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合鲁南地区短季棉推广种植的最佳品种,选择4个短季棉品种进行麦后直播试验,分析各品种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构成要素、产量、品质性状等。结果表明,鲁棉241为早熟品种,单铃重高,产量和品质表现好;鲁棉2387皮棉产量与鲁棉241相差不大,品质综合分析也不占优势;中棉425和中棉50产量差异不大,中棉425单铃重最小,且产量较低。综合分析,鲁棉241和鲁棉2387可作为短季棉品种种植,适宜在鲁南地区晚播推广种植,中棉425和中棉50不适宜鲁南地区6月10日以后麦后直播。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早熟棉资源材料匮乏、遗传基础狭窄、缺少优质早熟抗虫品种的现状,邯郸市农业科学院采用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的方法,以邯2203为母本、邯68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以高产、多抗、优质为选育目标,成功选育出早熟棉新品种邯901。其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9 mm,断裂比强度32.6 cN/tex,马克隆值4.9,纤维品质优良;皮棉平均产量较对照石早一号增产10.3%。该品种解决了棉花早熟与高产、早熟与优质难以结合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早熟棉产量和品质的重大突破,适宜冀中南晚春播种植或5月中下旬菜茬直播。  相似文献   

3.
麦后棉品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皮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麦后棉品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皮棉产量的影响,2008~2009年在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农场开展了麦后棉不同种植方式(直播和育苗移栽)、品种和密度试验,以中熟育苗移栽棉为对照,研究分析了麦后直播棉生育性状、结铃动态、产量和"四桃"比例与移栽棉的差异.结果表明:麦后直播棉在品种选择恰当的前提下,可获得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花相当的产量.适合麦后直播的棉花品种是早熟棉,生育期为100~105 d,试验品种中棉所50、中棉所68是理想的麦后直播棉品种,其中中棉所68增产潜力更大.生育期在125 d以上的中熟品种因霜前吐絮率低,不宜作麦后直播棉使用.江苏沿海地区麦后直播棉中棉所50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 hm267 500株左右,中棉所68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 hm260 000株左右.  相似文献   

