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栉孔扇贝在镉污染胁迫下消化盲囊组织的转录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镉(Cd)作为生物非必需、毒性极强的蓄积性重金属,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扇贝相对于其他贝类具有特异性蓄积镉的能力,成为水产品安全领域关注的焦点。为了阐释扇贝高蓄积镉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镉胁迫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消化盲囊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进行基因转录水平分析。通过比较转录组拼接获得105071个unigene和3800个差异基因,对所得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发现这些基因集中在蛋白绑定、细胞黏附、免疫应答、细胞凋亡和能量代谢等方面。对这些蛋白的分子功能进行注释,发现该类蛋白主要属结合蛋白(40.45%)、催化活性蛋白(34.27%)和转运蛋白(5.62%)。这些功能基因和预测通路为理解扇贝体内解毒和免疫系统奠定了基础。获得的转录组数据为深入研究双壳贝类应对海洋污染物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海湾扇贝南部亚种(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的遗传多样性特征,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系统解析了其群体遗传结构以及其与海湾扇贝北部亚种(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间的遗传差异,共筛查出15059961个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群体祖先成分推断、主成分分析和系统发生重构皆表明,南北亚种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遗传分化。其中,海湾扇贝南部亚种的近交水平和连锁不平衡程度更高。通过选择性清除分析,在海湾扇贝南部亚种中共鉴定出349个正选择基因,其中GHSR、HSF1、HABP2和Dna J等基因可能与其生长速度较快、耐热性较强以及免疫功能较强等环境适应性特征相关。该研究揭示了海湾扇贝亚种间遗传分化和选择特征,为扇贝的基因组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郑卫卫  徐锡文  陈松林  俄泽琛  刘英杰 《水产学报》2023,47(1):019109-019109
为了阐明大菱鲆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s,MAPKKs或MKKs)基因家族在生物和非生物应激响应中的作用,本实验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菱鲆MKK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水平的鉴定,利用多个应激相关转录组数据集分析了大菱鲆MKK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及不同生物和非生物应激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本研究在大菱鲆全基因组水平上共鉴定出9个MKK基因家族成员,它们不均匀地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并分别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蛋白二级结构和亚细胞定位进行了预测。基于系统发育分析,将SmMKKs划分为5个亚家族。内含-外显子结构、保守基序和多重序列比对分析结果不仅为大菱鲆MKK亚家族分类提供了证据,而且表明SmMKKs在进化上高度保守。SmMKKs在不同组织及不同生物和非生物应激下的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表明,SmMKKs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另外,结果显示,粘孢子虫和肿大细胞病毒感染后,SmMKK6a呈极显著差异表达;热应激处理后,SmMKK6a呈极显著差异表达;高盐或低盐胁迫后,SmMKK4a、SmMKK4b、SmMKK6a...  相似文献   

4.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Preston)](♀)和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杂交子代担轮幼虫为材料,分别用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基因组作探针,采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的方法,对杂交后代杂交子的确切身份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子代分别继承了双亲各  相似文献   

5.
溶质载体13(solute carrier 13, SLC13)是SLC转运蛋白超家族的重要成员,编码结构相似的跨膜蛋白,在介导转运阴离子和柠檬酸循环代谢中间体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基因家族收缩和扩张分析表明,SLC13家族显著扩张,可能与渗透压调节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探讨近江牡蛎SLC13基因家族(CarSLC13)特征及在高盐胁迫下的表达变化,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arSLC13进行鉴定,并分析了其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和在急性高盐胁迫后鳃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本研究共鉴定出11个CarSLC13基因,包括1个CarSLC13A1亚家族成员, 6个CarSLC13A2亚家族成员和4个CarSLC13A5亚家族成员,其中7个家族成员蛋白的理化性质较为稳定,不稳定系数均小于40;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所有CarSLC13均定位到细胞膜或内膜;染色体定位结果显示, 11个SLC13基因定位在6条染色体上,在第3号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发生了串联复制;该基因家族成员都具有钠-硫酸盐共转运蛋白跨膜结构域(PF00939),该结构域与渗透压调...  相似文献   

6.
