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生产上危害较严重的潜叶蝇主要有花蝇科的菠菜潜叶蝇,以及潜蝇科的番茄斑潜蝇、美洲斑潜蝇、三叶草斑潜蝇、豌豆潜叶蝇等.  相似文献   

2.
石宝才 《蔬菜》2003,(8):22-23
在我国蔬菜上主要有4种潜叶蝇,分别是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番茄斑潜蝇和豌豆彩潜蝇,其中前3种斑潜蝇是1994年以后从国外陆续传入我国并在蔬菜上危害的,豌豆彩潜蝇是我国的自然种。在3种传入的斑潜蝇中,开始传入时以美洲斑潜蝇为主要危害蔓延种,2~3年以后南美斑潜蝇种群迅速增殖,逐渐与美洲斑潜蝇成为主要交替危害种,番茄斑潜蝇属于阶段性危害种。豌豆彩潜蝇属于常年在十字花科蔬菜上危害种。现将这4种潜叶蝇的有关田间识别资料整理如下(见图1、2、3、4)。一、美洲斑潜蝇成虫体长2~2.5 mm,体色亮黑,小盾片鲜黄色,比南美斑潜蝇大,头部鲜…  相似文献   

3.
潜叶蝇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生产上危害较严重的潜叶蝇主要有花蝇科的菠菜潜叶蝇,以及潜蝇科的番茄斑潜蝇、美洲斑潜蝇、三叶草斑潜蝇、豌豆潜叶蝇等。其发生和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蔬菜上主要有4种潜叶蝇,分别是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番茄斑潜蝇和豌豆彩潜蝇,其中前3种斑潜蝇是1994年以后从国外陆续传入的,豌豆彩潜蝇是我国的自然种。在3种传入的斑潜蝇中,开始以美洲斑潜蝇为主要危害蔓延种,2-3年以后南美斑潜蝇种群迅速增殖,逐渐与美洲斑潜蝇成为主要交替危害种。番茄斑潜蝇属于阶段性危害种,豌豆彩潜蝇则属于常年在十字花科蔬菜上的危害种。  相似文献   

5.
蔬菜潜叶蝇的为害识别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叶蝇属双翅目潜蝇科,目前所知道的约有150种,但其中只有十几个种寄主范围很广,对温室和大田作物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在我国主要有4种蔬菜潜叶蝇,分别是美洲斑潜蝇、南美洲斑潜蝇、番茄斑潜蝇和豌豆斑潜蝇,前3种斑潜蝇是1994年以后从国外陆续传入我国并在蔬菜上为害的,豌豆斑潜蝇是我国的自然种。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浙江省台州市的大棚蔬菜发展很快,有的地方潜叶蝇已成为温室蔬菜主要害虫。目前所知道的潜叶蝇种类约有150多种,危害蔬菜的有美洲斑潜叶蝇、豌豆潜叶蝇、瓜斑潜叶蝇和菠菜潜叶蝇等10多种,以幼虫蛀食叶肉,轻则造成减产,严重时叶片枯黄、霉烂,失去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1993年12月,问锦曾在中国海南省三亚市首次发现一种新的潜叶蝇危害蔬菜,确定为中国新种——美洲斑潜蝇,哈尔滨地区发现最多和最为主要的潜叶蝇种类为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它适应性强,繁殖快,寄主广泛,其对菜豆、黄瓜、番茄、甜菜、辣椒、芹菜等蔬菜作物造成较大危害,严重影响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在我国1994年列为国内检疫对象,1995年定为国家新增加的进口植物检疫对象。因  相似文献   

8.
正葱斑潜蝇又名大葱斑潜蝇、葱斑潜叶蝇、韭菜潜叶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斑潜蝇属昆虫。该虫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为害大葱、韭菜、洋葱、大蒜等百合科葱属蔬菜植物,以大葱受害最重。1为害特点葱斑潜蝇主要以幼虫在葱类蔬菜叶片上潜叶为害。幼虫在叶内潜食叶肉组织,典型潜道是连续的且比较直。潜道黄白色,虫道内充满幼虫排出的黑褐色虫粪。初期虫道细小,不易发现;随着幼虫的成长,潜道逐渐扩大。严重时被害部  相似文献   

9.
蔬菜上4种斑潜蝇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害我国蔬菜的斑潜蝇主要有4种,分别是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Blanchard)、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Banchard)〕、番茄斑潜蝇〔Liriomyza bryoniae(Kalten-bach)〕和葱斑潜蝇(Liriomyza chinensis),其中前3种斑潜蝇是1994年后从国外陆续传入我国,并在蔬菜上为害;开始传入时以美洲斑潜蝇为主,2~3a(年)以后南美斑潜蝇种群迅速增殖,逐渐与美洲斑潜蝇成为主要交替为害种,在我国内陆广大地区造成严重为害。番茄斑潜蝇是偶尔发生种,很少造成大面积为害。葱斑潜蝇是我国的自然种,主要寄主是葱、蒜等百合科蔬菜。1分布美洲斑…  相似文献   

10.
在黄瓜生产中,南美斑潜蝇、美洲斑潜蝇、番茄斑潜蝇等3种潜叶蝇为害日益严重,且其均为杂食性害虫,如果防治不及时,就会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1.
1番茄斑潜蝇 番茄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斑潜蝇除番茄斑潜蝇外,具有重要性的还有三叶草斑潜蝇、线斑潜蝇、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等。五种斑潜蝇形态极相似。寄主在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等36科。嗜食番茄、瓜类、莴苣和豆类。  相似文献   

