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阿坝县草地鼠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川西北草原的阿坝县天然草地广阔 ,草质优良 ,但啮齿动物危害日益严重。对该地啮齿动物种类 ,分布特点进行论述 ,根据危害程度估计损失 ,并提出了以生物生态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啮齿动物产生的危害是当今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灾害之一,对其开展有效的防治是全球范围内一个重要问题。人类在控制和消灭有害啮齿动物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种种措施均有利有弊,很难兼顾高效、安全和环境等问题,因而迄今仍停留在应急防治和重复投资等被动层次上。基于此,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就国内外草地生态系统中啮齿动物防治的现状、开展生物防治的主要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有害啮齿动物的防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掌握天祝县林草地啮齿动物区系组成,优势类群及优势种,啮齿动物种类分布,群落及其结构,优势种类基本特征,危害程度和损失估计,以及防治时期和防治指标等内容,天祝县林业局和天祝县草原站历时五年对全县林草地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鼠害防控调查,此次调查将对天祝县今后鼠害防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藏当雄县草地鼠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万军 《草业科学》1999,16(5):48-50
对西藏当雄县天然草地主要啮齿动物种类、分布特点进行了论述,并根据危害程度和估计损失,提出了以生物、生态防治为主的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掖地区草原啮齿动物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尉剑  张和平 《草业科学》1999,16(6):26-31
草原啮齿动物有36种,分录于23属、8科又4亚科,啮齿动物总种数占甘肃省啮齿动物总数的47.4%,该地区的草原啮齿动物可划分为8个群落,各群落都有其适宜的生态环境、优势种和数量组成、分布特点。就全区而言,长爪沙鼠、高原吕华鼢鼠分别半荒草原、高寒草原和 甸的优势种,它们都中群密度大、分布广、危害重的特点是该地区草原的优势害鼠,应该作为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6.
正1调查目的防治鼠害,首先必须对本地区啮齿动物的种类、数量及危害程度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才有可能采取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害鼠调查是鼠害预测预报基础,是制订鼠害防治规划及方案的科学依据。2调查准备以鼠害防治为目的的调查,一般包括鼠类的区系调查、数量调查、生态调查和危害程度调查。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牡丹江市周边农田中啮齿动物种群数量和分布变化规律,以及对农业造成危害的主要害鼠种类及其生活习性,于2010年3-11月通过实地考察,利用夹日法、挖洞法、水灌烟熏法采集标本,结果表明,农田啮齿动物7种,隶属3目5科7属,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为主要优势种;啮齿动物的密度有2个高峰期,分别在6-7月和10月;黑线姬鼠和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对农田危害最为严重,且有贮食行为。根据调查情况对害鼠提出防治措施,为预防鼠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啮齿动物是引发草原沙化及草地退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将对啮齿动物破坏性活动对草原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有效防止啮齿动物带来的危害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对保护草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碌曲县啮齿动物种类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11年,在实施“碌曲县草原鼠害综合防治——县级示范点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对该县啮齿动物种类组成与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已查明在碌曲县共有38种啮齿类动物,隶属于6科7亚科19属。碌曲县土地面积仅占甘南州土地面积的13.18%,但啮齿动物种数却占全州啮齿动物种数的74.51%,表明碌曲县的生境条件和鼠种类组成在甘南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草原啮齿动物(60.53%)和森林啮齿动物(26.32%)为主体是碌曲县啮齿动物种类组成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野兔热是啮齿动物、皮毛兽、家畜、家禽中100余种动物和人类的一种传染病,尤以啮齿动物为主,是危害养兔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病特征是体温升高,淋巴结肿大和脾脏点状坏死,其病原是土拉杆  相似文献   

11.
猪脑心肌炎的诊断与科学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脑心肌炎是由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iomyocarditis virus,EMCV)引起的猪、某些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的一种以脑炎和心肌炎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治措施等方面对猪脑心肌炎进行阐述,以期为科学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东南部林区6种啮齿动物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掌握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对农林危害比较严重的啮齿动物的食性及食物量,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灭鼠,从而为林业部门预防鼠害提供科学依据,于2010年3月—2011年1月通过实地考察,对捕获的鼠进行解剖,并结合实验室喂养进行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种子和浆果是树栖型种类啮齿动物的主要食物,约占70%左右;而地栖型种类啮齿动物的食物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啮齿动物对人类是有害的。它盗吃粮食、咬坏家俱,破坏草原,危害森林更新,传染疾病。由于它们适应性强,分布广,繁殖力高,数量增殖快,所以对人类的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正>李氏杆菌病是家禽、家畜、啮齿动物和人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家畜和人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和流产;家禽和啮齿动物则表现为坏死性肝炎和心肌炎。此外,还引起单核细胞增多。李氏杆菌在青贮饲料、干草、干燥土壤和粪便中能长期存活。对羊有一定危害。下面针对羊李氏杆菌病的防治做一介绍。1临床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约2~3周,有的可能是数天,有的长达两个月,临床症状颇不一致,有的感染后不表现症状而不被察觉;有的发短期轻热和全身不适。一般病例从败血症和脑炎症状最为突出多见。幼龄羊以败血症为主,年龄较大的羊则多呈脑炎症状。成  相似文献   

15.
论青海高寒草甸草地啮齿动物的种群类型及危害损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青海省草原保护工作者多年的调查研究资料,论述了高寒草甸草地啮齿动物的种群类型,并从采食牧草、挖掘活动、环境污染等多方面论述了鼠形动物惊人的危害损失。  相似文献   

16.
浅析啮齿动物实验标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啮齿动物实验标准化包括啮齿动物的标准化和啮齿动物实验的标准化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啮齿动物生产环境设施标准化、质量标准化和饲养管理标准化三方面阐述了啮齿动物的标准化,并从选择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实验环境标准化和实验操作技术的标准化几方面探讨了啮齿动物实验的标准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引起的人和多种家畜、家禽、啮齿动物共患的一种食源性、散发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致死率较高.人和家畜以流产、脑膜炎和败血症等症状为特征;家禽和啮齿动物则以坏死性肝炎、心肌炎和单核细胞增多为特征.猪的李氏杆菌病在东北地区是常见多发病,但由于防治不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1发病情况 2012年4月在500头的一猪群中,突然发生一起以咬肌、颈肌和背肌呈强直性痉挛,两后肢叉开,强烈震颤,呈"观星状姿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在短短的10余天中,先后有30头体重40~50kg的育成猪发病,死亡4头,淘汰2头,治愈14头.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细菌学检查,确诊为猪李氏杆菌病.由于防治措施得当,其他猪群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18.
啮齿动物实验标准化包括啮齿动物的标准化和啮齿动物实验的标准化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啮齿动物生产环境设施标准化、质量标准化和饲养管理标准化三方面阐述了啮齿动物的标准化,并从选择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实验环境标准化和实验操作技术的标准化几方面探讨了啮齿动物实验的标准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土拉杆菌病(Tularemia)原发于野生啮齿动物,由野生啮齿动物传染于家畜和人,俗称"野兔热".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温上升,淋巴结肿大,脾和其他内脏的坏死变化.  相似文献   

20.
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的重要疾病,对奶牛造成巨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奶牛乳房炎的防治主要是应用抗生素疗法.近年来人们对抗生素在牛奶、肉中的残留备受关注.中草药具有低毒性、低残留及安全性好等优势,人们在防治乳房炎中已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中草药以代替抗生素类药物.本文概述奶牛乳房炎的危害,重点介绍中医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以期指导生产实践,科学防治,促进奶牛生产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