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蜂业》2019,(5):68-72
建立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测定蜂胶及蜂胶乙醇提取物中氯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在碱性条件下溶解稀释,20%高氯酸溶液除杂过滤后,加入碱化剂适量,经乙酸乙酯提取,盐析净化后,再用乙酸乙酯提取吹干,加入正己烷和复溶液溶解后,用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板快速检测。结果表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蜂胶及蜂胶提取物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检测限分别为0.1μg/kg和0.2μg/kg。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确证,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为0%。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可靠,可用于加工蜂胶及蜂胶乙醇提取物过程中对氯霉素残留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用索氏回流浸提法提取台湾椪柑果皮,得到乙醇粗提取物浸膏,蒸馏水复溶浸膏后采用梯度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步萃取。用HPLC鉴定各极性部位的类黄酮组分,用DPPH、ABTS、ORAC法鉴定各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台湾椪柑果皮醇提取物类黄酮主要富集在乙酸乙酯部分,且该部分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其他极性部位。说明柑橘类黄酮物质与抗氧化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实验提取粗蜂胶中的有效成分,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将95%的乙醇与粗蜂胶按体积比4:1的配比进行回流24h,提取温度85,过滤后水洛蒸去乙醇,可提高蜂胶的总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 aphyl occoccus aureaus Rosenbach)、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 a col i)2种需氧型细菌作为供试细菌,用圆形纸片法对羊栖菜和海带的无菌水、乙醚和乙醇提取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提法、95%乙醇浸提取法和乙醚索氏提取法均能从羊栖菜和海带中提取出活性物质,提取回收率依次为水提法>乙醇提法>乙醚提法;比较对羊栖菜和海带3种不同提取方法得出:乙醇提取物对两种菌体的抑菌活性相对水提物和乙醚提取物较好,且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相对水相抑菌活性较好;比较羊栖菜和海带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相的MIC得出:海带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相对羊栖菜较低,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湖北畜牧兽医》2008,(2):37-37
天然蜂胶中虽然各种成分很复杂,但绝大部分有效成分均能良好地溶于乙醇和氢氧化钠溶液,只有少数物质溶于非极性溶液,如蜂蜡.石油醚与乙醇混合可提出蜂胶中大部分有效物质,但工艺比较复杂,且因工艺限制只适于大规模生产.丙酮与乙醇的极性接近,但是提取物不如乙醇提取法可直接制成酊剂,浸膏应用于医药、食品、化装品等方面.以下介绍几种比较可行的蜂胶提纯技术.  相似文献   

6.
蜂胶黄酮提取纯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蜂胶黄酮提取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蜂胶黄酮的得率和绝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法优化乙醇提取蜂胶黄酮的工艺条件,考察乙醇浓度、液固比、水浴温度和水浴时间对蜂胶黄酮得率和绝对提取率的影响,再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对蜂胶黄酮进行纯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纯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0%,液固比为18ml/g,水浴温度为55℃,水浴时间为5h,上述工艺条件下,黄酮纯度为72.2%.最优树脂为D101,吸附速度为1.0ml/min,洗脱剂先采用40%乙醇2BV体积洗脱洗去杂质,再用80%乙醇5BV体积洗脱获得黄酮成分,此条件下层析得到的蜂胶黄酮纯度90.2%.  相似文献   

7.
