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处理甘蓝植株释放的挥发物在小菜蛾及其寄生蜂半闭弯尾姬蜂寄主搜索行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机械损伤植株、虫损伤植株、虫一菜复合体植株释放的挥发物比完整植株释放的挥发物对小菜蛾和半闭弯尾姬蜂具有较强的引诱力,且以虫一菜复合体植株释放的挥发物引诱力最强.表明甘蓝受机械损伤或虫害后的挥发物对小菜蛾和半闭弯尾姬蜂起着重要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岛弯尾姬蜂的寄主搜索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选择试验,研究岛弯尾姬蜂的寄主选择行为,结果表明:新手寄生蜂的寄主搜索并不跃,接触植株的虫害伤口能有效激活该寄生蜂的寄生搜索行为和效率,但对仅接触隔离于植株的寄主和机械损伤的植株作用不大,具有效经历的岛弯尾蜂明显趋向粉纹夜蛾或小菜蛾为害的植株,但仍不能分辨带有小菜蛾幼虫排物的苞菜,受机械伤害和甘 害的植株,并对该蜂寄主搜索的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利用双选择试验 ,研究岛弯尾姬蜂的寄主选择行为。结果表明 :新手寄生蜂的寄主搜索并不活跃。接触植株的虫害伤口能有效激活该寄生蜂的寄主搜索行为和效率 ,但对仅接触隔离于植株的寄主和机械损伤的植株作用不大。具有效经历的岛弯尾姬蜂明显趋向粉纹夜蛾或小菜蛾为害的植株 ,但仍不能分辨带有小菜蛾幼虫排泄物的苞菜、受机械伤害和甘蓝跳甲为害的植株。并对该蜂寄主搜索的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内寄生蜂对寄主小菜蛾发育的调控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和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 2种幼虫内寄生蜂对寄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生长发育的影响及2种蜂种间竞争能力。结果表明,菜蛾盘绒茧蜂寄生后,因多分DNA病毒(Polydnavims,PDV)和毒液的作用,能完全抑制寄主化蛹;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后,虽也有PDV和毒液的存在,但寄主小菜蛾仍可正常吐丝发育成预蛹。菜蛾盘绒茧蜂对寄主小菜蛾生长发育的抑制程度显著高于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因子在调控寄主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2种蜂的种间竞争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菜蛾盘绒茧蜂是成功者,这说明寄生蜂所拥有的寄生因子是决定其寄生能力大小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后小菜蛾幼虫解毒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寄生后寄主幼虫的部分解毒酶活性受到影响.其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提高,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降低,而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不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小菜蛾半闭弯尾姬蜂是世界范围内防治小菜蛾的主要天敌,对其进行批量繁殖具有重要意义。现从小菜蛾和小菜蛾半闭弯尾姬蜂的来源、小菜蛾的饲养、小菜蛾半闭弯尾姬蜂的寄生等环节,对小菜蛾半闭弯尾姬蜂简化扩繁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而促进小菜蛾半闭弯尾姬蜂的批量繁殖。  相似文献   

7.
半闭弯尾姬蜂是小菜蛾的优势天敌昆虫,对小菜蛾的种群数量具有明显的生态调控和自然控制作用。文章对半闭弯尾姬蜂在云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了阐述,为半闭弯尾姬蜂的田间大量释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以小菜蛾3龄幼虫为寄主,对过寄生后,小菜蛾重要内寄生蜂--半闭弯尾姬蜂的种内竞争进行了研究.当2头雌蜂同时寄生(10 min内)同1头小菜蛾,几乎同时孵化的姬蜂幼虫间总是先发现对手的1龄幼虫抢先利用角质化上颚将其他竞争者攻击致死.当2次寄生时间间隔为24,48,72,96 h时,多以先寄生的姬蜂幼虫在发育上占据优势,它通过物理攻击将后产的初孵幼虫杀死,或直接攻击蜂卵致使包囊、黑化的发生,并可通过生理抑制完全阻碍后产蜂卵的发育.当2次寄生间隔时间长达120 h,后孵化的姬蜂1龄幼虫可通过上颚将先寄生的已发育为末龄的无上颚的姬蜂幼虫致伤或杀死.研究结果表明,当种内竞争发生时,半闭弯尾姬蜂可通过物理攻击和生理抑制2种途径将同类竞争者排除.竞争结果与雌蜂2次寄生的时间间隔有关.  相似文献   

9.
