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番鸭的饲养过程中 , 若饲养管理条件不能满足番鸭的要求 , 则容易引发啄癖 , 如日粮中含硫氨基酸不足、光照强度太强、光照时间过长、饲养密度过大 , 或在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下 , 均可诱发番鸭啄癖的野性 . 雏番鸭主要是啄羽 , 成年番鸭以啄斗为主 . 啄羽一般发生在 4~ 5周龄 (尾蜕和背部羽毛发生时 )和 6~ 7周龄 (翼羽发生时 ), 影响生长和出栏 . 防治办法如下 :   ……  相似文献   

2.
成茹 《新农村》2008,(6):20-20
鸡群在饲养过程中,如果饲料投喂和管理不当等,往往会引起一些恶癖症,如啄肛癖、啄趾癖、啄翅癖、啄羽癖、啄蛋癖、异食癖等。啄肛癖,雏鸡发生较多,常常是一群雏鸡追啄某羽雏鸡的肛门,造成肛门受伤或出血,严重时直肠脱出而死亡。啄趾癖和啄翅癖,多发于青年鸡,相互啄食脚趾、翅膀,造成脚趾、翅膀出血,甚至跛行或瘫痪。  相似文献   

3.
集约化养鸡生产中,鸡只易形成啄癖,如互相啄羽、啄肛以及争斗打架,并且一旦形成习惯则很难去除。光照过强、通风不良,或者饲养密度过大,发生啄癖的比例还会增加。为了防止啄癖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往往在7~10日龄雏鸡进行断喙。本文就肉鸡断喙的注意事项介绍如下。1断喙时鸡群要健康  相似文献   

4.
山鸡啄癖症是指啄羽、啄肛、啄趾、啄脚上皮肤鳞片等,这种症状在各种家禽饲养中都有发生,但山鸡比其他家禽更为严重,给山鸡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啄癖常见于高密度饲养的集约化鸡群,严重影响蛋鸡的采食和饲料转化率。主要表现为鸡相互啄羽、啄肛(高产鸡群)、啄趾、啄蛋等,导致生长不良,羽毛蓬乱,严重者导致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啄癖发生的原因。①环境因素:饲养密度过大,禽舍空间不足,育雏温度过高,采食及饮水不足  相似文献   

6.
在湘乡市的规模养鸡生产中,啄癖现象较为普遍。鸡的啄癖症是指由于营养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及饲养管理不当等引起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多种疾病综合症。主要包括:啄羽癖、啄肛癖、啄蛋癖、啄趾癖等,是禽类生产养殖中危害较严重的恶癖,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啄癖是指鸡相互啄食,造成的创伤甚至死亡,是鸡的一种不良嗜好。啄癖在各种发育阶段的鸡群中都有发生,尤其以雏鸡和育成鸡群更为明显,特别在笼养或饲养密度过大的鸡群更易发生,常见的有啄肛(高产鸡群)、啄羽、啄趾、啄蛋等。啄癖鸡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产蛋鸡产蛋下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蛋鸡啄癖的现象时有发生,鸡群表现为啄羽、啄肛、啄趾、啄蛋等。无论鸡的品种和日龄大小,无论何种饲养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养鸡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正> 鹌鹑在饲养过程中,若管理不善,很容易产生啄蛋癖、啄羽癖、啄肛癖等啄癖,严重影响鹌鹑的生长发育。因此,对鹌鹑的啄癖应注意防治。 (一)啄蛋癖 有些鹌鹑因体内缺钙,会啄食产下的蛋,尤其是软壳蛋。防治方法:在饲料中适量添加骨粉或贝壳粉,增加鹌鹑对钙的摄入;将1~  相似文献   