何全磊  苗芳  李春玲 《草业学报》2012,21(5):285-290
通过毛细辛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毛细辛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用50%的乙醇回流提取毛细辛的粉末,减压浓缩过滤得到乙醇浸膏,加蒸馏水制成悬浮液,依次用等体积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物。以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为对照,分别采用DPPH法、Fenton法、NBT还原法和Fe2+螯合法测定4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毛细辛4种溶剂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且活性与浓度成正相关。毛细辛乙酸乙酯提取物的1,2-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活性(IC50值0.376 mg/mL),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活性(IC50值0.297 mg/mL)均最强。正丁醇提取物的羟基自由基(·OH)清除活性(IC50值0.776 mg/mL)为最强,水提物的金属离子螯合活性(IC50值0.026 mg/mL)为最强,远超过对照BHT(0.373 mg/mL)。实验表明,毛细辛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物均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可作为新的自由基清除剂;水提物可以作为新的金属离子螯合剂。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中国杨属型蜂胶的抗炎功效成分,用100ng/ml脂多糖(LPS)和40μg/m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分别诱导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损伤。通过SRB法分别检测蜂胶水提物中分离的11种组分和蜂胶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的8段组分对2种炎症细胞模型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蜂胶水提物中的11种组分不同程度的促进2种炎症细胞的细胞存活率,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8段组分也是不同程度的提高2种炎症细胞的细胞存活率。由此可知,蜂胶的抗炎功效成分十分复杂,很可能是多种成分协同功效的结果,而且酚酸类物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菊苣叶提取物对粘虫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菊苣叶提取物的杀虫活性,采用冷浸法和超声波混合提取法得到菊苣叶提取物,对3及4龄粘虫分别用饲喂称重法和叶碟添加法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各有机溶剂提取物处理的幼虫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组的幼虫期比对照组延长了4.3 d;各有机溶剂提取物处理组中,乙酸乙酯提取物死亡率最高,为57.78%,其化蛹率最低,仅为46.67%;各处理组蛹重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组粘虫的拒食率高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蜂胶制剂大体上分为液体和软膏两类型。液体中最普遍的是酊剂和浸剂及乳浊液。1 蜂胶酊的制取方法1.1 浸泡:把蜂胶放入冰箱中冷却后捣碎,称取16或20克倒在玻璃瓶中,加入100ml95%的乙醇,震荡后用软木塞塞紧,室温下避光浸泡24小时,取出用纱布过滤。把萃取的蜂胶装在密闭的玻璃瓶中,在8~10℃的黑暗处贮放10~12小时,将溶液用滤纸过滤入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国蜂胶和巴西蜂胶乙醇提取物对不同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正常培养的肺腺癌细胞(A549)、结肠癌细胞(HCT116)、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肝癌细胞(HepG-2B)、及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经不同浓度的中国蜂胶乙醇提取物(25、50、100、200μg/mL)和巴西蜂胶乙醇提取物(25、50、100、200μg/mL)分别处理24和48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SRB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中国蜂胶和巴西蜂胶均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同浓度的中国蜂胶细胞毒性比巴西蜂胶大。结论:中国蜂胶和巴西蜂胶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的替代剂。  相似文献   

12.
探讨水提法和70%乙醇提取方法对金银花提取物中木犀草苷含量的影响。分别采用水回流法和70%乙醇超声法提取金银花中的木犀草苷,用高压液相色谱仪对两种提取液中的木犀草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水回流法提取的木犀草苷含量为0.01%,70%乙醇超声法提取的木犀草苷含量为0.061%,70%乙醇超声法提取的木犀草苷含量为水提法的6.1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不同提取方法提取凤尾草有效成分,并通过体外抑菌实验测定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方法:以体外抑菌实验结果为考察指标,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蒸馏水浸提法、碱溶酸沉提取法对凤尾草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通过对4种细菌的药敏实验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抑菌差异性,并计算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凤尾草抑菌有效提取方法为乙醇回流提取法;凤尾草乙醇回流提取液对受试菌的抑菌效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13μg/mL、6.25μg/mL、6.25μg/mL、12.50μg/mL。结论:凤尾草不同提取方法提取液抑菌效果有差异,乙醇回流提取法抑菌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不同溶剂提取蜂胶的得率及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胶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为综合评价不同溶剂对蜂胶的提取效果,采用8种不同提取溶剂、不同浓度梯度提取蜂胶,测定其得率和总黄酮含量,并对提取物进行高锰酸钾褪色时间和氧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强碱性溶剂提取蜂胶的得率最高;乙醇和氨水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高,高锰酸钾褪色时间短,且清除自由基能力强.综合各方面因素,蜂胶提取以高浓度的乙醇溶液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张淼  董宝婧  苗芳  周乐 《草业科学》2012,29(9):1477-1481
