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新疆北部地区(北疆)苜蓿属植物秋眠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紫花苜蓿栽培品种为对照,对新疆北部地区(北疆)28份四倍体苜蓿属植物种群即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黄花苜蓿(M.falcata)、多变苜蓿(M.varia)的秋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疆苜蓿属植物种群和国内紫花苜蓿种群相对秋眠性等级值水平为1~3级,其中野生种群表现为极秋眠性(1级),反映了中国苜蓿种质资源蕴藏着较强的抗寒性种质.针对我国苜蓿属植物资源研究现状和国际研究趋势,提出了加强秋眠性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疆苜蓿愈伤组织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新牧1号、新疆大叶苜蓿和新疆野生黄花苜蓿无菌苗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两种诱导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生长的影响,以及增殖培养基中附加GSH和ABA对愈伤组织增殖、分化及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MS+2,4-D 2mg/L+NAA 2mg/L+KT 1mg/L为较佳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中附加GSH 15mg/L有利于分化及植株再生;增殖培养基中附加GSH 15mg/L+ABA 3 mg/L有利于提高新牧1号和新疆大叶苜蓿体胚分化能力,附加GSH 15mg/L+ABA 6mg/L有利于新疆野生黄花苜蓿体胚分化频率;实验共筛选出新牧1号、新疆大叶苜蓿、新疆野生黄花苜蓿高分化能力基因型分别为5、6和5个.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研究盐胁迫下20份苜蓿品种的苗期耐盐性,为耐盐苜蓿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0(CK)、0.4%、0.6%、0.8%、1.0%、1.2%Na Cl溶液分别对20份苜蓿种质材料苗期生长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盐胁迫处理下,20份苜蓿的耐盐性大致分为3类:即强耐盐性苜蓿有紫花苜蓿(澳大利亚引进品种);中耐盐性苜蓿有伊犁苜蓿、苜蓿王、北疆紫花苜蓿、甘农3号苜蓿、布尔津苜蓿、新牧一号苜蓿、阿尔泰杂花苜蓿、阿尔泰黄花苜蓿、新疆大叶苜蓿、北疆苜蓿、奇台苜蓿、阜康苜蓿、巴州苜蓿和沙湾苜蓿;弱耐盐性苜蓿有甘肃润布勒苜蓿、三得利苜蓿、南疆苜蓿,多变苜蓿和敖汉苜蓿。[结论]建议在新疆干旱区种植推广牧草时选择耐盐性强的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4.
新疆苜蓿病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苜蓿病害是限制新疆苜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健因之一,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围绕苜蓿病害进行了多方面研究.迄今,新疆已报道苜蓿病害24种,病原35种.其中仅对苜蓿黄萎病菌、苜蓿褐斑病菌、苜蓿立枯丝核菌、苜蓿霜霉病菌、苜蓿白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苜蓿褐斑病、苜蓿霜霉病、苜蓿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和影响因子做了部分研究,其余病害规律及病原特性尚缺乏研究.就新疆苜蓿病害的种类、病原及生物学特性、发病规律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新疆苜蓿病害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新疆苜蓿属种皮、果皮形态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琳 《新疆农业科学》1999,36(3):100-103
苜蓿属(MedicagoL.)为豆科植物。全世界约有65种,我国有16种,分布很广。新疆是我国苜蓿属(MedicagoL.)野生种类最多的省区之一,已知有11种和2个杂交种[1]。苜蓿属(MedicagoL.)植物为优良牧草,产量高,营养价值高。其中...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对新疆苜蓿农家品种进行全面搜集研究,历时五年,对38个供试苜蓿进行20余项性状的研究,从中选出再生性,叶片大小,株型,生育期及持久性等主要性状,结合在新疆有无三十年栽培历史,作为区分苜蓿地方品种的依据。鉴定结果:新疆紫花苜蓿分为三个地方品种:1.新疆大叶苜蓿;2.北疆苜蓿;3.新疆特早熟小叶苜蓿。从此结束了新疆苜蓿地方品种长期存在的混乱局面。报告共分(一)、(二)、(三)部分。  相似文献   

