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5月~2006年7月连续6 a对香江野生动物园人工散养条件下不同品种混养的火烈鸟繁殖行为采用随机观察,个别焦点跟踪和持续跟踪观察等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除繁殖期不同外,混养的古巴火烈鸟与大火烈鸟的繁殖行为相似;混养的古巴火烈鸟没有与大火烈鸟发生过交配行为.  相似文献   

2.
从2017年3月~2018年3月对长春市动植物公园火烈鸟馆舍的84只火烈鸟进行观察,主要针对火烈鸟的行为习性和繁殖育幼以及幼鸟生长变化等方面进行比较系统的阐述。为日后火烈鸟的饲养繁殖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娟茹 《野生动物》2001,22(5):38-39
大火烈鸟属鹳行目、红鹳科,主要分布在中、南美热带与亚热带的湿地生态系统中,在我国一些大型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作为观赏鸟类引进。由于各地气候环境的差异,对大火烈鸟的繁殖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国内有关大火烈鸟饲养管理方面的文章有过报道,但对其繁殖行为研究较少。上海野生动物园于l995年从荷兰引进大火烈鸟59只;于 2000年 3月1日~8月 31日期间;进行繁殖行为的观察和研究。 研究地点的概况 上海野生动物园位于东经120°52’,北纬30°42’,属于中亚热带的湿润季风性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热同…  相似文献   

4.
从进境大火烈鸟中检出衣原体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某公司于2001年1月从坦桑尼亚进口40只大火烈鸟,隔离期间先后死亡7只。从翅膀静脉采集大火烈鸟血液,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衣原体抗体,结果发现抗体IHA效价大于或等于1:16的有27只,小于1:16的有6只。而该批大火烈鸟从未注射过疫苗,可以证实该批大火烈鸟正在发生衣原体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对阳性大火烈鸟进行了销毁处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衣原体IHA诊断试剂:购自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批号为200010080。1.2 鸡胚:7日龄,…  相似文献   

5.
火烈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国内繁殖成功的为数很少。无锡动物园于2009年引进一批火烈鸟进行养殖,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成功孵化出4只雏鸟,现将亲鸟自然育雏行为的观察情况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火烈鸟 (Phoenicopterusruber) ,又名“大红鹳”或“红鹤” ,属鹳形目 ,红鹳科。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非洲北部、欧洲南部以及美洲的大西洋沿岸一带 ,多栖息于人迹难到的浅水地区 ,主要以淤泥和浅水中活动的小型甲壳动物、蠕虫、软体动物等为食〔1,2〕。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中。广州动物园于 1996年从巴基斯坦引进大火烈鸟 (幼鸟 )2 0羽 ,断翅后散养在面积约有 2 2 0 0m2 、半陆地半水域结构的火烈鸟散养区里。该群火烈鸟于 2 0 0 0年达到性成熟 (约 4 .5岁 ) ,出现发情交配行为 ,并开始产卵 ,到 2 0 0 2年…  相似文献   

7.
火烈鸟     
火烈鸟(Flamingos),又称红鹳,属于鹳形目。它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很多地方,由于它的体形与鹤类相似,所以不少人误认为是鹤。火烈鸟体大、腿长、尾短、有蹼。颈部细长,约为身长的两倍多,羽毛多半为白色,略带玫瑰色,覆羽呈红色。它的腿也呈红色,但有的种类为黑色。火烈鸟最奇特之处是它那大而弯曲的嘴,嘴基部浅红色,嘴端为黑色。它的眼睛呈红色,虽然很小,但却十分锐利,既使在行走时,也能看见水中的昆虫和其它食物。火烈鸟性胆怯而机警,多栖居在浅水处,喜欢成群活动,以鱼、蛤、虾和昆虫为食,有时也吃水草。火烈鸟嘴的边缘有细密的角质  相似文献   

8.
昆明动物园火烈鸟出现腹泻、急性死亡的情况,通过研究火烈鸟肠道微生物菌群,对肠道微生态健康及其调控作用进行评价,从而了解火烈鸟粪便中的细菌种属,此举可有效防治火烈鸟的肠道疾病,加强对火烈鸟的保护,此次从昆明动物园火烈鸟馆取样火烈鸟粪腹泻便,经过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等,结果表明该粪便中分离得到细菌为屎肠球菌、藤黄微球菌、无乳链球菌;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屎肠球菌、藤黄微球菌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正>火烈鸟亦称红鹳,2013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火烈鸟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小虾、昆虫、藻类等为食。由于火烈鸟羽毛鲜红、形态优美,所以很受人们的喜爱。但是火烈鸟胆小敏感、适应能力较差,群体性极强,所以不宜饲养,容易发生多种疾病。石家庄市动物园引进火烈鸟30只,由于多次强烈应激导致火烈鸟发病并出现死亡,经诊断为球虫与曲霉菌混合感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螺旋藻和光合细菌在火烈鸟饲养中应用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火烈乌在原始生境下的食物组成分析入手,对于圈养条件下火烈鸟的饲料组成和饲养水域的净化提出了一些改进办法.主要说明了在人工圈养条件下,应用螺旋藻和光合细菌的必要性.目的是为了使火烈鸟的饲养措施更加适应火烈鸟的生物学特性,从而有利于对火烈鸟的饲养方法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1.
<正>古巴火烈鸟,鹳形目,红鹳科。分布于地中海沿岸,东达印度西北部,南抵非洲,亦见于西印度群岛。栖息于温热带盐湖水滨,涉行浅滩,以小虾、蛤蜊、昆虫、藻类为食。性机警、温和,善游泳,但很少到深水域,飞行慢而平稳。我园现饲养火烈鸟101只,其中古巴火烈鸟80只,智利火烈鸟21只,2013年古巴火烈鸟开始繁殖,亲鸟繁殖成功12只,人工繁殖成功1只。现将我园古巴火烈鸟人工育雏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分子方法鉴定武汉动物园未知性别的54只古巴火烈鸟的性别,并测试CHD基因和EE0.6序列上的6对引物,其中EE0.6上的3对引物使用多重PCR的方法进行扩增。结果显示,武汉动物园有18只雌性火烈鸟和36只雄性火烈鸟,雌雄比为1∶2。研究表明,使用2550F/2718R和混合USP1/USP3、CPE15F/CPE15R引物能够准确鉴定火烈鸟的性别。  相似文献   

