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病性。[方法]以棉花品种中棉所35为对照,研究新陆中29、鲁棉28、科1等13个棉花品种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病性。[结果]海陆杂交棉科1前期长势明显优于常规棉和陆陆杂交棉;陆陆杂交棉苗期长势弱于常规棉,但其现蕾、开花的节位较低;杂交棉的现蕾量明显多于常规棉。鲁棉28、科14、038、吉田4号、中40和3号对黄萎病的耐性较强,新陆中29和天杂1号抗病性较差。在供试品种中,吉田4号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为最高,分别比对照高19.1%和27.7%;其次是豫杂37号,比对照高11.0%和20.3%。[结论]陆陆杂交棉更适宜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2.
棉花新品种邓杂一号是由邓州市种子公司、邓州市花洲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单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其来源为W98×F97于2007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豫审棉2007010)  相似文献   

3.
巩固 《河南农业科学》1989,(10):11-11,10
豫棉三号是我所用商17做母本、珂310做父本杂交,经海南加代,集团选择,单株选择提早鉴定的方法育成,适宜春播和麦棉套种的棉花新品种(原名商丘64)。1988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棉三号。一、丰产性与适应性1985—1986年河南省棉花品种区试结果,26点次平均霜前皮棉亩产量81.41公斤,皮棉亩产量90.12公斤,分别比对照豫棉一号  相似文献   

4.
<正>本试验通过棉花引种试验,鉴定比较所引棉花新品种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纤维品质及综合表现,客观评价其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吐鲁番地区棉花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和种子管理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参试品种共5个:兴农6号、新陆中46号、新陆中45号、中棉所69号、中棉所79号。对照棉花品种为吐鲁番当地主栽品种岱字-80。  相似文献   

5.
豫棉四号(原郑4107)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棉花新品种。1984—1988年,该品种经过品系试验、省区试、黄河流域区试、生产试验和示范,其产量、品质、抗性、早熟性和适应性均超过晋棉七号、中棉12号、豫棉一号和冀棉八号,是目前国内综合性状较好的一个棉花新品种。1989年4月  相似文献   

6.
2011年望江县棉花展示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棉花新品种集中展示和比较,分析各品种间的生育性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以期从中筛选出适宜望江县生产的高产优质品种。结果表明,中棉所63、中棉所65、金杂棉3号、创新棉2号、湘杂棉03等品种丰产性较好、纤维品质优、适应性强、抗性好,适宜在本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鄂杂棉34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以自育棉花(Gossypium spp.)新品系"8142"为母本、F-29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16年6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丰产性好,早熟性好,纤维品质较优,抗棉铃虫,耐枯萎病和黄萎病,适合在湖北省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对9个不同杂交棉品种进行小区试验,以了解不同品种的适应性、早熟性、丰产性及纤维品质的综合表现和品种特性,为筛选出适宜31团种植的高产、高效、优质的棉花品种提供依据。经过1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不同杂交棉新品种中,与对照新陆中59号相比,在生育特性、农艺性状、抗病性以及丰产性方面表现突出的品种为新陆中55号、鲁棉研24号,其中,新陆中55号较对照增产12.75%,鲁棉研24号较对照增产9.73%。  相似文献   