乐清湾泥蚶、缢蛏体内及养殖水环境细菌菌群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浙江省乐清湾滩涂和池塘养殖的泥蚶和缢蛏体内及养殖环境细菌菌群组成进行了初步调查。2000年7月—2001年7月间分四个季度进行采样分析。细菌总数分析表明,蒲歧和翁样海水中细菌总数在10^3—10^5个/mL之间,蒲歧和翁样两地每次海水样品部是池塘细菌总数高于滩涂;无论哪个季节和采样点,在一年内泥蚶和缢蛏体内的细菌总数均高于水中的细菌总数,且缢蛏体内细菌总数高于泥蚶,翁样贝体内细菌总数几乎均高于蒲歧贝体内细菌总数。对贝体内细菌属组成分析表明,在不同季节,同一滩涂或池塘中泥蚶和缢蛏体内菌群的组成及优势菌属比较相近,蒲歧滩涂和池塘、翁样滩涂和池塘贝体内菌群的组成及优势菌属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贝体内细菌优势菌属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夏季(2001年7月31日),以弧菌属和气单胞菌属占优势,而在冬季则以莫拉氏菌属占优势。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荧光假单胞菌的强致腐和环境适应性,实验通过分析2株海水鱼源荧光假单胞菌的蛋白酶活性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形成,并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解析致腐和适应机制。结果显示,荧光假单胞菌PF07和PF08在冷藏鱼汁中的蛋白酶活性强,积累较多TVB-N。经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和功能注释后,得到PF07基因组长度为6.13 Mb,GC含量61.4%。通过泛基因组分析可知,PF07与PF08核心基因共4 980个,独特基因分别有516和470个。COG和KEGG注释显示2株致腐菌基因组中参与氨基酸代谢基因占比最高,PF07独特基因参与无机离子转运代谢居多。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注释表明,2株荧光假单胞菌基因组中糖苷转移酶与糖苷水解酶基因均占比最高,还鉴定得到大量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质等多种底物的酶和相关蛋白基因,特别有碱性金属蛋白酶AprA、多胺ABC转运蛋白渗透酶PotC、精氨酸与鸟氨酸脱羧酶等多种降解蛋白酶。另外,2株致腐菌分布有rpoS、rpoN和rpoD多种σ因子。2株鱼源荧光假单胞菌表现出强的致腐性,研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解析荧光假单胞菌分布多种编码蛋白酶和腐胺形成的氨基...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镉(Cd)胁迫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体内重金属 Cd 含量积累、相关酶活力变化及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将泥蚶暴露于 Cd 质量浓度为 0 mg/L、0.05 mg/L、0.1 mg/L、0.5 mg/L 的海水中, 对其软体部 Cd 含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三磷酸腺苷酶(ATP)的酶活力, 丙二醛(MDA)含量以及 ATP 结合盒转运子 A 家族(ABCA3)、 金属硫蛋白(MT)、ATP 合酶(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表达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Cd 胁迫后泥蚶软体部 Cd 含量明显增加, 呈现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Cd 胁迫后 0.05 mg/L 和 0.1 mg/L 质量浓度组中鳃和外套膜 Cd 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 0.5 mg/L 组内脏团 Cd 含量最高。Cd 胁迫后泥蚶内脏团中 SOD 酶和 ATP 酶活力及 MDA 含量前期呈上升趋势, 后期呈现下降趋势, 且均高于对照组。Cd 胁迫后 ABCA3、SOD、MT 基因表达上调, ATP 合酶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变化。胁迫后泥蚶软体部 Cd 大量增加, 诱导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反应, 泥蚶通过调整自身酶活力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减少 Cd 胁迫产生的氧自由基对自身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9.
