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稻耐热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温度的不断升高,高温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综述了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因素、稻米品质、生理生化的影响,耐热性鉴定和评价指标、耐高温遗传机理以及耐高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将来进行水稻耐热性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万丙良  查中萍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4(8):1099-1105,1136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不断升高的地球表面气温正对水稻生产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气候变暖对中国水稻种植区域和产量的影响,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水稻耐高温遗传改良等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分析表明:气候变暖使水稻生长的活动积温增加,水稻生长季节延长,水稻种植区域不断向北扩展,有利于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气候变暖也使水稻高温胁迫频发,水稻孕穗期和开花期遭遇高温热害会给水稻造成严重的生理伤害,导致颖花育性下降;籽粒充实期高温胁迫会造成籽粒充实不正常,导致减产和稻米品质下降;通过高温筛选已经鉴定出一批耐高温的水稻种质资源,对这些资源的遗传分析鉴定出了几十个控制水稻耐高温性状的QTLs;种植耐高温水稻新品种是减少水稻高温危害的有效途径,利用耐高温水稻种质作亲本,结合适当的高温筛选鉴定技术,通过杂交育种可以选育出耐高温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水稻花期高温胁迫影响颖花育性生理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局部短期极端高温,会对水稻形成高温胁迫,影响水稻的各种生理代谢过程,其出现频率有增加趋势.高温胁迫对水稻的影响主要是在开花期,极易导致严重的颖花不育.水稻耐高温胁迫能力存在基因型间的差异.在当天温度较低的时段开花,花粉活性高,花药长,花药基部开裂长度较长、开裂孔较大,是水稻耐高温胁迫的重要表型指标.热激蛋白的表达,提高花药的抗氧化能力,以及维持结构蛋白、酶和细胞膜的稳定性是增强柱头及柱头上花粉粒耐高温胁迫的重要生理机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高温胁迫影响水稻颖花受精结实的特征、水稻耐高温胁迫的形态与生理机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未深入研究缓解水稻高温胁迫伤害的方法与策略,今后应结合水稻耐高温胁迫的形态与生理机理,加强有效缓解高温胁迫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局部短期极端高温,会对水稻形成高温胁迫,影响水稻的各种生理代谢过程,其出现频率有增加趋势.高温胁迫对水稻的影响主要是在开花期,极易导致严重的颖花不育.水稻耐高温胁迫能力存在基因型间的差异.在当天温度较低的时段开花,花粉活性高,花药长,花药基部开裂长度较长、开裂孔较大,是水稻耐高温胁迫的重要表型指标.热激蛋白的表达,提高花药的抗氧化能力,以及维持结构蛋白、酶和细胞膜的稳定性是增强柱头及柱头上花粉粒耐高温胁迫的重要生理机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高温胁迫影响水稻颖花受精结实的特征、水稻耐高温胁迫的形态与生理机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未深入研究缓解水稻高温胁迫伤害的方法与策略,今后应结合水稻耐高温胁迫的形态与生理机理,加强有效缓解高温胁迫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天气频发,高温热害已成为严重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概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颖花育性、活性氧积累与膜损伤、光合作用、内源植物激素、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提出水稻高温热害的防御对策,包括选育耐高温品种、合理调整播期、加强稻田水肥管理、合理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并对今后水稻高温热害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以期为开展水稻抗热栽培和耐高温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高温已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开展水稻耐高温研究对我国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分析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水稻耐高温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培育耐热性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水稻恢复系,对36份水稻恢复系在抽穗开花期进行耐热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不同水稻恢复系的结实率及其结实率下降率达显著水平;36个水稻恢复系按耐热能力聚类可分为4类,其中泸恢17、RHTR20、R1862和泸恢602属强耐热性水稻恢复系,可直接利用其配制耐高温杂交稻新组合,也可作为培育耐高温水稻的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高温胁迫导致的颖花败育已成为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开展高温胁迫导致水稻颖花败育的机理及其防御措施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从高温影响水稻的颖花形成、花粉发育、雌雄蕊结构、开花受精及颖花生理代谢等方面综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颖花育性的伤害机理,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包括加强水肥管理、合理喷施外源生长调节剂和选育耐高温品种等,并对未来水稻高温热害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开展水稻抗热栽培及合理高温防御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天津农业科学》2020,(1):19-22
