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日粮中高糖高脂对团头鲂肝脏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影响,分别采用组织学方法和16S rRNA宏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糖高脂连续饲喂8周后,团头鲂肝细胞呈不规则排列,肝细胞空泡化及细胞核偏移。试验构建了6个测序文库,获得了175 820条高质量序列和588个OTUs。在门水平上,试验组(高糖高脂)和对照组鱼肠道微生物菌群中,相对丰度最高的前4种分别为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中试验组的梭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而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低于对照组。在属水平上,各组主要菌群相对丰度也有所不同,其中试验组Clostridium、Romboutsia和Macelli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分别是对照组的2、6和2倍,而Porphyromonadaceae和Aeromonas相对丰度低于试验组。核心菌群和特有菌群分析发现,对照组和试验组共有OTUs为82个,试验组特有OTUs为26个,主要菌门为变形菌门(57.69%)、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1.54%)和厚壁菌门(11.54%)。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高糖高脂饲料投喂团头鲂8周后,对团头鲂肝脏组织产生明显损伤,并对其肠道内容物微生物的菌群组成与结构产生影响,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可能对宿主的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群体感应淬灭作用与宿主肠道菌群结构间的作用关系,为具有群体感应淬灭作用益生菌及其淬灭酶在水产养殖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尾规格为25±1 g/尾的草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每尾草鱼腹腔注射100μL溶解稀释后的YtnP(25μg/mL),对照组每尾草鱼腹腔注射等量的300 mmol/L分子筛缓冲液,分别在注射后24和48 h采集草鱼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肠道组织及内容物,提取各肠段总DNA及PCR扩增16S rRNA序列V3~V4可变区,然后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外源添加YtnP对草鱼肠道菌群多样性与丰度的影响.[结果]12份草鱼肠道样品测序共获得原始序列(Raw reads)660205条,有效序列(Valid reads)416614条;对照组和试验组样品的OTU数目分别为142±102和143±67个.在门分类水平上,对照组和试验组草鱼肠道优势菌群均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草鱼肠道中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下同),放线菌门、梭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也呈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厚壁菌门、TM7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则呈下降趋势.在属分类水平上,对照组和试验组草鱼肠道均以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和诺卡氏菌属(Nocardia)为优势菌群;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草鱼肠道中鲸杆菌属相对丰度呈升高趋势、诺卡氏菌属相对丰度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差异均不显著,未特指微杆菌属(Unspecified_Microbacteriaceae)相对丰度则显著增加.草鱼肠道菌群结构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试验组样品的Chao1和ACE指数低于对照组样品,Shannon和Simpson指数略高于对照组样品,但差异均不显著;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试验组间的菌群特点存在差异,且组间区分效果明显.[结论]外源添加YtnP不会导致草鱼肠道优势菌群种类发生明显变化,但能在一定程度影响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养殖密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为对虾养殖中密度的合理设置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设3个养殖密度(100、200和300尾/m3),分3个处理组在相同规格玻璃钢桶(0.3 m3)内饲喂初始体重为0.30±0.02 g的凡纳滨对虾,每处理组设3个重复,进行8周养殖试验后,分析其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菌群结构变化。【结果】养殖密度升高显著降低凡纳滨对虾的终末均重、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P<0.05,下同),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饲料系数与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中Alpha指数均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而降低,其中Sobs、Chao1和Shannon指数在低、高密度组间差异显著,ACE和Pielou指数在低、中、高3组中均有显著差异。养殖密度的变化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随着养殖密度升高,在门水平上,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显著升高,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放线菌门(Ac...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五味子对产蛋期藏鸡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探明中药五味子对家禽肠道微生物作用的机理,以40周龄藏鸡作为试验对象,对照组饲喂全价产蛋期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0.5%五味子的全价日粮,4周后收集藏鸡回肠内容物,对其中微生物的16S rRNA V3~V4可变区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五味子后藏鸡肠道微生物的OTU种类无显著变化,但相似性增加。藏鸡肠道微生物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为优势菌群,五味子组与对照组相比拟杆菌门相对丰度上调16.37%,主要是由拟杆菌门下的拟杆菌属和理研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上升引起,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下调19.78%,这主要是由厚壁菌门下的的乳酸杆菌属和罗姆布齐亚菌属的相对丰度下调引起。五味子组氨基酸球菌科、考拉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对照组相比上调差异显著(P<0.05)。五味子组与对照组相比肠道微生物物种α多样性有所升高,组内不同样本间微生物β多样性的差异性减小,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产蛋期藏鸡饲料中添加0.5%五味子使藏鸡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增高,而个体间菌群差异性减小,部分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得到了有效促进,有利于...  相似文献   

