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周娜  陆景伟  郑阳  胡燕  陶伟林 《蔬菜》2018,(2):19-23
综述了十字花科主要蔬菜根肿病抗性遗传规律与抗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抗性遗传规律上,对甘蓝、白菜类根肿病抗性遗传研究较多,且多集中在抗性基因与CR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及根肿病抗性QTL的遗传定位上;甘蓝根肿病的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且已获得20多个甘蓝根肿病抗性QTL;白菜根肿病抗性基因之间是相对保持独立的,且已经发现8个抗根肿病基因。在抗病育种方面,对大白菜研究的比较深入,获得相应的抗根肿病分子标记较多,且选育出了一些抗病材料,并进行了商品化应用;甘蓝根肿病的抗性遗传规律较复杂,获得纯系抗病材料的难度很大,因而育种进程缓慢。针对以上现状,对十字花科根肿病的研究方向及可能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根肿病是由根肿菌属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专性寄生土传病害,主要危害十字花科作物,是十字花科作物重要病害之一。就中国白菜类蔬菜的根肿病菌生物学特性、分类,防治措施,抗根肿病基因的挖掘及抗病品种育种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全面了解根肿菌的侵染原理、存活条件、鉴定方法和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的定位、克隆与辅助育种工作,剖析了抗病育种工作存在问题,并探讨展望相应对策,旨在为大白菜抗病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SSR标记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黄瓜抗黑星病种质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9,(3):13-17
为了获得抗黑星病黄瓜种质,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抗源,利用与黄瓜抗黑星病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CSWCTT02D对102份黄瓜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黄瓜种质间抗病基因的标记基因型存在遗传变异性,明确了102份种质抗黑星病基因的标记基因型,3份种质存在抗病标记(2.94%),1份种质为杂合型(0.98%),98份种质不存在抗病标记(96.08%);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有高度抗病种质4份(3.92%),高度感病种质98份(96.08%)。SSR分子检测结果与苗期人工接种基本一致,有2份材料与人工接种鉴定结果不符。‘南9436’(华南型)接种为感病,标记为抗病;‘K92’(华南型)接种为抗病,标记为感病,符合率达98.04%。抗病材料选择应以人工接种结果为依据,因此初步鉴定出4份抗黑星病种质,分别为日本类型‘Q6’和‘NINIA’、华南型‘南9427’和‘K92’,病情指数均为0。该研究为华北型黄瓜抗黑星病品种的遗传改良奠定了技术与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4个不结球白菜新组合为试材,通过室内人工接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对其根肿病抗性进行了鉴定,以期为不结球白菜抗根肿病分子标记筛选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结球白菜组合‘5-3’对根肿菌4号生理小种表现为高抗,‘5-2’表现为耐病,‘5-1’和‘5-4’表现为感病;利用5对根肿病抗性相关的引物对材料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组合‘5-1’在3对引物标记下均扩增出条带,‘5-3’和‘5-4’在2对引物下扩增出条带,‘5-2’在1对引物标记下扩增出条带。人工接种鉴定结果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存在差异,高抗材料‘5-3’在引物TCR05和TCR09下均有单一条带,而接种鉴定为感病的‘5-1’也同样在这2对引物下扩增出阳性条带,说明应用于不结球白菜根肿病抗性检测的分子标记的有效性需进一步提高,实践中应采用多种抗病鉴定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大白菜1E519BC_1F_2和4E511BC_1F_2两个群体为试材,分别构建根肿病抗病和感病池,进行集团分离群体测序(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Sequencing,BSA-seq)和分析。结果发现,两个群体中检测到1个共同的根肿病抗性基因候选区间,位于A08染色体7.40~8.85 Mb,命名为BraA.Pb.8.4。该基因在物理位置上和已经报道的根肿病抗性基因Crr1、Rcr9和CRs均不同,并且Crr1和Rcr9连锁的标记在抗病和感病材料中不具有多态性,CRs连锁的4个标记中只有1个标记(Probe60)在抗病和感病材料中存在多态性,表明BraA.Pb.8.4不同于已经报道的基因,可能为1个新的根肿病抗性基因。在BraA.Pb.8.4候选区间开发了3个KASP标记(BraA.Pb.8.4-K1、BraA.Pb.8.4-K2和BraA.Pb.8.4-K3),均可以有效将纯合抗病、纯合感病和杂合抗病材料区分开,为共显性标记。利用标记BraA.Pb.8.4-K1在5个群体共257个单株中进行验证,发现各单株的基因型和抗病性表型平均一致率高达96.13%。因此,本研究鉴定的BraA.Pb.8.4基因及开发的KASP标记可以高效用于根肿病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湖北西部高山蔬菜优势产业带迅速形成,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十字花科根肿病日益猖獗,恩施、利川、长阳等许多传统高山蔬菜产区普通品种无法种植,笔者从2011年起,在恩施板桥镇和新塘乡固定调查的20家农户中,已有5户因十字花科根肿病危害导致土壤不能耕种传统蔬菜,而改种药材和经济林木、有的甚至荒芜。选用抗病良种是防治十字花科根肿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读了《抗根肿病白菜、甘蓝新品种介绍及根肿  相似文献   