13.
火烈鸟Xenorhrnchus asiaticus、属于鹳形目,以其独特的形态自成火烈鸟科。主要分布于非洲及美洲的大部分地区,欧洲南部,东部,亚洲的部分地区亦有分布。北京动物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智利火烈鸟,1976年第一次产卵繁殖并育成幼鸟。现在依据智利火烈鸟在北京气候条件下的纪录,人工饲养及繁殖规律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火烈鸟(Phoenicopterusruber),又名“大红鹳”或“红鹤”,鹳形目,红鹳科。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非洲北部、欧洲南部以及美洲的大西洋沿岸一带,多栖息于人迹罕至的浅水地区,喜合群,性机警,主要以淤泥和浅水中活动的小型甲壳动物、蠕虫、软体动物等为食。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中。广州动物园于1996年从巴基斯坦引进大火烈鸟(幼鸟)20只,断翅后散养。通过扩大种群数量、改善饲养环境和合理调配饲料等措施,于2001、2002年连续两年繁殖取得成功。现将火烈鸟繁殖的初步探索情况概述如下。一、饲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圈养东北虎近5年的繁殖行为观察,总结了动物繁殖期发情行为、交配行为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繁殖期动物的发情行为有周期性,交配行为有兴奋期、高潮期、消退期过程性特点,认为圈养东北虎繁殖期界限并不明显,全年可发情交配。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底2008年初某动物园饲养的火烈鸟出现精神沉郁。采食减少或不食,死亡剖检肝脏表面充满大量结节,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火烈鸟肝脏肿瘤。  相似文献   

17.
2008-03-30-2008-04-30和2008-07-23-2008-08-05采用目标动物瞬时扫描法分别对2对蓝鹇(2♀2♂)和3只白鹇(2♀1♂)繁殖和非繁殖期间的日常行为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雉类比较,蓝鹇繁殖期间的运动行为显著高于非繁殖期,休息行为和其他类行为极显著低于非繁殖期(P<0.01)。白鹇繁殖期间的运动行为和梳理行为高于非繁殖期,观望和休息行为低于非繁殖期。不同动物间比较,蓝鹇非繁殖期的运动行为极显著低于繁殖期间的白鹇(P<0.01),显著低于非繁殖期间的白鹇(P<0.05)。蓝鹇非繁殖期的的休息行为极显著高于繁殖期间的白鹇(P<0.01),显著高于非繁殖期间的白鹇(P<0.05)。不同性别动物间比较,雄性雉类的运动行为、观望行为高于雌性,它们的梳理、采食行为低于雌性。梳理和休息行为对不同时间段总体方差分析差异显著(P<0.05)。7:00-9:00时,繁殖期雉鸡的采食行为明显高于非繁殖期间的动物,9:00-17:00时,动物繁殖期间的运动行为明显高于非繁殖期间。  相似文献   

18.
笔者针对火烈鸟的场馆设施配置以及引入初期的人工饲养要点及其日粮构成进行了介绍。并针对初引入火烈鸟在早期由于环境变化等原因出现的不采食现象,论述了如何进行逐步人工诱导采食,最终使其逐步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以期为圈养火烈鸟的成功引入及初期的饲养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进境火烈鸟、黑天鹅等动物,通过间接血凝(IHA)试验,检出衣原体特异性抗体阳性分别为火烈鸟34只,阳性率65.4%;黑天鹅40只,阳性率41.7%;白天鹅51只,阳性率53.7%;黑颈天鹅3只,阳性率33.3%;冠鹤2只,阳性率16.7%。将阳性火烈鸟血液及病料通过接种鸡胚、BHK21细胞、小鼠等做病原分离鉴定试验,均分离出鹦鹉热衣原体。  相似文献   

20.
火烈鸟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种畜禽均可发生,多见于猪、牛和鸭,在有些地区该病发生率较高,目前火烈鸟肝癌的病例报道较少。2007年底至2008年初,某园饲养的火烈鸟出现精神沉郁,采食减少或不食,死亡剖检见肝脏表面充满大量结节的病例,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火烈鸟肝癌。现将该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