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寻找有效并且安全的桃树炭疽病防治药剂,对不同稀释倍数4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桃树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末次施药后7 d时,以2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最高,达95.27%,其次是2 500和3 000倍液处理,其防效分别为92.94%和90.07%,均显著高于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2 500倍液(CK1)的84.16%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250倍液(CK2)的87.28%;末次施药后14 d时,对桃树炭疽病叶片的防治效果和果实的防治效果均以2 000倍液处理的防效最高,分别为93.25%和96.63%,其次是2 500和3 000倍液处理,均显著高于CK1和CK2;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定的浓度范围内,4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供试桃品种安全。因此,在桃树炭疽病发病初期连续施用40%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2次,间隔时间15 d,对桃树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5种药剂对苦瓜炭疽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1 500倍液对苦瓜炭疽病,无论是从速效性还是从持效期来看防效均优异,尤其是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倍液对炭疽病防效更优.在本试验使用剂量范围内对苦瓜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结合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的30%乙霉威·咯菌腈悬浮剂对槟榔炭疽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30%乙霉威·咯菌腈悬浮剂800倍液、1 000倍液对槟榔炭疽病的防效最好,分别达到91.48%、89.77%;30%乙霉威·咯菌腈悬浮剂1 500倍液对槟榔炭疽病的防效亦能达到84.36%。以30%乙霉威·咯菌腈悬浮剂1 000倍液开展田间应用试验,对叶片、果实的防控指数分别为0.88、0.91。由此表明,30%乙霉威·咯菌腈悬浮剂对槟榔炭疽病有较好防效,建议采用30%乙霉威·咯菌腈悬浮剂1 500倍液用于炭疽病的预防,30%乙霉威·咯菌腈悬浮剂1 000倍液用于槟榔炭疽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几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果表明,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的防效较好,且持效期长,3次调查显示防效均在8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药剂防效。在辣椒炭疽病发生初期使用,间隔7 d施药1次,共喷药3次,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防治大方皱椒炭疽病的有效药剂,本研究选取了22.5%啶氧菌酯悬浮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大方皱椒炭疽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3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防控效果最佳,第3次施药7d后防效为92.66%;其次为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效为87.25%。与未施药对照相比,3种药剂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以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处理辣椒产量最高,其次为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处理。综上可知,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处理的防效和增产率较高,可以作为大方皱椒炭疽病的田间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防治葡萄炭疽病的高效低毒新型复配药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防止与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对葡萄炭疽病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它们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及其质量比5∶1、3∶1、1∶1、1∶3、1∶5复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病菌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1.038 8、0.358 3、0.612 9、0.530 1、0.232 6、0.232 8、0.329 6μg/m L;5种复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为1.29、1.33、2.29、1.84、1.22,其中以1∶1复配组合的增效作用最大。田间防效调查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1 000、2 000、3 000倍液及430 g/L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对葡萄炭疽病防治效果分别为91.54%、90.80%、82.88%、76.43%、74.10%,防治效果排序为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简称复配剂)高浓度复配剂中浓度复配剂低浓度430 g/L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因此,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复配防治葡萄炭疽病增效明显,其中以质量比1∶1混合后对葡萄炭疽病增效作用最明显,果穗套袋前采用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1 000~2 000倍液浸果防治葡萄炭疽病病害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5%氨基寡糖素水剂减化药对番茄叶霉病抗病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海南省澄迈县番茄上开展试验,研究5%氨基寡糖素水剂减化药对番茄叶霉病抗病增效作用。结果表明,5%氨基寡糖素水剂1 000倍液对番茄叶霉病有一定的防效,并且5%氨基寡糖素水剂1 000倍液混配48%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减量1/3)与48%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的防效相当,分别为82.24%和80.45%,差异不显著。说明5%氨基寡糖素水剂与杀菌剂混用能减少杀菌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8.
