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在同一个地区长期连续使用同一种药剂防治某种害虫而引起害虫对药剂抵抗力提高,就出现了害虫的抗药性。产生这种抗药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有效预防抗性害虫侵袭。文章从抗性害虫的形成及其形成原因入手,提出病虫监测、物化结合、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控制使用化学农药、正确选择用药时间等预防抗性害虫侵袭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 棉花害虫的抗药性是害虫对特定范围的杀虫剂表现非常低的药剂敏感性,而且这种敏感性具有遗传性。只要有杀虫剂的使用,就有药剂的选择作用,选择压越大,抗性形成越快,反之则慢。所以说抗性的形成,实质上是昆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过程。Jeppson(1960,1962)确认叶螨对内吸磷和三氯杀螨砜只要经过3~5次处理即能产生抗性,对三氯杀螨醇经7~12次,杀虫醚经14次即可产生抗性,但杀螨特经19次处理,叶  相似文献   

3.
由于在同一个地区长期连续使用同一种药剂防治某种害虫而引起害虫对药剂抵抗力提高,就出 现了害虫的搞药性。产生这种抗药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有效预防抗性害虫侵袭。文章从抗性害虫的形 成及其形成原因入手,提出病虫监测、物化结合、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控制使用化学农药、正确选择用药时 间等预防抗性害虫侵袭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螺虫乙酯是一种以乙酰辅酶A羧化酶为作用靶标的新型季酮酸类杀虫剂。由于其良好的杀虫活性及环境相容性,该药剂已在防治农作物害虫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随着螺虫乙酯的广泛使用,部分害虫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介绍了靶标昆虫对螺虫乙酯抗药性发生监测情况、交互抗性研究情况以及抗药性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农业害虫抗药性治理现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正>1害虫产生抗性菜农所说的害虫"进化",也就是其产生了抗药性。菜农如果对一种害虫总是用一种药剂防治,刚开始效果很好,可是慢慢就不管用了,这就说明该害虫对该药剂产生了抗性。为避免害虫产生抗性,要注意将各种杀虫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6.
同翅目害虫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多种同翅目害虫已对不同化学杀虫剂(包括新推广药剂)产生明显抗性,且交互抗性与多抗现象较为普遍。化学药剂的大理不合理使用以及同翅目害虫抗性机制的多样性,是导致该类害虫产生严重抗药性的主要原因。同翅目害虫的抗性机制主要包括代谢抗性和靶标抗性,其中前者在分子水平上多涉及酯酶基因扩增。对同翅目害虫的抗性治理应包括抗性监测、新型药剂使用、杀虫剂轮用与混用、抗药性天敌培育与释放以及抗虫作物推广等。  相似文献   

7.
昆虫的抗药性是一种遗传性状。昆虫对杀虫剂发生抗药性是由于大量反复使用杀虫剂,逐渐把抗药力弱的个体淘汰,使具有抗药力强的个体比例逐渐增加,因而群体对杀虫剂的抗性明显增高。通过这种选择作用,使个体中的不定向变异逐渐成为群体遗传结构的定向变异。因此,选择作用和抗性稳定性是研究抗药性机制、预测抗性发展和进行抗性治理的工作基础。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已有80多个国家报道了该虫的为害,并且可能在所有十字花科植物的地区均有分布,对小菜蛾的防治一开始就依赖于使用有机杀虫剂。由于小菜蛾生活能力强、…  相似文献   

8.
回顾害虫抗药性的发展进程,不难发现抗性的产生和扩张与各类杀虫剂应用的发展密切相关。害虫抗性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杀虫剂的历史发展,50年代中期DDT和其它有机氯剂广泛使用,致使抗性害虫种类开始猛增(Harnish,1982)。70—80年代,由于品种更新,有机磷剂及氨基甲酸酯类药剂的抗性问题发展加快,开始在农业上推广使用不久的拟除虫菊酯也以较高速度发展着(Georghiou,1981)。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抗药性的出现和发展,除昆虫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遗传学的因素外,主要是  相似文献   

9.
杀虫剂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但由于长期连续使用后,害虫抗药性日趋严重。据报道,目前世界上至少有14个目500种以上的昆虫和螨类产生了抗药性,涉及到几乎所有的杀虫剂,害虫抗药性已成为杀虫剂应用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抗药性是因杀虫剂连续大量应用而产生的,是一种“瞬间进化”现象(Oppenoorth,1985),要终止其发展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只要合理地施用杀虫剂,降低抗性发展速率及防治抗性害虫还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害虫抗药性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着的一个问题,并已成为农业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加强害虫抗药性治理已成为害虫防治工作者十分关注的课题。 一、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害虫抗药性与耐药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耐药性是昆虫天然存在的对杀虫剂的耐受能力,而抗药性则是指一个昆虫种群的个体对杀虫剂的耐受能力发展到超过天然存在的最高耐受能力;目前约定成俗的标准是发展形成的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加上不少农民朋友缺乏农药使用基本常识,用药不当,导致有抗药性的害虫种类越来越多,且抗性程度越来越高。为此,可采用以下方法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一、轮换用药不要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药防治某种害虫,这样就可以切断害虫抗药性种群的形成过程。轮换  相似文献   

