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不同发育阶段牦牛睾丸生精小管和间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并结合形态剂量学分析,研究不同年龄(3月、1岁、3岁、9岁)牦牛睾丸的显微结构,探讨不同发育阶段牦牛睾丸生精小管和间质细胞的发育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月龄牦牛睾丸生精小管细而稀疏,偶见完整的内腔,小管中仅仅是精原细胞和支持细胞,可以看见单个或者成群分布的间质细胞;1岁牦牛生精小管排列略紧密,上皮中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间质可见3~4群的间质细胞;3岁牦牛生精小管密集、生精小管外直径增加明显(P<0.05),上皮细胞层数较其它年龄达到最大值,大量间质细胞出现;9岁牦牛生精小管稀疏,上皮生精细胞和间质细胞均明显减少(P<0.05).3月牦牛龄生精小管内无精子生成;1岁牦牛时有精子的出现,间质细胞数量逐渐增加;3岁牦牛生精小管及间质细胞发育充分,处于生殖旺盛的性成熟阶段;9岁牦牛睾丸生精小管内生精能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湖羊胚胎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观察了湖羊12个不同胚龄组的卵巢组织学形态。结果表明:45日龄的卵巢,生殖上皮已发育为完整的一层,卵巢的白膜尚未形成,皮质与髓质呈原始状态,卵巢还处于雌性性腺发育的初期,100日龄时,白膜初显,皮质区与髓质区分界已明显。至140日龄,卵巢白膜及皮质、髓质均发育完整。胎儿期卵巢分化发育进程的主要标志为:(1)生殖上皮的作用;(2)皮质区与髓质区的演化过程;(3)皮质的发育梯度;(4)各级卵细胞的区分和演变;(4)卵细胞的生长与闭锁。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樱桃谷鸭种公鸭的睾丸发育规律,本研究以75日龄、105日龄、135日龄和165日龄樱桃谷鸭种公鸭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情况,其次通过Q-PCR方法检测下丘脑-脑垂体-睾丸轴组织中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与105日龄相比,135日龄时睾丸质量增加了10倍以上,曲精细管直径和上皮生精细胞数量增加,脑垂体FSHβ基因mRNA表达量增加了40倍以上.与75日龄相比,105~165日龄脑垂体组织中GnIHR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随着日龄增加,樱桃谷鸭种公鸭睾丸支持细胞特异性FSHR、INHα、INHβA、AMH基因和间质细胞特异性LHR、StAR、CYP11A1、3β-HSD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以上结果表明,自135日龄开始,在脑垂体FSH和LH刺激下,樱桃谷鸭种公鸭睾丸进入快速发育阶段,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165日龄时,睾丸能够产生成熟精子,表明睾丸发育达到性成熟阶段.本研究结果为后续樱桃谷鸭种鸭的繁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睾丸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LN在不同繁殖季节蓝狐睾丸中的分布及变化特点.【方法】采用H.E染色法、组织化学法、免疫荧光技术结合IPP形态计量比较分析.【结果】H.E染色表明繁殖间期与繁殖期蓝狐睾丸生精小管内部结构有明显不同,繁殖期蓝狐睾丸生精上皮细胞层数明显多于繁殖间期,精子发育良好,繁殖间期生精小管内无成熟精子.免疫组织化学密度表明,LN在蓝狐不同繁殖期睾丸间质细胞,小血管壁均呈强阳性表达,管周肌样细胞中等表达,阴性对照无表达.免疫荧光表达显示,LN主要表达于间质细胞及管周肌样细胞,平均吸光度统计结果表明,繁殖期较繁殖间期表达显著增高.【结论】蓝狐睾丸LN在生精小管基膜的表达在不同繁殖期变化不明显,但在间质细胞及支持细胞的表达差异显著与季节性繁殖有一定关系,提示LN可能参与间质细胞分泌雄性激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分析不同月龄藏绵羊羔羊睾丸leydig细胞发育特征,探索其发育特征与生精功能的关系.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及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1~6月龄羔羊睾丸leydig细胞增龄性变化特征.光镜观察结果表明:leydig细胞及其周围间质组织结构随月龄增龄性变化明显.1,2月龄羔羊睾丸间质内毛细血管分布较少,管壁内皮细胞较圆,发育不完善,周围有散在的纺锤形或星形的幼稚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分布较少;3,4月龄羔羊睾丸间质内血管内皮细胞发育完善,巨噬细胞位于间质血管周围,细胞较大,形态不规则,结缔组织有所增加;5,6月龄羔羊睾丸间质内毛细血管数量增多,管壁内皮细胞包围成形,成纤维细胞呈长索状,轮廓清楚,核仁大而明显,结缔组织明显增加.