以常规药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为对照,研究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不同剂量对苹果褐斑病、炭疽叶枯病引起的苹果早期落叶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后7 d,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2 500倍液对苹果褐斑病防治效果最佳,防效为84.32%,极显著高于常规药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处理;施药后3 d,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2 500倍液对苹果炭疽落叶病防治效果最佳,防效为80.40%,与常规药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筛选防治葡萄炭疽病的高效低毒新型复配药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防止与延缓抗药性产生。[方法]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其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及5:1、3:1、1:1、1:3、1:5复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菌的EC50(半最大效应浓度)值分别为1.038 8μg/ml、0.3583μg/ml、0.612 9μg/ml、0.530 1μg/ml、0.2326μg/ml、0.232 8μg/ml和0.329 6μg/ml;5种复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为1.29、1.33、2.29、1.84、1.22,其中以1:1复配的组合增效作用最大。田间防效调查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药剂1 000倍液、2 000倍液、3 000倍液以及430 g/L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对葡萄炭疽病防治效果分别为91.54%、90.80%、82.88%、76.43%、74.10%。[结论 ]因此,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复配防治葡萄炭疽病增效明显,其中以质量比1:1混合后对葡萄炭疽病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果穗套袋前采用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1 000~2 000倍液浸果防治葡萄炭疽病害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葡萄炭疽病的增效生物复配杀菌剂,减少与替换化学农药使用。[方法]进行了枯草芽孢杆菌与吡唑醚菌酯不同比例混配对葡萄炭疽病的室内抑菌活性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枯草芽孢杆菌与吡唑醚菌酯及其5种配比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毒力。[结果]枯草芽孢杆菌与吡唑醚菌酯及1∶1、1∶2、1∶3、1∶4、1∶5混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菌的EC_(50)分别为1.969 8、1.527 4、1.373 2、1.294 8、1.247 3μg/ml;5种混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1.70、1.25、1.13、1.12、1.12,其中以1∶1增效作用最大。吡唑醚菌酯(EC_(50)为1.054 0μg/mL)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枯草芽孢杆菌(EC_(50)为15.017 5μg/ml)。药后50 d(采收前)调查结果表明,20%吡唑醚菌酯·2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 500倍液、2 000倍液以及各单剂在葡萄结果期套袋前浸果对炭疽病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高浓度、中浓度处理高于低浓度与两个单剂处理:高浓度防效最高为90.03%,均高于其他各处理,其次为中浓度防效为87.01%,高于低浓度和各单剂,低浓度防效为84.11%,高于1 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效为64.60%)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防效81.07%),对其他果穗病害如白腐病等也均有较好防治效果,防治效果与炭疽病防效趋于一致。[结论]20%吡唑醚菌酯·2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在葡萄套袋前浸果防治葡萄炭疽病等果穗病害建议使用浓度为1 000~2 000倍液。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柑橘炭疽病,选用新型高效低毒杀菌剂,开展防治药效试验,筛选出了25%吡唑醚菌酯SC 1 500倍液、45%吡醚·甲硫灵SC 2 000倍液和450 g/L咪鲜胺EC 1 500倍液3种防治效果好的药剂,推荐用于柑橘大面积生产,以指导柑橘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几种新型茭白胡麻斑病防治药剂的药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连续2次施药后14 d,45%硫磺·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与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的防效分别达到883%与874%,显著优于常规品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与50%异菌脲悬浮剂1 000倍液,且对茭白生长无明显影响;25%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与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对茭白胡麻斑病的防效也较为明显,但产生了严重的药害,致使植株矮缩、叶色暗黑、分蘖减少。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桃褐腐病的田间药效,确定最佳使用剂量、使用方法和安全性,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2020年梅雨期长、阴雨天气多的情况下,连续用药3次后,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仍对桃褐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次调查防效均在70%以上。在生产实践中,建议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与24%腈苯唑悬浮剂3 200倍液交替使用。