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瓜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成胚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詹艳  陈劲枫 《园艺学报》2009,36(2):221-226
 以10个不同基因型黄瓜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通过对成胚条件的系统研究,从‘7447’和‘Poinsett97’中获得了子叶形胚和再生植株。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和小孢子发育时期是限制黄瓜游离小孢子成胚的关键因子。不同品种间胚状体产量差异显著,每皿产胚1.5~33.4个。单核靠边期是进行黄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最佳时期。低温预处理有利于胚状体的诱导,4 ℃预处理2~4 d为宜,以处理2 d时胚状体产量最高。外源激素在诱导胚状体时并非必需,但低浓度的外源激素(0.5 mg·L-1 2,4-D、0.2 mg·L-1 6-BA)更能促进小孢子成胚。NLN和B5两种基础培养基在诱导胚状体上无显著差异。子叶形胚易分化成苗,而其它类型的胚状体不能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2.
芥蓝游离小孢子培养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芥蓝的5个基因型为试材,对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胚状体发生及植株再生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供体基因型对成功诱导胚状体发生至关重要;振荡培养明显有利于胚状体的发育;改良MS和B培养基对诱导植株再生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花粉发育时期与取样时期对白菜小孢子胚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青、精选长梗白菜和高华青梗白菜为试材,对花粉发育时期与取样时期对白菜小孢子胚诱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花瓣与花药长度比长为1/2~2/3,花蕾长范围在2.2-2.8mm时,供试白菜小孢子胚诱导率最高,与此对应的最佳白菜小孢子培养时期为单核中期至单核靠边期。蕾期末和初花期的花蕾取样,小孢子培养胚诱导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比较研究了保护剂、预处理等因素对液氮冷冻保藏黑木耳菌种的影响,同时比较了液氮冷冻保藏、低温冰箱冷冻保藏、普通冰箱保藏和石蜡油覆盖保藏等4种方法对黑木耳菌种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甘油为保护剂,按照1℃.min-1的降温速度降至-50℃后进行液氮冷冻保藏是较好的保藏方法。  相似文献   

5.
影响菜心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影响菜心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胚状体的主要因素如基因型、花序低温预处理、高温起始培养和培养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对小孢子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材料之间,诱导频率差异显著;低温预处理幼花序可明显提高小孢子胚状体的诱导率,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可改善胚的分化,高温预培养促进胚状体诱导。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保藏的方法有矿油保藏、液氮超低温保藏等,适合食用菌长期保藏的方法是液氮超低温保藏,将几年来采用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液氮超低温保藏和低温冰箱冷冻保藏的食用菌菌种进行了复苏实验,液氮超低温保藏和低温冰箱冷冻保藏两种保藏方法的存活率均为100%,低温冰箱冷冻保藏可以节省资金,实用于食用菌研究和小型食用菌栽培的菌种保藏。  相似文献   

7.
胡萝卜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种基因型胡萝卜品种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离体培养的方法,对影响胡萝卜小孢子诱导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胡萝卜小孢子培养过程中的相关环节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有3个基因型诱导出胚状体,不同基因型之间胚诱导率差异明显,表明基因型是影响小孢子胚诱导的重要因素;盛花期取材进行诱导的出胚率显著高于其它2个时期,表明盛花期为最佳取材时期;33℃处理2 d的出胚率最高,为胡萝卜小孢子胚诱导的最佳热激条件;激素最佳配比为0.5 mg·L^-1 2,4-D;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活性炭有利于小孢子诱导产生胚状体,最佳浓度为0.2 g·L^-1。  相似文献   

