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葡萄白腐病又称腐烂病,是葡萄生产上危害严重且常见的半知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白腐盾壳霉菌。1症状葡萄白腐病主要危害果穗、叶片和新梢。白腐病无论侵染果实、穗轴还是新梢,在潮湿的情况下,都有特殊的霉烂味,这是此病区别于其他病害的主要标志。1.1果穗感病症状大多先发生在接近地面的穗尖处,以后逐渐向果粒蔓延。发病初期,在小果梗或穗轴上生有褐色、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以后逐渐蔓延扩大。感病后  相似文献   

2.
<正>葡萄白腐病又称腐烂病,俗称"水烂"、"烂穗",是危害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危害果实、穗轴、果梗、枝蔓和叶片,尤其8~9月份果实成熟期果穗发病最重。一般年份损失10%~15%,重发生年份损失可达50%以上。是葡萄病害中危害最大,造成损失最重的一种病害。1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3.
酿酒葡萄大部分属欧亚种,因其果穗紧、果皮薄,多数品种易感病。葡萄白腐病是为害果实的主要病害,防治不力,将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酿酒品质。  相似文献   

4.
葡萄白腐病也叫穗烂病,是我国葡萄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阴雨连绵的年份,常引起大量果穗腐烂,对后期产量影响较大。2005年5~6月受特殊天气条件的影响,上杭县葡萄白腐病严重发生,给果农带来巨大的损失。为此,笔者对上杭县葡萄白腐病严重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防治  相似文献   

5.
<正>河北省张家口市是我国葡萄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已达3万hm2左右。葡萄品种分为鲜食和酿酒两大类,鲜食品种主要是白马奶、龙眼和红地球,其次是无核白、奥古斯特、维多利亚和森田尼等;酿酒葡萄主要有赤霞珠、蛇龙珠、白玉霓、霞多丽和雷司令等。白腐病是本地区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葡萄成熟期逐渐明显,一般造成葡萄减产10%~20%,个别年份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1危害症状白腐病主要危害葡萄果穗,也可  相似文献   

6.
<正> 葡萄白腐病也叫腐烂病,是冀南葡萄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每年7、8月份间阴雨连绵的年份,常引起大量果穗腐烂,损失率可达20%~30%,对产量影响很大。 1 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果穗(包括穗轴、果梗及果粒),也为害新梢及叶片,果穗发病多先发生在近地面果穗的先端,穗轴及小果梗上易发病,发病1周后病果变深褐色,果皮下密生灰白小粒点,果梗溢缩,  相似文献   

7.
<正>在高温高湿的多雨季节,极易引起葡萄白腐病大发生,果农朋友要做好该病的防治。白腐病是一种通过伤口侵染的病害,由白腐盾壳霉菌寄生引起。该病菌主要来自土壤及落到地面的病残体,靠雨滴溅散传播。据调査,果穗低于40厘米的将近80%发病。  相似文献   

8.
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台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因葡萄生长期阴雨天气多,湿度大,病虫害发生较重,一般年份可减产20~30%,严重年份可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我市葡萄以“巨峰”等欧美杂交种为主,病虫害发生种类主要有黑痘病、白腐病、灰霉病、霜霉病、透翅蛾等。其中葡萄透翅蛾是常发性害虫,但一年仅发生一代,一般用药两次即可控制危害,防治效果较好;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对产量无直接影响,一般在防治其他病害时兼治即可;而黑痘病、白腐病、灰霉病等往往由于阴雨连绵、用药不及时、防治效果差等原因导致多种病害先后混合发生,直接危害果穗而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9.
葡萄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黑痘病的病菌只侵染幼嫩的绿色组织,开花前后多雨时,该病发生严重。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造成早期落叶,白腐病主要危害果实。霜霉病与白腐病的发生与雨水关系密切,雨水来得早的年份,发病也早。华北地区一般从6月中下旬进入雨季,开始发病,7~8月份的高温雨季为发病盛期。炭疽病是葡萄成熟期的病害,主要发生在近成熟的果粒上,造成果粒腐烂,如果葡萄成熟期阴雨连绵,极易流行成灾。  相似文献   

10.
<正> 白腐病是葡萄的一种主要病害,该病为害主要部位是果穗和新梢,此病发生后往往使葡萄果穗大量烂掉,减产20—30%左右,严重影响果品质量。为害新梢时使新梢腐烂,造成新梢的生长、幼树的成形严重阻碍。所以,在葡萄生产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其为害。白腐病从夏到秋都能发病,特别是7—9月份,空气温度高,湿度大的情况下为害更为严重。果穗上发病时,往往先从离地面较近的果穗梗或小果梗开始,病部出现浅褐色、边缘不鲜明、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逐步向下部或果粒蔓延。一般小果梗发病3—5天就可蔓延到果粒,使果粒出现浅褐色软腐状,有时先从一个小果穗或果穗下端开始软腐,终至整个果穗烂掉。软腐果面分布着许多灰白色微突起的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在雨后或空气潮湿的时候,从分生孢子器中流出粉红色粘液——即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为害。果  相似文献   

