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小檗属植物的生物碱成分及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述。研究结果表明,小檗属植物主要含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类物质,常见类型为原小檗碱型及双苄基异喹啉型生物碱;在药理活性方面,小檗属植物具消炎抗菌、降血压、降血糖、抗心律失常、抗癌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龙胆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Gentianamanshu rica Kitay、龙胆 Gentiana scabra Bge、三花龙胆Gentiana triflorapall、或坚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的干燥根及根茎。前3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龙胆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之功效。我国龙胆产地分布很广,主要产于黑龙江、吉林、广东、广西、贵州、四种等地。商品常分为北龙胆、西龙胆和贵州龙胆。近年来 ,市场上曾出现以小檗科植物鬼臼充作龙胆使用,造成多起中毒及死亡事件。 小檗科植物鬼臼 pdophyllum emodi wall的根及根茎,别名桃儿七。在我国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云南、四川、西藏等地区,是当地的一种民间草药,其性寒、味苦、有毒,具有祛风湿、利气活血、止痛、止咳之功能。  相似文献   

3.
试验的完全营养液按照Utriainen和Holopainen方法进行配制,略加修改.在完全营养液的基础上,通过改变NH4N03的用量调配出5种营养水平的氮素处理营养液进行试验.数据处理后初步得出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氮素培养液的浓度,使黄檗幼苗根部和茎部的小檗碱、药根碱以及掌叶防己碱的含量都得到显著提高.说明氮素浓度对黄檗幼苗的三种生物碱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小檗碱在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引起的茶树叶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以松针炭疽菌(C. fioriniae)、喀斯特炭疽菌(C. karstii)、重庆炭疽菌(C. chongqingense)、山茶炭疽菌(C. camelliae)和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5种不同茶炭疽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小檗碱对不同炭疽菌的抑菌活性,并比较了其抑菌活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小檗碱对C. camelliaeC. chongqinggense的抑制效果最好,在质量浓度为12 mg·mL-1时达到100%抑菌率,其次是C. gloeosporioidesC. karstiiC. fioriniae,其抑菌中浓度(Concentration for 50% of maximal effect,EC50)分别为2.828、3.288、4.164、4.778、5.104 mg·mL-1。显微镜镜检发现,小檗碱对5种炭疽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均存在明显影响,随小檗碱浓度的增加,部分菌丝出现不规则膨大现象,分生孢子形态也出现扭曲变形;生物活性检测发现,小檗碱处理后,不同炭疽菌的细胞结构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增强。研究结果明确了小檗碱对茶树炭疽菌的抑菌活性及应用前景,为炭疽菌引起的茶树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俊英  姚延祷 《作物研究》2011,25(2):157-159
以紫叶小檗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植物喷施灵对其生长及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0.65 g/L植物喷施灵(处理1)对紫叶小檗株高生长量促进最显著;和喷施1.30 g/L植物喷施灵(处理2)一样均可有效促进紫叶小檗茎干增粗;喷施植物喷施灵可降低SOD、CAT酶的活性,而POD酶活性在不同处理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与其它处理相比,处理1在整个生长期丙二醛含量最低,细胞膜的透性最小,为最佳喷施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6.
酒泉地区植棉历史悠久 ,根据《甘肃省农作物病虫杂草调查汇编》(甘肃省农林厅 ,1 95 9)记载 ,2 0世纪 5 0年代枯萎病、黄萎病、棉蚜、棉叶螨等在敦煌、安西、金塔发生为害 ,棉铃虫在敦煌发生为害 ,但其发生范围、规模及危害程度均记载不详。新发生、发展的病虫害主要有棉铃虫、美洲斑潜叶蝇、白粉虱、棉黑根腐病等 ,天敌主要有瓢虫类、蜘蛛类、草铃类、食蚜蝇类、花蝽类、蚜茧蜂、姬蜂、鸟类等 60余种。其中发生范围广、危害程度大、防治难度高的有枯萎病、黄萎病、根病、蚜虫类、叶螨类、棉铃虫等 ,是棉花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1发生现状1 .…  相似文献   

7.
<正>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主产我国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以根、茎、叶、果实入药。人参含有人参皂苷、挥发油、酚类、肽类、多糖、单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人参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总皂苷和个单体皂苷的多寡及比例。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强心救脱、益心复脉、生津安神等功能。是我国应用时间最早、范围最广的中药材品种之一,被誉为百草之王,东北三宝之首。近些年,随着我国对人参产业的大力扶持,人参  相似文献   