半闭弯尾姬蜂性比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小菜蛾幼虫的龄期、温度、密度等影响性比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小菜蛾2,3龄幼虫时,所得寄生蜂后代雌蜂所占比例小于雄蜂,而寄生4龄幼虫时雌蜂比例高于雄蜂;当温度控制在15~25℃时,该蜂后代雌蜂所占比例较高,温度高于25℃时,雌蜂比例明显降低;将4,6,8对蜂引入养虫笼所得后代寄生蜂的雌蜂比例高,10,12对时雌蜂比例降低,说明养虫笼内寄生蜂的拥挤会导致其后代雌蜂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及其寄生蜂半闭弯尾姬蜂的毒性对比。方法:选用3龄的小菜蛾幼虫和实验用半闭弯尾姬蜂为研究对象,并对对小菜蛾幼虫和寄生蜂进行毒力测定工作。同时进行田间试验。结果: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对于小菜蛾LC50分别为1.106mg/L和1.608mg/L;对于寄生蜂半闭弯尾姬蜂的LC50分别为2285mg/和6038mg/L,田间实验中,两种药物对寄生蜂半闭弯尾姬灭亡率为95.74%与94.25%结论:虽说氟虫腈和阿维菌对于小菜蛾幼虫有着良好的预防效果,但对与其天敌也有着一定的杀伤作用,因此,在天敌数量较多的季节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在根本上减少对于寄生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绿盲蝽对不同处理具花枣枝挥发物的趋性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绿盲蝽对不同处理具花枣枝挥发物的趋性反应,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ur对几种不同处理具花枣枝挥发物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绿盲蝽雌虫对寄主植物挥发物表现敏感,而雄虫反应迟钝;相对于机械损伤和被不同虫口密度的绿盲蝽雌虫刺吸后的具花枣枝而言,健康具花枣枝对绿盲蝽雌虫的引诱作用最强;随着虫口密度的不断增加,接虫具花枣枝对绿盲蝽雌虫会产生明显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同步蒸馏萃取法分别提取健康月季和白粉茵侵染的月季的挥发性成分,系列稀释后,用Y型嗅觉仪测定这2种挥发性成分对甜菜夜蛾嗅觉行为的影响.稀释200~2000倍时,在健康月季挥发性成分一侧的虫数显著多于空气对照(P≤0.015)或感病月季挥发性成分(P≤0.003)一侧,其停留时间也显著长于后者(P≤0.008),表明健...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采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试验,研究了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对不同龄期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的选择以及后代的生长发育表现。在非选择性试验中,斑痣悬茧蜂虽然寄生所有1-5龄幼虫,但寄生率不同,对2-4龄幼虫的寄生率(〉70%)显著高于对1龄(53%)和5龄(20%)幼虫的寄生;寄生不同龄期寄主幼虫的后代寄生蜂生长发育表现亦存在差异,寄生2-4龄寄主幼虫的寄生蜂结茧化蛹率(〉95%)和羽化率(〉90%)高于寄生1龄和5龄幼虫的,而发育历期短于寄生1龄和5龄幼虫的;但后代寄生蜂成虫的体型(用后足胫节长度表示)随寄主幼虫龄期增长而逐渐增大。由此表明,甜菜夜蛾2-4龄幼虫对斑痣悬茧蜂的生长发育适合度表现更有利。在成对选择试验中,当5龄幼虫不在供选寄主组合中时,斑痣悬茧蜂喜好龄期较大的寄主幼虫,即最喜好4龄幼虫,最不喜好1龄幼虫;在4龄与5龄幼虫之间倾向于选择4龄幼虫,这与非选择性试验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寄主龄期对菜蛾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被寄生时的龄期对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发育历期、结茧率及羽化雌蜂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寄生于3龄小菜蛾幼虫的菜蛾绒茧蜂其卵—幼虫期的发育较寄生于2龄或4龄个体的要快,结茧率及羽化后雌蜂寄生能力要高,但寄生不同龄期寄主个体间的成蜂羽化率没有差异,表明小菜蛾3龄幼虫较2、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要高.