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苯酚一次氯酸钠比色法,分析了四川几种主要茶园土壤脲酶活性状况.结果表明,在同一时期,不同种类茶园土壤中脲酶活性差异较大;随着季节的不同,土壤中脲酶活性也有较大变化;同时,在不同的土层中,其脲酶活性也表现出不一样.另经相关分析,土壤中脲酶活性与全氮、有机质、速效氮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贵州毕节地区烟地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远平 《土壤通报》2003,34(6):594-596
对贵州毕节地区不同肥力烟地土壤采样分析脲酶和转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在同一时期,不同肥力烟地土壤中脲酶、转化酶活性差异较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转化酶活性与全氮、有机质、速效磷、水解氮等关系密切,脲酶活性与全氮、有机质、水解氮等关系密切。两种酶活性与烤烟产质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在西北半干旱地区不同施肥对土壤脲酶活性及其动态变化、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全氮量和碱解氮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F处理的脲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脲酶活性有机处理高于无机处理,无机处理中以NP处理脲酶活性最高,有机处理中M、S和SNP处理脲酶活性较高,说明施入羊粪、秸秆可以增加土壤脲酶活性,且秸秆与氮磷配合施用效果较好。各处理脲酶活性收获期小于播种期,小麦不同的生育期脲酶活性是先增加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分蘖期和拔节期脲酶活性较高,是因为小麦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可溶性氮素,吸收氮的强度最大,脲酶活性增强。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收获期小于播种期,随着土层的加深,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下降梯度减小。各个土层中SNP处理土壤全氮含量较高,说明秸秆与无机氮磷配合可以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在增加土壤碱解氮方面等氮量的有机肥优于无机肥;小麦生育期土壤碱解氮的动态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土壤碱解氮、全氮与土壤脲酶达到显著和极显著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常文华  马维伟  李广  徐国荣  宋良翠 《土壤》2022,54(3):524-531
为探讨高寒湿地退化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文以青藏高原东缘尕海湿地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4种不同退化梯度的0~10、10~20和20~40 cm层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退化梯度土壤脲酶与蛋白酶活性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退化梯度加剧,土壤含水量降低,温度升高;土壤脲酶活性在0~40 cm土层中表现为随退化加剧而逐渐降低,而蛋白酶活性趋势恰好相反;除重度退化外,其他退化梯度土壤两种酶活性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0~40 cm土层中脲酶与蛋白酶活性分别在7、8月和6、7月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蛋白酶活性和温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蛋白酶活性与微生物生物量氮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含水量和温度显著正相关(P<0.05),与硝态氮显著负相关(P<0.05)。沼泽化草甸退化显著增加土壤表层脲酶活性而降低蛋白酶活性;温度对土壤脲酶与蛋白酶活性起促进作用,含水量、微生物生物量氮对土壤蛋白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森林土壤是森林植被生存和恢复的基础,干扰不仅影响森林土壤生物与非生物的动态变化,进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研究选取黔中地区3种干扰类型(清除凋落物、割脂和火灾)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在每种干扰样地周边设置未干扰马尾松林样地作为对照,揭示不同干扰类型对马尾松林土壤性质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层间马尾松林土壤性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体现在表层土壤(0—20 cm)养分含量显著高于下层土壤(20—40,40—60 cm),这表明马尾松林土壤养分具有"表聚"效应。不同干扰类型对马尾松林土壤性质存在一定显著性影响(P<0.05),割脂干扰下,马尾松林土壤的养分含量和脲酶活性升高,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清除凋落物干扰下,马尾松林土壤pH、有机碳、全氮含量和脲酶活性降低,容重、全磷、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差异,有效钾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火灾干扰下,马尾松林土壤的容重、有效钾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含量和脲酶活性则表现为下降趋势,有机碳和有效磷含量变化不显著。不同干扰类型下,土壤酶活性与化学性质存在显著相关性,表层土壤的显著相关性大于深层,脲酶活性主要与全氮和有效氮含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机碳含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不同干扰类型下,土壤养分变异存在一定差异,pH为弱变异性,其余大部分土壤养分为中等变异性。综上,不同干扰类型对马尾松林土壤性质有较大影响,应对该地区马尾松林的利用与保护给与足够的重视,对其合理管理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徐福银  包兵  梁晶  方海兰  崔晓阳 《土壤》2014,46(2):297-301