5.
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热应激蛋白70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对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了1%复方中草药的试验组和只喂食基础饲料的对照组凡纳滨对虾的肝组织进行HSP70基因的mRNA表达检测,并以18S rRNA为内参照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的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凡纳滨对虾的肝组织HSP70基因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复方中草药可提高凡纳滨对虾HSP70基因mRNA的表达量,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有利于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抗病、抗逆功能的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高位池养殖凡纳滨对虾中添加丁酸梭菌对肠道上皮细胞及菌群结构的影响,为对虾健康养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设加菌组和对照组,饲料投喂频次为每天3餐,试验周期设为60 d。加菌组每天早上添加1%的丁酸梭菌拌料投喂,饲喂3 d后停3 d菌剂拌料投喂,以此为1个周期;对照组不添加丁酸梭菌。分别于0和60 d取样测定对虾体重和体长,并取对虾肠道进行组织切片和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加菌组对虾的终体质量和终体长分别达9.54±0.38 g和9.12±0.12 c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0.36 g和8.25±0.10 cm (P<0.05,下同)。加菌组对虾的食物肠道饱满,肠道上色素呈稳定规则的星状结构,而对照组出现空肠现象,肠道上色素呈淡红色,且分散无固定的形态。加菌组对虾的肠道上皮细胞高度可达40 μm,显著高于对照组(10 μm)。在对虾肠道细菌群落结构方面,60 d时,加菌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分别为50.44%和18.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5%和3.05%,而加菌组软壁菌门(Tener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分别为10.03%和15.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25%和38.23%。在属水平上,60 d时,加菌组梭菌属(Clostridium)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分别可达22.49%和26.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2%和0.03%,而弧菌属(Vibrio)和Candidatus Bacilloplasma的相对丰度分别为8.16%和9.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39%和55.81%。【结论】通过在饲料中添加1%丁酸梭菌可显著提升对虾生长性能,增加肠道上皮细胞高度,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对鲫鱼生长发育、免疫机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900尾鲫鱼分为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饲料(S1)、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与粪肠球菌混合饲料(S2)和添加枯草芽孢杆菌饲料(S3),在饲喂47 d后检测3组鲫鱼的生长性能、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混合饲料组鲫鱼的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该组鲫鱼血清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且低于其他2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较其他2组显著升高(P<0.05);3组鲫鱼肠道菌群中多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共有优势菌属均为梭菌属,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混合饲料饲养组(S2组)鲫鱼的肠道菌群更具多样性。由此可见,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可有效促进鲫鱼生长,改善鲫鱼肠道菌群结构,增强其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肉豆蔻和罗勒复方精油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该复方精油作为 饲料添加剂在肉鸡生产中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选用 1 日龄雌性江村黄鸡 3 942 只,随机分为 3 个处理组(复 方精油低剂量组、复方精油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期为 60 d,在肉鸡 60 日龄时称重,统计存活个体数、 死淘数以及饲料消耗等生产数据,计算肉鸡的合格品出栏率、增重和料肉比;各组随机抽取 5 只鸡,断颈处死, 分别取空肠和盲肠内容物,提取细菌核酸,进行 16S rDNA V3 ~V4 可变区高通量测序,分析肉鸡空肠和盲肠的肠 道菌群。【结果】肉豆蔻和罗勒复方精油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料肉比均为 2.40,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的 2.71 (P<0.01),饲料转化率均提高 11.4%。空肠菌群分析结果表明,门水平上的优势菌为厚壁菌门,其次是放线菌 门;属水平上的优势菌为乳酸菌属;复方精油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空肠的疣微菌门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空白对 照组(P<0.05),复方精油低剂量组空肠假单胞菌属、双歧杆菌属、韦荣氏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空白 对照组(P<0.05)。