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排硫硫杆菌(Tiobacillus thioparus)作为接种菌株,实验了活性炭填料生物滴滤塔对沼气中H_2S的去除性能,研究了进气H_2S浓度、气体停留时间等参数对生物滴滤塔去除沼气中H_2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球状活性炭为填料,采用排硫硫杆菌接种生物滴滤塔处理含H_2S沼气,挂膜速度快,系统运行稳定且脱硫效率高。固定进气H_2S浓度1000 ppm,停留时间大于29 s时,H_2S去除率可以达到95%以上。动力学分析表明,生物降解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能够较好地与实验数据吻合,最大H_2S去除负荷为588.02 g·m-3h-1。随着实验的进行,填料塔的压力降会因为生物膜的生长和单质硫的积累逐渐增加,严重时导致气体完全堵塞,需要进行鼓泡反冲以除去积累的单质硫。  相似文献   

2.
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其中含有的硫化氢是一种有害气体,使用前必须进行脱除.工业上脱硫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主要可分为湿法脱硫和干法脱硫.目前,这些方法在沼气脱硫中应用较多,但是还存在着许多缺点.生物脱硫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硫化物转化成单质硫予以脱除,具有运行成本低和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有着极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采用生物脱硫工艺利用生物滴滤池,以异养脱硫菌Thiobacillus thioparus为菌株,分别研究了以陶粒、火山岩、活性炭为滴滤池滤料条件下溶解氧,硫化物负荷,气液体积比,pH值等生物脱硫工艺参数对H_2S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解氧影响Thiobacillus thioparus菌株对硫化物的去除率,通过单因素实验发现,当硫化物负荷为80 g·m~(-3)h~(-1),DO为1.5 mg·L~(-1)时,硫化物去除率达80%以上,单质硫回收率最大;硫化物负荷对H_2S去除有影响并且与DO呈线性关系;循环液pH值为8.5时,沼气中S~(2-)去除率达94.3%,此时单质硫转化率大于SO_4~(2-)的转化率;当沼气中H_2S浓度为4200±14 mg·m~(-3)、气液比为15∶1时,硫化物去除率达93.9%。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利用3种滤料填充滴滤池,其中活性炭的去除效果均优于其他两种滤料,陶粒和火山岩效果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4.
微灌砂颗粒的滞纳能力,直接影响到砂滤层过滤性能,从而对滤层过滤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分析石英砂颗粒表面对过滤水中杂质颗粒的滞纳能力十分重要。选取3种微灌石英砂滤料的砂颗粒(粒径范围为1.00~1.18、1.18~1.40和1.40~1.70 mm)作为样本,采用三维表面形貌仪对砂颗粒表面轮廓最大高度和与轮廓最大高度对应的波纹宽度进行测量。对砂颗粒滞纳水中杂质颗粒的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砂颗粒表面轮廓的几何模型和砂颗粒表面杂质颗粒受力的数学模型,并计算了砂颗粒对水中杂质颗粒的滞纳能力。适当增加砂滤料的粒径,可以提高砂滤层过滤性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对采用填料塔吸收和生物氧化工艺去除沼气中H2S进行小试研究,生物氧化采用生物膜工艺。研究了pH,气液体积比,吸收液温度和溶解氧浓度等因素对去除H2S的影响。沼气中H2S含量在3000~4000 mg.m-3,吸收液pH为7.8左右,气液体积比10∶1,吸收液温度25℃条件下,处理后H2S浓度低于200 mg.m-3,H2S去除率大于90%。H2S生物氧化主要产物为单质硫和SO42-,控制DO在1.0 mg.L-1左右,生成硫酸根比例小于5%。  相似文献   

6.
以3500B型柴油机为例,讨论发动机失效中的杂质对部件损坏的机理。杂质颗粒对柴油机的损害是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利用模拟软件分析小尺寸杂质颗粒损坏部件后的应力分布云图,从而清楚地了解微小杂质颗粒是如何对关键部位产生破坏性应力,从而提升广大技术工作者对防止杂质颗粒对部件损坏的重视程度,为减少杂质对部件损坏的现场实际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后混式磨料射流喷嘴内部流场与颗粒运动情况进行研究,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喷嘴内的气液固多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考虑磨料的形状因子以及其与壁面发生碰撞时的能量损失,采用离散相模型对颗粒轨迹进行了追踪计算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气在聚焦管入口附近有较大的切向速度,从而拖拽颗粒进行圆周运动,由此产生的离心力将增大颗粒在该区域与壁面发生碰撞的概率,加剧颗粒对该处喷嘴壁面的磨损;通过适当增大聚焦管的长度能够有效耗散空气的周向运动,可避免颗粒在出口处获得较大的切向速度,磨料颗粒形状因子的减小能够增强磨料颗粒的加速过程,而喷嘴的磨料颗粒入口速度对颗粒出口速度的影响极小.  相似文献   

8.
