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花生的需肥特点花生是含油和蛋白质较多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需氮、磷、钾、钙、镁、硫、锌、铜、铁、锰等多种元素。花生在全生育过程中,对氮、磷、钾的吸收是:苗期需要的养分数量较少,氮磷钾的吸收量仅占一生吸收总量的5%左右,开花期吸收养分数量急剧增加,氮的吸收占一生吸收总量的17%、磷占22.6%、钾占22.3%;结荚期是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有大批荚果形成,也是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氮的吸收占一生吸收总量的42%、磷占46%、钾占60%;饱果成熟期吸收养分的能力渐渐减弱,氮的吸收占一生总量的28%、磷占22%、钾占7%。  相似文献   

2.
浅谈玉米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玉米的需肥特点 玉米是高产作物,植株高大,吸收养分多,施肥增产效果极为显著。据试验分析,亩产100公斤籽粒,需要吸收纯氮2.2~2.8公斤,五氧化二磷0.7~0.9公斤,氧化钾1.5~2.3公斤。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数量、比例有很大不同,从三叶期到拔节期,随着幼苗的生长消耗养分的数量逐渐增加,这个生育期吸收营养物质虽然少,但必须满足要求才能获得壮苗。拔节到抽雄期是玉米果穗形成阶段,也是需要养分最多的时期,此期吸收的氮占整个生育期的三分之一,磷占二分之一,钾占三分之二。此期如营养充足,能促使玉米植株高大,茎秆粗壮,穗大粒多。抽穗到开花期,植株的生长基本结束,所消耗的氮占整个生育期的五分之一,磷占五分之一,钾占三分之一。灌浆开始后,玉米的需肥量又迅速增加,以形成籽粒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一直到成熟为止。这一时期吸收的氮占整个生育期的二分之一,磷占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农家致富》2012,(13):22-23
一、水稻需肥量和需肥规律据分析测定,每生产100公斤稻谷需从土壤中吸收氮1.7~2.0公斤,平均1.85公斤;五氧化二磷0.7~1.0公斤,平均0.85公斤;氧化钾1.6~2.6公斤,平均2.1公斤。因为栽培地区、品种类型、土壤特性、施肥和产量不同,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有所不同,制订施肥计划时,必须根据当地条件、品种特性考虑。水稻分蘖期以前,由于苗小同化面积较小,干物质积累不多,因而吸收养分也较少。这时期吸收的氮占一生总吸收量  相似文献   

4.
枣树需肥特性 据研究,每生产100公斤鲜枣需氮1,5公斤、磷1.0公斤、钾1.3公斤。枣树所需养分因生育期不同而不同。萌芽开花期对氮的吸收较多,若供氮不足,发育枝和结果枝生长受阻,花蕾分化差。开花期氮、磷、钾养分吸收增加。幼果期为根系生长高峰期,果实膨大期是养分吸收高峰期,养分不足,果实生长受到抑制,落果严重。果实成熟至落叶期,树体养分进入积累贮藏期,仍需要吸收一定数量的养分。  相似文献   

5.
《农家致富》2012,(2):22-23
一、小麦的营养特性一般中等肥力水平每生产100公斤小麦籽粒,需要氮3公斤左右、磷1.0~1.5公斤、钾2.5~3.1公斤,小麦不同生育期对氮、磷养分的吸收率不同。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个是从分蘖到越冬,这一时期的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13.5%,是群体发展较快时期;另一个是从拔节到孕穗,这一时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2011,(19):24-25
小麦营养特性一般中等肥力水平每生产100公斤小麦籽粒,需要氮3公斤左右、磷1.0~1.5公斤、钾2.5~3.1公斤。小麦不同生育期对氮、磷养分的吸收率不同。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个是从分蘖到越冬期,这一时期的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13.5%,是群体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2013,(2):22
一、棉花需肥规律棉花是生育期长、需肥较多的作物。据分析测定,亩产100公斤皮棉需吸收氮12公斤、五氧化二磷4公斤、氧化钾12公斤,氮、磷、钾比例约为1:0.3:1。吸肥量为禾谷类作物的5~6倍,油料作物的2~3倍。以棉花一生吸肥总量作为100%,各生育期吸肥百分率分别为:苗期吸氮占5%,磷占3%,钾占2%;现蕾到始花期吸收氮占11%,磷占7%,钾占9%;始花到盛花期吸收氮占56%,磷占24%,钾占36%;盛花到  相似文献   

