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斑点叉尾Hui(Ictalurus Punctatus)属鲶形目(Sfluriformes),Hui科(Ictalurus)。是我区近几年来引进并大力推广养殖的淡水食用鱼类品种,其人工繁殖技术在区内目前仍鲜见报道。本拟介绍用鲤鱼脑下垂体(以下简称PG)作催产剂进行斑点叉尾Hui人工催产,以及应用斑点叉尾Hui胚胎发育活体现察技术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2.
1992-1994年利用1.93公顷池塘进行养殖大规模斑点叉尾Hui鱼种对比试验。采取斑点叉尾Hui夏花与鲢、鳙鱼混养,高密度二级轮养,科学配制饲料,改变其习性、人工驯化饵,强化日常管理等措施,经过118-134天饲养,平均每公顷产鱼10140公斤,其中斑点叉尾Hui7915公斤,个体达40克。成活率93%,饵料系数1.6,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斑点叉尾Hui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雷  葛虹 《水利渔业》2001,21(3):48-50
我国自美国引进斑点叉尾Hui,并深入进行了养殖技术研究,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十几年来产值数达十亿元,斑点叉尾Hui病害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解决了养殖中重大技术难点,它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斑点叉尾鱼回出血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sPunctatus)亦称沟鲶,鲇形目,鱼回科目鱼类。在美国,斑点叉尾鱼回养殖已成为最大的水产养殖业〖1〗。自1984年从美国引进国内以来,因其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好、价值高等特点而受到广大渔民的青睐,成为我国淡水渔业重点发展的名优鱼类,很多地方掀起了养殖热潮,从池塘单养、混养发展到网箱养殖并渐成规模,养殖户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斑点叉尾鱼回的抗病能力比较强,对其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是小瓜虫、鱼波豆虫等寄生虫。2001年来,笔者就诊了几例叉尾鱼回的一种出血病,并开展了有关防治…  相似文献   

5.
李进村 《水产养殖》2010,31(8):35-36
随着斑点叉尾鮰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其病害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斑点又尾鮰细菌性烂尾病(Tail—rot disease of channel catfish)可造成鱼苗、鱼种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2009年9-10月霍邱县五塔渔场发生斑点叉尾鮰细菌性烂尾病,由于准备充分,发现早,诊断治疗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此病很快得到控制,同时也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现将斑点叉尾鮰细菌性烂尾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与防治情况进行探讨、总结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斑点叉尾Hui(Ictaurus punctatus)1984年由美国引入我国,由于其具有个体大、食性广、生长快、适应性强和肉味鲜美、价格适中等优点,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养殖,但随着其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逐渐加强,以及一些地区水体环境的恶化,近年来鱼病频繁发生,给不少养殖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斑占叉尾Hui疾病的防治工作十分必要,为此笔者结合生产实践将斑点叉尾Hui几种主要疾病的发病症状、流行情况和我们所采用的防治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斑点叉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水环境条件的持续恶化,近些年斑点叉尾的病害问题日益加剧,对斑点叉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斑点叉尾常见疾病按致病病原分类,可分为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及寄生虫病等4种类型。目前国内发现的斑点叉尾主要疾病包括:斑点叉尾呼肠孤病毒病、爱德华氏菌病、柱状黄杆菌病、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症、链球菌病以及肠套叠症等,其  相似文献   

8.
斑点叉尾鮰(Ictalums Punctatus)属鲶形目(Sflurifonms)鮰科(Ictalurus)。其天然分布区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分地区,为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我国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自1984年引进,经过多年的研究及推广,斑点叉尾鮰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该品种也是我站近几年来引进并大力推广养殖的品种之一。其人工繁殖技术在我市目前仍鲜见报道。本文介绍了利用马来酸地欧酮(DOM)、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IHRH—A2)及注射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作催产剂,利用养殖池产卵、车间孵化的方法进行斑点叉尾鮰孵化,旨在研究斑点叉尾鮰在北方地区人工繁殖技术特点,为我市斑点叉尾鮰的人工孵化提供理论依据,现把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面积为1.5亩的池塘内主养斑点叉尾Hui鱼种,搭配美国大口胭脂鱼、花白链。试验采用人工驯化、投喂全价配合颗粒饲料、适时调节水质等方法。经过约150天饲养,总产鱼1134.3kg,平均亩产鱼756.2kg,其中斑点叉尾Hui总产664.5kg,平均亩产443kg,平均规格161.8g/尾。平均亩利润4901.3元,投入产出比为1:1.8。  相似文献   