盲肠菌群分析结果表明,门水平上的优势菌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复方精油高、低剂量 组的 Clostridia_vadinBB60_group 属和另枝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复方精油高剂量组 Clostridia_UCG-014 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复方精油高剂量组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 于空白对照组和复方精油低剂量组(P<0.05),复方精油低剂量组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_torques_group) 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饲喂肉豆蔻和罗勒复方精油能够促进黄羽肉鸡空肠和盲肠 的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增殖,维持菌群平衡,利于肠道健康,明显提高黄羽肉鸡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对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了1%复方中草药的试验组和只喂食基础饲料的对照组凡纳滨对虾的肝组织进行HSP70基因的mRNA表达检测,并以18S rRNA为内参照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的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凡纳滨对虾的肝组织HSP70基因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复方中草药可提高凡纳滨对虾HSP70基因mRNA的表达量,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有利于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抗病、抗逆功能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选用的凡纳滨对虾幼虾,平均分为4个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Ⅰ组,对照组)、0.5%(Ⅱ组)、1.0%(Ⅲ组)、和1.5%(Ⅳ组)的凝结芽孢杆菌制剂,饲养20d。结果表明:随着凝结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试验组凡纳滨对虾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显著降低饵料系数,提高养殖的存活率(P0.05)。凡纳滨对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添加1.5%的凝结芽孢杆菌组分别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酸性磷酸酶(ACP)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个试验组的酚氧化酶(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性能和改善其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饲料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营养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投喂仅用蛋白液包裹的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含活菌量达10~8 CFU/g的凝结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28 d。于试验第7,14,21和28天取样,测定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一氧化氮(NO)含量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苹果酸脱氢酶(MDH)、脂肪酶(LPS)、已糖激酶(HK)、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试验结束后测定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2个试验组凡纳滨对虾的终末体质量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肌肉中粗蛋白质、肌糖原含量和呈味氨基酸总量显著提高(P0.05);凝结芽孢杆菌组血清中TP、TC及TG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地衣芽孢杆菌组T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凝结芽孢杆菌组GS活性在试验第14天显著高于其他2个组(P0.05);2个试验组HK活性在第2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凝结芽孢杆菌组MDH活性在第2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个试验组LPS活性在第7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个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凝结芽孢杆菌组T-AOC活性在试验第7天最高(55.21 U/mL),地衣芽孢杆菌组在第14天最高(45.08 U/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个试验组CAT活性在第21天最高,SOD活性在第7天最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2个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凝结芽孢杆菌组GSH-PX活性在第28天最高(957.30 U/mL),地衣芽孢杆菌组在第21天最高(932.25 U/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凝结芽孢杆菌组NOS活性和NO含量均在第14天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地衣芽孢杆菌组NO含量在第28天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衣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均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增强其营养物质代谢水平,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生长速度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生长条件相同、生长速度不同的两组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缓慢组鱼肠道内菌群OTUs和菌群多样性指数Chao1显著高于生长正常组(P0.05),但两组间Shannon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大黄鱼肠道内的优势菌群,其中变形菌门在两组鱼肠道内的相对丰度超过50%;两组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主要集中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科水平上的细菌相对丰度比较结果显示,变形菌门内的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柄杆菌科Caulobacteraceae、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和莫拉氏菌科Moraxellaceae在两组鱼肠道内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P0.05),其中莫拉氏菌科在生长缓慢组鱼肠道内的含量显著高于生长正常组(P0.05)。