8.
以4个引自日本的小菘菜杂交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对影响小菘菜胚状体发生及其成苗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了大量的小孢子胚状体及再生植株85株;不同基因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显著;4 ℃低温预处理24 h对小孢子胚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NLN-13+0.2 mg?L-1 6-BA+0.1 mg?L-1 NAA为适宜的诱胚培养基;50 r?min-1低频振荡培养有利于提高子叶形胚发生的比例;MS+3 %蔗糖+0.75 %琼脂+0.1 g?L-1活性炭是小孢子植株继代和壮苗的适宜培养基;MS+3 %蔗糖+ 0.75 %琼脂+0.1 mg?L-1 NAA是小孢子植株适宜的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青花菜小孢子胚植株再生及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庆农70和庆农80为试材对青花菜小孢子胚状体植株再生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胚龄为30~35d且发育健壮的子叶形胚再生成苗率最高,超过75%,胚龄超过40d再生成苗率显著降低;琼脂浓度为1.2%时,小孢子胚再生成苗率最高,达60%~70%;大多小孢子胚不能直接成苗,二次分化频率较高;植株继代和复壮培养适宜培养基为MS+3%蔗糖+1.0%琼脂;小孢子再生植株一半左右为单倍体,二倍体率为30%~35%,存在少数四倍体和嵌合体。  相似文献   

10.
小孢子培养技术在青花菜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1份青花菜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的研究,成功获得了胚状体并诱导形成植株,其中绿秀出胚率高达每蕾25.28个胚,利用1%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再生植株进行染色体加倍,加倍率达24%。  相似文献   

11.
王爱杰  章云  刘洋  冯辉 《中国蔬菜》2012,1(4):62-66
以3个耐抽薹大白菜和3个普通白菜(小白菜)一代杂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阿拉伯半乳聚糖(AG)和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GPs)对大白菜和普通白菜小孢子胚状体诱导及其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LN-13培养基中添加10 mg?L-1AG、10 mg?L-1AGPs或10 mg?L-1 AG+10 mg?L-1 AGPs,可以促进大白菜和普通白菜小孢子胚状体发生及直接成苗。  相似文献   

12.
芥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2 份不同基因型的芥菜栽培种为试材,用NLN-13 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并进行不同的热激诱导处理,研究基因型、热激条件以及供体植株生长条件(主要是温度)对芥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芥菜小孢子培养的适宜花蕾长度为2~3 mm,此时小孢子主要处于单核靠边期,显微观察小孢子有3 条明显的萌发沟;35 ℃热激处理3 d 有利于芥菜小孢子诱导成胚;基因型是影响芥菜小孢子培养的关键因素,不同基因型芥菜的出胚能力差异很大,供试12 份材料中有9 份诱导出胚,其中V03B0097 和A12959 出胚率最高,分别达5.87 胚·蕾-1 和5.54 胚·蕾-1;供体植株在 较低的温度环境下生长有利于芥菜小孢子的胚胎发生。  相似文献   

13.
羽衣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初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姜凤英  冯辉 《园艺学报》2005,32(5):884-884
本文介绍了羽衣甘蓝(Brassoca aleracen l.var.acephala DC.)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出胚状体,并获得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国内还未见羽衣甘蓝小孢子培养成功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影响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影响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单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54个基因型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显著; 对供体材料低温处理, 在0~5 d范围内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不大, 超过5 d则明显降低; 高温诱导在12~60 h范围内差异不大, 超过此范围则小孢子胚诱导率明显降低; NLN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NAA) 和细胞分裂素(6-BA) 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影响不大, 添加的浓度过大时小孢子胚诱导率反而降低; 活性炭的有无和浓度大小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影响极大。通过基因型、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活性炭4因素分析表明: 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 活性炭不同浓度之间差异显著; 基因型与活性炭不同浓度之间的互作差异显著; 其它的5个一级互作、4个二级互作和1个三级互作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主要进行双孢蘑菇菌种液氮保藏中菌丝的培养基质、不同冷冻保护剂、不同降温速率及菌种解冻方式等因素对菌种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长3d-5d菌龄的PDA菌丝块,以10%甘油作为冷冻保护剂及聚丙烯吸管安瓿为容器,制备的菌种保藏管在液氮罐口缓慢降温至-40%左右时,迅速浸入液氮保藏,提取的液氮保藏菌种以快速解冻方式进行复苏,双孢蘑菇菌种经过4年的液氮保藏,存活率达100%,栽培出菇的农艺性状仍保持原有菌株特性,研究建立的双孢蘑菇液氮保藏方法已成为我所蘑菇菌种长期保藏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春结球黄心大白菜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洪艳  冯辉 《中国蔬菜》2009,1(8):32-35
以引自韩国和日本的14个春结球黄心大白菜优良杂交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对影响胚状体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春结球黄心大白菜小孢子胚诱导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品种对培养基中添加生长调节剂的反应不同;40r·min-1 低频振荡培养对小孢子胚诱导有促进作用;适宜的小孢子胚生芽培养基为MS+2.0 mg·L-1 -16-BA+0.1 mg·L-1 -1NAA+3%蔗糖+0.8%琼脂。  相似文献   

