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解决森林生态系统三维褶皱指数计算的灵活性差、效率低和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根据三维褶皱指数的数据计算模型和Delaunay三角网面积的相关性,详细阐述了利用三角网生长法构造Delaunay三角网的算法,采用主流前端框架实现了三维褶皱指数计算系统。通过在页面上导入的制式Excel表格数据,系统可以自动绘制出Delaunay三角网,并结合输入的长宽信息,自动计算出相应的三维褶皱指数,从而对该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袁菲  张星耀  梁军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12):3722-3731
以汪清林区60个林班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干扰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H=∑B2W2-∑B1W1,构建了基于干扰理论的汪清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其中,有害干扰指标层选取4个指标:森林病害、森林虫害、森林火险以及人为干扰,生态系统内部的增益指标层选取4个指标:树种多样性、群落层次结构、林分更新状况以及近自然度.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结合的主客观赋权法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提出基于干扰的健康评价模型和等级划分标准.最终评价结果显示:汪清林区60个样地中,处于优质状态的样地有6块,占总样地数的10%,健康指数均大于0.2;处于健康状态的林分13块,占总样地数的21.67%,健康指数在0.1-0.2之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林分23块,占总样地数的38.33%,健康指数在0-0.1之间;处于不健康的林分18块,占总样地数的30%,健康指数小于0.结果表明,在天然林中,无论是针叶纯林还是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大多处于亚健康和健康的状况,这与他们近自然度高,物种多样性丰富、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关.而在落叶松人工林分中,由于林分物种多样性低,群落结构简单,近自然度最小,林分的增益能力弱,因此不健康的占有绝大多数.该评价结果可为该林场展开相关的健康经营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健康评价有别于普通的森林健康评价,在评价中要考虑森林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从森林对生态系统、森林社会价值、森林对珍稀保护物种影响等方面构建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得出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综合指数,从而判别自然保护区森林的健康程度,并对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进行健康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5块样地中,有8块样地处于健康以上状态,比例达到了53.3%,亚健康状态样地占到了46.7%,表明百花山保护区森林健康状况良好,与实际调查情况一致,表明指标体系有较好的适用性。图1表3参21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海口林场选取22块典型样地对其生产力、群落结构、抵抗力、土壤状况4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运用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FEHI)评价模型评价昆明市国营海口林场的森林健康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健康程度不同,华山松林柏树林桉树林;同一树种,不同林龄阶段的林分健康程度也不同,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22个典型林分类型中,处于亚健康的样地有11个,占总数的50.0%;处于健康的样地有10个,占总数的45.5%;处于良好健康的样地为1个,占总数的4.5%;不健康和优质健康类型没有;综合评价表明,昆明市海口林场的森林健康状况为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晰徐州侧柏人工林的健康状况,选取群落垂直结构、郁闭度、单位面积蓄积量、林分更新、森林病虫害等级、森林火险指数等10个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该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将森林健康分为优质、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和疾病5个等级,通过样地调查并结合现有相关数据,对60块典型样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总评样地中,优质样地占5.00%,健康样地占15.00%,亚健康样地占43.33%,不健康样地占30.00%,疾病样地占6.67%。徐州侧柏人工林的整体健康等级为亚健康,建议通过增加林下木本植物种类和数量、对密度过大的样地进行间伐及开设林窗等途径提高徐州侧柏人工林的健康程度。  相似文献   

6.