7.
根肿病(clubroot disease)是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大面积发生,明确根肿病的侵染途 径和防治方法对于十字花科蔬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对育苗基质人工接种芸薹根肿菌,发现基质带菌可导致十字 花科根肿病的发生,且带菌量越多根肿病发生越严重。在基质带菌量(芸薹根肿菌休眠孢子)为3×103 个·mL-1 的条件下, 采用基质拌药法测定7 种药剂消毒育苗基质对大白菜和花椰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 氟啶胺悬浮剂和10% 氰 霜唑悬浮剂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均达到100.00%,而且对大白菜和花椰菜幼苗安全,可以作为基质消毒防治根肿 病的药剂。  相似文献   

8.
以采自阿城区阿什河办事处南城村的大白菜活体病样为接种病原,以大白菜感病品种"东农909"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设计,分析了病菌活化基质、病菌活化时间、移植基质和移植后调查时间等4个因素对根肿病发病的影响,以期建立大白菜抗根肿病鉴定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最佳病菌活化基质为全草炭,最佳病菌活化时间为10d,移植后34d调查发病最重。该试验为大白菜抗根肿病育种提供了一套相对可靠的鉴定方法,可为十字花科蔬菜抗病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字花科根肿病在我国的东北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及山东青岛等地迅速扩大,危害十分严重,制约着我国十字花科蔬菜产业的发展。根肿病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根肿菌分类地位、根肿菌生理小种分化、病原菌检测技术、病原菌有效接种技术、病原菌生活史与生物学特性、根肿病防治等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几年来,根肿病的研究在病原菌检测、病原菌生物防治技术、病原菌生活史等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本文从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生活史、致病机理、诊断与检测技术以及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对国外近两年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我国根肿菌生活史研究趋势、根肿菌致病机理深入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大白菜根肿病抗性基因的标记和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与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高抗大白菜根肿病的F1金锦2号(编号A00645)及其自交F2群体197个单株为材料,通过根肿病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发现该材料中根肿病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和InDel分子标记技术,在F2分离群体中构建抗感病池,筛选了720对InDel引物,多态性标记进一步单株验证并利用JoinMap4.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获得与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连锁的InDel标记9个,其中最近的两侧标记为BrID90269和BrID11683,遗传距离分别为2.0 cM和2.5 cM。该抗病基因定位在大白菜染色体A8的Scaffold10上。  相似文献   