电镜下观察结果表明,3月龄之前睾丸leydig细胞以幼稚型为主,核较圆,异染色质较多,胞体近卵圆形;3月龄的羔羊睾丸leydig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可见少量粗面内质网,胞浆内有少量分泌性颗粒出现.4月龄及以后的羔羊leydig细胞体积大,胞核多不规则,核仁明显,胞浆内空泡及分泌性颗粒明显增多;间质成纤维细胞呈长索状,血管壁内皮细胞包围成形.因此,3月龄之前,藏绵羊羔羊leydig细胞处于胚胎型向成熟型过渡时期;4月龄以后逐渐发育成熟,为leydig细胞的局部分泌调节提供结构支持,对生精小管的进一步发育以及后期精子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Caspase-3和Bcl-2蛋白在7日龄、14日龄、28日龄和56日龄小鼠睾丸组织的表达,旨在观察小鼠出生后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Bcl-2的定位。结果发现Caspase-3在7日龄、14日龄小鼠睾丸组织表达于曲精小管中央和管周生精细胞,在28日龄和56日龄表达于管周精原细胞与支持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及以后各级生精细胞无Caspase-3表达;Bcl-2在7日龄、14日龄睾丸组织表达于曲精小管中央和管周生精细胞,28日龄和56日龄广泛表达于初级精母细胞以后各级生精细胞,精原细胞选择性表达Bcl-2。Caspase-3和Bcl-2在小鼠睾丸组织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表达。在小鼠出生后睾丸发育的早期,Caspase-3和Bcl-2表达于曲精小管中央,参与曲精小管管腔形成的调节;在性成熟后的睾丸组织中Caspase-3表达于精原细胞,诱导其凋亡;Bcl-2于初级精母细胞以后各级生精细胞高表达,抑制精母以后生殖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作者分别观察了7个胚龄组湖羊的生殖腺的生长发育和分化情况。结果表明:湖羊胚胎的性腺,在21天时已形成生殖腺突起;在25天以前,处于未分化性腺阶段;胚胎发育到30天左右,则开始性分化;到35天,雌、雄性腺已各具明显不同的组织结构。其中雄性性腺发育较快,已具睾丸的典型结构。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nIH)在公猪生殖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以15头雄性小梅山猪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和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3、30、60、90和120 d的公猪(n=3)GnIH阳性细胞在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分布定位及在下丘脑的发育学变化。结果表明:GnIH在下丘脑主要分布于室旁核,GnIH阳性神经元呈纺锤形和多角形,且在下丘脑室旁核GnIH阳性神经元数目随日龄增长而上下波动,形态趋向成熟;在垂体分布非常广泛,无论是腺垂体还是神经垂体均有强烈的免疫阳性反应;在睾丸集中分布于生精小管内部,可见强烈的免疫阳性反应,在间质细胞也可见免疫阳性反应。GnIH mRNA的丰度随日龄增长而呈规律性波动,在120 d出现显著降低(P0.05)。结论:GnIH分布于小梅山公猪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并对其发育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香猪睾丸发育过程中雌激素受体(ERα,ERβ)和一氧化氮合酶(NOS)蛋白的表达情况,手术取出30日龄、40日龄、50日龄、70日龄、90日龄和110日龄贵州香猪右侧睾丸,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睾丸组织中ERα、ERβ和上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ERα只在睾丸输出小管上皮细胞胞核中表达,且30~50日龄时表达率显著高于70~110日龄(P0.05)。ERβ在睾丸生精小管细胞胞质中的表达率先随日龄增加而升高,50日龄达到最高(P0.05),随后降低;在输出小管上皮细胞和管周细胞核中的表达率无显著变化;在附睾中表达率在30~50日龄时无显著差异,70~110日龄随年龄增长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eNOS在生精小管细胞中先随日龄增加表达率增大,30日龄时表达率最低(P0.05),50日龄表达率最高(P0.05),随后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黄鳍鲷(Sparus latus)仔、稚、幼鱼消化道的形态组织学特征,为其发育生物学研究和鱼苗健康繁育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充实黄鳍鲷生物学研究文库.[方法]采用常规石蜡组织切片的方法,对黄鳍鲷仔、稚、幼鱼消化道的形态组织进行观察.[结果]2日龄仔鱼消化道仅为一条未分化的管道;5日龄仔鱼消化道分化为食道、胃和肠道,食道黏膜上皮由立方状细胞组成,胃黏膜上皮由单层矮柱状细胞组成,二者均无黏膜褶皱,肠分化为小肠和直肠,小肠壁内部出现黏膜褶皱,直肠内壁无褶皱;7日龄仔鱼消化道进一步分化,各段管壁增厚,食道和胃内壁仍无黏膜褶皱,幽门盲囊开始分化,小肠黏膜上皮中含有大量杯状细胞.