10.
啄癖是指鸡群中的鸡相互啄食造成创伤,甚至引起死亡的一种同类异食现象。啄癖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啄羽癖、啄肛癖、啄趾癖、啄肉癖、啄头癖、食蛋癖、异食癖和啄鳞癖等。其中以啄羽癖最常见。鸡群一旦发生啄癖,若不及时控制,就会影响全群,引起严重的互啄,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李长强 《新农业》2013,(17):43-44
啄癖也叫异食癖、恶食癖、互啄癖,是啄羽癖、啄肉癖、啄肛癖、啄蛋癖、异食癖的总称,是指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鸡在缺乏某种营养物质或者机体代谢发生障碍时,发生的味觉异常综合征,是放养土鸡最容易发生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啄癖是指鸡啄羽、啄肛、啄趾、啄蛋等恶习。啄癖可发生于鸡的任何年龄段,在育雏鸡群、育成鸡群和产蛋鸡群中都有发生,而以育雏鸡群和育成鸡群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或笼养条件下更易发生。轻者头部、背部、尾部的羽毛被啄掉,皮肤被啄伤出血,影响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发挥;重者啄穿腹腔死亡。啄癖鸡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肉鸡生长发育,导致产蛋下降。  相似文献   

13.
鸡啄癖分为啄羽癖、啄趾癖、啄肛癖、啄蛋癖及啄食其他异物的异食癖等,会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鸡啄癖发生的原因是诸多方面的,较为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大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1·啄癖种类(1)啄羽癖雏鸡、蛋鸡换羽期容易发生。多与含硫氨基酸、硫和维生素缺乏有关。(2)啄肛癖各种年龄鸡均可发生。尤多见于高产笼养鸡或开产鸡群,由于过大蛋产出时造成脱肛或肛门撕裂则可引起啄肛癖。  相似文献   

15.
兰天 《河北农业》2006,(12):28-28
啄癖是集约化养鸡生产中常见的症状,其主要原因是:饲养密度过大;鸡群整齐度差;鸡舍环境调控不当;日粮营养不合理等;根据啄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啄羽、啄肛、啄蛋等。生产实践中要注意分清原因,对症处理。啄肛癖啄食肛门及其以下腹部是最严重的一类啄癖,见于高产笼养鸡群或开产鸡群,诱因是过大的蛋排出时努  相似文献   

16.
鸡啄癖是因饲养管理和饲料调制不当、环境应激因素等引起的综合征。根据啄食对象的不同而分为啄羽癖、啄趾癖、啄蛋癖及啄食其他异物的异食癖等。1鸡啄癖发生原因1.1饲养管理方面原因1.1.1饲养密度过大,鸡群活动空间受限制、鸡舍湿度过大、通风不良,鸡群饥饿等原因引起小鸡、雏  相似文献   

17.
鸡啄癖是禽类生产过程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恶癖,给饲养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鸡啄癖是因为环境应激、饲料配制不当和饲养管理水平低下等因素引起中综合性病症。主要分为了啄羽癖、啄肛癖、啄蛋癖、啄趾癖等,其中在鸡养殖过程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啄肛、啄羽、啄趾爪、啄鸡冠、啄肉髯、啄鸡蛋、啄异物等异常行为,该种疾病会在鸡生产的任何阶段发生,但以雏鸡发病最为严重。近些年,随着任县规模化养鸡产业不断发展,该种恶癖呈现高发趋势,做好该种疾病的防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养鸡生产中,鸡啄癖的诱因很多,鸡啄癖已成为养鸡生产中常见的病态行为,严重影响养鸡业的发展。笔者认为,鸡病重在预防,但鸡啄癖症一旦发生,应有针对性地从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并及时治疗病鸡。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养殖场(户)应随时观察鸡群,发现被啄伤、有外伤的鸡或脱肛的母鸡应及时挑出,隔离饲养、治疗(有啄蛋癖的母鸡应淘汰),伤口中涂上紫药水、鱼石脂软膏等,这样既可挽救病鸡,也可防止啄癖的继续和蔓延,能有效地减少啄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啄癖是柴鸡规模化养殖过程中较容易发生的恶癖。特别是密集饲养条件下更易发生啄趾、啄羽和啄蛋等现象。轻者引起出血或秃顶光尾,重者啄肛,致肠拖出体外,争抢内脏食之。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蔓延起来会造成大批死亡。鸡群发生啄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预防和制止啄癖的发生,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综合用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山鸡又称野鸡,环颈雉,属雉鸡属雉科禽类,自然界分布较广,我国各地均可人工饲养山鸡,并有较好的经济效果。在饲养过程中,常发生山鸡恶性啄癖,相互啄食羽毛、啄肉、啄肛、啄蛋,给山鸡饲养上带来较大的损失。现就有较明显效果的防治方法简述如下:1.由于维生素缺乏引起的啄癖山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