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6个重要农艺性状的四川地区大蒜资源表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四川地区81份大蒜种质资源的株高、叶长、叶宽、假茎长、假茎粗和鳞茎质量6个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评价,同时结合海拔高度开展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大蒜资源的遗传变异丰富,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9.13%~73.43%,其中大蒜鳞茎质量的变异系数高达73.43%。6个农艺性状可综合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804 6%,第1主成分反映植株株型,第2、3主成分反映鳞茎质量。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将81份大蒜资源在欧氏距离169.8的水平上聚为4个类群,类群Ⅱ适合作为选育独头蒜品种的重要资源,类群Ⅲ适合作为选育高产大蒜品种的重要资源。海拔高度与大蒜鳞茎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假茎长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来自不同地区的88份长日照型洋葱种质资源为参试材料,通过变异分析、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9个农艺性状和5个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9个农艺性状在洋葱群体内存在丰富的变异,品质性状黄酮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4.79%,鳞茎横径、鳞芽数的多样性指数最大,为1.53,质量性状肉质鳞片颜色变异系数最高,为140.69%,鳞茎膜质皮颜色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18;9个表型性状和5个品质性状相关性结果显示,各性状间相关性较高,相互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鳞茎茎粗、假茎外皮色、花薹数、花薹高、花药颜色、叶面蜡粉、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是洋葱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并通过综合得分(F值)获得综合排名前10的品种;系统聚类将洋葱种质分为2类,第Ⅰ类群为丰产性较差的类群,第Ⅱ类群为鳞茎纵径、鳞茎横径、盘状茎横径较大,肉质鳞片数较多,VC、黄酮、有机硫化物含量较高,产量较高的类群,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地区楼葱的特性,试验对我国不同地区12个楼葱栽培种的数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14个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成分分析数量指标后,单株质量、株高、假茎质量、花葶高、叶形指数和假茎指数影响分类;相关性分析说明主要数量指标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聚类分析后,遗传距离为3.1时可将楼葱种质根据所得主要数量性状分为4个类群。测定不同地区楼葱6个品质指标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紧实度与蛋白质含量、干物质率、香辛油含量、总糖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或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反映了89.99%的原有信息量,楼葱的干物质率与紧实度为主要成分;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品质与数量性状的关系,假茎直径、出叶孔间距、单株质量这3个数量性状对楼葱品质的影响居前3位。研究表明楼葱种质材料具有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宁夏同心2个地区黄水桥HSQ、石羊圈SYJ的楼葱种质距其他种质资源间亲缘关系最远且干物质率含量及紧实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生姜优良育种材料,对33份生姜种质资源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叶片数/分枝、叶长、叶宽、根茎长、根茎宽、姜球数、姜球直径、地上部鲜质量及单株产量等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生姜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8.43%~26.12%,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分枝数,最小的为叶宽;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0~2.1之间,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根茎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株高、分枝数、根茎长、地上部鲜质量、叶长、姜球数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5个性状无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1.03%。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Ⅲ包含5份综合得分高的优良种质,即广西大姜、泰国白姜、贵州大黄姜、宜春大姜及渝姜1号,可作为生姜的育种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以98 份大葱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对其16 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葱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分别为株高和叶节紧密度,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单株质量。聚类分析可将大葱种质分为4 个类群,类群Ⅰ的种质多为“矮细”类型的直筒状葱,类群Ⅱ的种质表现为假茎短的鸡腿状葱,类群Ⅲ的种质主要为植株“高细”、假茎较疏松、出叶孔间距大的直筒状葱,类群Ⅳ的种质主要为“高粗”类型、蜡粉多、叶数多的直筒状葱。  相似文献   

6.
秋甘蓝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份秋甘蓝种质资源为试材,对13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以期筛选出性状优良的秋甘蓝育种亲本材料。结果表明:单球质量变异系数最大。除中心柱长和宽外,其它11个农艺性状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相关关系。在主成分分析中,选取方差累积贡献率为85.955%的前3个主成分来评价秋甘蓝种质资源,并进行综合得分,其中P1、PF、"京丰一号"、PM、P3综合性状表现较好。聚类分析将11份秋甘蓝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为8时分为4类,其中第Ⅰ类和第Ⅲ类的优势明显。可利用相关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方法对秋甘蓝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筛选出优良的育种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7.
科技文摘     
《中国园艺文摘》2013,(3):195-200
葱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在大田条件下以国内外109份葱资源为试材进行种质品质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09份葱种质7个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系数为7.88%~15.84%,经聚类分析而成的3个组群间品质性状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假茎紧实度和干物质率与糖含量之间存在稳定正相关关系,与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香辛油含量与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之间为负相关关系。前3个主成分——紧实度、干物质率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  相似文献   