对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夏枯草提供参考。采用70%乙醇超声波提取,然后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并以BHT为对照,研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夏枯草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不同溶剂提取物及BHT清除DPPH·的能力高低次序为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BHT>水提物,清除·OH的能力高低次序为BHT>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提物,清除O-2·的能力高低次序为乙酸乙酯提取物>水提物>BHT>正丁醇提取物,还原力高低次序为BHT>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提物。夏枯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引发桑青枯病的病原细菌。为了寻求防治桑青枯病的天然药剂,以工业提取黄酮化合物剩余的蜂胶渣为原料,经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氯仿及石油醚等溶剂分级浸提获得除蜡蜂胶渣提取物。通过比浊法测试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青枯劳尔氏菌5个生理小种菌株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率8.36%~99.73%),其中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溶剂的提取物(P0.05)。0.1 mg/m L除蜡蜂胶渣乙醇提取物对青枯劳尔氏菌RS-5菌株的抑制率达91.61%±4.75%,最低抑菌浓度为0.25 mg/m L,最小杀菌浓度为4 mg/m L,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部分病原细菌发生变形和细胞壁破损,用平板法监测到菌体的泳动性能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基于负离子全扫描模式的LC-MS谱图鉴定除蜡蜂胶渣中主要含有咖啡酸及其酯类化合物(包括咖啡酸丙酯、咖啡酸丁酯、咖啡酸苯乙酯及咖啡酸戊酯),采用选择性反应监测模式外标法检测出其中所含咖啡酸和咖啡酸苯乙酯的质量比为1∶3.3。研究结果表明,除蜡蜂胶渣的乙醇提取物对青枯劳尔氏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发挥抑菌活性的主要成分可能是咖啡酸及其酯类衍生物,该提取物有进一步开发为天然来源的桑青枯病防控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哈密黄芪化学成分预试及生物碱成分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生物碱系统提取法和薄层色谱技术对哈密黄芪化学成分,特别是生物碱成分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哈密黄芪含有生物碱、多糖、苷类、氨基酸、甾体、萜类、油脂、鞣质、酚类、有机酸、黄酮、醌类、强心甙和香豆素.2 968 g哈密黄芪经乙醇热回流提取得303.3 g总浸膏,经酸化、碱化,所得碱液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3部分浸膏分别为0.51,1.72,19.10 g,提取率分别为0.017%,0.058%,0.644%;说明哈密黄芪生物碱主要集中在正丁醇提取部分,以大极性生物碱为主.对各部分提取物进行薄层层析分析,结果显示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部分生物碱至少分别有17,13,5种.经与标准样品对照,证明哈密黄芪所含的生物碱主要以苦马豆素等吲哚里西啶生物碱为主,同时也含有少量的黄华碱和臭豆碱等喹诺里西啶生物碱.本试验还利用薄层制备技术分离得到正丁醇提取部分中的苦马豆素.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提取液、不同提取液倍数、不同提取方法对狼毒大戟进行了提取率的研究,同时对不同提取液及提取方法所得提取物质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甲醇作为提取溶液采用6倍常温浸泡后索氏提取然后再常温浸泡的提取方法提取率最高,以95%乙醇作为提取液采用同样的提取方法其提取率次之;以95%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液采用6倍常温浸泡后索氏提取再常温浸泡的提取方法较其他方法提取率高。甲醇在该方法下不仅提取率最高,而且其提取物所含成分也比较多,乙醇次之。由此可以得出,对于狼毒大戟的粗提取.采用甲醇或者乙醇作为提取溶液比较合适,其最佳提取方法为6倍常温浸泡后索氏提取然后再常温浸泡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苦树侧枝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抗肿瘤活性,依次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对苦树侧枝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采用ABTS 法、DPPH法和普鲁士蓝法测定4种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用噻唑兰(MTT)法检测A549细胞活力。结果显示:乙酸乙酯部位对2,2-连氮(3-乙基苯并噻唑咻-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效果及对铁的还原能力均最强,其IC50(或A0.5)值分别为0.015、0.057、1.115 mg/mL。正丁醇部位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为69.764%,IC50为100.642 μg/mL,其余部位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结果说明苦树侧枝的乙醇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存在差异,部分极性部位效果较好,研究结论可为苦树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苦树| 侧枝|抗氧化|抗肿瘤  相似文献   

20.
蜂胶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消炎、止痛、降血脂、促进组织再生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功效,所以,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就成了人们判定蜂胶产品质量的标志性物质之一。蜂胶总黄酮的测定在《中国药典》中样品处理时采用乙醇回流提取,然后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该方法费时,因此笔者想探索一种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