本结果可为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登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管碟法和生长速率法,从13种农药中筛选出甲霜·恶霉灵和苯甲·嘧菌酯对铁皮石斛白绢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通过药剂浓度测定、菌核抑制率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明确,苯甲·嘧菌酯35 000倍液对白绢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100%;2 500倍液对白绢病菌核萌发抑制效果明显,菌核周边仅有少量菌丝向外伸展,菌丝畸形,菌落稀薄;1 000倍液对白绢病菌核灭杀处理168 h,菌核萌发抑制率达到26.7%。苯甲·嘧菌酯1 500倍液田间防治白绢病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均达90%以上,分别高出甲霜·恶霉灵1 000倍液29.13%和23.04%。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控制柑橘炭疽病,选用本地使用的防病药剂法砣19%SC,设置1 000~2 000倍液使用剂量,并与2 000倍液阿米妙收32·5%SC和3 000倍液拿敌稳75%WG,在柑橘春梢、花期、幼果及膨大期进行喷药防治柑橘炭疽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处理5(法砣19%SC 1 000倍)、处理4(法砣19%SC 1 250倍)、处理3(法砣19%SC 1 500倍)在果实上的相对防效分别为94.26%、90.98%、87.70%,在叶片上的相对防效分别为85.75%、80.49%,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且对柑橘花期和幼果期的安全性好,可作为在柑橘花期和幼果期防治柑橘炭疽病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开封地区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于2013、2014年通过小区试验研究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开封地区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最佳喷药时间。[结果]2013年,花生收获前,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稀释液对开封地区叶斑病的防效达24.25%,与清水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2014年,在播后65、80 d进行初次喷药的情况下,花生收获前叶斑病防效分别达43.63%、49.7%,与清水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结论]在开封地区,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稀释液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和产量具有较好效果,在播后80 d初次喷药防效较佳。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合防治柑橘溃疡病的药剂,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柑橘溃疡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2 000倍液对柑橘溃疡病春梢防效为74.01%、秋梢防效为81.06%,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松脂酸铜乳油800倍液对柑橘溃疡病春梢防效为75.04%、秋梢防效为64.02%,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2 000倍液+十八烯酸植物油助剂1 300倍液对柑橘溃疡病春梢防效为74.31%、秋梢防效为75.11%;这3种药剂组合的防效与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柑橘溃疡病春梢防效(75.62%)、秋梢防效(83.36%)相当,在生产上可以用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茶炭疽病是我国茶树上常见的叶部病害。为明确吡唑醚菌酯和氢氧化铜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了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第2次药后14 d,250 g·L-1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40.63,187.5,281.25 g·hm-2的防效分别为93.1%~98.2%(2013年)和99.6%~100%(2014年),对照药剂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187.5 g·hm-2防效分别为96.9%(2013年)和100.0%(2014年),相互间无显著差异;46%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24.2,155.25,207 g·hm-2的防效分别为61.3%~73.3%(2013年)和82.5%~91.0%(2014年),优于对照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43.75 g·hm-250.3%(2013年)和79.6%(2014年)的防效;吡唑醚菌酯的防效极显著高于氢氧化铜。2年的试验显示,吡唑醚菌酯对茶炭疽病防效优异;氢氧化铜对茶炭疽病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提早喷药可明显提高其田间防效。  相似文献   

19.
4种复配杀菌剂对设施葡萄主要病害的防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古浪县井河灌区试验观察了25%阿米西达悬浮剂分别与4种杀菌剂混合后,对日光温室葡萄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25%阿米西达悬浮剂1 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3 500倍液的平均防效为93.52%,折合产量60 503 kg/hm~2,较CK增产8 333 kg/hm2;其次是25%阿米西达悬浮剂1 5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的平均防效为91.53%,折合产量58 420 kg/hm~2,较CK增产6 250 kg/hm~2。且2种混合药剂均未发生药害,可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1%苦参碱水剂、20%呋虫胺悬浮剂、0.8%·160亿孢子/mL阿维·球孢白僵菌油悬浮剂、70%吡虫啉WG对甘草萤叶甲的药效和使用浓度及甘草的安全性,结果表明,1%苦参碱水剂2 000、1 500、1 000倍液,20%呋虫胺悬浮剂2 000、1 500、1 000倍液,0.8%·160亿孢子/mL阿维·球孢白僵菌油悬浮剂750、600、500倍液,70%吡虫啉WG 10 000、7 500、5 000倍液,药后10 d对甘草萤叶甲虫害的防效都在97.44%以上,都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和较高的防效。尤其20%呋虫胺悬浮剂2 000倍液和1 500倍液、0.8%·160亿孢子/mL阿维·球孢白僵菌油悬浮剂500倍液、70%吡虫啉WG 10 000倍液防效达到100.00%,生产中可在萤叶甲始盛期的5月下旬选择无风的早晨进行施药防治,上述4种药剂可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