9.
从棉花品种农艺性状、早熟性和丰产性等方面分析研究了8个中棉所系列棉花品种在安徽省望江县2014年品种比较试验和示范数据,结果表明,中棉所65、中棉B78、中棉所66、中棉所87四个品种综合性状优异,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值得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汴棉584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单价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抗枯萎、耐黄萎、抗棉铃虫、结铃性强、铃大、衣分高、霜前花率高、吐絮畅且集中、易采摘等优点。201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了全面了解棉花新品种汴棉584的生产推广利用价值,本文以2012-2014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依据,对汴棉584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汴棉584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广泛适应于河南省及邻近省份同类型棉花生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5个棉花品种在同一栽培条件下的调查比较,分析了栽培特点、产量构成及纤维内在品质等因素,结果示范:豫棉15号和中棉所23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品质,较适宜在南疆棉区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朱峻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8):53-55
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棉花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综合抗性,于2013年在太湖县开展了棉花新品种展示试验,为品种推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绿亿棉10号F1、鄂杂棉26F1、诺华棉1号F1、屯杂棉6号F1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太湖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抗虫棉豫068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R613为母本、中棉所41优良品系为父本,通过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2009-2010年在河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皮棉平均产量1 506.0kg/hm2,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7.3%。2011年在河南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中,皮棉平均产量1 297.7kg/hm2,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5.8%。枯萎病和黄萎病病情指数分别为4.6和28.0,对棉铃虫抗性达到2级水平。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黄河流域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东辛农场地处苏北沿海地区,是江苏垦区最大的植棉场,常年种植棉花0.5万~0.7万hm2。2000年引种33B、99B等国外常规抗虫棉品种,这些品种虽表现抗虫、结铃集中,但株小、铃小、衣分低,后期易早衰,单株生产力低,产量及品质一般。2002年东辛农场大面积引种中棉41、中棉45、鲁棉研21、鲁棉研22等国产常规抗虫棉品种,与33B、99B等相比,它们在本地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棉株株型疏朗,生长势强,单株生长量大,铃大,衣分高,综合抗性强。本文以中棉41、鲁棉研21、鲁棉研22等品种在本场种植的高产田(籽棉4 500 kg/hm2左右)的相关资料为依据,分析…  相似文献   

15.
18个棉花品种抗棉叶蝉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鉴定棉花品种的抗棉叶蝉性,筛选抗棉叶蝉品种。[方法]调查各品种植株上棉叶蝉数,研究了1个野生木棉,1个海岛棉与16个陆地棉品种对棉叶蝉的抗性。[结果]18个品种对棉叶蝉抗虫性由强到弱为:多年生硇洲岛野生木棉〉一年生硇洲岛野生木棉〉鲁棉研21〉鲁棉研28〉鲁棉研16〉鲁棉研22〉抗虫棉9949〉新丰抗12〉双抗保铃棉〉鲁棉研18=抗虫棉95一1〉枣阳99-9〉豫棉8号〉豫棉112〉中30.13系〉鲁棉研17〉石家庄G004〉石家庄428〉长绒棉203;硇洲岛野生木棉对棉叶蝉的抗虫性评级为抗,石家庄428、长绒棉203对棉叶蝉的抗虫性评级为感,其余品种对棉叶蝉的抗虫性评级为中抗。棉叶蝉为聚集分布,对气候变化敏感,下雨对棉叶蝉不利,高温和天晴有利于棉叶蝉繁殖。[结论]棉花品种间对棉叶蝉的抗性差异极显著,可以从现有品种中筛选抗棉叶蝉品种。  相似文献   

16.
选取郑杂棉6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郑杂棉6号在2008年、2009年河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表现进行分析,从早熟性、丰产性、品种稳定性适应性、抗病性、纤维品质等多个方面来探究其特性特性,旨在为郑杂棉6号新品种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超高产杂交棉花新品种豫杂35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选育过程豫杂 35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针对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提高品种的纤维品质、抗病性、丰产性、早熟性等综合农艺性状为主要目的 ,利用品种间杂种优势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 2 0 0 0~ 2 0 0 1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区域试验 ,2 0 0 2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区试。2 产量表现2 0 0 0年河南省区试 7点平均 ,豫杂 35籽棉产量 382 6.5kg/hm2 ,皮棉产量 1 5 2 8.5kg/hm2 ,霜前皮棉产量为 1 0 60 .5kg/hm2 ,分别比对照中棉所 1 9号 (常规棉 )增产 5 7.1 % ,60 .6%和44.7…  相似文献   

18.
通过2010年、2011年2年棉花新品种比较试验,客观地比较各品种在不同年份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表现。结果表明:丰田棉1号、江杂棉9号表现较好,建议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通过2010年、2011年2年棉花新品种比较试验,客观地比较各品种在不同年份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表现。结果表明:丰田棉1号、江杂棉9号表现较好,建议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各地培育成功一批无毒素棉新品种(系)。它将为棉花的综合利用,提高经济价值开拓广阔的途径。本试验的目的是了解这些新品种(系)的生态适应性、产量水平、纤维和种子品质以及它们与有毒素棉品种的差异。 试验材料取自1982年无毒素棉品种联合比较试验,参试品种有豫无1、豫无13、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