水稻作为全球第三大粮食作物,是约50%世界人口的主要粮食,我国三分之二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保证我国水稻高产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课题。环境胁迫尤其是高温胁迫对水稻的各个时期都会造成极大损害,从而降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可能性,多个研究组报道了水稻响应高温的分子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水稻响应高温分子机制的研究成果,从基因克隆、重要SNP鉴定及功能分析等方面阐述水稻耐高温分子机制,为利用分子育种方法鉴定及选育耐高温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采用分期播种结合辅助加温温室设施对水稻恢复系R1056及其杂交稻组合在开花期的高温耐性进行了鉴定,同时对R1056及其杂交稻组合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评价。结果表明,开花期在38℃高温处理下,R1056的结实率、花药开裂率和每朵颖花柱头上的花粉数分别为70.4%、75.5%和78,与耐高温对照品种N22相当,显著高于高温敏感品种;R1056配制的杂交稻组合的高温结实率、花药开裂率和柱头上的花粉数介于R1056和高温敏感品种之间。R1056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好,其配制的杂交稻组合株高较矮、穗数多、产量高。R1056不仅是一个优异的耐高温水稻种质材料,而且还是一个优良的三系杂交水稻恢复系。  相似文献   

11.
水稻耐热性的人工气候室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庆全  万丙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50-6350
以30个耐热性有差异的水稻株系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自然条件下的高温环境,选择抽穗开花时期的耐热性鉴定时期,以耐热系数为水稻耐热性的评价指标,对水稻耐热性的人工气候室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模拟自然条件下的高温环境,准确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温度胁迫对褐飞虱不同抗性水平水稻营养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抗虫稻种的选育及合理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将处于四叶一心期和拔节期的抗虫稻ASD7、高感稻TN1和感虫稻桂育9号(GY9)置于人工气候箱中,设高温恒温、高温变温、异常低温和对照(CK)4个处理,连续处理5 d后测定水稻叶宽、株高、生物量、株水含率及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四叶一心期和拔节期,不同褐飞虱抗性水平水稻品种的叶宽均以异常低温处理最宽,高温恒温处理最窄;株高、株鲜重及水含率在高、低温胁迫下均较CK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水稻株干重、叶片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异常低温处理下较CK升高,在高温变温处理下较CK降低.同一温度处理下,GY9的叶宽、株高和生物量最高,且其拔节期的水稻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相对较高.[结论]感虫稻GY9在不同温度胁迫下的生长发育较快、生理代谢物质含量较高,对温度胁迫的耐受力相对较强,能够适应广西初夏多变的气候.  相似文献   

13.
A long-red awn weedy rice and rice cultivars named Ken99004(ZCI), Crossing-503(ZC2), Ken Sticky Rice(ZC3), Shashani(ZC4), Long-Grain Aromatic Rice(ZC5) were used to study typical wild traits of weedy rice and to identify the cold resistance of all genotyp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em of long-red awn weedy rice was the weakest.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early stage of rice growth, e.g. the vegetable growth stage, between long-red awn weedy rice and other rice cultivars in the stem rigidity, but in the later stage, or reproductive growth stage, their leaves and stems were senescent rapidly because of the speedy supply of nutrients for panicle growth, meanwhile the rigidity of stem was reduced sharply just as withered weeds.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long- red awn weedy rice was the highest in cold condition, and in turn were ZCI, ZC2, ZC3, ZC4, ZC5, respectively. The performances of genotypes in cold tolerance were identical, those with a high ability of germination in low temperature also showed a strong cold tolerance in main traits in whole growth period, the order from strong to weak in the extent of cold tolerance were long-red awn weedy rice, ZCl, ZC2, ZC3, ZC4, ZC5,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杂交中稻主导品种丰产性及耐高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安徽省易旱、易涝、易遇高温热害,生产上使用品种数量过多,主导品种不够明确的瓶颈问题,将安徽省近年审定的在区试中增产幅度较大且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同步进行丰产性和耐高温特性研究.