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西藏黄牛是以产乳为主,乳、肉、役兼用的小型地方原始品种,具有体型小、成熟晚、耐寒、耐粗饲、适应高海拔、抗逆性强等特点。西藏黄牛主要分布在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即农区、林区和半农半牧区;其海拔高度分布一般以4500m为上限,集中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喜马拉雅山东段和三江流域下游地区。黄牛是农区群众生活物质——酥油和奶茶的主要原料来源,西藏黄牛的生产性能较低,平均泌乳天数270d,平均产奶量850kg,  相似文献   

2.
正通过西藏高原特色、绿色、无污染等优势,形成强大的带动力,创造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一、西藏黄牛改良总体情况1.西藏黄牛产地、环境及分布。西藏黄牛分布在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即农区、林区和半农半牧区。海拔2300~3800米地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堆龙、曲水、尼木、墨竹工卡、林芝、波密、乃东、桑日、朗县、加查、洛扎、错那、昌都、察隅、日喀则的农区、半农半牧区等地。2.黄牛改良发展现状。西藏黄牛在西藏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甘孜州藏猪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建明  李平 《四川畜牧兽医》2008,35(1):14-15,17
藏猪是在我国青藏高原经过漫长驯化而来的高原小型瘦肉型品种,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方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西藏、青海和四川的甘孜、阿坝地区,产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纯牧区及半农半牧区的高山峡谷地带,农业部已于2000年将其列入<国家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4.
农牧交错区又称半农半牧区,是指以农业经营为主和以牧业经营为主的生产单位交错分布的地区。农牧交错区的主要特点是:①农业和畜牧业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②农牧结合、农业经营和畜牧业经营在当地生产中的地位和比重大体相当,因而反映当地的经营情况时,需有农业和畜牧业方面的经济技术指标;③影响生产结构的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5.
都兰县位于青海省中部,柴达木盆地东南隅,地理坐标为东经95°29′~99°16′、北纬35°15′~37°17′,地区跨度大,面积广阔,地势由东向西北倾斜,全境可分为汗布达山地地带和柴达木盆地平原2种地貌类型。境内总面积约5万km^2,因地势、气候等环境不同而形成以香日德农场、诺木洪农场、察苏镇为主的农业区,以沟里乡、热水乡(有少量的农区)为主的牧业区,以香加乡、夏日哈镇、巴隆乡及宗加镇为主的半农半牧区的地区形势。牧区又分为平原沼泽盐碱地带、高海拔草甸类型的山地草场2大类型草原。山地草原草场主要分布于沟里乡牧业区、热水乡牧业区、香加乡牧业区、巴隆乡、宗加镇以南的大部。另外,境内有英德尔种羊场及其放牧草场。平原沼泽盐碱地带主要分布在宗加镇、巴隆乡以北形成广袤的平原盐生草甸草场。这些不同的地区形式和草场类型,使都兰县的绵羊养殖业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繁育体系和品种。  相似文献   

6.
正黄牛是我国固有的普通牛种,养殖可用于农活耕作、其肉可食用、皮可制革。我国黄牛的饲养数量一直为牛类或大家畜中最多的,黄牛的地区分布较为广泛,在不同的区域,作用略有差异,农业区主要作役用,在牧区则作产乳或肉用,而半农半牧则役乳肉兼用。黄牛生长较慢,产乳量较低,为提高乳肉产量,必须对黄牛的生产性能进行改良,人工授精是重要途径。1影响黄牛人工授精效果的因素1.1母黄牛的身身因素如母牛生殖器官存在异常,则无法成功受孕,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调查和分析阿坝州半农半牧区畜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今后畜牧业的发展思路、指导思想、发展途径、任务目标和对策措施,对全州乃至全省半农半牧区畜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北票市地处辽宁西部、大凌河中游,南临锦州、北接内蒙古自治区,古称“川州”.全市总面积4545平方公里,人口63万人.北票市以低山丘陵为主,处农牧交错带,为典型的半农半牧区,具备畜牧业生产所需的地理、气候、资源、技术等条件和优势.  相似文献   

9.
以养羊为主的草畜产业是传统的优势产业。近年来由于干旱,以自由散养放牧方式为目的,来研究半农半牧区绵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以及应用的效果分析和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秦巴山区四川片区包括达州、巴中、广安、南充、广元、绵阳6市,该区域畜牧业经济占农业的比重很大,牛、羊等草食家畜产业正在日益壮大。分析该地区的牛产业发展现状,有助于指导该地区的牛产业化发展。1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川东北地区是四川省黄牛主产区,牛饲养品种主要有蜀宣花牛、宣汉黄牛及中国西门塔尔牛、中国荷斯坦奶牛、安格斯牛与宣汉黄牛的杂交改良牛等。养殖模式繁殖母牛以半舍饲半放牧为主,肉牛以舍饲圈养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