8.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6份茄子种质为材料,综合应用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果实大小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开展度;最大叶性状变异系数最高,其次是单果质量;基于种质间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将56份茄子资源划分为三大类群,第Ⅰ类群在选育密植型品种时利用,第Ⅱ类群可在选育高产型品种时利用,第Ⅲ类群在选育特异材料时利用。综合分析了茄子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茄子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筛选出的22份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菌盖厚度(1.96cm)和菌柄直径(1.94cm);7个数量性状都存在较大的变异,变异系数幅度为13.16%~35.57%,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3;菌盖颜色和菌柄硬度2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8;基于各种质间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将22份糙皮侧耳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群原基形成时间长,产量较低;第Ⅱ类群种质资源菌柄软、颜色深,产量较高;第Ⅲ类群为高产型类群,该类群种质资源原基形成时间短、菌柄硬、产量高。  相似文献   

10.
以70份菊花种质为试材,采用Shannon-Weaver信息多样性指数法、隶属函数值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其19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并筛选出优异种质,以期为菊花新品种选育提供亲本材料及参考依据。结果表明:70份菊花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28~2.20,多样性指数大于2.00的农艺性状分别是第一分枝高度、单株分枝数、舌状花轮数、舌状花数量、管状花直径和管状花瓣数,可作为菊花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的评价指标。19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3.23%~83.63%,其中单株花朵数变异系数最大,为83.63%;叶片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23.23%。花相关性状间大部分呈现出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前7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4.67%、15.43%、12.63%、7.20%、6.19%、5.75%、5.43%,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7.31%。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10.0处可以将70份菊花种质聚为四大类,第1类群属于管状花直径大、舌状花短、花序直径中等的小黄花;第2类群属于小叶型且管状花直径小、舌状花短的小白花;第3类群属于大叶型且管状花直径小、舌状花长...  相似文献   

11.
以国内收集的32份干制辣椒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遗传多样性分析、变异水平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种质资源各性状的关系及其对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干制辣椒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3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12.47%~81.54%,遗传多样性指数(H′)在0.37~2.03。大部分表型性状存在相关性,其中植株大小、叶片大小分别与单果质量、果肉厚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果色分别与株型、果实大小、未成熟果色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23个表型性状转化成6个主成分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到75.14%。聚类分析将32份干制辣椒种质资源分为5类,第Ⅰ类群植株高,叶片大,果长锥形,果色暗红。第Ⅱ类群植株矮,叶片小,果细长,易制干,坐果数多。第Ⅲ类群植株矮且株型紧凑,节间有绒毛,叶片小、果短锥形且果顶凹,果肉薄。第Ⅳ类群株型半张开,叶片大,果大牛角、单果质量大,果肉厚,不易制干。第Ⅴ类群包含种质较多,果多为羊角,果顶尖。  相似文献   

