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四十年,浙江省的茶叶加工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中的茶叶初制,从手工操作发展为机械制茶,城镇的茶叶精制由作坊式以手工为主的加工发展为机械化连续作业的新型工厂,成品茶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畅销国内外。50年代,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茶叶初制逐步向机械化方向发展。1951年首先推广了手推木质揉捻机,1955~1957年有关部门着手研制绿茶初制机械。获得成功,形  相似文献   

2.
我国茶叶精制生产在实现机械化的基础上,已逐步实行了机具联装,并正向工艺连续化迈进。加强机具联装,提高工艺连续化水平,是制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机具联装和工艺连续化,是当前制茶工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此问题略谈几点浅见。一、机具联装的形式目前,茶叶精制生产上采用的机具联装有如下几种基本形式: 1.抖——切——抖或分——切——分联装毛茶经过筛分所筛出的头子茶一般都必须经过切轧,切后再过抖筛(或分筛),并需要反复筛切整形。由此组成抖——切——抖或分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茶叶精制机械化、连续化的发展,碎茶情况有明显增加。茶叶精制连续化后,茶机数量约增加1/3,输送设备的数量和长度更是成倍地增加。毫无疑问,茶叶不论通过哪种作业机,哪种输送设备,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摩擦、碰撞和挤压,或多或少地要增加碎茶。可见,在实现绿茶精制连续化的同时,必须着重考虑如何避免碎茶的增加,既提高制茶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又不降低茶叶品质。笔者认为,减少碎茶,可以从严格控制温湿度、选择合理的作业机、选择合适的输送设备、合理操作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茶坯加工过程中,拣剔主要是依靠人工进行.手工拣剔不仅开支大,而且效率低,严重地影响了茶叶精制加工的速度和效益.近年来,我省多数茶叶精制厂生产的茶坯与省定标准样相比,在净度上差距较大.因此,如何减少拣剔量,提高茶叶净度,是茶叶精制加工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  相似文献   

5.
解放前加工茶叶,采用分号手筛分离整形,自五十年代开始,逐步推行机械制茶,取代繁杂的手工生产。但现在仍然有百分之五左右的茶坯,机械无法处理,需要手工筛制进行辅助。为此,现将我厂有关手筛技术介绍如下,以资交流。  相似文献   

6.
茶叶加工机械是我国各种农村产品加工机械中品种最多、使用最广的门类。现在,除了一些高档名茶外,量大面广的初精制过程的各个生产环节基本上都有定型的加工机械。目前,全国拥有各种茶机已近160万台,近70%的茶叶加工实现了机械化,基本上改变了我国茶叶手工加工的局面。近几年来,茶叶加工机械已开始由原机间断做茶向连续化生产发展。浙江、安徽、云南和四川等地研制的炒青连续加工生产线已通过鉴定,红碎茶连续化生产线也即将鉴定。各种原机也正在提高技术水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毛茶外形特征是条索紧结。壮大或粗大。毛茶中的茶梗长短直曲不一。在精制过程中,由于机械取梗的局限性,取出的茶梗中还含有大量的茶叶,这部分茶叶中,有的条索壮大或粗大,有的与梗相连,经过反复筛抖取茶,效果甚微。茶梗中之茶若能  相似文献   

8.
综观近七十余年来我省乃至全国茶业事业的发展历史,可用三幅内涵丰富的趋势图表述:第一幅是单位面积产量与茶叶品质由低到高;第二幅是茶叶初、精制加工由家庭小作坊式的手工作业到半机械、机械化大生产;第三幅是乌龙茶初制做青工艺由“靠天吃饭”到采用现代科学自动控制气候因子,由看青做青到机械化连续作业,规程化程序控制。绘制这三幅壮丽图画的主创师就是我省世纪茶人,茶界泰斗、九十五高龄的张天福老教授。  相似文献   

9.
广东温泉茶场,年产茶三千多担,设红碎茶厂一个。目前红碎茶已成功地实现了精制茶机具联装,从毛条分筛到风选形成一条流水作业线。经过三年的实践证明,联装是成功的。现将联装简介如下: 一、联装工艺流程的产生一九七六年以前,对分级红茶的精制,采取单机作业。我们从生产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单机作业工序多,操作繁杂,不易掌握,每精制一批茶,要往返搬运茶叶数次,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因而影响茶叶的质量。经过参观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一家一户生产的红毛茶长短、粗细、轻重、色泽等品质规格不一致,交售到茶叶精制厂后,需要进行复火烘干、滚切、筛分、色选,分为长短、粗细、轻重、色泽等品质规格一致的不同级别,便于出口销售。池州市安池茶叶有限公司的前身是贵池区牌楼茶叶精制厂,原工艺是单线流程,筛面上的茶需要屯积起来,重新再精制,费工费时,另外,滚  相似文献   