在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利用32块样地数据,运用标准差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整体处于次健康状态,海拔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森林健康评价已经成为当前林业研究的迫切任务。通过对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森林健康实验区的16块固定样地进行研究,首次提出结构-多样性指数(Community Structure-Diversity Index,CSDI)模型,制订了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层面上的森林健康评价等级(CSDI数值):>15.0(健康);10.1~15.0(亚健康);6.1~10.0(不健康);<6.0(极不健康)。结果表明:16块样地中,健康群落共4个(P10、P11、P12、P16);亚健康群落共5个(P3、P5、P7、P9、P14);不健康群落共5个(P6、P8、P13、P15);极不健康群落共3个(P1、P2、P4)。从实际效果来看,结构-多样性指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北京地区森林健康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物种多样性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其测度方法倍受关注.进一步验证了物种丰富度(S)与树种空间多样性指数(TSS)的相关性.选取6块天然林调查数据,观察不同样地的树种数(S),利用S与TSS关系模型对TSS值进行预测并与实测值对比.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并无明显差异,二者之间最大相对误差在±0.1之内,平均相对误差在0.014以内,模型的预估精度在92%以上.在具体森林调查中可以简单地通过调查树种丰富度来计算树种多样性指数TSS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究采伐强度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建立提供意见,并对今后阔叶红松林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以吉林蛟河林业实验管理局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采伐强度为0(对照CK)、15%(弱度采伐LT)、35%(中度采伐MT)、50%(强度采伐HT)的4块样地。采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标准,选择森林群落结构、森林蓄积量、树种结构、森林自然度、植被总覆盖度、林分平均高、枯枝落叶厚度、郁闭度8个因子作为森林生态功能的评价因子,对比了不同强度采伐样地在采伐前、采伐后和采伐4年后生态功能的差异。结果(1)采伐前,各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均为0.83,采伐后,不同强度采伐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出现显著差异,未采伐(0.83) > 弱度采伐(0.71) > 中度采伐(0.67) > 强度采伐(0.53)。4年后,各采伐样地生态功能指数差异逐渐减小,其中弱度采伐样地的生态功能指数恢复到采伐前状态(0.83),中度采伐样地和强度采伐样地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生态功能指数分别为0.77和0.61。(2)林分蓄积年均增长率随着采伐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采伐对阔叶红松混交林优势种的生长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而对林分树高的生长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低强度采伐后,森林生态功能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并表现出更好的生长潜力,提高了人类对木材资源的利用,使森林综合效益得到改善;而大强度的采伐会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生态系统功能,使其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综合考虑,采伐强度在15%比较合理,建议不超过35%。   相似文献   

10.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人工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主要人工群落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人工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对不同地段的 3种人工群落类型样地材料分析表明 ,群落垂直结构较复杂 ,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人工模拟生态系统森林群落有数量较多的层间植物 ;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1.
紫胶虫生境蜘蛛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紫胶虫生境的蜘蛛群落多样性。据初步分析,共采获蜘蛛标本725头,计65种,数量以猫蛛最多,而种类则以园蛛最为丰富。在群落多样性方面,放养紫胶虫时间较长的人工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大于另3块样地,群落相似性系数为0.322-0.642。除放养紫胶虫时间最长的天然次生林和放养紫胶虫1 a的人工林之间的相似性为中等不相似水平外,其它两生境之间相似性都为中等相似或接近中等相似水平,反映了紫胶虫生境的蜘蛛群落不因紫胶虫放养干扰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以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在林地内设置间伐强度10%、15%、20%、25%、30%、35%的试验样地和未进行间伐作业的对照样地。