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从事教育工作,业余爱好养几群蜜蜂。2003年初冬,我胳膊上长了个疙瘩,外科医生给开了些西药和药膏,不但没见效,反而越长越大,疙瘩长得象鸡蛋大。无奈之下,我到蜂箱塑料网上取了一块红枣大小的蜂胶,放在一块软布上,稍加温变软,贴于患处。2天后感觉好受多了,6天后疙瘩消失了,深感蜂胶的神奇。  相似文献   

2.
蜂疗小经验     
《中国蜂业》2006,57(9)
蜂刺能治腱鞘囊肿2003年秋,我发现左脚外侧长出一个小疙瘩,开始只有花生米大小,不痛不痒,也没在意。但它长得很快,到2004年春长到鸡蛋黄那么大。长在脚上虽不碍大事,但越长越大,影响穿鞋袜。我去医院医治,医生诊断为腱鞘囊肿。据医生说:囊肿只有做手术才能消除,可我就怕做手术,所以一拖再拖。囊肿越长越大,我想尝试活蜂螫刺,开春蜂群排泄后,由于气温变化无常,经常有飞出箱外的蜜蜂,被冻僵在箱外,傍晚我就将冻僵的落地蜂收拣起来,装在塑料袋里,带回屋,屋内温度在18℃左右,我将冻僵的蜂放在暖气旁,大部分能苏醒过来,我就用苏醒复活过来的蜂螫…  相似文献   

3.
蜂疗小经验     
蜂蜜与蜂王浆治疗面部小疙瘩夏季天气特别热,很多人面部都会长小疙瘩;有些爱美女性用化妆品不当面部也会起些小疙瘩,不治疗会越来越严重。多年来,我利用蜂王浆加蜂蜜给很多朋友治面部小疙瘩效果不错,具体方法是鲜王浆l克,蜂蜜5克,调匀后早晚擦脸各一次,5天之内小疙瘩消失。  相似文献   

4.
蜂疗小经验     
▲蜂针治疗显神效2 0 0 2年 2月 1 4日 ,苟老汉神情忧郁来找我 ,说他的手上长了一个恶疔 ,有点发烧 ,问我能不能用蜜蜂螫刺治疗。我让苟老汉伸出左手 ,只见虎口部位长了一只芝麻粒大的小疙瘩 ,中间有个小白点儿。我用手指一碰 ,苟老汉直喊痛。到蜂箱巢门口捉两只蜂 ,先用一只螫  相似文献   

5.
罗淑珍 《蜜蜂杂志》2005,25(10):14-14
我的两只胳膊上、手背上生了些小疙瘩,以为是痱子,过几天就会下去,谁知越长越利害,小疙瘩变成了花粉粒那么大,而且还痒,用蜂蜜搽了几天不见好转。看医生说是缺乏维生素,开了补充营养的药,还有药膏,遵医嘱服药,几天过去了,效果不明显。我有烦恼,也不想出门,因为一出门碰见熟人,他们就用惊讶的目光盯着我问?你的胳膊咋了?你要赶紧看医生,要是蔓延起来可不得了,听得我惊慌失措。用蜂胶酊抹了几天还是不起作用,这时我着急了,又去另一家医院皮肤科看医生,大夫说有可能是高温天气热引起的,也没有确诊是怎样引起的,就开了药,还有抹的,让我回来试试…  相似文献   

6.
猪痘是一种世界性疫病,但内蒙古哲里木盟过去一直未见报道。笔者于1995年在通辽市某粮库猪场发现和确诊了该病,现报告如下。 一、症状 1995年7月初,在该猪场刚刚收购的500余口育肥仔猪中,发生了一种以发热厌食,身上起疙瘩为特征的疾病。患猪初期体温升高40℃左右,身上长出数量不等并突出于体表的深红色痘诊,主要分布  相似文献   

7.
在实践中公猪去势后造成死亡的往往高于去势后的小母猪,术后出血、肠脱出、破伤风、化脓感染的极为常见,但术后继发内源性感染死亡的病例罕见。1 病例 某镇一个体养殖户养母猪1头,1996年秋产仔12头,在仔猪1月龄时,找一当地兽医去势其中小母猪7头、小公猪5头。于当年11月,7头小母猪已长至50kg左右,而此时5头小公猪体重仅35kg左右,并陆续死亡。临床表现食欲欠佳,采食量减少,逐渐消瘦,体温升高在40.5℃左右,阴囊部去势伤口愈合完好,但整个阴囊区内皮肤皱缩成疙瘩状,其大小如拇指头到小指头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8.
骡耳乳头状瘤手术摘除病例李效云(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兽医站,712000)1990年5月,东区北朱家朱某青善刂骡1匹。5岁,患耳内瘤来区兽医站诊治。主诉:该骡饲槽靠墙,常见到青骡右耳来回在墙上擦磨,好像发痒。发现耳朵内有1个枣子大的疙瘩。约过两年时间长...  相似文献   

9.
《农业新技术》2005,(6):35-35
一、塑料套管栽培技术 1.加工塑料套管 采用内径6~7cm的硬塑料管,用锯切段,每段长80~100cm,并纵剖长缝,缝宽0.5cm左右.然后在管的一端距端口20cm处向端口斜切,切成后端口呈半圆形.在塑料管的另一端至中间部位打孔(用手电钻),孔径1cm,间距3cm,每排6个孔,共4排.一个套管,生产上可以使用6~8年.  相似文献   