中国不同地区气候不同,温湿度差异较大,生物质颗粒燃料在储藏过程中,会引起颗粒燃料的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对燃料的应用产生影响。针对玉米秸秆颗粒和木质颗粒两种燃料,采用密封和露天2种储藏形式,利用高低温湿热试验箱模拟不同温湿度条件,开展储藏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颗粒燃料在储藏过程中,影响颗粒燃料全水分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湿度和储藏方式;湿度大于70%,玉米秸秆颗粒燃料会出现长毛、发霉现象;木质颗粒燃料在高温、高湿条件时,会出现裂缝及发霉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同轴对撞流使固体颗粒进行振荡运动的一种新型装置,并成功的进行了固体颗粒的干燥试验,通过试验证明了对撞流装置的优越性。由于对撞而独一无二的流动特性.逆流结构促使颗粒从一股气流渗人另一股气流中,从而改善了干燥的性能。这样,所研究的对撞流装置对于干燥作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装置。  相似文献   

10.
在Ni—P酸性化学镀镀液中加入TiO2纳米颗粒,以Ni—P最佳工艺为基础,采用三因素二水平正交实验的方法获得优化的Ni—P/TiO2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aD)对镀层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Ni~P/TiO2复合镀层中的Ni—P镀层包裹着少量纳米颗粒,但纳米颗粒团聚现象明显,大部分沉积在镀层表面。同时,Ni—P/TiO2复合镀层在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后,由于非晶态的Ni—P镀层中复合了高硬度TiO2纳米颗粒,从而增强了镀层的抗局部变形能力和弥散强化的效果,而且也强化了Ni—P合金基体,使得其显微硬度性能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Ni—P/TiO2复合镀层由于TiO2纳米颗粒加入,使复合镀层孔隙率和界面增加,从而使其耐腐蚀性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团聚体法开展颗粒材料的压碎数值试验研究,对影响单颗粒破碎材料特性的细观参数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揭示其对单颗粒破碎的细观影响机制,并为选取用于团聚体法颗粒破碎模拟的细观参数提供一定参考。研究中分别对影响颗粒材料特性的细观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子颗粒黏结强度对单颗粒破碎影响显著,颗粒峰值破碎强度随其增加呈线性增长趋势。随子颗粒间摩擦系数增加,黏结键越难发生剪切破坏,单颗粒峰值破碎强度随之增大;局部阻尼系数能够抑制黏结键破坏形成的应力波,从而使团聚体黏结键破坏的空间分布发生改变,因此对团聚体破碎后的碎片尺寸分布和破碎机制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Ni—P酸性化学镀镀液中加入TiO2纳米颗粒,以Ni—P最佳工艺为基础,采用三因素二水平正交实验的方法获得优化的Ni—P/TiO2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aD)对镀层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Ni~P/TiO2复合镀层中的Ni—P镀层包裹着少量纳米颗粒,但纳米颗粒团聚现象明显,大部分沉积在镀层表面。同时,Ni—P/TiO2复合镀层在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后,由于非晶态的Ni—P镀层中复合了高硬度TiO2纳米颗粒,从而增强了镀层的抗局部变形能力和弥散强化的效果,而且也强化了Ni—P合金基体,使得其显微硬度性能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Ni—P/TiO2复合镀层由于TiO2纳米颗粒加入,使复合镀层孔隙率和界面增加,从而使其耐腐蚀性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下降管式热解液化装置中生物质半焦和陶瓷球两种颗粒混合下落的运动规律,设计了下降管冷态模拟装置.通过冷态模拟,测试了陶瓷球和生物质半焦喂料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该装置能够实现两种颗粒的均匀、精确、连续喂料,能够满足实验所需要的两种颗粒的不同混合质量比的要求;PIV实验测试表明,该装置能够满足实验需要;陶瓷球和生物质半焦的混合,消除了PIV用圆管测试时由于光的反射和折射问题在管道轴线两侧所形成的许多亮白条纹,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旋风分离器的内部流场和颗粒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其中气相流场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气固两相流场采用离散相模型(DPM)。通过模拟结果,分析了二次流的成因以及入口位置、粒径、二次流对颗粒运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旋风分离器内存在四种形式的二次流。入口位置和粒径不同时,颗粒会受到不同的二次流作用,从而呈现出不同的运动情况。