11.
2000年入夏以来,辽西地区遭受了建国以来的特大旱灾,从 5月 21日至 7月 15日,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 56天,期间绝对高气温达到 41 7℃, 35℃以上高温天气 16天, 30℃以上高温天气 33天,前 11天日均气温比历年高 1℃,后 45天,日均气温比历年高 3 6℃,降雨仅有 7 9毫米,是历年降雨量的 1/ 21。   大旱之后的 7月 16日,锦州地区连降雨水,出现了高温高湿天气,引发了葡萄白腐病和葡萄裂果病的普遍发生。葡萄白腐病是一种真菌侵染性重要病害,一般在 7月上旬开始发病,主要为害葡萄果穗,也为害叶片和枝条。受侵染后果梗、穗轴变成浅褐色,水渍状腐烂,病果粒易脱落。此病流行年份,果实损失达 30%~ 60%,严重时造成绝收。葡萄裂果病为生理病害,由于前期严重干旱,近成熟期连续降雨,或因葡萄穗紧,粒间挤压,造成葡萄粒放射状裂口,后期霉烂。   根据调查分析,全市葡萄产区均发生葡萄白腐病和葡萄裂果病,只是不同地区不同园块发生程度不同。一般地势低洼,通风透光差,单产过高,肥水不足,果穗大,果粒多,果穗紧,或因选药不对路,打药不及时,作业质量差等原因,造成烂穗、烂粒、裂果较重,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2.
影响我省葡萄生产的病虫中以炭疽病、白腐病、黑痘病和霜霉病危害较大,前3种病害主要危害果穗、果粒;后一种主要危害叶片。其次是白粉病、褐斑病等,白粉病在某些品种、某一地区和某一年份发生多;褐斑病是由于中熟品种采收后忽视打药,导致病害蔓延,引起早落叶。一、主要病虫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刘万珍 《中国农资》2014,(27):23-23
<正>葡萄白腐病是葡萄生产的重要病害,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最易发生,主要危害果实和穗轴。发病先从离地面较近的穗轴或小果梗开始,出现淡褐色不规则水渍状病斑,逐渐蔓延到果粒。果实发病后1周,病果由褐色变为深褐色、软腐,果皮下密生白色略突起的小点,以后病果逐渐干缩成僵果,果粒或果穗易脱落,并有土腥味。防治白腐病,采取以下综合措施具有良好效果。1.清除病源。生长季节及  相似文献   

14.
葡萄白腐病又称"水烂"或"穗烂"病,主要为害果穗,也为害叶片,穗轴、果梗和当年的新梢.八十年代在我区仅个别地区有零星发生,随着我区葡萄产业的发展和新品种的引进,葡萄白腐病也开始扩大蔓延.特别是近年来引进的葡萄品种力扎玛特,一旦发病损失率都在70%以上,严重时可造成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15.
葡萄白腐病又称烂穗病、水烂病,是葡萄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危害果粒、穗轴、枝蔓、叶片。若遇高温多雨,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正葡萄白腐病在北京地区6月下旬田间初见病穗或病粒,以后发生日见增多,从7月下旬至采摘期病穗呈直线上升态势;篱架栽培葡萄,果穗越近地面,发病越早,以后向架面上部发展;发生严重葡萄园产量减少60%~70%。现介绍葡萄白腐病在北京地区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葡萄的白腐病又叫腐烂病,是严重影响葡萄产量的重要病害,在7-9月高温多雨期最易发生。该病主要危害果穗,也危害枝蔓和叶片。发病先从离地面较近的穗轴或小果梗开始,出现淡褐色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逐渐蔓延到果粒。果粒发病后约一周,病果由褐色变为潔褐色,果实软腐,果皮  相似文献   

18.
葡萄白腐病是由白腐盾壳霉菌寄生引起,属半知菌亚门,系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果粒和穗轴,近年来,湾坞镇的葡萄种植户在对葡萄病害的防治过程中,有的由于防治办法单一,造成病害耐药性增强,白腐病的危害也逐年增大。  相似文献   

19.
范妮莉 《农技服务》2014,(12):82-82
近年来,葡萄白腐病的发生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葡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各地葡萄白腐病非常猖獗,一般葡萄园因此病遭受损失在10%以上,严重威胁葡萄的生产。为此,将白腐病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分析,以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20.
葡萄白腐病又叫腐烂病,是严重影响葡萄产量的重要病害,在7~9月高温多雨期最易发生.该病主要危害果穗,也危害枝蔓和叶片.发病先从离地面较近的穗轴或小果梗开始,先出现淡褐色不规则水渍状病斑,逐渐蔓延到果粒.果粒发病后约1周,病果由褐色变为深褐色,果实软腐,果皮下密生灰白色略突起的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白腐病以此得名),以后病果逐渐失水干缩成僵果.病果在软腐时极易脱落,僵果不易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