8.
为获取马齿苋中生物碱相关合成酶基因及其代谢产物信息,以马齿苋叶、茎和根为材料,结合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进行分析。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马齿苋中生物碱合成相关酶基因8类共41个,它们在叶、茎和根中的FPKM值显示,大多合成酶基因在根部表达量更高,茎部表达量次之,而在叶部表达量普遍偏低,尤其多酚氧化酶更明显。代谢组分析结果显示,马齿苋中生物碱共42种,其中有机胺类生物碱最多,达24种;吲哚类生物碱次之,有5种;其他种类生物碱有13种。其中有机胺类生物碱在马齿苋叶、茎和根中的相对含量多数比其他类生物碱含量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黄连解毒颗粒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为黄连解毒颗粒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对黄连解毒颗粒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Sepax_(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27∶7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5nm,柱温30℃。结果盐酸小檗碱的线性范围为0.07~1.06μg,r为0.9993,回收率为98.53%(RSD=1.48%,n=6)。黄芩苷的线性范围为0.55~0.99μg,r为0.9996,回收率为99.24%(RSD=1.65%,n=6)。结论该方法准确、简单、可靠,可以用于黄连解毒颗粒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茶树胚根倒接嫁接方法的优劣,筛选茶树胚根倒接方法的适宜根砧、接穗品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胚根顺接法与倒接法2种嫁接方法,祁门槠叶种、黄山大叶种、松萝种3种根砧,红旗1号与漕溪1号2种接穗,在不同时期取样观察嫁接苗愈合、成活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茶树胚根嫁接后40 d愈合率为93.93%,平均成活率为99.26%;80 d后嫁接口已完全愈合,平均成活率为90.50%;145 d后平均成活率为76.1%,平均株高为20.22 cm,叶片数为5.89,平均根粗为3.73 cm;倒接法早期(40 d)愈合稍慢,但后期(145 d)生长加速,甚至超过顺接法;漕溪1号接穗为半木质化新梢,叶面积大,成活率高(80.92%),前期(40 d)以根系发育为主,80 d以后地上、地下生长速度均大于红旗1号(为木质化留养枝);不同品种茶树根砧的嫁接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嫁接后5个月,黄山大叶种的地上部分表现最好,祁门槠叶种的主根长及主、侧根鲜重等地下部分表现最好;整体来看,祁门槠叶种根砧倒接漕溪1号接穗处理为最优选择。因此,茶树胚根倒接方法技术可行,嫁接时选择大叶种茶树的未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新梢作为接穗,配合亲和性强的根系粗壮的根砧,更有利于嫁接苗的成活及后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下不同苎麻品种的形态解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旱性强的苎麻品种,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叶面茸毛多、叶着生角度小、比叶重大,而在干旱胁迫下叶片衰老慢,根冠比大、根活跃吸收面积大、萝卜根数量多且直径大,纤维细胞直径和胞壁厚度降低幅度小。抗旱性强的苎麻品种正常水分及干旱条件下叶片气孔密度以及茎导管和根系维管束均较大。  相似文献   

12.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其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黄柏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菌、抗病毒、镇咳、降压以及增强免疫等。黄柏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其中小檗碱是含量最高的生物碱,可达1.4%~5.8%,另外药根碱、黄柏碱、掌叶防己碱以及黄柏内酯、黄柏酮等活性成分也占有一定比重。综述了黄柏的药理作用及其生物碱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人心果在NaCl胁迫下的离子效应及耐盐方式,本试验测定了人心果根、枝条、叶在NaCl胁迫下Cl-、Na+、K+、Ca2+的含量及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人心果根、枝条、叶的Cl-、Na+、Ca2+含量随处理浓度升高而升高,K+、K+/Na+随处理浓度升高而降低.在8‰处理浓度时,根、枝条、叶的Cl-含量分别为对照的8.94、6.77、4.49倍,Na+含量分别为对照的2.16、2.88、2.45倍,K+/Na+分别为0.13、0.43、0.35.相同处理浓度下,根的Cl-、Na+含量均最高,含量高低顺序如下:Cl-:枝条<叶<根;Na+:叶<枝条<根;K+:根<叶<枝条;Ca2+:根<枝条<叶.研究结果表明:Cl-、Na+进入植物体后,较大部分滞留在根部,人心果具有根系截留效应,推测其抗性方式为避盐性,研究结果还推测人心果的盐害和细胞Ca2+的自动动态平衡遭到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4.
苎麻品种对镉污染土壤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种植在湖南省安化县烟溪镇的12份苎麻品种镉污染土壤适应性的研究,结果分析表明 不同根型的苎麻品种间及同根型的品种间镉含量及镉累积量的分布趋势都表现为根 >茎 >叶;苎麻各部分镉含量及镉累积量方差分析结果为相同根型的品种间根际土的镉含量差异极显著 P=0.003,不同根型的苎麻品种间叶的镉累积量差异显著 P=0.025,苎麻其余各部分都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镉毒对于苎麻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降糖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降糖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方法:样品经回流提取,提取液上中性氧化铝柱,得盐酸小檗碱,在波长345nm处测定。结果:平均回收率99.18%,RSD=0.13%(n=5)。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干旱协迫下不同苎麻品种的形态解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旱性强的苎麻品种,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叶面茸毛多、叶着生角度小、比叶重大,而在干旱胁迫下叶片衰老慢,根冠比大、根活跃吸收面积大、萝卜根数量多且直径大,纤维细胞直径和胞壁厚度降低幅度小。抗旱性强的苎麻品种正常水分及干旱条件下叶片气孔密谋以及茎这和根系维管束均较大。  相似文献   