12.
<正>1番茄斑潜蝇1.1学名:属双翅目潜蝇科。斑潜蝇除番茄斑潜蝇外,具有重要性的还有三叶草斑潜蝇;线斑潜蝇;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等。五种斑潜蝇形态极相似。  相似文献   

13.
美洲斑潜蝇是近几年我国新发现的重要检疫性害虫。发生面广,为害重,防治难,对蔬菜及花卉生产威胁极大。因此,了解其发生规律,加强防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为害特点 美洲斑潜蝇寄主范围广,全国现已查明该虫寄主22科、110多种植物。我市于1995年首次查明该虫为害,已知寄主植物有5科10多种,受害较重的作物有豇豆、四季豆、黄瓜、丝瓜等。受害重的蔬菜一般减产20%-35%,重的减产50%以上。美洲斑潜蝇传播速度相当惊人。例如远离蔬菜基地的灰河乡,过去以种植水稻为主,1996年春,部分水田改种豇豆、黄瓜、丝瓜后,均发现该蝇为害。 二、田间识别 美洲斑潜蝇虫体小,为害状及寄主范围与其他潜叶蝇相近,因此,田间识别比较困难。笔者在调查时将豌豆潜叶蝇与之进行比较识别,效果较好。美洲斑潜蝇  相似文献   

14.
于2007年6月10日至9月6日对菜用大豆、四季豆、豇豆、扁豆和豌豆等5种出口豆类蔬菜上发生的害虫种类及危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在上述豆类蔬菜上害虫分属6目18科,共30种。其中危害严重的种类是豌豆上的豌豆潜叶蝇(Chomatomyia horticola Goureau)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ra Hubuer),豇豆和四季豆上的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和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四季豆上的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 Koch),菜用大豆上的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ivar)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四季豆和豇豆上的朱砂叶螨(Tetranythus cinnabarinus)等。  相似文献   

15.
蔬菜上美洲斑潜蝇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斑潜蝇又名蔬菜斑潜蝇、甘蓝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1993年在海南首次发现,1995~1996年在全国各县(市、区)蔬菜上迅速扩散蔓延,成为蔬菜生产主要害虫之一,已知寄主植物60余种,其中葫芦科的黄瓜、丝瓜、西葫芦、西瓜等;茄科的番茄、辣椒、茄子等;豆科的四季豆、菜豆、豇豆、扁豆等;十字花科的青菜、白菜等.  相似文献   

16.
正美洲斑潜蝇,又名蔬菜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原产美洲,是一种蔬菜、观赏植物及饲料作物的毁灭性害虫。已有近40个国家将之列为最危险的检疫性害虫。自20世纪90年初在我国南方发现以来,迅速蔓延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给我国的蔬菜和花卉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该虫寄主范围甚广,全国已发现的寄主达26科312种,危害蔬菜达80种,主要蔬菜种类有黄瓜、丝瓜、冬瓜、番茄、茄子、菜豆、豇豆等葫芦科、茄科和豆科蔬菜。我国  相似文献   

17.
刘佳 《长江蔬菜》2002,(7):30-31
美洲斑潜蝇原产于巴西,属双翅目,潜叶蝇科,植潜蝇亚科,斑潜蝇属。自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陆续流行于佛罗里达、夏威夷等地,是美洲蔬菜生产的大敌。1993年传入中国,现已遍布全国大部分蔬菜产区,其中部分菜区受斑潜蝇危害日益严重,甚至在某些蔬菜上(如黄瓜等)达到绝产的程度。1寄主和危害1.1美洲斑潜蝇寄主广泛,危害作物多主要以幼虫蛀食植物叶片上下表皮之间的叶肉细胞及叶柄,成虫取食和产卵孔也能造成一定的伤害。嗜食豆科、葫芦科和茄科等植物。在我国已发现有16个科80多种植物受到危害。其危害蔬菜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18.
豆科蔬菜主要害虫有豇豆荚螟、马铃薯瓢虫、西花蓟马(见本刊2006年第11期)、豌豆彩潜蝇、美洲斑潜蝇(见本刊2006年第4期)、南美斑潜蝇、温室白粉虱、豆蚜(见本刊2006年第1期)等,在不同地区对豆科蔬菜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现将其识别与防治措施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葱斑潜蝇,又称葱潜叶蝇、串皮虫、叶蛆。该虫广泛分布于葱属植物栽培地区,由于近年来葱属植物栽培面积的扩大和蔬菜大棚栽培面积的发展,据调查已眩升为浙东地区葱属蔬菜,尤其是春秋季细葱上的常发性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20.
豌豆彩潜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G oureau)〕属双翅目(D iptera)、潜蝇科(Agrom yzidae)、植潜蝇亚科(Phytom yzinae)、彩潜蝇( Chromatomyia)。别名豌豆潜叶蝇、豌豆植潜蝇。该虫分布于全国各省份,为害多种蔬菜,对蔬菜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豌豆彩潜蝇发育周期短,世代重叠严重,卵和幼虫在叶片内钻蛀取食。很多药剂难以接触靶标,加之使用药剂种类选择不当,化学防治效果时常不理想。也有生产者频繁使用杀虫剂,造成豌豆彩潜蝇产生抗药性,结果既杀伤了自然天敌,豌豆彩潜蝇的为害也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