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按现行湿地分类标准,吉林省湿地资源分为4大类16型,但从吉林湿地资源特点及全省湿地保护实际出发,吉林省湿地分类系统有必要进行细化调整。在原有湿地分类系统基础上,吉林省西部湿地地区增加更能凸显迁徙鸟类生境的湿地型,沼泽湿地类中增加泥炭沼泽型。鉴于吉林省湿地保护现状,吉林省有必要划定湿地保护红线。本文对吉林省湿地保护红线划定原则、方法及相关责任落实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林业实用技术》2006,(9):56-56
泰宁采取措施加强湿地管理。一是加强宣传教育。结合“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和“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广泛宣传湿地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湿地保护的目的意义,提高公众自觉保护湿地的意识。二是开展湿地资源调查。2002年对全县湿地资源开展调查,2006年又进行补充调查,查清湿地资源本底数据,全县湿地面积达17760.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11.6%。三是建立湿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湿地提供依据。四是做好湿地保护规划,完成湿地保护总体规划工作,并拟建立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五是加强湿地监测。全县设立监测站2个、监测点3个,并筹集5万余元资金添置调查监测设备,对湿地资源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及时掌握湿地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国家级湿地公园机制运行具有有效整合“脆弱”湿地,提高湿地及其周围环境的自然生产力, 保障湿地公园规范运行,管理有效,进行湿地红线管理,牢牢守护生态红线的优势。以伊川县伊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典型案例,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湿地生态系统、科普宣教、经济社会等角度分析了河南省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的举措、管理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效,为湿地公园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林地和森林红线。全国林地面积不低于46.8亿亩,森林面积不低于37.4亿亩,森林蓄积量不低于200亿立方米。划定依据主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湿地红线。全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划定依据主要是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成果。荒漠植被红线。全国治理宜林宜草沙化土地、保护恢复荒漠植被不少于56万平方公里。划定依据主要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  相似文献   

5.
从国际社会和湿地保护发达的国家的做法看,主要是综合运用立法方式和制定规划的方式对湿地加以保护的。其中,尤为突出立法保护的优势,湿地立法较为发达。我国至今尚无一部专门的“湿地法”,却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与湿地保护有关的规划和计划,部分地方的人大及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结合本地实情,制定并颁布了一些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这些,都构成河北省湿地立法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湿地公园建设在推进我国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和维系人民福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湖北省湿地公园建设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经验做法,指出了湖北省湿地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湿地公园建设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体系建设,并通过规划引领、守住红线、科技支撑、培养队伍、开展宣教和多方融合等措施推进湖北省湿地公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对旌德县湿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旌德县湿地资源的特点,指出其存在的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突出、有待协调,人为活动加剧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艰巨,湿地旅游发展比较缓慢,湿地管理水平不高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划定湿地保护红线、建立自然保护小区、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湿地污染、恢复与重建湿地生态、建立湿地资源监测体系等湿地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论湿地保护综合立法及其主要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保护综合立法是指整合现有与湿地相关的法律规定,并制定地方资源法规、“一区一法”、全国性湿地保护条例和湿地保护法.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这种立法方式综合运用跨行政区域管理、跨部门管理和公众参与的方法,整合湿地保护和湿地利用、流域管理、水资源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行政机制和磋商机制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云南林业》2013,(6):16-19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湿地的保护,恢复和发挥湿地功能,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湿地的规划和认定、保护和利用、管理和监督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相似文献   

10.
《河北林业》2014,(1):10-13
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1.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其重要性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逐步得到广泛的重视。世界各国正在逐步推行和运用湿地生态补偿制度, 以加强本国的湿地保护工作。文中分析世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相关法律制度和模式, 归纳其发展趋势, 总结国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在简述其基本情况、湿地保护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从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湿地公园湿地保护资金投入;加快建立湿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相关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加大创新力度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珠海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珠海市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管理现状,并对其进行了保护空缺分析,认为珠海市湿地资源面临着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污染严重、外来物种入侵、过度开发利用等威胁,其原因主要在于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等方面。藉此提出了湿地生态恢复、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控制污染以及实行生态效益补偿等湿地恢复与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李玲芬 《绿色科技》2021,(6):177-179
指出了湿地是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命脉,维系着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云南省长江流域湿地在上游地区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是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关键区域。基于此,分析了云南省长江流域湿地现状,针对流域内湿地存在保护空缺依然较大、保护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基础研究薄弱、保护任务艰巨等问题,提出了需加强保护体系、流域生态治理体系、基础研究和监测体系及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为云南省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东江湖湿地效益评价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江湖湿地是一个具有独特性质的人工水库型湿地,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东江湖湿地效益及其功能进行评价,得出东江湖湿地效益指标体系,并进行权重分析:结果表明:湿地生态效益占69.4%.社会效益占13.2%.经济效益占17.4%.  相似文献   

16.
湿地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发挥湿地的资源优势,对湿地植物资源进行多方面的合理开发利用,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文章论述了呼伦贝尔市湿地植被利用和保护,对现有存在的问题做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城市建设要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保护性地开发利用城市湿地资源,充分发挥其生态保护、观赏游憩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功能作用。长沙城市湿地的保护利用要立足其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采取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开发利用、突出湿地文化、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充分发挥湿地的综合功能,建设城市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8.
贵州草海湿地现状与生态恢复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草海是我国亚热带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阐述草海湿地基本特征,分析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草海河口湿地、湖泊与沼泽湿地冰污染处理、面山植被以及湿地生态景观等方面,提出生态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19.
湿地生态系统经济价值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促进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我们通过需求—效用理论对湿地资源的价值评价问题进行了讨论.从中可以看出,湿地不但有巨大的物质生产价值,还有更为巨大的功能性服务方面的“隐形”价值。因此,开展湿地的经济价值评价,可以为湿地的开发利用项目的评定与选择提供依据,有利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