使用冠层分析仪对不同强度抚育间伐后的冠层结构和光学特性进行测定,并运用样地调查法,分析各试验样地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对间伐后的冠层结构参数、光环境特征参数、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参数指标值间的差异进行描述性统计,运用相关分析法确定指标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试验样地的林隙分数、开度、直接定点因子、总定点因子会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减小再增大,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各项指标值均在间伐强度20%的样地中最小;叶面积指数在间伐强度20%时最大;平均叶倾角、冠上辐射通量在不同间伐强度样地间无显著差异性;冠下直接辐射通量、冠下总辐射通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减小再增大,在间伐强度10%的样地最优;灌木层的4种指数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在间伐强度20%的样地上最优。林隙分数与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冠下直接辐射通量、冠下总辐射通量与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草本层丰富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抚育间伐对天然针阔混交林的冠层结构、林下光环境和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有明显的影响,冠层结构、林下光环境和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存在相关性。说明10%~20%的较低抚育间伐强度有利于天然针阔混交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林木的进界是确保森林长期维持的基本条件,而进界模型能够预测森林的发展,是量化森林生态系统未来健康和生产力的基础。方法以吉林省1995年设立的295块蒙古栎固定样地数据为例,构建基于林分因子、立地因子及气象因子的蒙古栎林林木进界模型。模型的基本形式包括泊松分布和负二项分布两种离散形式。考虑到样地中存在大量零值的问题,在这些基础模型上考虑加入零膨胀模型。为了解决模型存在的嵌套和纵向数据问题,在构建模型时把样地的随机效应考虑进去。最后利用验证数据来验证。结果林分算数平均直径和林分公顷株数是影响林木进界概率和数量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并且均与林木进界概率和数量呈反比。立地和气象因子中的各项因子对进界均没有产生明显影响。负二项分布模型由于考虑了数据过度离散问题,模拟精度要高于泊松分布;在考虑样地的随机效应后,除了标准负二项分布模型外所有模型都明显提高了模型的模拟精度;同时考虑随机效应和零膨胀的负二项分布模型,其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验证结果也支持此结论。结论为了确保进界的发生,在进行森林经营时,确定合理的初植和经营密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伐是影响森林植被固碳能力最主要的森林管理方式之一。目前对异龄复层混交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增量对采伐干扰的响应规律尚缺乏足够的认识。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强度采伐下阔叶红松林乔木地上碳储量和碳增量的动态变化,为合理选择采伐强度,促进阔叶红松林“固碳增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在吉林蛟河天然阔叶红松林内建立轻度(胸高断面积平均采伐强度17.3%)、中度(34.7%)、重度(51.9%)采伐以及对照(不采伐)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大于1 cm的乔木进行连续监测,比较不同采伐强度下保留木、进界木、枯死木碳储量的变化,以及采伐对不同径级树木碳增量的影响,探究采伐干扰后林分碳储量恢复的一般规律和限制因素。  结果  采伐10年后,轻度采伐样地内的乔木地上碳储量已经恢复到伐前水平并超过对照样地,而中度和重度采伐造成的碳储量损失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分别需要约22年和44年才能恢复到伐前水平。乔木地上碳增量在4个采伐强度中有显著差异。轻度采伐使得林分碳年增量显著高于对照,而重度采伐却明显降低了碳增量的增速。这是因为尽管采伐显著提高了林分保留木和进界木的生长量,但高强度采伐造成的林内环境变化、树木受伤等增加了样地内树木的死亡率,使得净碳增量较低。采伐对小径级树木(胸径小于20 cm)的生长(碳增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大径级树木(胸径大于30 cm)的碳增量在不同采伐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影响。将采伐强度与碳增量进行拟合,得到采伐强度为28.4%时碳储量年增量达到最大值。  结论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阔叶红松林的采伐强度在15% ~ 30%是较为合理的。轻度到中度的采伐尽管在短期内会引起植被碳储量一定程度的降低,但通过对林分结构进行调整,加速了保留木和进界木的生长,使得碳增量较快。同时,胸径在20 ~ 30 cm的树木对整个林分的碳增量贡献最大,生长潜力也较大,意味着森林经营时应特别考虑保留这一径级的树木。总之,采伐强度的设定应综合考虑木材生产、生态系统恢复、森林植被碳汇功能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方差(v)/均值(m)方法研究乌尔旗汉分布的兴安落叶松群落种群分布格局,采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分析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乌尔旗汉分布的兴安落叶松样地Ⅰ以兴安落叶松为主,有少量白桦和山杨,样地Ⅱ和样地Ⅲ以兴安落叶松为主,有少量白桦;林分密度差异较大:样地Ⅰ(1 740株/hm2)>样地Ⅲ(1 080株/hm2)>样地Ⅱ(910株/hm2).样地Ⅰ和样地Ⅲ的兴安落叶松种群格局表现为聚集分布,样地Ⅱ表现为随机分布.样地物种数为:样地Ⅰ (23种)>样地Ⅲ(21种)>样地Ⅱ(19种),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在垂直结构上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均匀度指数除样地Ⅰ与样地Ⅲ的pielou指数(JsW)和样地Ⅲ的Alatalo指数(Ea)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外,其余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16.
