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对Cry1Ab产生抗性的分子机理,对今后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抗性治理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PCR方法克隆和测序,鉴定了Cry1Ab敏感-抗性亚洲玉米螟幼虫中肠氨肽酶N(APN)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Ofapn3,其cDNA全序列长3591bp,开放阅读框包括3045bp,编码101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115.1kD,等电点(pI)为4.44。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鳞翅目昆虫氨肽酶典型结构特征,即N-末端具有18个氨基酸的剪切信号肽,谷氨酸锌化氨肽酶保守结构GAMEN,锌结合位点HEXXHX18E,C-末端具有22个氨基酸的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信号肽。系统分类归为第3支系。与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的Onapn3(GenBank登录号:ABL01483)同源性为96.6%。与Cry1Ab敏感亚洲玉米螟cDNA相比,抗性品系的开放阅读框中有40个碱基发生了点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中有10个氨基酸改变。其中Ser735在抗性品系中突变为Pro的现象在抗性棉铃虫APN3的氨基酸突变中也被检测到。鉴定的Cry1Ab敏感和抗...  相似文献   

2.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营养期对鳞翅目害虫高毒的Bt LS1菌株。分子检测菌株中存在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进行了该基因的克隆表达。设计全长基因引物扩增得到了约2.3kb的靶片段;克隆序列分析证实为新Vip3A基因,命名为Vip3A-LS1,GenBank登录号DQ016968,Bt基因命名委员会命名为Vip3Aa22。该基因推导蛋白与其它已知同源蛋白8个氨基酸不同。构建vip3A-LS1基因的表达载体,SDS-PAGE检测约88kD目的蛋白大量表达;生物测定表明,胞内可溶性蛋白对棉铃虫和甜菜夜蛾活性最高。纯化蛋白对初孵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的LC50分别为73.6和32.2µg/g。  相似文献   

3.
铁蟹过敏原的分离、鉴定和快速纯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的方法鉴定铁蟹过敏原组分,然后利用电泳洗脱的方法快速纯化主要过敏原。取磷酸盐缓冲液制备的铁蟹肉浸出液,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分子量,然后利用18 例蟹过敏患者的血清进行免疫印迹,鉴定出主要和次要过敏原,利用普通垂直电泳槽快速洗脱主要过敏原蛋白,并鉴定活性。结果显示,SDS-PAGE显示铁蟹肉可辨条带有16条,相对分子质量在16.5~168 kD 之间。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铁蟹肉浸出液共有10条过敏条带,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76kD的蛋白条带,阳性反应率为100%,纯化后获取了76 kD的主要过敏原,经过免疫印迹鉴定其具有免疫活性。表明相对分子质量76 kD的组分为铁蟹主要过敏组分,快速电洗脱可以纯化相对分子量为76kD的过敏原组分。  相似文献   

4.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营养期对鳞翅目害虫高毒的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LS1菌株,分子检测该菌株中存在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进行了该基因的克隆和表达。设计全长基因引物扩增得到了约2.3kb的靶片段,序列分析证实为新vip3A基因,命名为vip3A-LS1,GenBank登录号为DQ016968,Bt基因命名委员会命名为Vip3Aa22。该基因推导蛋白与其它已知同源蛋白有8个氨基酸不同。构建vip3A-LS1基因的表达载体,SDS-PAGE检测约88kD目的蛋白大量表达;生物测定表明,胞内可溶性蛋白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活性最高。纯化蛋白对初孵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的LC50分别为73.6和32.2μg/g。  相似文献   

5.
苏云金芽孢杆菌Ly30株cry1Ac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t菌Ly30株是中国自行分离的对多种害虫具有高毒力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经CAPS(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系统鉴定。它含有cry1Ac基因。以全长基因PCR产物的粘端定向克隆的方法,设计1对特异引物,分别引入SalⅠ和BamHⅠ酶切位点。以Ly30质粒DNA为模板扩增cry1Ac全长基因,与表达载体pET-21b相应的酶切产物连接,转化大肠杆菌(Eschrichia coli),获得含有cry1Ac基因重组质粒pEKLy1Ac。该基因的亚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其编码区为3534bp。编码蛋白分子量为133.5kD,含1177个氨基酸,等电点为4.8,与CrylAc3同源性最高,存在4个氨基酸的差异,与Cry1Ac10之间则有6个氨基酸的不同。该基因序列已在GenBank中登记注册为AF482767,并被国际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cry1Ac14该基因经诱导获得高效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到明显的133.5kD蛋白带。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诱导表达的Cry1Ac蛋白对棉铃虫、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幼虫均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其LC5o值分别为19.236和3276μg/g饲料。  相似文献   

6.
转Bt+GNA双价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物测试方法,对转Bt GNA双价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性进行了详细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转Bt GNA双价基因抗虫棉纯合品系TBG与6个感虫的常规品种配制正、反交组合F1都高抗棉铃虫,F2和BCl群体中的抗、感虫植株分离结果分别符合3:l和1:1,可以推断TBG对棉铃虫的抗性符合一对显性基因的孟德尔经典遗传规律,而且没有表现出细胞质效应。等位性测验结果显示TBG的抗虫基因与中心94、R19、山西94—24、新棉33B和双抗-l等5个转基因抗虫棉纯合品系(种)中的抗虫基因可能整合在不同的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7.
鳞翅目昆虫中肠刷状缘膜囊泡(brush border membrane vesicles,BBMV)有两类能与Cryl毒素结合的受体蛋白,一类是氨基肽酶N(APN),另一类是类钙粘蛋白(cadherin-like protein)。Gahan等(2001)报道了烟芽夜蛾中肠类钙粘蛋白基因失活导致了烟芽夜蛾(Heliothis viresce)对Bt毒素CrylA产生了高抗性,引起了各国科研人员的关注。近年来,先后有多种昆虫类钙粘蛋白基因被克隆和测序(Gahan et al.,2001:Morin et al.,2003)。  相似文献   