稚鱼消化道在质方面向幼鱼的基本型发育,食道、胃、幽门盲囊、肠道表现出固有的类型和数量,消化道扩张,肌肉层加厚,黏膜褶皱加深,杯状细胞增多.幼鱼消化道进一步发育完善,其组织结构与成鱼相似,由食道、胃、幽门盲囊、小肠和直肠组成;各部分管壁从内到外都分化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结论]黄鳍鲷消化道的胚后发育特征与其摄食方式及功能相适应,进一步证实无论鱼类处于生长发育的任何阶段,其消化道形态组织结构均与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用普通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乌苏里貉睾丸一般组织形态学结构、精子发生各个阶段的划分和生精细胞效率。发现乌苏里貉睾丸组织由曲精小管和间质两部分组成。曲精小管部分可见各个发育时期的生精细胞,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生殖细胞位于支持细胞周围,支持细胞发育成熟,血睾屏障明显。曲精小管外包管周肌样细胞,曲精小管之间的间质中可见大而胞质呈嗜酸性的间质细胞。对乌苏里貉睾丸精子发生过程阶段的观察研究发现,乌苏里貉精子发生根据各种生殖细胞形态和精子发生的周期状态,可以划分为8个阶段。支持细胞生精效率低于獭兔和大鼠的,但高于人睾丸支持细胞效率。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乌苏里貉睾丸一般组织学结构,并对其睾丸的精子发生阶段进行了划分,为研究乌苏里貉雄性生殖机理提供了组织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鸡胚肥大细胞(MC)发育与鸡胚发育的关系,用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日龄鸡胚肺脏中MC的形态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胚肺脏中MC发生于15日龄,零星分布在三级支气管黏膜固有层、16~21日龄鸡胚肺脏中MC分布在三级支气管间结缔组织、呼吸性毛细管,肺房、血管周围,呈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并且MC数量和胚...  相似文献   

13.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山羊胚胎心肌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 :2 6日龄的山羊胚胎心肌细胞内肌节初步形成。随着胚胎发育 ,心肌细胞的肌节逐步完善 ,心肌细胞内的线粒体数量逐渐增多 ,排列规则 ,线粒体嵴逐渐变密 ,心肌细胞之间的连接也随着胚胎的生长发育逐渐形成和加强 ;2 6日龄山羊胚胎心肌内可见粗面内质网 ;34日龄的山羊胚胎心肌细胞胞浆内可见肌浆网、肌膜下池、横小管和二联管已形成 ;山羊胚胎心肌细胞内糖原颗粒丰富 ,随着胚胎日龄的增长 ,胞质内散布的糖原颗粒呈减少的趋势 ,而肌丝之间的糖原颗粒呈增加趋势 ;2 6日龄的山羊胚胎心房肌内出现少量特殊颗粒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Borealin在小鼠早期胚胎及睾丸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Borealin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体外合成RNA探针,采用全胚胎原位杂交检测Borealin基因在9.5~10.5日龄小鼠胚胎中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Borealin基因在成年小鼠睾丸中的表达,RT-PCR等方法检测Borealin基因在成年小鼠多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orealin在小鼠9.5~10.5日龄胚胎的头部和成年小鼠生精小管基底部细胞的部位有较强的表达,在睾丸、卵巢、肠以及眼睛组织中的表达量较其他组织高。【结论】Borealin在小鼠9.5~10.5 日龄胚胎头部及成年小鼠睾丸中均有特异性表达,可能参与了成体干细胞功能的维持。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光镜观察了山羊胚胎心脏的发生和发育过程 ,结果表明 :15日龄 2 0时的胚胎处于胚层分化阶段 ,中胚层上已有微血管发生 ;16~ 18日龄的胚胎在前肠门两侧发生两条对称的心内皮管 ;18~ 2 0日龄的胚胎在前肠腹面两条心内皮管合并成单管状心。同时 ,心管发生扭曲 ,心管内部开始分隔过程 ;2 0~ 34日龄的胚胎心脏的分隔基本完成 ;34~ 10 5日龄属于胚胎心脏进一步发育成熟的阶段。试验还发现山羊心骨骼中的纤维三角发生初期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随着胚胎的发育转变为透明软骨 ,具有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朱道玉  吴红松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22-10524