不同龄期被寄生的小菜蛾幼虫均有部分个体在寄生蜂幼虫成熟啮出前死亡,这种死亡在2龄、3龄时被寄生的个体中主要发生在幼虫期,而4龄幼虫被寄生的个体死亡发生期则逐渐向蛹期转移,4龄第三天被寄生的小菜蛾蛹期死亡率达62.5%,表明小菜蛾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随年龄增加迅速下降.文中还讨论了寄主龄期适合性与该蜂产卵选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椰甲截脉姬小蜂对4种棕榈科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阐明4种棕榈科植物挥发物对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引诱作用。[方法]用“Y”型嗅觉仪观测了椰甲截脉姬小蜂雌蜂对4种棕榈科植物(椰子Cocos nucifera,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槟榔Areca catechu和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的行为反应。结果14种棕榈科植物未受害心叶和机械损伤心叶挥发物对椰甲截脉姬小蜂没有明显的吸引作用;每叶10头椰心叶甲3龄幼虫为害20—48h,幼虫-散尾葵心叶复合体、幼虫-槟榔心叶复合体和幼虫-椰子心叶复合体对椰甲截脉姬小蜂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幼虫-大王棕心叶复合体仅在36、48h对椰甲截脉姬小蜂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小于或大于这些时间范围,4种复合体对椰甲截脉姬小蜂都没有明显的吸引作用;相比之下,椰甲截脉姬小蜂对幼虫-椰子心叶复合体的趋向率稍强于其他3种复合体,但对4种复合体的行为反应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椰心叶甲幼虫为害寄主植物心叶后,诱导的植物挥发物可引起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寄主栖境定向行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由挥发物传递的稻虱缨小蜂、黑肩绿盲蝽种内种间关系.结果表明,稻虱缨小蜂和黑肩绿盲蝽通过挥发物而产生的种内作用不明显;稻虱缨小蜂并不明显避开"稻苗 +飞虱雌成虫+黑肩绿盲蝽 "复合体,黑肩绿盲蝽则明显地趋向"稻苗+飞虱雌成虫+稻虱缨小蜂"复合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期发育经历对一种寡食性害虫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Guenée)]初孵幼虫嗅觉偏好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烟青虫的2种主要寄主烟草和辣椒作为测试植物,每种植物进一步分为繁殖器官和营养器官2类不同的组织,将这些组织的提取物分别涂布在棉纱布上作为雌蛾的产卵基质,分离出刚孵化的幼虫并测试其嗅觉偏好性。[结果]和无经历的个体相比,只有来自烟草花器和辣椒叶片提取物环境的初孵幼虫嗅觉偏好性才会发生显著的改变。具有嗅觉调控能力的寄主组织与烟青虫成虫的自然产卵位置是一致的。然而,来自烟草花器和辣椒叶片的化学刺激物均能诱导出初孵幼虫对辣椒果实化学刺激的强烈嗅觉偏好性,与霍普金斯寄主选择原理是相反的。在植物种类的水平上(即将同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合并分析),既不存在组内差异也不存在组间差异。在植物组织的水平上(即将不同植物的同类器官合并分析),胚胎发育期暴露于繁殖器官化学刺激的初孵幼虫对繁殖器官的嗅觉偏好性显著强于营养器官,这种趋势也和无经历组的行为有显著差异。繁殖器官诱导出嗅觉偏好性的机制可以用化学遗产假说(chemical legacy)来解释。[结论]试验结果为经历在昆虫生活史中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