入口位置过低,颗粒容易受短路流、纵向涡流和偏心环流的影响。入口位置升高后,颗粒受到纵向涡流的影响较大。入口位置过高,颗粒则受短路流和贴壁环流的影响。细微颗粒受四种二次流的影响均较大,小颗粒主要受纵向涡流和偏心环流的影响,大颗粒受偏心环流和短路流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粉体工程的沉降原理来研究立式螺旋搅拌磨矿机在磨矿时的颗粒流体特性。由于立式螺旋搅拌磨矿机不同于传统的磨机,其在磨矿时可以实现物料内部分级及分层研磨,从而对于不同粒度的颗粒可以进行与之对应的有效研磨。本文利用沉降原理对颗粒流体特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熔融沉积建模(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型3D打印机工作时,喷头部位的温度场与喷头结构设计与散热性能有关,如果温度分布不均容易导致喷嘴堵塞,从而影响打印机运行。基于此,利用SolidWorks进行建模,并且用ABAQUS对FDM型颗粒挤出3D打印机喷头以及部件进行仿真分析,分析了喷头3D模型的温度场分布。基于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结果对喷头结构以及部件材料进行针对性优化,从而有效提升FDM颗粒挤出型3D打印机的运行效能,改善打印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了解离心泵内部盐析两相流场,利用FLUENT对离心泵内部盐析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温度下离心泵内部盐析流场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盐析过程中温度的降低,溶液过饱和度增加致使晶体颗粒逐渐长大且数密度增加,从而使得晶体颗粒对液相流场产生影响增大,溶液温度为34℃时液相的相对速度略小于40℃时液相的相对速度;在叶轮进口处,晶体颗粒体积浓度分布比较均匀,晶体颗粒在沿着流道方向运动的同时,由于离心力与惯性的影响,偏向叶轮压力面,使得压力面附近的晶体颗粒的浓度较高,在同一流道压力面上,流道中间处的颗粒相对较多,这由于压力面中间附近晶体颗粒的相对运动速度较小,盐析晶体颗粒在该区域受到溶液的剪切力较其他区域小,有利于晶体颗粒的生长和聚并。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电气化》2003,(4):44-44
循环流化床燃烧 (CFBC)技术系指小颗粒的煤与空气在炉膛内处于沸腾状态下 ,即高速气流与所携带的稠密悬浮煤颗粒充分接触燃烧的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是一种炉内燃烧脱硫工艺 ,以石灰石为脱硫吸收剂 ,燃煤和石灰石自锅炉燃烧室下部送入 ,一次风从布风板下部送入 ,二次风从燃烧室中部送入。石灰石受热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流使燃煤、石灰颗粒在燃烧室内强烈扰动形成流化床 ,燃煤烟气中的SO2 与氧化钙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被脱除。为了提高吸收剂的利用率 ,将未反应的氧化钙、脱硫产物及飞灰送回燃烧室参与循环利用。钙硫比达到 2~ 2…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微灌砂颗粒形状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灌砂颗粒的形状特征,直接影响到砂滤层孔隙大小及其分布,从而对滤层过滤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获取砂颗粒的形状特征,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以粒径范围为1.0~1.18、1.18~1.4和1.4~1.7 mm的3种滤层为研究对象,每种滤层选取16粒石英砂作为样本,采用数码相机对砂颗粒样本逐一拍照,利用C语言自编计算机程序,由砂颗粒图像提取了砂颗粒的面积、周长、外接圆半径和内切圆半径等形状系数,以此为基础,计算了砂颗粒等效直径、简化延长指数和布拉斯谢克系数。通过对砂颗粒面积、周长和等效直径等粒径参数的统计分析可知,3种砂滤层砂颗粒大小分布均匀。通过对简化延长指数和布拉斯谢克系数等延性指数的统计分析可知,砂颗粒形状特征比较稳定,总体上颗粒形态呈扁平状,形状接近长轴与短轴比值为3∶2的椭圆形,为砂滤料的选型和加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轻卡柴油发动机如何达成国-V排放技术路线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试验机配置有DOC+SCR排放控制系统。针对国-V排放限值的挑战,本研究提出如下排放的应对策略:1)优化外特性,降低额定点转速可降低ESC排放点的颗粒排放的生成;2)进行硬件选型,对燃烧室,油嘴,增压器进行优化,降低颗粒排放;3)进行标定优化,对高颗粒排放工况增加后喷,通过优化后喷参数使在主喷油期生成的大部分颗粒及其它不完全燃烧产物在缸内氧化,对加速工况设置烟度限制以减少加速时瞬态喷油量和缸内空气量的不同步性,使燃烧得以在较高的瞬态过量空气系数下进行,从而有效地抑制加速工况碳烟的生成;4)进行后处理DOC选型,不同配方后处理对尾管排放影响较大,因此需要进行试验与分析得出成本与排放效果比较好的后处理。试验机在实施优化控制策略后,能够满足国五排放的限值。台架试验数据证明,本研究提出的排放优化策略是可行及实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