8.
金属离子对苏云金芽孢杆菌几丁质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几丁质酶(EC3.2.1.14)是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高等植物和昆虫体内普遍合成的一种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水解酶类。它能特异地催化水解几丁质的β-1,4-糖苷键生成N-乙酰-D-氨基葡萄糖(NAG)。几丁质酶因为具有水解几丁质破坏围食膜的作用而被作为防治真菌病害和害虫的潜在靶标(蒋红彬等,2000;沙莉等,2003)。几丁质酶能增强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杀虫效果,有利于克服或延缓昆虫对Bt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实验成功地构建了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质粒pPICZA—Mn—sod,质粒线性化后通过电激法导入毕赤酵母GSl15,抗生素zeocin抗性梯度筛选得到高拷贝重组菌株。PCR鉴定及Mut^+表型分析表明,目标基因已经重组到宿主基因组染色体上;0.5%甲醇诱导表达后,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约为23kD,活性电泳出现明显活性条带;酶活性测定显示,重组菌株SOD活性比对照提高5倍左右;氯仿-乙醇(3:5/V:V)和KCN(5mmol/L)抑制反应进一步证明,所表达的SOD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C。来源于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M22的Mn—sod基因在毕赤酵母中得到正确表达。为研究该酶的生理功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步分析猪笼草瓶状体内消化液中蛋白质的性质,本研究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消化液中蛋白酶的活性,并且比较了3种不同沉淀方法对消化液蛋白进行的浓缩,通过SDS-聚丙烯酰胺电泳对消化液蛋白作了初步分离。结果表明,猪笼草消化液中蛋白酶的最适酶活温度为50℃,且稳定性最高;当pH为5时,该蛋白酶活性出现峰值,采用氯仿-正丁醇法(5:1)沉淀浓缩猪笼草消化液蛋白样品效果最佳。聚丙烯酰胺电泳结果表明,消化液至少包括三种蛋白组分,分子量分别为24.3kD、35.1kD和61.4kD,且35.1kD条带具有抗胰蛋白酶消化活性。本研究为综合开发利用猪笼草野生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Eurasian Soil Science -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of the properties of urban soils of the city of Sibay located in the mining region of the Republic of Bashkortostan are presented. A specific...  相似文献   

12.
分析论述了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青海省耕地资源进行研究的框架体系和思路,同时基于GIS/RS技术设计了相关的技术路线。最后依据所做设计对青海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做了初步分析,并进行了相关的对策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是一个集信息通信、数据交换、传感器技术与软件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探讨和分析了物联网的结构体系与发展中遇到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荔枝种子从果实中剥离出来后, 即使在室内条件下, 也极易失水干缩, 潮湿环境中又易发霉而腐烂。扫描电镜观察表明: 种皮上布满纹孔, 水分散失面积很大; 种脐部为疏松的海绵组织, 且营养丰富。据此, 生产上应对种子彻底清洗, 并保存于适当湿度的环境中, 以提高其发芽率。  相似文献   

15.
三门峡水库库岸坍塌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门峡水库自1960年9月蓄水运行以来,库岸坍塌现象频繁发生,平均每年塌岸0.5~0.7亿m3.指出了造成库岸坍塌的原因主要是地质环境的影响以及水力条件的变化;不同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和岩性特征,表现了不同的塌岸强度,其中黄土塬区为极强塌岸段,黄河Ⅱ级阶地为强烈塌岸段,黄河Ⅰ级阶地为中等强烈塌岸段;分析了引起库岸坍塌的主要水力条件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并且不同水力条件及其变化特征,对库岸坍塌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也不同;最后给出了防治库岸坍塌应采用标本兼治的原则,治标是指对塌岸进行必要的加固、支挡、衬砌等;治本就是根据引起塌岸的原因以及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塌岸特征和水力条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从根本上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塑料大棚内种植的食用仙人掌在土壤墒情较好时也有萎蔫现象发生,通过试验观测和对仙人掌生理习性的分析,发现阴雨过后天气突然放晴温度急剧上升易使仙人掌发生萎蔫现象,并提出了田间管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Eurasian Soil Science - Layers were step-by-step removed from macroaggregates (2–1 mm in diameter) of Protocalcic Chernozems via successive abrasion in a revolving rotator during 5, 10, 15,...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方崩岗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淑光  蔡庆  邓岚 《水土保持通报》1993,13(2):43-46,49
  相似文献   

19.
Unity of mechanisms of water and wind erosion of soi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equation for the threshold velocity of the water or wind flow at which erosion of a homogeneous model soil begins was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accepted and explicitly formulated suppositions and limitations and tested using experimental data.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echanisms and equations describing the lifting force of the soil-eroding water or wind flow and the interaggregate cohesion in a model homogeneous incoherent soil was confirmed. The limit for the decrease in the threshold flow velocity with decreasing size of the soil particles (aggregates) was theoretically substantiated. The first unified equation of the threshold velocity of the water or wind flow for a homogeneous model soil in dimensionless variables was derived and experimentally justified.  相似文献   

20.
大豆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生物学、微生物学和植物营养生理学的角度及诸多障碍因子等方面,综合评述和分析了国内外大豆连作研究的现状,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各种应对连作问题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提出大豆连作障碍研究仍有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