8.
<正>氮肥利用率是指作物对氮肥中养分吸收的数量占施用氮肥的百分数。当前,我国氮肥的有效利用率普遍很低,水田一般为20%~50%,旱地为40%~60%,提高氮肥利用率是农业生产中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氮利用率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根据各种作物的需氮特性确定施肥量和选择最佳施肥时期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对养分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差异,为豫北花生主产区潮土上麦套花生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增加花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豫花9719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最高,分别为286.9,36.2,107.5 kg/hm~2,豫花9620对氮钾的吸收量最小,分别为269.6,95.4 kg/hm~2,豫花9326对磷的吸收量最小,为34.3 kg/hm~2;花生吸收的氮主要分配在花生仁和叶中,分别占吸收总量的73.8%~77.7%和10.2%~13.1%,磷主要分配在花生仁和茎中,分别占总吸磷量的75.5%~86.0%和6.3%~15.8%,钾主要分配在茎和花生仁中,分别占吸收总量的38.6%~49.7%和27.0%~37.8%;不同基因型品种对氮、磷、钾在花生叶、茎、根、花生仁和花生壳中分配的比例有明显的差异;豫花9719的氮磷钾的养分利用率最高,为41.9%,其次是豫花9620,为32.6%,豫花9326的最低,为29.8%。在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180,120,150 kg/hm~2条件下,豫花9326是氮磷利用低效型的花生品种;豫花9719是氮钾利用高效型的花生品种;豫花9620是磷利用高效型、钾低效型的花生品种。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12,(1):23
一、需肥量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力强,需要养分多。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籽粒,需要吸收氮2~4公斤、五氧化二磷0.9~1.5公斤、氧化钾4.5~5.5公斤。玉米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品种特性、土壤条件、产量水平以及栽培方式不同,在确定具体施肥量时,要综合分析考虑。二、需肥规律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吸收数量和比例变  相似文献   

11.
玉米魔芋间作条件下作物的氮素养分吸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玉米魔芋间作条件下作物的干物质积累动态、经济产量和氮养分吸收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间作对玉米的氮素吸收利用和生物学产量增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间作玉米氮素养分吸收量比相应单作提高12%~50%,生物学产量提高10%~26%;而魔芋的吸氮量比相应单作降低9%~37%,生物学产量降低18%~39%。间作系统的氮养分竞争比率表明,玉米为优势种,竞争能力强于魔芋。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2010,(4):27-27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力强,需要养分多。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籽粒,需要吸收氮2~4公斤、五氧化二磷0.9~1.5公斤、氧化钾4.5~5.5公斤。玉米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品种特性、土壤条件、产量水平以及栽培方式不同,在确定具体施肥  相似文献   

13.
正玉米生长进入抽雄、吐丝期是玉米一生中积累能量,孕育种子的时期。必须加强田间管理和追肥浇水工作。现就玉米在此期间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介绍如下:追肥穗期是玉米一生中需肥量最多、需肥强度最大的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占玉米一生吸收总量50%~55%、52%~60%和75%~85%。其中大喇叭口期,前后吸收强度最大,产量在400公斤的地块,每亩施碳铵75公斤或尿素25公斤,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高产作物,植株高大,吸收养分多,施肥增产效果极为显著。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差异很大。一般苗期(拔节前)吸氮量占总量的2.2%,中期(拔节至抽穗开花)占51.2%,后期(抽穗后)占46.6%;玉米对磷的吸收,苗期占吸收量的1.1%,中期占63.9%,后期占35.0%;玉米对钾的吸收,在拔节后迅速增加,到开花期达到高峰,吸收速率大,容易导致供钾不足,出现缺钾症状。可喷施磷酸二氢钾以补足钾素。  相似文献   

