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稿件录用条件 以“科技创新”为主题,刊登录用广大科研、教学、技术推广等人员在实践中研究、积累、总结出的先进的具有实用价值及推广价值的科技成果、新技术、新产品等的论文、简报等,内容包括:造林与经营,育苗,森林保护,林副特产种植、加工、养殖,城市、园林绿化,森林旅游,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开发,数字林业,机械与设备,术材加工,名优特新物种介绍等内容。优先录用具有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原创的,国家、省基金项目的,国家、省重点攻关(支撑)项目的科技成果、新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茯苓(WolfiporiaCOCOS),别名:松茯苓、茯灵、茯菟、松柏芋、松腴、不死面等,隶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茯苓属(卧孔菌属)。茯苓为常用中药,性味甘淡平,人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脂肪、  相似文献   

3.
香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有草本、木本,一年生、多年生,赏叶、赏花,地植、盆栽,蔬菜用、制香用、工业用之分。名品有香水。香兰、香芥、香薄荷、百里香、千层楼等品种,俏销国内外草坛。 香草散发香味的原理是,其体内含有几十种挥发性化合物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等芳香物质,故枝叶能源源不断地散发出怡人的香气,有淡香、幽香、暗香、沉香之分,芳香、醇香、浓香、醉香之别,备受青睐。 香草受宠,除了其本身的清秀、雅致、艳丽、妩媚,在绿化地被,净化空气,美化居室,给人以美的享受方面的独特功能外,作为餐桌美蔬,香精、香荣…  相似文献   

4.
百日红     
百日红学名紫薇,落叶小乔木,抗污染能力极强,在二氧化硫、氰化物严重污染区仍生长繁茂。有净化空气,有利于人类健康的作用。其皮、花、木均可人药,有活血、通经、止血、解毒、消肿之功能,对各种出血、骨折、乳腺火、湿疹、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疗效显著。种子可制农药,有驱杀害虫之效。 它适应性强,即耐寒、耐热又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管理粗放,省工、见效快。当年用种子播的苗,当年即能开花,花朵美丽多姿,色彩艳丽,有大红、桃红、紫、白等各色,满树繁光似锦,高雅状观,是名贵的庭院观赏树木。 以上两项,联系信息如下 …  相似文献   

5.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乔迁新居后,都希望能把小家庭装饰得既高雅又不失趣味。于是,许多家庭采用了新鲜果蔬来装饰居室,这真是不失为一种美化生活的好点子,并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瓜果蔬菜品种繁多,色彩鲜艳,形态优美,如葡萄、香蕉、苹果、樱桃、桔子、菠萝、红枣、梨、山楂、黄瓜、五色椒、七彩菠菜……有的圆润玲珑,有的憨厚朴实,有的秀雅娇嫩,有的色艳味香,有的如金钩弯月,有的似金珠玛瑙,红、橙、黄、绿的色彩,形状各异的造型,都散发着浓烈的自然气息,极易激起人们欢畅的视觉情绪,引发对大自然恩赐的热爱与生命的呼唤…  相似文献   

6.
西山话茶     
出于对西山茶的仰慕,虽值南国盛夏,骄阳似火,却丝毫未冲淡我们游览桂平西山的兴趣。来到西山,果然是另一番天地,山上古树参天,清泉甘冽,泉水从石岩中流出,冬不竭,夏不溢,其味清甜。用泉水泡茶,茶味芳香,半山坡上的西山茶,漫山遍野,郁郁葱葱。西山茶远销各地,驰名于世。   茶树是一种常绿的灌木,秋天开白花,嫩叶经过加工后就是茶叶。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福音,人们通过生化检验,发现茶叶除含有水份、粗纤维、胶质、叶绿素外,还含有生物碱,其中包括咖啡碱、茶碱、黄嘌呤、黄酮类、鞣酸、维生素 A、维生素 B1、…  相似文献   

7.
名花的雅称     
梅花,“清客”、“报春使者”,先春而发,不畏风雪,象征坚强不屈。  山茶花,“岩客”,性耐霜雪,香艳经久,象征谦逊。  月季花,“月月红”、“人间不老春”,枝叶扶疏,色泽妍丽,象征生活的幸福。  杜鹃花,“山客”,与山茶、仙客来、石蜡红、吊钟海棠并称“盆花五姐妹”,象征大方。  牡丹,“贵客”、“花中王”、“国色天香”,艳冠群芳,高贵俊逸,象征富贵兴旺。  兰花,“香祖”、“幽客”、“空谷佳人”,清幽脱俗,正气清远,象征品质高尚。  荷花,“净客”、“花中君子”,亭亭玉立,出污泥而不染,象征纯洁…  相似文献   