捕后处置对活品底播虾夷扇贝生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研究干藏与湿藏对活品虾夷扇贝生化代谢的影响,探讨捕后干露、碰撞和温度3个胁迫因素对活品虾夷扇贝生化代谢的影响。将采捕后的虾夷扇贝分别进行干藏和湿藏处置,干藏采取冰藏方式,保藏时间为4 d;湿藏采取循环海水方式,同时施加温度与碰撞2种胁迫因素作对比,保藏时间为7 d。以闭壳肌中糖原、ATP及其关联物、AEC值、p H值和水溶性蛋白为指标,对4个处置组的活品虾夷扇贝进行跟踪分析。干藏条件下扇贝p H值、ATP含量和AEC值均迅速下降,生理状态快速恶化,短期内(1~3 d)扇贝陆续死亡。湿藏(5和10°C)条件下,扇贝闭壳肌可保持较高的ATP含量、AEC值和p H值,且5°C较10°C湿藏条件下糖原含量更高;相同温度下(10°C),增加碰撞会导致扇贝ATP含量和AEC值下降,糖原消耗增多。研究表明,捕后处置方式与活品虾夷扇贝的生化代谢有密切联系,干露是虾夷扇贝活品流通过程中比较突出的胁迫因素,温度和碰撞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扇贝的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缢蛏属热带及温带海洋生物,在滩涂中营埋栖生活。它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很多突出优点,是我国四大滩涂贝类之一。随着北方沿海地区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的不断调整,缢蛏逐渐进入北方滩涂养殖领域。缢蛏综合养殖是由缢蛏室内人工育苗、稚贝土池大棚越冬暂养、滩涂围网养成三个不同生产环节而构成一个完整生产周期。现将各个生产环节技术要点分述如下:一、缢蛏室内人工育苗1.育苗设施:可利用扇贝、泥蚶等贝类育苗设施及供水、供气配套系统。2.亲贝选择:进入9月份,缢蛏性腺逐渐成熟,此间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CMC在缢蛏涂覆保鲜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保鲜涂覆胶,在5℃下保藏7 d,以缢蛏的活泼度、成活率、水分蒸发量及挂胶量等为指标对其保鲜效果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采用CMC保鲜胶涂覆的缢蛏,5℃下7 d的成活率为100%,而对照组的成活率为60%,涂膜处理能降低水分蒸发速度,保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乳山寨滩涂缢蛏半人工采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北方沿海缢蛏养殖的苗种问题,在乳山寨滩涂建立缢蛏半人工采苗场,对苗坪适时进行翻耕平整,加强培育管理,1993年4h采苗场共采蛏苗8770万粒,平均2215粒/,平均壳长2.5cm;1994年40h采苗场共采蛏苗5亿粒,平均1428粒/,平均壳长2cm。结果发现,附苗前翻松平整的苗坪附苗数量远高于未翻松平整的苗坪。山东沿海移养缢蛏性腺于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进入成熟期,10月上、中旬开始放散  相似文献   

14.
缢蛏选育系F5的生长优势比较及育种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6个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自然群体(浙江象山群体、浙江乐清群体、福建霞浦群体、福建长乐群体、江苏射阳群体和上海崇明群体)为材料,构建基础群体F_0,采用群体选育方法进行多代连续选育(选择强度2.063),比较了选育系F_5与对照群体的生长差异,并估计F_5的选择反应、现实遗传力和遗传获得。结果表明,F_5的卵径及受精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F_5的变态率、存活率及后期壳长生长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7~360日龄F_5壳长的选择反应、现实遗传力与遗传获得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30~0.78,0.14~0.37和4.83%~42.18%,平均为(0.49±0.06),(0.23±0.08)和(26.49±11.73)%。研究结果表明,对缢蛏的连续多代选育是有效的,可以明显提高其存活能力和主要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法对缢蛏粗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秦皇岛海域的缢蛏为原料,通过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确定超声辅助酶解提取法为较优的多糖提取方法,并通过响应面法对缢蛏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原料超声预处理30min后再进行酶解提取,在添加3.99%的木瓜蛋白酶、50.9℃、酶提8.94h条件下缢蛏多糖提取量达9.41mg/g(鲜)。该方法对研究海水贝类多糖功能性产品原料的选取及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缢蛏在-40℃冻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翠玲  杨文鸽 《水产科学》2011,30(3):171-173
测定缢蛏可食用部分的挥发性盐基氮、游离脂肪酸、盐溶性蛋白、巯基及感官评定等指标,研究缢蛏在-40℃冻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缢蛏各部位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缢蛏整体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在26周时达到17.7 mg/100 g,超过15 g/100 g的国家卫生标准;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感官评分逐渐下降,贮藏前5个月仍处于可接受阶段;缢蛏各部位的肌原纤维蛋白的溶出量和巯基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在贮藏前14周下降较慢。缢蛏在-40℃冻藏条件下可贮藏5个月。  相似文献   

17.