12.
害虫对农药为什么发生抗性,到目前为止,虽然还没有完全搞清,但目前已经明确的是: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大量使用农药,长期选择的结果;抗性是可以遗传的,它是受遗传物质——抗性基因(R)所控制;大量使用农药以后,含有各种抗性基因的个体在害虫群体内发展,引起了害虫生化机理的改变,从而产生了抗性。因此,害虫生化机理的改变是发生抗性的直接原因,而抗性基因的发展是产生抗性和日益加强的根本原因。本文主要讲为什么害虫生化机理的改变是产生抗性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1 抗药性产生原因1.1 病虫害方面当病虫受到一定剂量农药作用后,大部分的慢慢死亡,其中不敏感的小部分个体就存活下来,并继续繁殖后代,这样的后代就增强了对农药的抗药性。1.2 农药使用技术方面 用药不当造成抗性:①长期连续使用单一药剂, 导致抗性产生。②农药的使用剂量和浓度增加,直接导致抗药性增强。③农  相似文献   

14.
杀虫剂田间毒理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杀虫剂田间毒理的观点及近年来的进展,指出杀虫剂田间毒理的主要观点是:在化学药剂、环境条件及害虫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基础上,研究在田间生态条件下如何提高药剂对害虫个体及群体的防治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化学防治在害虫综合治理(IPM)中的作用。主要进展有:1.以生态学为基础,用田间毒理观点为指导,系统地研究了荔蝽的自然抗药性现象,包括自然抗药性机理、实际防治措施及施药技术等,为有效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2.通过对植物质杀虫剂及昆虫生长发育调节剂的研究,为综合治理提供了新型药剂。3.利用“累积虫日”等参数,改进了田间药效的评价方法。这些观点和研究进展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昆虫毒理学及害虫防治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昆虫抗药性是一种遗传性状,其通过改变昆虫体内基因起作用。目前利用分子原理可知抗性害虫基因组序列,从而确定其抗性情况。本文阐述了近年昆虫抗药性机制(靶标抗性和代谢抗性)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新农药的研制与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6.
植物源信息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大剂量地使用剧毒人工合成杀虫剂已酿成了举世关注的严重后果。最突出的问题是:伤害防治对象以外的生物类群包括害虫天敌、授粉昆虫和人类,破坏生态平衡;化学药剂通过食物链而积累在非防治对象体内,污染环境,害虫很快产生抗性。科学工作者面临着两大任务:(1)加深对昆虫种群之间,昆虫与植物等环境之间的各种生物现象的了解;(2)减少对杀虫剂的依赖性,找出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的长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害虫的扩散与抗性进化 害虫的扩散对于抗药性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因为感性个体的迁入能够使种群的抗性基因得到稀释,从而种群对杀虫剂的抗性程度降低,延缓了抗性的发展;反之,抗性个体的迁入,则使抗性程度提高,促进抗性的发展。如果有两个小区用同一种杀虫剂防治,则在这两个小区间种群的扩散交换就不能降低害虫的抗药性,而在这两个小区施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化学杀虫剂在农、林业生产和生活上广泛应用,在给害虫防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有利经济昆虫(如家蚕、蜜蜂等)、天敌昆虫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也造成大量农林、卫生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使得农药的使用浓度越来越高,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因此,昆虫的抗药性越来越成为多学科的研究热点.脂肪体是昆虫体内重要的物质存储和中间代谢组织,在昆虫对农药的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昆虫脂肪体对农药的代谢机制,对于保护经济昆虫和防治农林害虫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昆虫脂肪体与昆虫抗药性的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了解昆虫脂肪体对有机磷农药及杀虫剂的代谢机制,为经济昆虫、天敌昆虫的保护及新型环境友好农药的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根据当前使用虫害防治药剂的弊端,从防治手段、用药方式及害虫敏感期特性等方面阐述了害虫抗药性的预防措施,以期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农药抗性     
<正>(续第11期第28页)用某种药剂防治有害生物,按照标签上推荐的剂量施药,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使用者怀疑产品质量有问题,但产品经资质检测机构检定合格,这种情况下应考虑该农药的抗性问题。抗药性是指在同一地区连续使用同一种药剂而引起有害生物对药剂抵抗力提高(即敏感度下降)的现象。抗药性分为以下4类,即:单一抗性,只表现对起选择作用的药剂有抗性;交互抗性,有害生物对一种药剂产生抗药性后,对其他没有使用的另一类药剂也有抗性;多抗性,具有单一抗性的有害生物,由于另外一种药剂的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