17.
 以11份不同基因型胡萝卜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并对胚状体及愈伤组织形成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诱导培养92 d后,有5份材料形成肉眼可见的胚状体或愈伤组织。其中70198和80Q54均诱导出胚状体和愈伤组织,胚状体产率分别为每皿10.56和7.00个,愈伤组织产率分别为每皿3.56和8.38个;90234仅形成胚状体,产率为每皿6.75个;70Q78和80Q52仅产生愈伤组织,产率分别为每皿3.00和1.00个。细胞学观察表明胚状体和愈伤组织形成过程具有完全不同的结构特征。发育成胚状体的小孢子细胞壁变薄,膨大伸长,长度可至原来的1.5 ~ 4.0倍,有明显大液泡,初期细胞纵向分裂,成串排列,细胞之间紧密连接,而发育成愈伤组织的小孢子膨大成球状,多次分裂后松散地连接在一起。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70198、70Q78和80Q54获得的137株再生植株倍性,单倍体、二倍体及三倍体所占比例分别为68.6%、29.9%和1.5%。  相似文献   

18.
围绕基因枪微粒的制备、大白菜小孢子对基因枪轰击的耐受能力以及小孢子的胚胎发生能力开展研究,初步建立了以小孢子为外植体的遗传转化体系。高胚胎发生的大白菜材料‘CC-4’的小孢子在基因枪7.58×10~6 Pa爆破压力,9 cm的轰击距离下,利用直径0.6μm,亚精胺包裹的金粒子微弹以每次500μg的金粒子量连续轰击5次,小孢子活力不受影响,培养1 d后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平均每皿可获得20个以上转化小孢子;小孢子培养15 d后成功获得胚状体,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平均每皿最多获得4个遗传转化的胚状体,40个花蕾可获得20个以上转化胚状体。初步探讨基因枪法介导大白菜小孢子结果表明:大白菜小孢子数量庞大易收集,可耐受基因枪的多次轰击,并能继续保持胚胎发生的能力,作为新尝试的遗传转化受体,有可能是解决白菜类作物再生困难,提高转基因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以6份安徽乌菜为试材,研究基因型、6-BA、AG对乌菜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及6-BA对植株再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乌菜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具有明显差异,6份乌菜材料中有3份诱导出胚状体,H-4出胚率最高,平均每花蕾诱导8.76个胚;NLN-13培养基中添加0.2 mg/L 6-BA和AG 10 mg/L均能促进胚状体发生,后者促进作用更明显;MS培养基中添加1 mg/L 6-BA可提高乌菜胚状体成苗率。  相似文献   

20.
季节因素和供体年龄对辣椒小孢子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24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季节和植株开花时期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季节因素和供体年龄对辣椒小孢子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小孢子胚性化反应受供体季节因素的影响较大,夏季的胚状体产率是冬季的2.3倍,但褐化率和污染率均较高;供体年龄也是影响辣椒小孢子培养的重要因素,夏季的最佳培养时期为始花15~30d,最高胚状体产率为13.56%,冬季的最佳培养时期为始花45~60d,最高胚状体产率为5.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