[目的]研究中华鳖精巢的形成、分化和发育。[方法]以200枚中华鳖受精鳖卵为试验材料,研究1~4龄鳖的生殖腺指数以及精巢的形成、发育和组织学变化,观察其生精细胞及精子的显微结构。[结果]在(32±0.5)℃条件下孵化鳖卵,胚胎发育至第5天形成生殖嵴;第16天原始生殖细胞开始分化,至第24~26天性腺分化结束形成精巢或卵巢;成熟的精巢由生精小管组成,生精小管一侧为管壁上皮,另一侧为生发区;各个生精小管中生殖细胞发育基本同步,在生精小管内生殖细胞的成熟方式由近基膜处向管腔推进,依次是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最终进入输精小管。[结论]中华鳖精巢的发育可分4个时期,即精原细胞期、精母细胞期、精子细胞期和精子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研究日本鹌鹁(Coturnix coturnix Japonica)睾丸组织不同日龄的生长发育。精细胞的生长发育可分为六期。初级精母细胞于11天龄出现;36天龄出现精于细胞;46天龄可见已成形的精子。鹌鹑的精子细胞与家畜及鸡的精子细胞在结构与染色特点上有所不同。睾丸间质细胞5天龄前已出现,始终明显地存在于睾丸间质组织中,这与鸡的间质细胞在年龄性变化上存有差异。在21天龄后的曲精细管管腔中,可见数量不等的退化细胞及由数个胞质强嗜酸性的细胞组成的嗜酸小体。小体可见有双核,三核或多核的。  相似文献   

18.
外源褪黑激素对水貂睾丸形态及组织学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外源褪黑激素(Melatonin,MT)对水貂睾丸形态及组织学结构的影响,选择30只50日龄健康雄性短毛黑水貂,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只,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2010年7月15日,A组每只水貂颈后部皮下埋植MT 10 mg·只-1,B组未进行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饲养期为108 d.10月30日,A组水貂取皮后摘取睾丸,同时剖取3只对照组水貂睾丸,所取睾丸称重后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MT组水貂取皮期单侧睾丸平均重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MT组水貂取皮期睾丸生精小管内细胞层数和种类较多,而对照组生精小管内细胞疏松,仅见少量精原细胞,且MT组生精小管直径、附睾管与管腔直径及附睾上皮厚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为褪黑激素对水貂性腺组织学影响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大黄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显微技术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形态和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鱼苗孵化出膜至22日龄时每天取样1次,22至30日龄时每两天取样1次,30日龄以后每5天取样1次,直到60日龄。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5.6-29.4℃条件下,2日龄仔鱼肝脏出现,肛孔开裂;3日龄仔鱼胰脏、幽门盲囊出现,口形成;4日龄仔鱼胆囊出现,食道黏膜上皮中出现较多黏液细胞,胃肠分化,肠后端具肠瓣与直肠分界,胃肠蠕动,口和肛门与外界相通;5日龄仔鱼肝脏分化为两叶,胰脏分散分布在肠的周围;12-13日龄仔鱼胃分化为贲门部、幽门部和胃盲囊三部分,肠壁褶皱形成;36日龄稚鱼胃腺发育较好,幽门盲囊结构与成鱼相似,共16条。随着仔、稚、幼鱼的个体发育,消化道进一步扩张,肌肉层加厚,黏膜层皱褶加深,黏液腺增多。60日龄幼鱼,消化道和消化腺发育较完善,基本具备了成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文中还讨论了大黄鱼育苗过程中的3个"危险期"与消化系统发育变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76头不同日龄金华公猪进行系统研究表明:公猪性成熟较早,生殖器宫发育的增长高峰一般出现在60~120日龄阶段,睾丸、输精管道和外生殖器的发育较快,副性腺有较后熟的趋势。45日龄时睾丸曲细精管部分见有腔裂;60日龄时各个体曲细精管均有腔,3/7的个体已出现精子;75日龄时各个体均有精子。出现性爬跨行为在56.1±1.16日龄,体重8.52±0.35公斤;阴茎伸出包皮为67.12±1.28日龄,体重10.98±0.45公斤;初次射出精液为69.2±1.33日龄,体重11.3±0.44公斤;精液中首次出现形态正常的精子为75.35±0.86日龄,体重11.93±0.40公斤。因此,金华公猪的初情期为75日龄左右。3.5月龄左右精液质量已达常规输精标准,且有正常受精能力,已达到性成熟期。在此期间,血液中睾酮含量增长较快,120日龄的睾酮含量达347.08ng/100ml,显示出与性机能发育进程密切切关。6月龄时精液品质已基本达到成年公猪水平,可作为开始初配的大致月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