4.
在鲁西北的临清、鲁北的惠民和鲁西南的成武选择中上等地力棉田种植3个主推抗虫棉品种鲁棉研21、鲁棉研28和K638,研究了不同生态区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鲁西南和鲁西北棉区的棉纤维长度较好,鲁北棉区棉纤维长度较短,而纤维细度则是鲁北好于鲁西南和鲁西北棉区。纤维比强度的表现与品种类型有关,早发型品种在鲁北棉区表现好,后发型品种则在鲁西南表现较好,稳发型品种鲁棉研28在3个产棉区的表现相对稳定。按照生态区和品种类型合理选择品种、搞好品种布局是提高棉花纤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空间分布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空间分布及产量品质形成差异,为该地区选择适宜熟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在南疆塔里木盆地进行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空间分布及产量品质形成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熟性棉花品种的棉铃脱落率表现为早熟中熟中早熟;"三桃"比例中伏前桃表现为早熟中熟中早熟,伏桃表现为中早熟中熟早熟,秋桃表现为中熟早熟中早熟;单株铃数和单铃质量表现为中熟中早熟早熟;产量表现为中早熟中熟早熟;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表现为中早熟中熟早熟;马克隆值表现为中熟中早熟早熟。中早熟品种不论在成铃率和"三桃"比例,还是在产量、品质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中熟品种次之,早熟品种不太适应塔里木棉区种植。在目前种植条件下,中早熟品种更适合在南疆塔里木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特早熟陆地棉熟性产量品质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5个特早熟陆地棉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对亲本、F1、F2三个世代研究表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结铃数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次之;单铃重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次之;衣分以显性效应为主,无加性效应,有微弱的上位性效应。生育期、霜前花率、铃期等早熟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次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纺纱均匀指数、反射率等品质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和上位性效应较小或者不存在。环境因素对产量、熟性及品质等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影响效应。遗传和表型相关分析得出,子棉、皮棉产量与单株结铃数、衣分、霜前花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铃重、生育期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纺纱均匀指数三个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霜前花率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早熟性状和子、皮棉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马克隆值与产量、早熟性状间的相关性正好与以上三性状相反,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不同品种的生育期、生物量、冠层结构、产量及纤维品质等指标,分析其各自的特征差异,筛选出适宜于新疆南疆地区种植的优良棉花品种。为新疆南疆机采棉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6~2018年度在新疆南疆阿拉尔地区设置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年际与品种对棉花熟性、地上部干物质、光辐射截获率、叶面积指数均存在影响,但品种作用更大。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鲁棉研36号和中棉所57号早熟,中棉所75号、中棉所88号和中杂7号中熟,中棉所60号晚熟。6个棉花品种相比,中棉所88号生育期适中,叶面积指数和光截获率均最高,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其增幅较最低的鲁棉研36号分别达到31.48%~36.59%、25.52%~28.02%,22.85%~29.97%,籽棉和皮棉产量均最高,分别达到6 470.87和2 612.65 kg/hm2,;产量构成因子中,中棉所88号棉铃数高且空间分布更合理,衣分和铃重显著提高,有利于增产;纤维品质指标中,中棉所88号上半部平均度、整齐度数和断裂比强度均最高,3年中均值分别达到30.21 mm、85.12%、30.48 cN/tex,马克隆值和断裂伸长率均最低,纤维品质综合表现较好。【结论】中棉所88号是较为适合南疆种植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8.
密度对麦后直播棉生育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无限果枝类型棉花品种CN01为材料,研究了密度对麦后直播棉生育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麦后直播棉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果节形成高峰期为7月26日至8月5日,成铃高峰期为8月16-25日,高峰期内群体果节日增量和成铃强度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麦后直播棉产量由伏桃、秋桃和晚秋桃构成,秋桃占53.57%~56.07%,成铃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67 500和60 000株/hm2处理产量优势明显,纤维品质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9.
棉花单株纤维品质差异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个代表不同类型棉花品种植株内不同果节纤维品质性状的研究发现,各品种植株内不同果节纤维的多项品质指标均存在较大差异,按变异系数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马克隆值、黄度、纺纱均匀性指数、断裂比强度、反射率、上半部平均长度、伸长率、长度整齐度指数.不同类型棉花品种的株内纤维关键品质指标变异程度比较,以抗虫杂交棉最大,抗虫棉居中,常规棉最小.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冀东滨海盐碱区的生态条件,以早熟、抗逆、优质等综合性状优良的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为目标,结合生态育种、分子育种和杂交聚合育种手段,选育出了高产、抗逆棉花新杂交种冀8158。该品种纤维品质优良,上半部绒长30.0 mm,断裂比强度31.4 cN/tex,马克隆值5.2,综合指标达到Ⅱ型品种标准;抗旱耐盐性强,产量优势明显,霜前皮棉较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7.74%,居参试品种第1位。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亲本原原种纯度检验筛选,大幅提高了杂交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11.
1991~ 2 0 0 0年育成的 5个通棉系列棉花品种在区域试验中均表现出产量高、纤维品质较好、抗枯萎病强的特点 ,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以高产为主要育种目标的通棉系列棉花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选择原则 :结铃性强、铃重中等、衣分较高。还讨论了通棉系列棉花品种选育中的亲本选配和优异种质的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合湖北棉区栽培的直播早熟棉花品种,对15个自育早熟棉品系的农艺性状、早熟性状、产量性状以及纤维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适合进一步培育的早熟棉材料为5D372和5CE9品系。  相似文献   

13.
中棉所70生育特性及适宜种植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设计了品种生育特性和不同种植方式的生育特性研究2个试验.结果表明,中棉所70果节和成铃形成高峰早、峰值高;成铃率高,但后期果节形成和成铃量较低,群体果节量偏低,易早衰.不同种植方式的生育特性研究表明,春棉地膜直播处理由于早发、现蕾、成铃集中的特点更加突出,后期易早衰,因而不宜应用;春棉地膜双秆处理能充分发挥品种现蕾、成铃集中的特性,且避免了地膜直播处理早衰的不足,形成较高的群体总量,具有较好的早熟性和丰产性;麦后移栽棉在适当提高密度的前提下,其群体结构和产量可以达到一熟春棉的水平,尤其是麦后基质育苗移栽方式具有结铃优势强的特点,实行大麦后基质移栽具有产量形成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机械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必然趋势。河北省是我国棉花生产的重要省份。为了更好地促进机采棉技术的推广,从农艺性状、脱叶率和吐絮率、产量和早熟性、纤维品质4个方面13个指标,对11个中熟常规品种进行了机采棉适合品种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冀丰914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机采棉要求;冀丰1271上半部纤维长度为29.5 mm、断裂比强度为29.4 cN/tex,2个指标略低于机采棉要求,而其他指标均表现良好。冀丰914和冀丰1271可作为机采棉的备选品种。研究还发现,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加强化学调控,可以较好地控制各品种的株高和果枝长度,满足机采需求。喷施脱叶剂后的吐絮率、脱叶率、产量、品质以及早熟性则由品种特性决定,需要在育种过程中严格筛选符合机采的类型。  相似文献   