丰产性试验表明:在正常温度条件下,两优6326等中籼和天协1号等中粳组合都表现了较好的丰产性.耐高温试验结果表明:在减数分蘖期和抽穗期扬花期遇到连续35 ℃以上的高温时,绿优1号、两优6326、皖稻153和Ⅱ优838等表现较好耐高温特性,在高温发生年份具有较强的抗性,而天协1号则对高温特别敏感,生产上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花期耐热性强、产量水平高的水稻品种,为水稻花期耐热性鉴定与评价及应对高温热害的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高温胁迫(高温38℃,每天处理6 h,连续处理3 d),以Y两优1号为对照品种,以相对耐热指数为评价指标,同时结合产量水平,对100个不同水稻基因型的花期耐热性进行鉴定与评价。【结果】不同水稻基因型的花期耐热性差异明显,高温胁迫下颖花结实率为3.6%~64.3%,相对结实率为9.5%~80.0%。以相对耐热指数为评级标准,耐热性级别达到1(强)、3(较强)、5(中等)、7(较弱)和9(弱)级的水稻品种数量分别为4、13、42、26和15份。采用聚类分析法将100个基因型分为6种不同耐热性和产量水平的水稻类型,其中第一类在高温热害易发区推广种植安全生产性高。相对结实率是不同水稻基因型分类的主要因子,其次为产量,根据相对结实率和产量之间的二维象限分布特征,进一步筛选出耐热性较强、产量水平较高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结论】通过对100个不同水稻基因型花期耐热性进行鉴定和评价,筛选出特优837、云光14号、Q优8号、国稻7号、Y两优865、汕优63和黄华占等7个耐热性较强且产量水平较高的品种,这些品种可在高温易发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指标及其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立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的指标,并对该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的特征进行研究。[方法]结合实际观测资料,分析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的产生时期,确立高温热害的衡量指标,并对指标进行验证,最后讨论高温热害的产生原因,提出预防对策。[结果]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多发生在7月下旬~8月上旬,以8月上旬危害最为严重;经验证,确立的高温热害指标准确可靠;高温热害的发生与江淮地区的气候及种植品种和种植制度有关;在满足基本生育积温条件下,防御一季稻高温热害要适期早播早栽或迟播迟栽,选用耐高温品种。[结论]该研究可为减轻安徽省江淮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已成为威胁寒地水稻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之一。利用六角形开口玻璃房模拟日间增温,并用耐热高产品种龙稻21和热敏感优质品种龙稻18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生育时期的增温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模拟增温设施能够实现日间平均1.2~2.6 ℃的增温效果。全生育期增温使龙稻21和龙稻18的产量分别提高7.4和4.5 t·hm-2,增产效应主要是通过增加生物量、有效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实现的。进一步分析不同生育时期增温对产量的影响发现,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增温使龙稻21的产量分别增加1.2、3.9、0.8和1.1 t·hm-2。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增温能使龙稻18的产量分别增加1.5、2.5和1.8 t·hm-2。孕穗期增温导致龙稻21和龙稻18的产量分别减少0.2和1.2 t·hm-2。各生育时期增产主要通过增加生物量、有效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实现。不同耐热品种对增温的响应不同,主要受结实率的影响。同时也发现,增温对千粒重存在负向作用。分蘖期和拔节期增温能够增加糙米率和精米率,而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增温导致糙米率、精米率下降以及垩白米率、垩白度升高。增温对稻米食味值、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较小。未来如果高温出现在寒地水稻生育前期危害较弱,而且还有部分有利作用。但如果高温发生在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对寒地优质稻谷的生产危害较大,应进一步加强对寒地水稻生育后期高温的研究和耐高温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8.
花粉管介导的转抗冻蛋白基因(AFP)水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温和冷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创造和培育具有强耐低温特性的水稻品种,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从胡萝卜中克隆的抗冻蛋白基因(AFP)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B I121(pB I121∶AFP)后,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其转入籼稻品种NR158,获得了转基因后代。对T3代和T4代转基因植株的苗期耐冷性鉴定和PCR鉴定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植株后代已经整合并且AFP基因得到了表达,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耐低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