选择上海市钢铁厂、造船厂、试剂厂、交通区和居民区5种城市绿地,分析了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4种土壤酶活性并讨论了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受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影响;其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受土壤体积质量、pH、CEC和Cr的影响最大;碱性磷酸酶受有机质、水解性氮、Pb和Zn的影响最大;脱氢酶受CEC、pH、体积质量和水解性氮的影响较大;脲酶受水解性氮、CEC、pH和体积质量影响最大。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壤酶活性也不同:调查区域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较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普遍较低,试剂厂和交通区土壤脲酶活性较高,交通区和试剂厂土壤脱氢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包膜控释尿素对保护地菜地土壤肥力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为探讨包膜控释尿素施用条件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对种植黄瓜、番茄、辣椒等蔬菜的保护地菜地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因子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包膜控释尿素比普通尿素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含量,降低了土壤速效磷含量;包膜控释尿素可增强土壤多酚氧化酶、磷酸酶、脲酶活性,这些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施用包膜控释尿素未增强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的活性,过氧化氢酶、转化酶与土壤养分因子相关性不明显。在评价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方面要根据不同的作物作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黑土酶活性的剖面分布及其对养分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内选取9个典型黑土剖面,研究其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转化酶、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剖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0-40 cm土层中,黑土5种酶活性都随土壤层次的加深而下降,而在40cm以下的土层中,过氧化氢酶、硝酸还原酶、转化酶活性不再降低,趋于稳定或略有升高,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却急剧降低,甚至没有酶活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土壤全氮、速效氮、全磷、全钾、全碳含量及C/N显著相关,土壤转化酶活性和土壤全氮、速效氮、全钾、速效钾、全碳含量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第一主成分中,土壤磷酸酶、脲酶活性占有较大比例,可以用来作为土壤氮素、全量磷分和全量碳分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9.
采用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土壤(轻壤质黄潮土),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氯氰菊酯降解变化和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处理对土壤中氯氰菊酯的降解行为有显著影响,长期施用氮肥,土壤中速效氮含量升高,对氯氰菊酯降解有抑制作用;施用磷肥则促进降解;施用有机肥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同时,虽加速了氯氰菊酯降解,但降解延滞期和残留期有所增加。氯氰菊酯在土壤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10.13d(PK)~14.58d(NK)。土壤中加入氯氰菊酯后,脱氢酶、脲酶活性有所升高,施肥处理不同,升高幅度也不一样.均达显著水平。磷酸酶活性变化在不同施肥处理中,表现不一样。培养26d左右,土壤酶活性大多都能恢复到初始水平。研究土壤中农药残留与施肥、土壤酶活性的关系,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污染方式的Pb对茶园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对累积和一次性添加不同浓度Pb条件下茶园土壤中氮素含量、相关微生物和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累积污染处理的土壤中Pb全量和有效态含量高于一次污染处理。Pb污染对土壤、茶苗植株的氮含量影响表现为:增加土壤中全氮和15N含量,减少茶苗地上部全氮和15N含量。添加Pb浓度为900 mg/kg时,累积污染处理促进根系全氮和15N含量,一次污染则显著抑制;累积污染处理的茶苗根和地上部中的氮含量显著高于一次污染(P<0.05)。Pb污染对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影响表现为:氨化细菌、自生固氮菌、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数量减少,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增加。Pb的不同污染方式对茶园土壤与氮循环相关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Pb污染抑制脲酶、亚硝化还原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对蛋白酶活性存在“低促高抑”现象;高浓度Pb(900 mg/kg)污染时,累积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羟胺还原酶活性,一次处理则显著抑制。两种污染方式对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和羟胺还原酶活性的影响因Pb...  相似文献   

11.