10.
吴海贵 《海洋与渔业》2009,(8):36-37,35
聚缩虫病是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中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鱼种养殖阶段。网箱空间不大,鱼群间接触机会多,感染率高。聚缩虫病一旦发生,在鱼体之间的感染速度快,造成斑点叉尾鮰鱼种大批死亡,死亡率常常超过80%,个别网箱鱼种甚至会全部死光,给养殖户造成极大损失。下面将我多年在斑点叉尾鮰养殖中总结出的聚缩虫病防治技术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斑点叉尾又称河鲶、沟鲶、美洲鲶,原产于北美洲,1984年引进我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在养殖过程中,出现许多病害,可造成大量的死亡,因此,该鱼的病害防治显得十分重要。斑点叉尾"杯虫"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对耐盐红螺菌科光合细菌应用于淡水斑点叉尾Hui、彭泽卿养殖后,水化学环境因子、细菌类群及养殖生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鱼池泼施光合细菌后,水体NH4^+-N、NO2^--N、NO3^--N和COD下降,溶氧和pH上升;细菌类群及数量变化大致是:光合细菌提高3-50倍(多数在15-20倍), 硝酸细菌提高3倍,硝酸细菌提高4-5倍;斑点叉尾Hui养殖池的主要异养细菌肠杆菌科细菌提高9.4%,气单胞菌属降低7.5%,彭泽鲫养殖池的主要异养细菌假单胞菌属降低16%,肠杆菌科提高21%;养殖生物的养殖效果是:斑点叉尾Hui鱼苗个体增重提高15.7%,彭泽卿苗个体增重提高12.8%。  相似文献   

13.
斑点叉尾作为美洲淡水养殖的主要鱼类,具有生长快,食性杂,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疾病相对较少,肉嫩味美,群体产量高等特点。我国于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成功引进,目前,已推广到20多个省市养殖,全国的养殖面积已达万亩以上。随着斑点叉尾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疾病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如肠型败血症、小瓜虫病等逐年蔓延,且危害有加重的趋势,特别是近年来在部分省市出现了一种很似“斑点叉尾病毒病(ChannelCatfishVirusDiseaseCCVD)”的传染病,造成鱼苗、鱼种大批死亡,给斑点叉尾养殖造成较大的…  相似文献   

14.
耐盐红螺菌科细菌对淡水鱼池水质及细菌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对耐盐红螺菌科光合细菌应用于淡水斑点叉尾Hui、彭泽卿养殖后,水化学环境因子、细菌类群及养殖生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鱼池泼施光合细菌后,水体NH4^ -N、NO2^--N、NO3^--N和COD下降,溶氧和pH上升;细菌类群及数量变化大致是:光合细菌提高3-50倍(多数在15-20倍), 硝酸细菌提高3倍,硝酸细菌提高4-5倍;斑点叉尾Hui养殖池的主要异养细菌肠杆菌科细菌提高9.4%,气单胞菌属降低7.5%,彭泽鲫养殖池的主要异养细菌假单胞菌属降低16%,肠杆菌科提高21%;养殖生物的养殖效果是:斑点叉尾Hui鱼苗个体增重提高15.7%,彭泽卿苗个体增重提高12.8%。  相似文献   

15.
正一、我国斑点叉尾鮰产业趋势分析1.2016年我国斑点叉尾鮰养殖分布与产量预测(1)2016年商品饲养的鱼种数量来源2015年全国斑点叉尾鮰孵化鱼苗近12.5亿尾(其中湖北省约11亿尾),鱼苗成活数量为9.7亿,培育鱼种约为6.8~7.1亿尾,目前进入商品饲养初期时因病害大约损失近0.45亿尾。实际全国进行商品饲养的鱼种数量约为6.5~6.8亿尾。  相似文献   

16.
斑点叉尾鮰(Ictalunes punctaus)亦称河鲶、沟鲶、美洲鲶,在分类学上属鲶形目,鮰科。原产于美洲.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东南亚及西欧部分国家和地区。斑点叉尾鮰是美国的主要淡水养殖鱼类.近几年主要通过加工成鱼片进入市场,现已成为全美第四大水产消费品。我国于1984年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鮰。该鱼具有生长快,食性广,易繁殖,适应能力强.肉质上乘等优点:但斑点叉尾绷的疾病较多,从病毒感染到寄生虫的侵袭均可造成大批量死亡。因此.其病害防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现将笔者在安化、沅陵等地水库网箱养殖斑点叉尾角回疾病的调查情况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内陆水产》1984,(3):41-41
最近美国对封闭式养殖水体用紫外线控制斑点叉尾鲴小瓜虫病做了实验。实验是在水温20℃,紫外线的有效强度为91,900uws/cm^2。实验结果表明:饲养在装有紫外线装置的封闭式水槽中的患小瓜虫病的斑点叉尾鲴的死亡率为0.7~1.33%,而对照组的死亡率为82.81%。作者认为:用紫外线控制多子小瓜虫的蔓延。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8.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试验报告唐义武,李伟(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80)梁森汉(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水产局)为配合斑点叉尾(IctalurusPunct-atus)的推广养殖,我们在粤鄂鼎湖机械化渔业联合公司网箱养殖基地进行了斑点叉尾的饲养试验。试验水...  相似文献   

19.
3.寄生虫性疾病 (1)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 病原: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是斑点叉尾鮰一种危害较大的原虫性寄生虫病。由于病鱼体表粘液增多,游动异常,常见鱼体与固体物摩擦,继而在体表、鳍条和鳃上出现大量小白点,故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White spot disease)。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近来国内外对斑点叉尾鮰在营养需求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蛋白质与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与矿物质等需要量研究和人工配合饵料研制情况。对斑点叉尾鮰在饲料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作了分析与讨论,并就斑点叉尾鮰营养和饲料研究在我国养殖业中产生的影响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