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齐河,以齐河瑞莲农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许多莲藕种植大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不影响莲藕产量的前提下,在莲藕田里套养小龙虾,形成了以莲藕为主、小龙虾为辅的共生模式.目前,这种藕虾共生种养模式已成功推广1000余亩(66.67余hm2),小龙虾每667 m2年收益可达1500元左右,该模式不仅节省了种藕成本,为莲藕提供底肥,还增强了莲藕底泥的透气性、增加了莲藕的产量;莲藕和水草则能为小龙虾净化水质、提供天然饵料,提升了小龙虾的品质,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下面具体介绍齐河县夏季莲藕、小龙虾共生高效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莲-渔共作的生态种养模式对莲藕的生长发育、产品商品性、营养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莲-渔共作模式有利于莲藕的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提升。其中,T1莲-鳅共作模式处理表现最好,其莲藕根状茎的全藕质量、主藕质量、最大藕节质量分别为1.58 kg、1.39 kg和423 g,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29.5%、36.3%和6.3%;在莲藕根状茎营养品质方面,T1处理莲藕产品的粗蛋白、淀粉、还原糖、粗纤维、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及对照,T1处理莲藕产品的氨基酸总量低于其他共生处理而高于对照,T1处理莲藕产品的硝酸盐含量低于其他共生处理并显著低于对照;在效益方面,T1处理增产效益最高,达97180元·hm-2,比对照增加64000元·hm-2,T2莲-小龙虾共作模式与T4莲-大闸蟹共作模对莲藕幼芽破坏较大,造成莲藕产量降低,但这2个处理的水产品产值较高,弥补了莲藕产量的产值损失,其经济效益均高于对照,而T3莲-鲤共作模式处理的增产效益最小,也比对照增加31940元·hm-2。综上所述,沙地节水莲-渔共作模式中以T1处理表现最佳,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全国莲藕供应期主要集中在每年7月下旬至翌年4月下旬.为补充5月上旬至6月下旬市场上鲜藕供应"空缺",实现莲藕周年供应,提高种植效益,仙桃地区开展了早熟莲藕—小龙虾、泥鳅种养模式推广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据调查,早熟莲藕平均667 m2产量950 kg,小龙虾、泥鳅平均667 m2产量60 kg,平均667 m2总产值12 000元,净利润约7 000元,应用前景广阔.现将有关技术及模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莲藕是广西柳江县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生蔬菜,常年种植面积4000hm^2,一年二茬,即春藕和秋藕,称之为“双季莲藕”。近几年来,为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单位面积综合效益,农技部门摸索了双季莲藕套养青蛙的生态生产模式,一般667m^2藕田产藕2500-3000kg、青蛙2000kg以上,平均667m^2产值10000元以上。通过生态套养,较大幅度提高了双季莲藕单位面积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莲藕是广西柳江县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生蔬菜,常年种植面积5000hm2,-年二茬,即春藕和秋藕,称之为双季莲藕.近几年来,柳江县紧紧围绕提高莲藕田的综合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单位面积的综合效益,农技部门摸索了双季莲藕套养田螺生态模式,目前全县已推广应用1 500hm2平均667m2藕田产藕3000-3500kg,田螺1500kg,平均667m2产值1.5万元以上.田螺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土质柔软肥沃,铒料丰富的水体,它属杂食性,摄食水生生物和腐败有机质,而藕田就具有它生存生长的环境.这种莲藕套养田螺的生态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鲍继友  谢玲  王栋  郑萍 《蔬菜》2014,(10):60-62
连云港市目前莲藕种植面积为3 340 hm2,产量7.1万t,种植效益明显高于稻麦等粮食作物,也高于花生等经济作物。从池塘建造、莲藕栽培与管理、泥鳅培水放种及管理等方面对莲藕泥鳅高效种养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效益进行了分析,为相近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浙江长兴县藕塘养鱼高效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长兴县采用藕塘养鱼高效种养模式,实现了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走出了一条以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667 m2采收莲藕1 400 kg,产值5 880元,净利润可达2880元;667 m~2捕捞鲫鱼90 kg和甲鱼54 kg,产值可达10440元,利润6 490元,合计净利润9 370元。与塘内单一种植莲藕相比,667 m2节本增收6200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菜-椒-菜1年3熟高效种植模式。通过合理安排茬口,经济效益显著,每667m2利润8742.2元,较单种1季辣椒利润增加6035.4元,增幅为222.97%。  相似文献   

9.
吴永毅 《蔬菜》2017,(7):34-36
为了解决丝瓜近年来日益突出的连作障碍问题,有效抑制土壤病虫害不断加重、丝瓜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的趋势,探索实施了甘蓝—丝瓜—鸭高效生态立体种养模式。该模式通过甘蓝套种丝瓜,采后围养白鸭实现种养结合,不仅能有效解决丝瓜连作障碍问题,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产量及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不失为一种理想的生态种养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长江蔬菜》2017年3月下半月刊登了李德振等撰写的"茭白—虾共生高效种养模式",该文详细介绍了如何有效利用茭白种植田实现高效益,关键就是采取茭白—小龙虾共生种养。众所周知,近几年来,小龙虾成为市场新宠,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各种口味、各种烹饪方法的小龙虾让人大饱口福。然而,当前小龙虾的养殖发展速度却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不仅内  相似文献   