11.
大白菜抗根肿病的抗源筛选和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根肿菌M01、M02、M03为病原菌菌源,对24份大白菜材料进行接种鉴定和分子标记鉴定,旨在获得优良的抗源材料并明确材料中含有的抗病基因。结果表明:24份大白菜材料中共有10份抗病材料,5份材料对3种根肿菌都表现抗病:其中CR004和CR007含有根肿病抗病基因CRk,CR013含有抗病基因CRa、CRbkato、CRk和Crr3,CR015和CR016含有抗病基因CRa、CRbkato和Crr3;3份材料对根肿菌M01和M02表现抗病:CR012含有抗病基因CRa和CRbkato,CR014和CR018含有抗病基因CRa、CRbkato和CRk;抗根肿菌M01的材料CR021含有抗病基因Crr2和CRk;抗根肿菌M02的材料CR023含有抗病基因CRc和CRk。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抗根肿病与核基因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土置入法对大白菜进行根肿病抗病接种鉴定;根据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对26个抗根肿病自交系育性基因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3.
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本文从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征、生理小种分化、病菌检测及抗病鉴定方法、抗病遗传规律、抗性基因的分子学标记、抗病品种选育等方面,对国内外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作了全面的综述,以期为我国开展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及抗病育种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生理小种及接种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生理专化性鉴别系统,并对注射法、蘸根法、插入法、菌土法等几种主要的根肿病人工接种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蔬菜》2012,1(7):19-21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研究新进展李金萍等(中国农业科学院菜蔬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蔬菜》2012(8)十字花科根肿病在我国的东北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及山东青岛等地迅速扩大,危害十分严重,制约着我国十字花科蔬菜产业的发展。根肿病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经过几十年的  相似文献   

16.
<正>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绿色综合防治技术包括轮作倒茬、选用抗(耐)病品种、无病菌育苗、提高土壤p H值、增施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土壤药剂处理。应用该技术,田间根肿病防治效果达87.0%以上,平均病株率由87.3%降至11.5%,防治成本降低52.0%。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毁灭性的土传病害。近十几年来,根肿病已成为我国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生产中的主要威胁,也是最难防治的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7.
十字花科蔬菜抗黑腐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理、病原菌的鉴定方法与生理小种划分、黑腐病接种方法和抗性鉴定方法、植物抗病性与生理生化指标变化、黑腐病抗性的遗传与抗病基因研究、抗源材料的筛选及抗病育种等研究进展,探讨了今后应加强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抗根肿病大白菜自交系‘YM-7’和感病自交系"冠291"及其杂交F1、F2代和24份国内外引进的大白菜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和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2对与抗根肿病基因Crr3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稳定性及24份新材料中Crr3基因的情况。结果表明:引物OPC11-2S在‘YM-7’中扩增出1条1.3kb片段,在"冠291"中扩增出1条1.0kb片段,在其F1代中同时扩增出1.3kb和1.0kb的片段,该分子标记在F2代中的鉴定结果与人工接种鉴定结果一致,利用引物OPC11-2S能准确标记出大白菜种质资源中Crr3基因,而且能够区分出Crr3基因的纯合性和杂合性,共选出2份含有杂合Crr3基因的新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采用Williams 鉴别系统对采集自湖北省长阳县的高山大白菜、甘蓝、萝卜根肿病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发现侵染湖北省长阳县高山十字花科蔬菜的根肿病菌致病力强,为4 号生理小种。用此根肿病菌对44 个大白菜品种和46 个大白菜自交系进行苗期接种鉴定,筛选出4 个抗病品种和14 个抗病自交系。  相似文献   

20.
闫世江  张继宁  刘洁 《蔬菜》2009,(12):36-39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早在13世纪就有记载。1878年始由俄国学者worolin氏发现其病原,并命名。任何十字花科蔬菜的感病品种都会被这一病原菌侵染。在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情况下可导致十字花科蔬菜产量严重下降,甚至绝收,而且发生过根肿病的田间、土壤将长期带菌,不再适宜栽培十字花科蔬菜。因此,该病严重威胁着十字花科蔬菜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