8.
绿色军营     
武警后勤基地官兵奋战18年,终于在曾经风沙弥漫、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垃圾遍地的黄土坡上建成武警部队首批“绿色营区”。他们科学规期,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做到了建一片,活一片,绿一片。几年来共种植草坪5.8万平方米、花卉1.5万余株、树木2000余棵、绿篱5000多延长米,建成了月季园、碧桃园、金柿园,形成了乔、灌、花、草、藤配置适当,高、中、低层次合理的格局,实现了自动化节水灌溉、艺术化节能照明,呈现出绿树成荫,绿篱成行,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秋季硕果累累的园林景观,为官兵创造了一个优美、舒适、休闲的工作、训练、生…  相似文献   

9.
《浙江林业科技》2001,21(1):78-79
l、银杏叶健康法,[日]仁木繁编,台湾正义出版社,1988年5月。 2、银杏趣谈,徐江森著,四川科技出版社,1988年8月。 3、中国银杏,梁立兴编著,山东科技出版社,1988年9月。 4、银杏的栽培,何凤仁著,江苏科技出版社,1989年10月。 5、邳县银杏志,张清吉主笔,海潮出版社,1989年10月。 6、全国首届银杏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银杏协会筹委会、湖北省安陆县银杏协会合编,湖北科技 出版社,1992年7月。 7、银杏栽培技术,张洁编著,金盾出版社,1992年9月。 8、银杏早果丰产新技术,陈章久,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 9、泰兴大白果,江苏省泰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农业出版社,1993年1月 10、银杏栽培,侯九寰、皇甫桂月、张永瑞编著,科技文献出版社,1993年3月。 11、银杏栽培,杨胜学、史继孔、樊卫国、王江编,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3月。 12、银杏的威力,[目]仁木繁编,台湾青春出版社,1993年3月。 13、银杏丰产栽培,邢世岩编著,济南出版社,1993年8月。 14、银杏栽培技术问答,李健、许振方编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 15、中国果树志·银杏卷,郭善基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年9月。 16、中国当代银杏大全,梁立兴编著,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17、银杏栽培及产品加工技术,许慕农、胡大维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年12月。 18、全国第二次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银杏研究会、安陆市银杏协会、泰兴市 银杏协会合编,湖北科技出版社,1994年7月。 19、银杏栽培与加工,董云岚、魏玉君主编,河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4月。 20、全国第三次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银杏研究会、山东省郯城县林业局合 编,湖北科技出版社,1995年8月。 21、银杏叶及其制剂,周维书、黄振安、郑爱云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年10月。 22、银杏病虫害防治,张格权编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 23、银杏生产百事问,韩宁林、张云跃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2月。 24、银杏叶,生活医学出版部主编,台湾生活医学书房,1996年3月。 25、银杏叶的开发利用,李兆龙、胡季强、卢耀明编著,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6年4月。 26、全国第四次银杏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银杏研究会、河南省新县林业局合编,中国 林业出版社,1996年7月。 27、银杏优良品种及其丰产优质栽培技术,郭善基、钱炳炎、李健等编写,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年 10月。 28、银杏栽培,薛克成、胡世平、肖斌编著,安徽科技出版社,1997年5月。 29、全国第五次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银杏研究会、广东省南雄市农业委员会 合编,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年8月。 30、银杏,韩宁林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8月。 31、叶用核用银杏丰产栽培,邢世岩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年8月。 32、银杏生产实用技术,侯九寰、徐华勤主编,中国科技出版社,1998年7月。 33、全国第六次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银杏研究会、湖北省随州市林业局合 编,湖北省随州市林业局[1998]鄂随图内字第006号,1998年8月。 34、银杏优质丰产栽培技术问答,门秀元编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8月。 35、银杏三高栽培技术,苏淑钗,冷平生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36、银杏良种丰产、病虫防治、加工利用,丁云恩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年2月。 37、银杏高产栽培与综合利用技术,江苏邳州市银杏研究所编著,江苏科技出版社,1999年6月。 38、银杏与生命,欧黎虹主编,湖北科技出版社,1999年7月。 39、全国第七次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银杏研究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地区 行政公署合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年8月。 40、银杏果用林栽培,韩宁林编著,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年8月。 41、银杏叶用林栽培,韩宁林编著,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年8月。 42、银杏培育机理及综合开发利用,曹福亮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1月。 43、银杏栽培与加工技术,刘燕君、陈章久、谢笔钧编著,湖北科技出版社,2000年2月。 44、银杏栽培技术200问,李群编著,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年6月。 45、全国第八次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银杏研究会、湖北省巴东县人民政府合 编,湖北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 46、银杏栽培与发展研究,董步生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47、银杏的魅力,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编,湖北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 48、银杏,朱奕庆主编,贵州科技出版社,2000年12月。 林协辑  相似文献   

10.
《云南林业》2008,(1):F0002-F0002
走进丽江,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绿水,如诗如画,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亲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更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几年来,全市林业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锐意进取,采取“禁、造、管、封、节、改、退”等多种形式,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加快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全市森林资源大幅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1.
AStudyontheSoilWaterBalanceofProtectiveForestEcosystemsinLoessAreasinChinaChenLihua,YuXinxiaoCOlleg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  相似文献   