11.
正小龙虾,又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是淡水经济虾类,其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肉质鲜美,深受欢迎。近年来国内市场火爆,人工养殖迅速发展,然而集约化、高密度养殖以及不当的病害防治技术导致小龙虾病害频发,病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荷藕,是莲藕的俗称,藕和莲籽为主产品,可供食用。泰州里下河地区藕田种植面积近6 667 hm2。藕田套养小龙虾的模式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是一种生态互补的新型高效生产方式,既利用了藕  相似文献   

12.
2013年重庆市农业委员会组织实施了“中稻-再生稻增产模式攻关”项目振兴再生稻种植,永川区以该项目为基础将“中稻.再生稻”种植与稻田养泥鳅结合创新推出了“中稻-再生稻-泥鳅”综合种养模式。叙述了生产示范过程,并对示范结果进行成本分析、效益分析。该综合种养模式667m2产值达5673元,是中稻产值的2.8倍、“中稻-再生稻”产值的1.9倍;收益达2245元,是中稻种植收益的5.5倍、“中稻-再生稻”收益的2.8倍,增收效果非常显著。从“稻田选择和整理,泥鳅养殖稻田有害生物的防治,泥鳅饲养管理,中稻.再生稻栽培”几个方面简介综合种养模式技术要点。通过讨论认为今后努力的方向应放在集成完善配套技术,并充分发掘利用“中稻-再生稻-泥鳅”模式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绿叶蔬菜-蚯蚓种养循环绿色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设施栽培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延长,设施土壤连作障碍问题日益突显,影响了高效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绿叶蔬菜—蚯蚓种养模式降低了蔬菜复种指数,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保障了蔬菜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该文详细介绍了绿叶蔬菜-蚯蚓种养模式中蚯蚓的养殖技术和绿叶菜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在莲藕、莲籽或花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种植过程中,小龙虾(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通常被视为害虫,是需要防治的对象.因为,小龙虾可能取食叶簪等莲植株的幼嫩部分,导致植株受到伤害或死亡.但是,小龙虾的经济价值较高,能否在莲藕田套养小龙虾呢?目前,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对此尚缺乏研究,莲藕田套养小龙虾的现行技术,得益于农民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5.
莲藕是广西柳江县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生蔬菜, 常年种植面积4000hm2,一年二茬,即春藕和秋藕, 称之为双季莲藕。近几年来,为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单位面积综合效益,农技部门摸索了双季莲藕套养青蛙的生态生产模式,一般667m2藕田产藕  相似文献   

16.
为了突破农业生产模式单一的制约,克服重茬连作给土壤、生态及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在研究分析了传统的蔬菜—水产共生系统的利弊之后,总结出了生态番茄—鱼绿色高效种养模式。通过以高畦为圃、以沟渠为塘构建出番茄—鱼互补共生的生态系统,使蔬菜—养鱼、水生—旱作实现了有机结合及高效生产;经过品种选择、渠畦整理、滴灌补水、搭架遮阴、适时采收及鱼种混养、排灌晒田、精确投饵、捕大放小等技术的应用,使每个生长季667 m2番茄—禾花鱼种养综合效益在9 500~10 500元,且番茄、禾花鱼品质皆得到改善。对比常规番茄种植田,虽然种植面积减少了10%~15%,但总收入却增加了10%~15%,综合生产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为创建高效运行的鱼菜共生系统,作者连续数年开展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生产试验。该文介绍了鱼菜共生系统的创建过程,阐述了第3代数字模块化鱼菜共生系统的工艺流程和系统构成,并应用该系统开展了青菜品种筛选、生菜和芹菜种植及鲈鱼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鱼菜共生种养模式下的超华28青菜长势较好,其株高、最大叶和最大叶柄均大于大棚种植,青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与大棚种植相差不大;鱼菜共生种养模式下的生菜和芹菜长势良好,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鱼菜共生种养模式下加州鲈鱼的养殖效益为17.9万元/667 m2,远高于传统鱼塘养殖。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蕹菜—鱼类复合模式的产量及效益情况,并初步总结了蕹菜—鱼类复合模式的技术要点。田间试验于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在浙江嘉兴秀洲区王江泾镇栋梁村进行。结果表明,鱼塘水面种植蕹菜后鱼类存活率达到97%,比不种蕹菜的鱼塘提高17个百分点,667 m2减少鱼塘换水所需电费240元,减少养殖废水排放1 067 t,增收蕹菜3 522.00 kg,收益增加5 876.40元,因此蕹菜—鱼类复合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经济高效安全生态的种养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9.
双季莲藕是广西柳州市柳江区最具市场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种植效益较高。该文介绍了柳江区双季莲藕套种慈姑1年3熟绿色高效生产模式及生产技术要点,并详细分析了该模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子莲-泥鳅"和"芋-泥鳅"种养结合模式是2012年以来在杭州市余杭区兴起的新型提质增效、立体种养模式。文章对该模式的子莲种植技术、红芽芋种植技术、泥鳅养殖技术进行介绍,并对其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