10.
我场1974年开始试用,使用塑料折簇,1975年正式在生产上推广使用,基本上代替了草簇,经过几年的对比使用,认为塑料簇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坚固耐用,使用年限长,我场使用早的已4年,目前仍然完好,估计能在较长时期内使用不致有大的损坏。2.便于消毒,有利于防病防毒。使用后的塑料簇,放在含1&有效氯漂白粉液中浸  相似文献   

11.
牛疙瘩皮肤病是20世纪发现的在牛群中传播的一种皮肤传染病,该病1929年最早发现于非洲,后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常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论文综述了牛疙瘩皮肤病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2.
1985年以来,我在治疗猪病的过程中,听见民间有这样的流传;蟾酥丸治疗猪病效果好,尤其是治疗猪肺疫效果明显.通过我几年来的临床试探,治疗猪肺疫病40例,效果确实,故作简介.1 蟾酥的采集及蟾酥丸的制作蟾蜍(又名癞蛤蟆)背部长满了疙瘩,这种动物一般在夏、秋季节最易看见,常生  相似文献   

13.
我搞林蛙的人工养殖是在1999年春季。春节刚过,我们全家商量着一年的农事安排。就在商量的过程中,电视里播放了1个人工养殖林蛙能致富的片子:在高效日光温室里,长着密密的瓜菜茎叶,成群结队的林蛙在茎叶下蹦跳着。片中介绍,这种温室大棚内林蛙的密度达到了每平方米200只左右,效益十分惊人。全家人为之一振,立即决定19994年把养殖林蛙作为重点。随后,我坐上火车来到丹东凤城一带进行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4.
一年龄以上的鸡,常因膝螨的寄生在鸡的脚上产生鳞脚病。就是在鸡的脚上长出一些硬的疙瘩,这些疙瘩一般有黄豆大,大的有麻雀蛋大,表面粗糙,好象涂了一层厚石灰样。使鸡脚肿胀、疼痛,走路困难,影响觅食,产卵减少或停止。  相似文献   

15.
1987年以前,我场奶牛的情期受胎率为50%左右,因输精造成子宫污染占配种牛的10%。近年来采用卫生套输精,情期受胎率提高到65%左右。其作法是:将4—5厘米宽的包扎绷带对折,用缝纫机将两边缘缝住,制战直径为1厘米左右的长简袋(以输精管能插入为宜),然后经高压消毒后放置备用。输精时剪其袋30厘米左右套在输精管上,上  相似文献   

16.
<正> 子宫内膜炎引起的难孕和不孕,在我场占有一定比例,影响了奶牛业的发展。几年来,尽管场领导和技术人员共同努力,逐步改善饲养管理,提高人工授精技术,但仍因条件所限,饲养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解决。奶牛产后胎衣滞留率达40%左右,恶露滞留约占产犊母牛的70%,由此继发子宫内膜炎造成奶牛难孕或不孕。使我场牛平均胎次间隔达一年半左右。在现有基础上我们做了各种提高子宫内膜炎奶牛受胎率的试  相似文献   

17.
疙瘩皮肤病是一种主要在非洲危害养牛业的病毒性传染病 ,其被国际兽疫局 (OIE)列为 A类传染病。病原是痘病毒科羊痘病毒属中的疙瘩皮肤病病毒 (lum py skin disease virus,L SDV)。最近 ,美国科学家报道了 L SDV的基因组序列 ,其基因组长 15 1kb,由中央的编码区和两翼的长为 2 .4kb的倒置末端重复序列 (ITR)组成 ,有 15 6个推测的基因。除了大部分基因与猪痘病毒、Yaba病毒和兔痘病毒有较高的同源性以外 ,还发现了其独有的与病毒感染宿主范围和毒力有关的基因疙瘩皮肤病病毒基因组测序完成@郭志儒…  相似文献   

18.
(上) 国立遗传研究所田岛所长编写的英文丛书——蚕,第1号作了介绍,笔者想在自己的领域少再述说一下要点。一、配偶子的形成 (一)卵 1.卵巢的发达幼虫的卵巢在第8环节体壁下,背管两侧左右成1对。孵化当时幼虫的卵巢内分区不清楚,但是不久隔膜发达,卵巢内被划分  相似文献   

19.
我在一家焦化厂上班,在捞焦油时,凉水塔的氨水会溅到脸部,时间一长,整个脸部就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黑疙瘩,又疼又痒,用了多种方法和药物,都没有效果。后来是用少许蜂王浆对少许凉开水混匀抹在患部,试用了2个月而治好的。蜂王浆的妙用@蔺洪!山西省灵石县段纯镇兰家堂村山西灵石031303  相似文献   

20.
编读互动     
《猪业科学》2007,24(3):11-11
编读互动读者:我场新进一批种猪,体重均在70kg以上,进场1个月后,其中有几头表现皮肤发红,身上出现红色疙瘩,但是并没有死亡,只是生长有些缓慢,一段时间后,红疙瘩开始结痂,因此看上去有些疙瘩是黑色的。因为是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