在西南大学国家紫色土肥力定位监测点,研究了长期(18年)垄作免耕和常规轮作两种耕作方式下,不同大小土壤团聚体中几种形态氮素含量及脲酶活性分布模式。结果表明,两种轮作方式下全氮、微生物体氮、NO3--N含量及脲酶活性在水稳性土壤团聚体中具有相似的分布模式。全氮和微生物体氮含量主要分布在 0.25 mm粒级的大团聚体中,其次是0.25~0.053 mm粒级的微团聚体中,粉砂与粘粒组分(0.053 mm)中分布最少;2.0~0.25 mm粒级团聚体中脲酶活性最高,0.25~0.053 mm的微团聚体中脲酶活性最低;NH4+-N和NO3-N在2.0 mm粒级团聚体中的含量均比其它粒级高。垄作免耕下各级团聚体中全氮、微生物体氮、NO3--N含量及脲酶活性均高于常规轮作。其中,2.0~0.25 mm粒级团聚体中的全氮含量高23.1%;2.0 mm粒级团聚体中NO3--N含量高26.7%。表明垄作免耕下各团聚体中全氮、微生物氮含量及脲酶活性显著高于常规轮作,但氮素含量及脲酶活性在不同粒径大小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的分布模式决定于土壤结构体本身,耕作方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26年生刺槐+臭椿混交林(RA)、刺槐+白榆混交林(RU)和刺槐+白蜡混交林(RF)为研究对象,以刺槐纯林(RP)和无林地(CK)为对照,研究刺槐混交林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林分中,土壤脲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2)不同林分之间表现为刺槐混交林〉刺槐纯林〉无林地,RP、RU、RF、RA的脲酶活性分别是CK的4.02、4.74、5.08和5.01倍;3)在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土壤因子方面,刺槐混交林较其纯林表现为降低了土壤密度、pH值和含盐量,增大了总孔隙度,增强了蓄水性能,增加了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增加了细菌和固氮菌的数量;4)总孔隙度、细菌、固氮菌、全N和有机质等土壤因子对刺槐混交林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较大,建议用这些土壤因子作为评价刺槐混交林土壤脲酶活性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张晓花  王克勤  宋娅丽  杨昕  茶联玲 《土壤》2023,55(2):321-330
以滇中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厨余垃圾堆肥(基肥)施用量:不施肥对照(CK)、低施肥量8 t/hm2 (FWL)、中施肥量16t/hm2 (FWM)、高施肥量24t/hm2 (FWH),研究厨余垃圾堆肥施用后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为厨余垃圾堆肥农田推广使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FWH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的p H、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荧光素二乙酸水解酶活性(↑0.39%~89.42%)、土壤细菌OUT数目(↑12.91%)、Chao指数(↑11.20%)、Ace指数(↑11.37%)。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则相反;细菌群落的膜运输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均在施肥后显著增强。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p H、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指标对土壤细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均有影响,其中碱解氮和脲酶活性是调控菌群最主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14.