缢蛏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缢蛏的碎肉为材料,加水配制成一定比例的匀浆,利用超声波提取法对缢蛏碎肉匀浆进行多糖的提取。利用蒽酮—硫酸法对多糖得率进行计算。将得到的多糖粗品通过DEAE离子交换层析及G-75凝胶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通过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和Fenton体系测定所得样品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提取多糖的提取率为19.93%。多糖粗品通过DEAE离子交换柱,得到2个峰,峰1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率为43.89%,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对.OH清除率为57.80%。峰2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率为57.80%,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对.OH清除率为77.83%。将DEAE峰2进行G-75凝胶层析得到2个峰,峰1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率为83.08%,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对.OH清除率为94.76%。峰2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率为74.41%,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对.OH清除率为52.41%。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贝类养殖大国,30余年来,贝类养殖产量总体稳中有升,但部分贝类的养殖产业因疫病影响出现严重萎缩、甚至消失。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多种双壳贝类和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因感染疱疹病毒出现大规模死亡,成为近年来危害中国贝类养殖业的主要病原。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鉴定,引起中国双壳贝类和杂色鲍死亡的疱疹病毒分别为牡蛎疱疹病毒(Ostreid herpesvirus 1,OsHV-1)和鲍疱疹病毒(Haliotid herpesvirus 1,HaHV-1)。贝类疱疹病毒病不仅在中国发生,同时也在全球多个国家、地区传播和暴发,引起全球贝类养殖从业者和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多国学者从病毒特征、流行病学、诊断技术、生态防控和抗病育种等多个角度展开研究,以期减轻此类病毒对贝类产业造成的危害。大量科研力量的投入使OsHV-1和HaHV-1成为分类地位明确,研究最深入、最全面的贝类病毒性病原。本文对近年来OsHV-1和HaHV-1研究领域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重点介绍其在中国和全球范围的发生、传播过程、产业危害和防控措施等。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案,研究光照度、盐度、pH及三者交互作用对大竹蛏幼贝滤水率的影响,并进行响应面分析,探寻大竹蛏幼贝最适生长条件组合,构造大竹蛏幼贝滤水率模型。试验期为30d,试验光照梯度为2000lx、1000lx、0,盐度梯度为30、25、20,pH梯度为9.00、8.00、7.00。结果显示,光照度、盐度及pH三者对大竹蛏幼贝滤水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通过Design-Expert 8.0软件对数据进行二次多元回归,拟合得到大竹蛏幼贝滤水率y对编码自变量A(光照度)、B(盐度)和C(pH)的二次多元回归方程:y=1.62+0.084A+0.04B-0.14C-0.38A2-0.65B2-0.68C2(r2=0.9821),软件模拟最适大竹蛏幼贝生长的条件组合为光照度1109.17lx,盐度25.12,pH7.89。  相似文献   

20.
在盐度28~30、水温23.6~25.8℃下,将54只初始体质量(34.82±3.79)g的健康短蛸放入500mL矿泉水瓶中,瓶体周身均匀钻直径5mm小孔约80个,每瓶1只,悬挂在4.1m×6.6m×1.4m养殖池中,投喂菲律宾蛤仔、缢蛏和肉球近方蟹3种饵料,每种饵料3个平行组,比较分析3种饵料对短蛸生长的影响。28d的饲养表明,3个饵料组的成活率均为100%,但投喂肉球近方蟹的短蛸特定生长率(1.67%/d)和饵料转化效率(33.46%)显著高于投喂缢蛏(1.33%/d,14.01%)和菲律宾蛤仔(1.31%/d,19.57%)的短蛸(P0.05)。试验结果表明,蟹类是短蛸养成阶段较理想的饵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