17.
云南大叶种是我国南方优良的大叶类型茶树群体品种,分布于北纬21—25°之间的云南西南部。1956年,英德茶场由云南凤庆等地引种。凤风水仙也是我国优良茶树品种之一,原产于我省潮安县凤凰山区,属中叶类型。目前,云南大叶、凤凰水仙已发展成为我省广大茶区的主要当家品种,约占全省  相似文献   

18.
为找出导致南方大豆皱叶症发生的诱因,本研究选用桂春8号(皱叶症级为0)、粤春2017-1(皱叶症级为4)、20W51-46(皱叶症级为4)和南农1138-2(皱叶症级为0)为试验材料,考虑生产上除草剂使用情况及皱叶常见诱因等,进行了除草剂、病毒检测、嫁接、土壤盆栽等试验,分析并探究导致南方大豆皱叶症发生的因素。结果表明:除草剂导致的大豆叶片皱缩形态与本研究关注的皱叶症状不同;从南方皱叶大豆材料取幼叶进行人工接种后,南农1138-2未表现出皱叶症状;ELISA检测、透射电镜扫描、small RNA测序等结果显示,本研究关注的皱叶中均未检测出可能导致大豆皱叶的病毒;土壤盆栽试验结果显示,皱叶材料的根在南方土壤中的比例越大,叶片皱缩程度越高,根在南方土壤的比例为1时,皱叶症级为4;根在南方土壤的比例为0时,皱叶症级为0;嫁接试验结果显示,叶片表现皱缩与否只与接穗有关,而与砧木无关,大豆对皱叶诱因敏感的部位为叶片。综上结果,南方大豆皱叶症诱因与除草剂、病毒无关,最主要的诱因来自土壤,推测无论皱叶敏感型材料还是正常材料的根均将某种因子向上运输至叶片。  相似文献   

19.
中国棉叶螨各近似种的区分和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6个棉叶螨近似种区分和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朱砂叶螨,截形叶螨和神泽氏叶为红色;二斑叶螨,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敦煌叶螨为绿色,除朱砂叶螨雌成螨足I胫节刚毛有8,9,10,12和13根等多种数量变异外,其余各种叶螨均为10根。朱砂叶螨,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杂交反应表现安全的生殖隔离,属3个完全独立的种。6种棉叶螨阳具形状和大小也有一定的差异。根据上述特征可以有效地鉴别6个棉叶螨的似种;土耳其斯坦叶螨和  相似文献   

20.
干旱对小麦幼苗Fe、Zn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利用轻度干旱处理促进金属离子吸收的可能性,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干旱处理方式对小麦幼苗Fe、Zn两种元素吸收和分布的影响.将10 d苗龄(3叶期)小麦幼苗分为5组,其中4组每天分别干旱1、2、3和4 h后复水,连续8 d,另外一组连续干旱24 h后复水,测定各处理的根、叶相对含水量和根、茎、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Fe、Zn含量.结果表明,每天间断干旱1~4 h处理的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变化较小,而根系相对含水量变化较大;连续干旱24 h后叶片和根的相对含水量均显著下降.不同干旱处理条件下,小麦幼苗根、茎及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中的Fe、Zn含量均增加,增加幅度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增大,连续干旱处理增加幅度最大,其中第三叶的Zn含量达到对照的2.3倍.小麦幼苗单株Fe、Zn吸收量也随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连续干旱处理最高,分别是对照的1.39和1.21倍,增加的Fe、Zn主要分布在根和第一叶、第二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