濮永胜  陶玉  王金秀  赵苓  李强  马丽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0):2911-2918
【目的】探究不同生态环境下蛛蜂的群落结构及不同季节蛛蜂优势类群的个体数量变化,为蛛蜂与生态环境协同演化及传粉昆虫和天敌昆虫的保护利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4月—2019年5月每月定时、定点在西双版纳勐海县贺开村采用马氏网结合黄盘诱集法系统调查农田区(样地Ⅰ)、农田与茶园交界区(样地Ⅱ)、茶园区(样地Ⅲ)和次生林区(样地Ⅳ)4种不同生境蛛蜂群落特征及优势物种种群动态。【结果】在西双版纳勐海县4种不同生境中共采集到蛛蜂标本801号,隶属于2亚科33属112种,其中农田生境的蛛蜂个体数量和物种数量最多;4种生境中共有的属有9个,Poecilopompilus、副湾蛛蜂属、铁色蛛蜂属、童蛛蜂属、盗蛛蜂属和隐唇沟蛛蜂属仅分布于农田生境,刺沟蛛蜂属仅分布于农田与茶园混合生境,狭鳞沟蛛蜂属仅分布于落叶阔叶林生境;奥沟蛛蜂属和扁腹沟蛛蜂属为优势类群,未采集到稀有类群。4个样地蛛蜂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排序为:样地Ⅰ(12.42)>样地Ⅲ(8.47)>样地Ⅱ(8.04)>样地Ⅳ(6.2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排序为:样地Ⅰ(3.50)>样地Ⅲ(3.26)>样地Ⅱ(3.01)>样地Ⅳ(2.46);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排序为:样地Ⅳ(0.44)>样地Ⅱ(0.24)>样地Ⅰ(0.20)>样地Ⅲ(0.15);Pielou均匀度指数排序为:样地Ⅲ(0.87)>样地Ⅰ(0.81)>样地Ⅱ(0.80)>样地Ⅳ(0.71)。不同生境蛛蜂群落不相似,一种生境与周围生境共有部分蛛蜂种类,且距离相对接近的农田区与茶园农田混合区、茶园区与次生林区中的蛛蜂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2个优势类群奥沟蛛蜂属和扁腹沟蛛蜂属的个体数量在4个样地中均是干热季最多,湿热季和雾凉季数量相对较少;奥沟蛛蜂属在样地Ⅰ中个体数目雾凉季比湿热季多,其余样地的奥沟蛛蜂属和扁腹沟蛛蜂属个体数量的季节变化均是湿热季大于雾凉季。【结论】西双版纳勐海县蛛蜂属种丰富,但不同生境中蛛蜂的群落组成和特征存在差异。蛛蜂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在相邻的生境中共享了部分种类。蛛蜂优势类群个体数主要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高温、低湿的季节更适于蛛蜂生存。  相似文献   

17.
闽楠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12块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分析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并采用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将其划分为5个评价等级。结果表明:(1)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525,林木为强度混交;平均大小比数为0.506,林木分化属于中庸向劣态过渡状态;平均角尺度为0.518,林木呈聚集分布。(2)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值为0.08~0.89,与理想的空间结构差距较大;仅5号标准地评价等级最高(Ⅴ级),其表现为林木混交程度高,林木大小分化不明显,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闽楠为主要优势树种,在林木竞争上占有优势地位,是较理想的空间结构模式。研究结果可为优化闽楠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经营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大兴安岭山杨低质林带状改造后枯落物持水性能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不同模式改造后山杨低质林枯落物持水性能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各个样地改造后的持水性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样地的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之间分别满足对数关系和乘幂关系。不同改造模式下,枯落物持水性能综合得分从大到小依次为S2、S5、S6、S7、对照样地、S8、S3、S1、S9、S4,其中S2样地的综合得分最高,表明10 m改造带中20 m保留带的改造模式下枯落物持水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