研究表明,不同生长速度的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存在差异,生长缓慢组鱼肠道内菌群种类多于生长正常组;变形菌门内菌群变化与大黄鱼生长密切相关,莫拉氏菌科在鱼肠道内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引起大黄鱼生长变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选取80只3月龄康乐黄鸡,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对照组(CON组)和应激组(STR组)饲喂基础饲粮,酵母硒组(SY组)和酵母硒+应激组(SY_STR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 mg/kg酵母硒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1 d。试验第21天时,给STR组和SY_STR组肉鸡腹腔注射15 mg/kg敌草快,CON组和SY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4 h后,每个重复选取1只鸡,采集盲肠内容物样品,用于肠道菌群分析,研究酵母硒对氧化应激肉鸡盲肠微生物多样性、菌群结构及物种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盲肠菌群α多样性指数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β多样性分析显示,与CON组和SY_STR组相比,STR组盲肠菌群结构分布相对零散,物种相似度较低;与CON组相比,STR组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之比(F/B)、肠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相对丰度显著(P<0.05)升高,毛螺旋菌属和嗜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P<0.05)降低;与STR组相比,SY_STR组和SY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P<0.05)升高,F/B、厚壁菌门、Mon...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syndrome,AHPNS)病原对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的影响,获取更多的AHPNS防治基础资料,采用PCR-RFLP方法比较了江苏地区患AHPNS病虾和健康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果发现,不同生长阶段病虾肠道中均只有弧菌属细菌;对照的健康对虾中,幼虾肠道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属、食酸菌属和固氮螺菌属细菌;养殖中期对虾肠道优势菌为发光杆菌属、弧菌属和希瓦氏菌属细菌;养殖后期对虾肠道优势菌为弧菌属、红杆菌属、莱茵海默氏菌属细菌。研究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患AHPNS后肠道微生物群落明显不同于健康对虾,肠道菌群多样性遭到破坏,弧菌为肠道内绝对优势细菌,不同生长阶段健康对虾的肠道优势菌存在差异。本研究探究了AHPNS病原对于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的影响,并为认识和防控AHPNS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商品饲料为对照组(A组)、喷涂市售光合细菌菌液(B组)、红假单胞菌菌液(C组)和红螺菌菌液(D组)饲料为试验组,研究饲料喷涂不同光合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虾[(1.21±0.24) g]生长、肝胰腺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光合细菌处理组(B、C和D组)的增重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C组和D组对虾肝胰腺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B、C和D组对虾肝胰腺脂肪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蛋白酶活性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随着对虾的生长,其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提高。摄食喷涂光合细菌饲料后对虾肠道γ-变形细菌纲所占百分比减少,其中C组和D组γ-变形细菌纲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对虾肠道中检测到的占比大于0.5%的主要微生物属有9个,分别为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嗜冷菌属(Algoriphagus)、纤维弧菌属(Cellvibrio)、GpXIII、小梨形菌属(Pirellula)、浮霉状菌属(Planctomyce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红细菌属(Rhodobacter)。使用光合细菌没有显著改变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整体丰富度和多样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对虾肠道微生物属水平的组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饲用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CB)芽孢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菌群组成及5种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将质量分数为0(对照)、0.050%、0.075%和0.100%的丁酸梭菌芽孢制剂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饲料中的活菌数分别为0、2.50×105、3.75×105、5.00×105 CFU/g),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42±0.02) 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30 d,然后检测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菌群组成以及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饲喂30 d后对虾的体质量在0.050%和0.075%CB组显著提高(P<0.05),质量增加率则在0.050%CB组显著提高(P<0.05);0.075%CB组对虾的血清葡萄糖、0.100%CB组的血清尿素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0.050%CB组血清磷浓度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0.050%CB组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髌骨菌门Patescibac...