15.
夏玉米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高产作物,植株高大,吸收养分多,施肥增产效果极为显著。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差异很大。一般苗期(拔节前)吸氮量占总量的2.2%,中期(拔节至抽穗开花)占51.2%,后期(抽穗后)占46.6%;玉米对磷的吸收,苗期占吸收量的1.1%,中期占63.9%,后期占35.0%;玉米对钾的吸收,在拔节后迅速增加,到开花期达到高峰,吸收速率大,容易导致供钾不足,出现缺钾症状。可喷施磷酸二氢钾以补足钾素。  相似文献   

16.
土肥 《农家致富》2007,(1):32-32
玉米的需肥量有多大?答: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力强,需要养分多。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籽粒,需要吸收氮2~4公斤、五氧化二磷0.9~1.5公斤、氧化钾4.5~5.5公斤。玉米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品种特性、土壤条件、产量水平以及栽培方式不同,在确定具体施肥量时,要综合分析考虑。  相似文献   

17.
《农家致富》2013,(5):22
一、玉米的需肥量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力强,需要养分多。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籽粒,需要吸收氮2~4公斤、五氧化二磷0.9~1.5公斤、氧化钾4.5~5.5公斤。玉米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品种特性、土壤条件、产量水平以及栽培方式不同,在确定具体施肥量时,要综合分析考虑。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小型西瓜生长发育规律,采用分期抽样和定量检测方法,对黄小玉、红小玉生长过程中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养分的吸收分配和果实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播种小型西瓜的全生育期为89~93 d;干物质累积速度以第一雌花出现、果实膨大初期和果实膨大后期为最快,干物质量分别占植株最后干物质量的36.06%~40.05%和92.55%~97.34%;小型西瓜吸收的养分中氮>钾>磷,吸收氮和磷最多的是第一雌花出现到果实膨大初期,吸收钾最多的是第一雌花出现到果实膨大后期,氮在叶、磷在叶和果、钾在茎和果分配最多;坐果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一直处于积累状态,到成熟时,红小玉和黄小玉分别达到11.3%和12.67%,果实中硝酸盐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亚硝酸盐含量无较大变化,维持在无公害限量标准以内。  相似文献   

19.
养分吸收和利用对间套作产量优势有重要影响,而西北地区近年来发展的间套作模式中养分吸收和利用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西北地区新型间套作模式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马铃薯、大豆/油菜和马铃薯/油菜的间作优势以及成熟期养分吸收量和利用效率对间作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油菜和大豆/马铃薯4种间作模式具有间作产量优势,经济效益高于相应单作。马铃薯/油菜间作无产量优势。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马铃薯和大豆/油菜间作体系中作物氮、磷和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高于相应单作10%~41%、8%~21%和11%~34%;马铃薯/油菜间作体系作物氮、磷和钾吸收量分别低于单作35%、42%和63%。玉米/油菜和大豆/油菜间作作物氮、磷和钾的利用效率分别高出相应单作10%~21%、5%~7%和15%~17%;玉米/马铃薯间作氮和钾利用效率间作比单作低3%和4%,而磷利用效率高于单作21%;大豆/马铃薯间作作物氮、磷和钾的利用效率分别比单作低15%、3%和14%;马铃薯/油菜间作氮磷利用效率间作低于单作18%和4%,钾利用效率间作高于单作20%。本研究证明并非所有间作模式都具有间作产量优势,并且间作优势主要源于养分吸收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农家致富》2012,(18):22
一般中等肥力水平每生产100公斤小麦籽粒,需氮3公斤左右、磷1.0~1.5公斤、钾2.5~3.1公斤。小麦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个是从分蘖到越冬,这一时期的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13.5%,是群体发展较快时期;另一个是从拔节到孕穗,这一时期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37.3%。是吸氮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