贡献为高,多穗型品种则以茎鞘和贮藏物质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9.
冯伟 《农家顾问》2011,(1):27-27
为给不同穗型小麦品种选择适宜种植行距提供参考依据.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8为材料,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行距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花后子粒蔗糖代谢和子粒灌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浚麦K8是浚县丰黎种业有限公司以开麦18为母本,以百农64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于2012年通过河南省小麦新品种审定,审定证号为豫审麦2012002。该品种适合在河南省中等以上肥力地块、中早茬地块种植。一、特征特性浚麦K8属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24.7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晚熟0.2天。幼苗半匍匐,苗期长势好,叶色浓绿,分蘖成穗率中等;春季发育慢,抽穗晚。成株期旗叶较宽大,株型半紧凑,穗下节短,株高75~80厘米,茎秆较粗。  相似文献   

11.
为正确引导农民选用良种,促进沙河市小麦生产向优质、高产方向发展,沙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从近几年市场占有量大、田间表现好的小麦品种中筛选出5个品种,以济麦22为对照,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通过小麦产量的对比,结果表明:晋麦96株高78.5 cm,为最高,较对照济麦22高4.5 cm,其麦穗较大,穗粒数较多,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7.6%;沃麦608是一个大穗麦品种,植株矮、麦穗大、穗粒数多,抗倒性好,其群体小,分蘖较少,大田应用应加大播种量;鲁原502株高中等、分蘖多、群体大,适宜一般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2.
新麦30是新乡市农科院用新麦11作母本、周麦16作父本杂交,经过多年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大穗型中早熟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好,抗逆、抗病性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介绍了该品种的育种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要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聊麦18、聊麦19的选育与超级小麦育种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超级小麦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其技术路线的实施,选育出了大穗型品种聊麦18、中穗型品种聊麦19。育种经验证明,正确选用创新亲本及骨干亲本对杂种世代突出重点、定向选择是育种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大穗型、多穗型小麦品种周麦16、豫麦49-198为试验材料,重点研究了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在小花发育过程中,小花发育成粒与同化物分配之间的关系。在小麦幼穗发育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2个穗型品种的同化物分配差异发现,在小花发育中后期,大穗型品种周麦16转移到穗部的同化物比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多。花期完善小花数与穗干重、穗氮积累量、茎干重、茎氮积累量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与穗/茎干重、穗/茎氮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重/穗氮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大穗型周麦16在穗/茎干重、穗/茎氮积累量、穗重/穗氮积累量上显著高于豫麦49-198,且在穗重/穗氮积累量上达到极显著水平。前者在花期单位面积完善小花数较后者增加3.85%,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花期完善小花的形成与穗器官同化物供给总量的关系不大,而与同化物在穗部和营养器官的分配比例密切相关,与同化物在穗部的分配比例关系更加密切。大穗型周麦16较高的穗粒数与花期较高的完善小花数密切相关,且以穗部和营养器官间及穗部自身较高的同化物分配比例(尤其是穗重/穗氮积累量)取得大穗多粒。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大穗型、多穗型小麦品种周麦16、豫麦49-198为试验材料,重点研究了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在小花发育过程中,小花发育成粒与同化物分配之间的关系。在小麦幼穗发育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2个穗型品种的同化物分配差异发现,在小花发育中后期,大穗型品种周麦16转移到穗部的同化物比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多。花期完善小花数与穗干重、穗氮积累量、茎干重、茎氮积累量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与穗/茎干重、穗/茎氮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重/穗氮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大穗型周麦16在穗/茎干重、穗/茎氮积累量、穗重/穗氮积累量上显著高于豫麦49-198,且在穗重/穗氮积累量上达到极显著水平。前者在花期单位面积完善小花数较后者增加3.85%,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花期完善小花的形成与穗器官同化物供给总量的关系不大,而与同化物在穗部和营养器官的分配比例密切相关,与同化物在穗部的分配比例关系更加密切。大穗型周麦16较高的穗粒数与花期较高的完善小花数密切相关,且以穗部和营养器官间及穗部自身较高的同化物分配比例(尤其是穗重/穗氮积累量)取得大穗多粒。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对花后喷肥的反应,选用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花后混喷多种肥料对2种穗型小麦品种旗叶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喷肥可提高旗叶净光合速率,增加单茎地上干物质积累,多穗型品种豫麦49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地上干物质积累增幅均大于大穗型品种宿2001。喷肥后茎节单位长度干重增加,茎节贮存物质有所增加,以宿2001较为明显。混喷多种肥料后2种穗型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豫麦49增产7.41%,宿2001增产6.35%,品种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两种穗型小麦品种分蘖衰亡进程中茎蘖碳氮代谢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2种穗型小麦品种茎蘖叶片糖氮代谢差异及与分蘖成穗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兰考矮早八较豫麦49-198具有冬前分蘖比重低、春季分蘖比重高、无效分蘖春季衰亡持续时间长和分蘖成穗率低的特点。兰考矮早八氮素代谢相对较弱,茎蘖叶片氮含量、氨基酸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均明显低于豫麦49-198,不利于大穗型品种春季分蘖幼穗分化顺利进行。兰考矮早八植株碳素代谢相对较强,茎蘖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高于豫麦49-198,有助于大穗型品种春季分蘖生长需要。主茎与分蘖间比较,以上糖氮代谢指标均表现为主茎蘖Ⅰ蘖Ⅱ,且随分蘖时期进行茎蘖间差异逐渐增加,兰考矮早八表现更为明显,主茎优势突出。豫麦49-198分蘖Ⅰ碳氮代谢强度占主茎比例相对较高,该分蘖能够成穗,而兰考矮早八两分蘖和豫麦49-198分蘖Ⅱ碳氮代谢强度占主茎比例相对较低,严重影响其分蘖发育成穗。  相似文献   

18.
高产广适小麦品种新麦3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麦30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新麦11作母本,周麦16作父本杂交,经过多年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大穗型中早熟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好,抗逆性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以多穗型小麦品种济麦20、豫麦49和郑麦004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实现高产的产量结构特征及其灌浆期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在群体穗数均大于700×104·hm-2的基础上,3个品种实现高产各具优势,济麦20具有穗数优势、豫麦49具有粒重优势、郑麦004具有粒数优势且产量表现最高(P<0.01).3个品种灌浆期的光合性能表现为,郑麦004旗叶中叶绿素a,b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品种,后期叶片保绿性好,尤其花后20d以后,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平均分别较其它品种高出18.0%,12.4%和18.4%,且具有较高的子粒灌浆速率.由此可见,在满足较多穗教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并维持灌浆后期的光合性能,是进一步高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济麦12号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优质小麦良种,该品种具有大穗,大粒,耐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形紧凑,叶功能强,高抗白粉病及条锈、叶锈病,子粒白色角质,出粉率高,品质优良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