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不同养殖模式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凡纳滨对虾主养模式和鱼-虾混养模式中水体、底泥以及虾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无论是物种的多样性水平还是丰富性水平,均是底泥>水>虾肠道,主养池塘底泥和虾肠道样品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性均高于混养池塘。不同样品微生物群落的菌群分布于59个门,其中10个门的丰度>1%,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属于绝对优势菌群,在混养池塘和主养池塘中均>10%。主养池塘的微生物标志物共有8个类群,分别为双歧杆菌目(Bifidobacteriales)、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等,混养池塘的微生物标志物共有18个类群,分别为蓝色芽殖杆菌属(Gemmobacter)、外硫红螺菌科(Ectothiorhodospiraceae)、外硫红螺菌属(Ectothiorhodospira)等。通过功能预测及其相对丰度比较,发现主养模式在这些代谢通路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妊娠期小鼠灌喂鼠李糖乳杆菌至分娩前对小鼠粪便中菌群多样性和物种丰度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相近(23.33±1.55) g,配种日期相同的昆明妊娠小白鼠30只,将30只妊娠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相同的饲养条件和日粮营养水平下,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灌喂0.5 mL含有0.125 g鼠李糖乳杆菌的灭菌生理盐水,试验期21 d。【结果】(1)灌喂鼠李糖乳杆菌对小鼠粪便菌群多样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降低了试验组Simpson指数。(2)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的丰度之和在90%以上,厚壁菌门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拟杆菌菌门和变形菌门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21.95%(P<0.05)、26.15%(P<0.05)。在科水平上,毛螺菌科、乳酸细菌科和韦荣球菌科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属水平上,乳酸杆菌属、未确定毛螺菌科属与Lachnoclostridium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小鼠灌喂鼠李糖乳杆菌,对小鼠粪便菌群多样性无显著性影响,但可以提高小鼠肠道细菌物种丰度,对厚壁菌门、毛螺菌科、乳酸细菌科、韦荣球菌科、乳酸杆菌属、未确定毛螺菌科属和Lachnoclostridium丰度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脾虚泄泻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将24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饮食失节加苦寒泻下法进行人工复制脾虚泄泻模型,对照组正常饲喂;试验结束时,采集大鼠肠道内容物,提取微生物总DNA,采用通用引物对细菌16S rDNA基因的高可变V3–V4区进行PCR扩增,运用Hiseq25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α多样性指数表明脾虚泄泻大鼠与正常大鼠之间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存在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门水平上,2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模型组较对照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及螺旋体门的平均相对丰度均增加,而拟杆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2组的核心菌群均为产粪甾醇真细菌属,模型组较对照组产粪甾醇真细菌属、Jeotgalicoccus的平均相对丰度升高,其中Jeotgalicoccus的显著升高(P<0.05),而罗姆布茨菌属、拟杆菌属、Odoribacter的平均相对丰度降低,其中Odoribacter的显著降低(P<0.05);PICRUSt基因功能预测表明,大鼠肠道微生物以代谢功能为主,主要包括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及辅酶和维生素代谢等,2组间各类代谢功能存在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见,脾虚泻泄能引起大鼠肠道内菌群的多样性变化,并显著降低肠道内拟杆菌门的平均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饲料中添加黄连素和胆汁酸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代谢、肠道组织学及微生物种群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133.7±1.43)g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300 mg/kg的胆汁酸和2 g/kg的黄连素作为试验组,以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饲喂大口黑鲈50 d,测定比较其生长指标、血清和肝脏生理生化指标、肠道组织学及内容物微生物种群组成差异。【结果】饲料中添加黄连素和胆汁酸可以显著改善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与对照组相比,黄连素组和胆汁酸组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肝体比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黄连素和胆汁酸可以显著降低大口黑鲈血清促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血糖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黄连素可显著提升肝脏糖酵解、糖异生关键酶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黄连素组和胆汁酸组肠道微生物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比增加,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降低,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降低;饲料中添加黄连素和胆汁酸可以使大口黑鲈肝脏组织空泡化明显改善,细胞脂肪减少,肠道绒毛长度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