7.
新疆苜蓿属植物种质资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 新疆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四周高山环绕,气候干燥,地形复杂,山地垂直带十分明显,植被类型多样,牧草种质资源也十分丰富。苜蓿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良牧草,甚至被誉为“牧草之王”。据资料记载,全世界共有60多种,我国有16种,新疆记载种类不一。1985—1990年,我们在查阅新疆八一农学院、新疆料学分院、新疆草原研究所、新疆草原调查大队、新疆师范大学等单位植物标本室的苜蓿属植物标本的基础上,对新疆苜蓿属野生植物进行了整理,鉴定和现代分类学研究,总结出新疆苜蓿属植物共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南疆地区引进及本地苜蓿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为地区苜蓿新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3份引进苜蓿品种、新疆大叶和拜城野生紫花苜蓿为材料,用过氧化物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和酯酶电泳技术对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4种同工酶在43份苜蓿材料中共检测到38条稳定酶带,过氧化物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和酯酶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91.67;、66.67;、66.67;和75.00;.材料间的相似系数0.579~0.974,平均为0.798.43份材料在相似系数0.725处可聚为3类,拜城野生紫花苜蓿和河西紫花苜蓿分别被单独聚为类.捷克、拜城野生紫花苜蓿、河西、赛特、格林、渭南、秘鲁与大部分材料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43份苜蓿材料具有一定水平的遗传差异,部分材料具有遗传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培育高产优质苜蓿新品种,利用N+束介导方法将玉米DNA导入苜蓿种子,在当代获得了多种变异植株。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株高、茎粗、分蘖数差异显著的5种变异植株(3-8、4-12、4-13、4-25、4-26)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苜蓿变异植株与对照苜蓿间的AFLP扩增图谱相比,分别检测到16、14、12、20、13条差异带,差异率分别为6.3%、5.1%、4.4%、7.1%、4.7%,变异株与对照苜蓿基因组DNA多态性存在明显差异;变异株4-25中检测到与阳性对照玉米一致的2条DNA目的带,为离子束介导玉米DNA转化苜蓿提供了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10.
苜蓿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是世界公认的优质饲草,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苜蓿种植历史.全世界苜蓿属有60余种,我国苜蓿有7个种,如关中苜蓿、晋南苜蓿、新疆大叶苜蓿、陇东苜蓿等,常见的有紫花苜蓿、黄花苜蓿、杂花苜蓿3个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阿勒泰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yn)草种的来源及繁殖推广过程,草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该草种具有高产、抗旱、抗寒、耐热和耐盐等特性,适合于类似新疆北疆农区、半农半牧区地带种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在乌鲁木齐灌溉条件下,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yn)+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苜蓿+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苜蓿+猫尾草(Phleum pralenss L.);苜蓿单播;苇状羊茅及无芒雀麦单播等处理的混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苜蓿与一种禾草混播比禾草单播显著增产。单播一种禾草产量很低不宜采用;建立打草人工草场,以苜蓿+无芒雀麦组合为好,建立打草和放牧兼用草场,以苜蓿+苇状羊茅为好。  相似文献   

13.
激素、培养基、添加物对苜蓿子叶再生体系建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0 mg/L AgNO3,可使新疆大叶杂花苜蓿的分化率从41.1; 增加到63.3;.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在乌鲁木齐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年降水量230mm左右,在旱作栽培的条件下,进行了6个苜蓿品种的正规比较试验。历时三年,以产量、草质、越冬率、生长速度及再生等性状比较,以图牧二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taiva L)阿勒泰杂花苜蓿(M.varia Martyn)石河子杂花苜蓿(M.varia Martyn)表现最好,其次是贝维尔杂花苜蓿(M.varia Martyn)。  相似文献   

15.
对二龄苜蓿群落地上部分与根系氮素及总糖含量季节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苜蓿地上部含N量随物候期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根部含N量动态均呈双峰型,第一个峰值在春季,第二个峰值在秋初;苜蓿地上部分和根系总糖含量均呈双峰型,最大值均出现在生长末期;4种苜蓿相比,农菁1号苜蓿地上部分与根系氮素及总糖含量均最大。  相似文献   

16.
在半干旱的晋北地区,对24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当年生育期差异不显著,次年05594和05604返青早,不同品种现蕾初花期差异显著;在2a产草量中,有5个品种第2年的增产幅度比对照阿尔岗金高。综合评价认为,05601、新疆大叶、龙牧803增产显著,抗旱抗寒性强,适宜在晋北地区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7.
6-BA、NAA对苜蓿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牧1号和新疆大叶两个苜蓿品种为试材,研究了7个培养基对不同无菌苗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影响,以及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6-BA)和萘乙酸(NAA)对愈伤组织生长及分化的作用.结果表明:(1)浓度在2~8 mg/L,NAA有利于苜蓿愈伤组织的诱导,随浓度的增大呈促进作用,而在1~3 mg/L,1mg/L 6-BA有利于苜蓿愈伤组织的诱导,随浓度的增大呈抑制作用;(2)MS+2,4-D 2 mg/L+NAA 4 mg/L+6-BA 1 mg/L即MS4为新牧1号的较佳诱导培养基,MS+2,4-D 2 mg/L +NAA 8 mg/L +6-BA 1 mg/L即MS5为新疆大叶苜蓿的较佳诱导培养基;(3)以无菌苗下胚轴、子叶及叶片为外植体,确定下胚轴为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  相似文献   

18.
3种苜蓿不同部位皂苷含量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琅  宋晓峰  龚祝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66-15567
[目的]研究3种苜蓿不同部位中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了江苏地区苜蓿属3种植物紫花苜蓿(包括5种栽培品种)、天蓝苜蓿和南苜蓿不同部位的总皂苷含量。[结果]紫花苜蓿根中皂苷含量(1.39%)明显高于其他2种苜蓿根中皂苷含量;天蓝苜蓿和南苜蓿茎中皂苷含量差异不明显(RSD=2.4%),略低于紫花苜蓿茎中皂苷含量(0.583%);天蓝苜蓿叶中皂苷含量最低(0.623%)。综合3种不同部位的皂苷含量,根中皂苷的平均含量达到1.335%,明显大于茎(0.596%)和叶(0.655%)中皂苷含量。[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苜蓿属植物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