11.
茶叶整碎,是毛茶和精茶品质审评的一项因子。所谓整碎,一般是指外形的匀整程度。毛茶的整碎,受采摘和初制加工技术影响,但基本上还是保持原自然形态。而精茶的整碎,是将毛茶精制成不同类型的筛号茶,再依照某种标准样,人为地拼配而成。对眉茶来说,除要求条索完整以外,还要使上、中、下三段茶的筛档比例适当。否则,外形参差不齐,仅有好的内质,也会降低商品茶的价值。目前,眉茶品质上存在的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外形条索短钝,缺锋苗,中、下段茶比重大。因此,在精制加工过程中,对茶叶的整碎问题,尤其是对碎末茶偏多,处理就较为突出。现从浙江省临安茶厂眉茶精制中反映出的茶叶整碎的变化,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和商榷。  相似文献   

12.
茶叶静摩擦角的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叶机械设计中,茶叶的摩擦系数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诸如圆筛机的筛分、储茶斗的出茶、输送机的传送茶叶等,茶机的作业效果,也都与茶叶的摩擦问题密切相关。过去,有关茶叶的摩擦特性曾有过一些测试与研究,其测试方法多采用茶叶整体运动的摩擦手段,结果只是较为粗略地反映了茶叶的摩擦规律。而作为精制过程中的茶叶,同批或同级的茶叶个体,形态千差万别,摩擦问题也多以茶叶个体形式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不断发展,生产不断前进,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国眉茶精制,由解放前的手工制作,发展到机械化生产。文化革命粉碎了林彪、“四人帮”之后,人们的思想又获得新的解放。在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号召下,各地茶厂不断进行科学技术革新,向生产流水作业自动化进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眉茶精制流水作业将茶叶机械联装,其技术要求、经济效果与制茶工艺流程和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中叶,印度、斯里兰卡和日本等国的茶叶生产获得快速发展,改变了中国茶一统天下的历史。进入20世纪,印、斯红茶和日本煎茶的加工已迈向全面机械化,然而,这时期的中国,由于正处于世界列强的瓜分之下,茶叶生产每况愈下,更谈不上茶叶机械化的发展,使中国茶叶长期处于手工生产状态。 一、中国茶叶机械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期,国外茶叶机械的发展。逐步引起我国茶业界的关注,先后派出一些茶界人士出国考察机械制茶,开始从国外引进部分茶叶机械,进行试验性机械制茶和开展机器仿制。30~40年代,各地的茶叶试验场和改良…  相似文献   

15.
抖筛机是精制茶厂用于分离茶叶粗细的不可缺少的设备,需要量较多,如年产36000担的福鼎茶厂就有抖筛机30台,占全厂设备量的28%。但是由于该机存在震动较大、噪音严重、茶尘扩散等问题,对实现文明生产,保护工人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威胁。为此,福建省福鼎茶机厂于1981年在解决平面圆筛机惯性力平衡的基础上,着手组织力量攻克抖筛机的振动、噪音和茶尘扩散等问题,经过反复试验,在“三控”  相似文献   

16.
扁形茶炒制机(龙井茶机)是按照扁形茶手工炒制工艺要求生产的,集手工炒制工艺杀青、理条(压扁)、辉干为一体的多功能茶叶加工机械,以其生产效率高、加工质量稳定等优点赢得了广大茶农的青睐和好评。扁形茶炒制机在全国特别是浙江、江苏、江西、福建等省区广泛推广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名茶生产机械化,促进了茶叶产业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7.
抖筛机是毛茶精制加工的重要作业机械,抖筛机作业时,筛网上的毛茶作微抛式跳跃前进,当茶条被抛竖立时,直径小于网孔的茶条,插入筛孔而落于网下,直径大于网孔的茶条则存留于筛面继续前进成为抖头,但直径与网孔相近和弯曲的茶条常常把网孔堵住,致使抖分作业不能正常进行,降低了筛分效果,影响毛茶付制的经济效益。通常用手工敲刮疏通的方法来解决筛网堵住的问题,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易产生碎末茶。为了很好地解决抖筛过程中筛网堵塞的问题,我们研制了弹球清筛装置。  相似文献   

18.
抖筛机是在茶叶精制作业中分离茶叶粗细的关键设备。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机型主要有机动抖筛机和电磁振动抖筛机两类,但是,现有抖筛机普遍存在分级效果较差、生产能力较小、噪声大等问题,给茶叶精制工艺处理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抖筛机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以期能对抖筛机设计、制造和使用有所裨益,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19.
福安是“中国茶叶之乡”,茶叶历来是福安重点扶持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而且种类较多,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茉莉花茶等。绿茶比重约占茶叶总数的50%,加工主要以电锅手工炒制和厂家精制为主。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沼气建设,福安70%的农村都已使用沼气,既清洁又环保且供应充足、节能省电。绿茶系列“仙山绿”也称“苦茶”,主要是由福安菜茶制作而成,福安市现有菜茶面积3370亩。城阳乡仙岭村“仙山绿”茶叶精制厂通过两年试验采用沼气炒制的“仙山绿”绿茶,茶叶品质好,经济效益佳,  相似文献   

20.
制茶机械化是茶叶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茶叶的成品质量和商品价值,取决于制茶机械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制茶性能。本文首先简述了福建省制茶机械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指出制茶机械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制茶机械的意义,提出今后我省制茶机械重点改革的八个方面的建议,以期提高茶叶品质,发挥福建茶叶优势,支援四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