12.
辣椒品种的聚类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辣椒为试材,对57份辣椒材料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对6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旨在为辣椒资源分类以及亲本筛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将57份辣椒材料划分为四大类群,单果质量成为影响聚类结果的最重要因素;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就可以表达原6个数量性状所表达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为合理利用甜瓜种质资源和选配育种亲本,对164份甜瓜种质资源的42个形态学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64份甜瓜种质资源的24个质量性状和18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86、1.90,表明数量性状具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数量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其中单瓜质量与果实发育期、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肉厚、茎粗、叶柄长、叶柄粗、叶片长、叶片宽、种子千粒重、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中心糖含量与单瓜种子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果实发育期、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肉厚、茎粗、叶柄粗、种子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5.689%,包含了甜瓜果实性状指标的大部分信息,164份种质的综合得分范围为-2.792~5.614分,综合得分较高的5份种质分别为S24(MT010)、新引甜22号(MT112)、PI-315401(MT133)、真正哈密瓜(MT028)、网纹甜瓜(MT04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式距离为5时可将164份种质分为5个类群,分别包含69、62、7、23、3份种质。综上,参试甜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以来自世界各地的100份西瓜种质为供试材料,对12个果实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2个果实性状的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44~2.06;变异系数介于16.37%~71.13%,果实剖面的变异系数最大,为71.13%,果实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6.37%。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2个果实性状归纳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可达71.99%。聚类分析将100份西瓜种质材料分为2大类群,类群Ⅰ包括3份野生西瓜,类群Ⅱ包括97份西瓜材料,其中绝大部分为栽培西瓜。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西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表现,这将为西瓜果实遗传改良和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大蒜品种,为大理州大蒜栽培提供品种选择指导,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对11个大蒜品种的15个数量性状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假茎长、假茎直径、最大叶长、最大叶宽5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到76.47%,这5个主成分包含的要素信息量可基本反映15个农艺数量性状的主要信息。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大蒜品种可划分为4大类,第Ⅰ类包括红七星、品5、选3、糙蒜、品12,适宜作为头蒜品种种植;第Ⅱ类包括温二早,适宜作为薹蒜和头蒜两用品种种植;第Ⅲ类包括成县紫皮蒜、品14、河南紫皮蒜、高脚子,适宜作为薹蒜品种种植;第Ⅳ类包括品16,适宜作为青蒜品种种植。通过聚类分析同类群大蒜品种的性状差异,建议糙蒜作为头蒜品种储备,温二早作为薹蒜和头蒜两用品种种植,成县紫皮蒜作为薹蒜品种储备,品16作为青蒜品种种植。相关结果将为大蒜种质资源的利用及品种选育等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大白菜优良品种的选育,对50份合抱型大白菜种质资源的开展度、株高、毛质量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中心柱纵径的变异系数为45.39%,净质量变异系数为29.88%,球叶数变异系数为28.71%,表明这50份大白菜种质资源在产量、叶片数和耐抽薹性等方面差异较大,有利于种质资源的比较和筛选。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指标间相关性较强,指标信息间存在重叠,适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少数指标对大白菜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提取前3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同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5.793 9%,包含了主要农艺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将50份大白菜种质资源分为4类,利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大白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和评价,筛选出不同用途的优良亲本材料。其中,从德高秋美、天正秋白×春福皇、太太菜、五月美皇中选育出的自交系分别为4个类群中表现最优异的材料,研究结果为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分蘖洋葱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方法对69份分蘖洋葱种质资源的农艺及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9份分蘖洋葱种质资源11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在6.42%~57.04%之间,其中单球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叶片数、株高、冠幅长、冠幅宽、单球质量、单株产量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均与球形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总黄酮含量与株高、冠幅长、单球质量、单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分蘖洋葱的11个农艺及品质性状转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9.849%;利用主成分值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前5的种质分别为M41、M31、M37、M30和M33。系统聚类将69份材料分为4个类群,第Ⅲ和第Ⅳ类群分别具有产量高、生长势强和营养品质较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南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7份南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南瓜种质27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幅度为5.50% ~69.44%,平均变异系数为26.86%,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平均值为1.667,老瓜纵径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最高,为2.273;瓜面特征最低,为0.785.综合来看,数量性状多样性信息指数要高于质量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1、第2、第3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0.89%、13.64%和10.28%,累积贡献率44.8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将37份南瓜种质分为三大类,其中第1类1份材料,第2类也为1份材料,其余为第3类,共35份材料.  相似文献   

19.
华南地区樱桃番茄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表型性状综合评价方法,对华南地区110份樱桃番茄的26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10份樱桃番茄种质的变异程度高,类型多样,且遗传多样性丰富。26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33~2.04,其中葡萄糖/可溶性总糖这一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2.04)。19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31.41%,其中番茄红素含量这一性状的变异系数最大(80.4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10份种质资源可划分为5个类群,第Ⅰ类遗传改良潜力大,第Ⅲ类可主要作为口感型樱桃番茄的育种材料,第Ⅴ类可主要作为功能型樱桃番茄的育种材料。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的研究结果表明,前9个主要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5.512%,第一、三主成分主要反映植株的果实品质,第二、四主成分主要反映果实的外观品质,第五、六主成分主要反映植株的生长特征。各种质的综合得分范围为–1.548~1.460,5份得分高的种质ct092、ct028、ct018、ct090和ct017可作为核心育种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0.
黄皮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多样性分析及其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深入了解黄皮(Clausena lansium)种质资源果实性状的多样性,根据《黄皮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农业部广州黄皮种质资源圃中保存的96份黄皮种质果实性状进行观测,并结合Q型聚类、R型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开展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22个描述型性状,平均每个性状的变异类型达3.4个,其中种子形状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为6个。16个数量性状中,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8.78%;种子侧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为6.34%。Q型聚类分析将96份种质在欧氏距离19.84处分为4个类群,类群内的种质资源以果穗性状、果实大小和果实风味聚类;R型聚类分析将38个果实性状在相关系数1.45时分为4组,多数性状表现两两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1、第2主成分解释的总变异为28.16%,其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