12.
在千阳县研究了保水剂对渭北旱原土壤含水量和侧柏幼树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保水剂以每穴施2.5g最优.在60cm土层内,平均土壤含水量在9.5%以下时,植穴施固体保水剂对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不起作用,甚至不利于林木成活与生长.土壤含水量11.5%以上施固体保水剂,其成活率和生长量高于对照,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加,施固体保水剂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虚拟水是指通过贸易方式从富水地区购买水密集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本地水和粮食安全,将解决水短缺的途经扩展到社会经济系统。根据虚拟水概念,计算所得的2000年共和盆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年净消费的虚拟水分别为878.43、1105.61m3,全社会全年消费的虚拟水数量和实际生产产品中的虚拟水含量分别为19633.61×104、33073.57×104m3,分别是共和盆地水资源统计利用量21907.5×104m3的0.9、1.5倍多。虚拟水为共和盆地荒漠化防治与水资源保障提供了水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工业循环水是水资源的重复利用,但由于在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易使管道腐蚀、堵塞,因此循环冷却水应处理。本文介绍了几种防止微生物产生的方法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我国水环境状况不断恶化,因而提高水环境监测效率的工作势在必行,而传统监测方式存在局限性,在现实需求与现有监测方式不足这一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得到快速而广泛的应用。简述了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应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重点分析总结了其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与控制中的应用,最后阐述了其发展应用的趋势。旨在对当前遥感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对研究者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静  李瑾  何云晓  方玲  林玉虎  陈娟 《绿色科技》2022,(2):47-49,55
城市景观水体通常为静水,或者流动缓慢,常会因管理不善而出现富营养化,失去原有景观价值.观测了绵阳城区公园和居住区的5处水体的水质和周围环境,分析了绵阳市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状况.结果表明:城市景观水体水质较差,均为Ⅴ类水质.不同水体类型间富营养化程度存在差异,居住区富营养化程度高于公园.其中,居住区景观水体为中度富营...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石嘴山市北沙湖湿地综合整治中的水资源循环问题。笔者认为,在我国西北地区,维持湿地水资源循环是保障湿地生态功能可持续发挥的关键,也是进行湿地综合整治规划时应优先考虑的问题。区域水资源平衡是确保湿地水资源有效循环的基础,在规划中应充分分析湿地的来水水源和水资源消耗,由此确定湿地水资源循环的方式和线路。北沙湖湿地水循环确定了4条外循环线路和2条内循环线路。在水资源循环体系建设中,应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和地势条件,尽量采用自流循环,减少设施设备投资和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8.
针对渭北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油松林和宜林地土壤水分储量变化进行了多坡向定点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储水量受立地条件,林冠遮蔽,林内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水分自我供给系统,其潜力可用"林地有效水分潜力方程M T=ΔEF+ΔRQ-IP"加以表达和计算在降水量偏少,且分布不均的气候条件下,荒坡近裸立地上和有林木每...  相似文献   

19.
Sap flux density in branches, leaf transpiration,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leaf water potentials were measured in 16-year-old Quercus suber L. trees growing in a plantation in southern Portugal to understand how evergreen Mediterranean trees regulate water loss during summer drought. Leaf specific hydraulic conductance and leaf gas exchange were monitored during the progressive summer drought to establish how changes along the hydraulic pathway influence shoot responses. As soil water became limiting, leaf water potential,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leaf transpiration declined significantly. Predawn leaf water potential reflected soil water potential measured at 1-m depth in the rhizospheres of most trees. The lowest predawn leaf water potential recorded during this period was -1.8 MPa. Mean maximum stomatal conductance declined from 300 to 50 mmol m(-2) s(-1), reducing transpiration from 6 to 2 mmol m(-2) s(-1). Changes in leaf gas exchange were attributed to reduced soil water availability, increased resistances along the hydraulic pathway and, hence, reduced leaf water supply. There was a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changes in soil water content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as well as between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leaf specific hydraulic conductance. Despite significant seasonal differences among trees in predawn leaf water potential, stomatal conductance, leaf transpiration and leaf specific hydraulic conductance,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midday leaf water potentials. The strong regulation of changes in leaf water potential in Q. suber both diurnally and seasonally is achieved through stomatal closure, which is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both liquid and vapor phase conductance. This sensitivity allows for optimization of carbon and water resource use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root-shoot hydraulic link.  相似文献   

20.
Ten healthy tree species with regular management were selected on the campus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and they belong to tall tree, shrub and liana, respectively. Water potential and hydraulic architecture parameters of one-year-old twigs were measured in sunny day in the last ten days of March to the middle ten days of May in 2002.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ily change in water potential of tree species examined appears convex, i.e. the water potential is higher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and lower in the midday. The change trend of water potential is consistent among different months. The seasonal change trend of water potential appears lower in March than that in April and May. There is a simi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aily change trend of water potential and special conductivity in spring, i.e. the higher the water potential, the higher the special conductivity, but this trend of change is not entirely synchronic. The seasonal change of special conductivity of conifer species is not obv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