15.
盐棉48(原名新洋48)是1985年3月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棉花新品种,具有结铃性强、早熟性好、结铃集中、僵瓣率低、衣分高、色泽白、纤维品质好、产量高和抗枯萎病等特点,深受沿海棉区棉农的欢迎。 1983~1984年,为了摸索盐棉48的高产栽培技术,我们在本站农科队进行高产栽培试验,面积为103.3亩。其中麦套移栽棉44.2亩,绿肥茬移栽棉48.9亩,地膜直播棉10.2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棉花区域试验参试品种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安徽唐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数据,分析了棉花产量、品质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皮棉产量与株高和第1果枝节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生育期呈极显著负相关;皮棉产量与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单株结铃数(r=0.7930**),其次是单铃重(r=0.5177**)和衣分(r=0.4885**)。皮棉产量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纤维整齐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产量与纤维品质的矛盾有待通过新品种选育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东辛农场地处苏北沿海地区,是江苏垦区最大的植棉场,常年种植棉花0.5万~0.7万hm2。2000年引种33B、99B等国外常规抗虫棉品种,这些品种虽表现抗虫、结铃集中,但株小、铃小、衣分低,后期易早衰,单株生产力低,产量及品质一般。2002年东辛农场大面积引种中棉41、中棉45、鲁棉研21、鲁棉研22等国产常规抗虫棉品种,与33B、99B等相比,它们在本地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棉株株型疏朗,生长势强,单株生长量大,铃大,衣分高,综合抗性强。本文以中棉41、鲁棉研21、鲁棉研22等品种在本场种植的高产田(籽棉4 500 kg/hm2左右)的相关资料为依据,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宜在山西省运城市示范种植的早熟棉材料,依据2015年、2016年和2018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进行的黄河流域棉区早熟组区域试验结果,对20份早熟棉材料进行了产量比较,筛选出各年度试验中产量较高的材料,并对其植株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各参试材料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其中邯郸818最高、石早2号最低;2016年CRIZI40203产量最高,与中棉所50号除外的其他品种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2018年中棉所1602产量最高,且与其他品种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选择邯郸818最高、石早2号、CRIZI40203和中棉所1602进行指标分析,结果显示,4份高产材料的各农艺性状指标平均值分别为生育期100d、株高53.9cm、第1果枝节位4.9节、果枝数9.2台/株、单株成铃7.9个/株、铃重5.0 g、子指10.7 g;纤维品质中,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和整齐度均达到了品种审定要求;皮棉总产量为1 191.90~1 689.45 kg/hm~2,差异较大,与不同年份的种植密度和衣分不同有关。依据分析结果,可以明确育种方向,加快适宜运城市种植的早熟棉材料的种质创新及选育。  相似文献   

19.
不同棉花品种适宜机采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棉花机械采收对品种的要求,选取13个山东及河北省近年审定棉花品种,研究评价其在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和脱叶特性诸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鲁杂311、鲁棉研36号5类性状全部符合机采棉要求;鲁棉研37号、鲁6269两品种有4类性状表现较优;鲁HB标杂-5、鲁棉研21号在3类性状方面表现较优;银兴棉4号、K836在2类性状方面符合机采要求。所以,本试验条件下,鲁杂311、鲁棉研36号、鲁棉研37号、鲁6269、鲁HB标杂-5、鲁棉研21号为较适宜机械采收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棉花品种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大田试验,测定了27个陆地棉花品种的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变异分析结果表明,27个棉花品种的产量性状以单株铃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纤维品质性状以断裂比强度的变异系数最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因素性状直接通径系数大小排序依次为单株铃数>单株铃重>单株果枝数>衣分,纤维品质性状依次为伸长率>断裂比强度>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马克隆值;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2.5%,可反映所有性状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对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进行品种综合评价排名,并把27个棉花品种聚类为4类,与生产实际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