施用木质素对土壤中尿素转化及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木质素不同用量对土壤NH4+-N含量、NO3--N含量、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能抑制土壤脲酶活性,并且随木质素施入量的增加抑制强度增强。木质素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抑制时间主要在尿素施入土壤后1~14 d,在培养第8 d前后木质素对脲酶抑制率出现最大值,21 d后木质素对脲酶活性不再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木质素通过抑制土壤脲酶活性而延缓尿素的水解,降低铵态氮释放速度。在加入等量尿素态氮的情况下,木质素用量为0.3~0.6 g/kg,尿素水解时间延缓3 d;当木质素用量增加至2.7~6.7 g/kg时抑制时间延长到7 d。木质素同时抑制了土壤中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使施入的尿素较长时间以铵态氮的形式保存在土壤中。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玉米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设置5、10、25 g/m~2共3个施肥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在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分两层采集0~20 cm的耕层土样,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各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其中施氮肥量为10 g/m~2的处理效果最为显著;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各时期,不同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总体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土壤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含量与氮肥用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各种土壤酶活性相互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施氮和再生水灌溉对设施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再生水灌溉和氮肥施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清水不施氮肥和再生水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了4种氮素水平下再生水灌溉对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及生育期土壤矿质氮、全氮的盈亏状况。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提高了土壤脲酶和淀粉酶活性,降低了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不同施氮水平下,再生水灌溉土壤脲酶活性、高氮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低氮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番茄收获后土壤全氮含量均低于清水灌溉处理;相同灌水水质下,再生水灌溉施肥处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起到促进作用,对脲酶和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清水灌溉施肥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起到促进作用,对淀粉酶和过氧化氢活性有抑制作用;再生水灌溉土壤矿质氮变化量较清水灌溉显著提高,而再生水灌溉下施肥处理降低了土壤矿质氮变化量。因此,适量减氮并辅以再生水灌溉处理能够提高土壤供氮能力和自净能力,增强土壤解毒能力并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再生水的排放和氮肥用量;不同施氮水平再生水灌溉对土壤脲酶、蔗糖酶、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矿质氮含量、全氮含量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好气土壤培养试验,以单施尿素为对照,研究了尿素配施双氰胺(UD)、菌剂(UJ)、复混肥(UY)、菌剂+复混肥(UYJ)以及表面覆盖茶末(UF)处理对尿素转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测定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脲酶活性、氨氧化菌数量并计算表观硝化率,结果表明:各种处理均能提高土壤中铵态氮含量,降低硝态氮含量,延迟脲酶活性高峰期,减小表观硝化率,抑制氨氧化菌。其中以覆盖茶末(UF)处理效果最好,其土壤铵态氮含量最高,硝态氮和硝化率最低;其次为UD处理,配施DCD能明显推迟脲酶活性高峰出现时间并降低前期活性,同时能显著抑制氨氧化菌生长。此外,比较UYJ和UJ处理结果可以推测:在有机质丰富的茶园中施用菌剂来抑制硝化作用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节水灌溉与氮肥施用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该试验采用防雨棚池栽试验,研究2个灌溉模式(常规灌溉与控制灌溉)与3个水平施氮量(90、180和270 kg/hm2))对稻基农田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磷酸酶活性、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增加,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氮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磷酸酶活性、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比值、土壤微生物熵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与常规灌溉相比,控制灌溉显著提高稻基农田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磷酸酶活性、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土壤微生物熵,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比值。在该试验条件下,以控制灌溉模式下施氮量180 kg/hm2可获得最优的生物环境,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磷酸酶活性、土壤转化酶活性、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分别达到3.02×10-2 mg/g、0.93 mL/g、5.70 mg/g、10.08 mL/g、237.58 mg/kg、52.60 m/kg。该研究对认识稻基农田水氮耦合关系、指导江淮丘陵季节性干旱区水稻优质节水高产高效栽培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地处澜沧江上游滇西北山区大理洱源县炼铁乡的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他们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退化山地土壤的恢复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氮含量、土壤酶活性均存在较大差异.旱冬瓜林地聚积了丰富的养分,土壤生态环境良好,土壤氮含量、土壤酶活性均大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氮含量、土壤酶活性的差异,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退化程度的不同.(2)无论是哪一种土地利用类型均表现出土壤氮含量越高,土壤酶活性越高.在氮素循环转化的过程中,氮素营养逐渐衰减,土壤酶活性也随之降低,土壤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3)从土壤垂直剖面上看,土壤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层加深呈明显下降趋势,可以看出土地利用类型、人为活动对土壤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层(A层).(4)土壤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存在一定相关.土壤氮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降低均会导致土壤退化程度的加深.  相似文献   

20.
商洛药源基地土壤脲酶、磷酸酶和土壤养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商洛4个药源基地8个土壤样品的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商洛药源基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pH值对脲酶活性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都比较大,表现上极显著相关;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对磷酸酶活性有较强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土壤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表明:根据土壤酶活性来评价土壤的肥力状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