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均表明,辛硫磷、病毒杀虫剂、氟虫脲、除尽和高氯·辛乳油对棉铃虫和斜纹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适于在瓜菜上使用,可在目前海南瓜菜生产中大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江苏主要产茶区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在主要发生区进行茶尺蠖病毒杀虫剂的示范应用。结果表明,苏州市、无锡市为茶尺蠖发生区,南京市、扬州市为灰茶尺蠖发生区,镇江市、常州市为混发区;在低龄幼虫期,每667 m~2茶园使用150 mL茶尺蠖病毒杀虫剂防治灰茶尺蠖和茶尺蠖,防效分别为77.4%和77.3%;在高龄幼虫期,采用病毒杀虫剂与植物源农药混用,防效为99.6%。采用发生期预测为配套手段,在第1代孵化高峰期应用病毒杀虫剂,可作为茶尺蠖病毒杀虫剂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茶树害虫的病毒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坤山 《中国茶叶》2005,27(6):35-36
茶树害虫的防治,过去多采用化学防治,致使茶叶农药残留问题突出,影响了茶叶出口和食品安全.近年来,为了满足无公害茶,尤其是有机茶生产的需要,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已研制出两种茶园专用病毒杀虫剂(茶尺蠖病毒杀虫剂和茶毛虫病毒杀虫剂),并先后在浙江、江苏茶区大面积推广试用.由于病毒杀虫剂使用的要求、效果的发挥等与化学农药不同,因此,各地在防治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有利于病毒防治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并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现对病毒防治中的有关问题作一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喷施茶尺蠖病毒杀虫剂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茶尺蠖病毒杀虫剂防治茶尺蠖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已在浙江省茶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的剂型主要是茶尺蠖病毒水剂、……  相似文献   

5.
昆虫病毒作为一种微生物杀虫剂,正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病毒杀虫剂潜伏期长,见效慢,幼虫感染病毒后取食量的变化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Glass(1958)和Chamberlain(1958)用病毒防治红带卷蛾和烟芽夜蛾时发现,使用病毒后,幼虫的死亡率虽可达到100%,但不能减轻对作物的危害。Tanada(1962)使用病毒防治美洲棉铃虫,结果只有在幼虫1、3龄时感染病毒,才能避免对作物的为害。1973年,Harper使用人工饲料定量研究了病毒感染对粉  相似文献   

6.
4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毒力及其持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已禁用的高毒杀虫剂甲胺磷、久效磷和目前防治盲蝽的当家杀虫剂马拉硫磷、噻虫嗪对优势种类绿盲蝽的毒力作用和持效性,采用室内浸叶法测定致死作用,通过田间喷雾后定期取样和毒力测定来评估不同药剂的持效性。致死作用测定结果表明:高毒杀虫剂甲胺磷、久效磷在常规使用剂量下,对绿盲蝽若虫的致死率大于95%。持效性测定结果表明,甲胺磷、久效磷处理对绿盲蝽若虫和成虫的致死效果显著高于马拉硫磷和噻虫嗪,且甲胺磷、久效磷的持效性长于马拉硫磷和噻虫嗪。  相似文献   

7.
商建农  叶恭银 《茶叶》1999,25(2):80-82
本文测定了茶尺Huo核型多角体病毒与几种杀虫剂混用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8.
面对害虫的防治和抗药性问题 ,农民开始采用综合的或区域性的害虫管理计划 ,最大限度地使用“软”选择 ,如诱集作物、蛹爆裂和生物杀虫剂 ,这些措施对益虫如捕食性蛛蜘、甲虫和寄生蜂来说是“软”的 ,但对害虫如棉铃虫是“硬”的。生物杀虫剂简单地分两类——活的和死的 ,它们都是从活的有机体上获得的化学复合物 ,一些是有毒的 (如 Bt) ,另外一些是阻止取食 (如 Neem油 )。以病原体为基础的杀虫剂很多 ,在澳大利亚最著名的棉铃虫病毒是在 Gemstar上发现的 ,在世界范围内还有许多以病毒、真菌、线虫和细菌为基础的杀虫剂。在世界上销售量…  相似文献   

9.
油桐尺蠖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对茶叶产量影响较大,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虽能取得速灭油桐尺蠖的效果,但也杀伤大量天敌,破坏生态平衡,污染了环境。因此,昆虫病毒作为生物杀虫剂控制虫害受到广泛重视,1978年6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谢天恩等人分离一株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uzur,aSuppressari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BSNPV。近年来,利用该病毒防治油桐尺蠖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其安全性已成为人们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有关BSNPV杀虫剂的安全问题,祝庆荃等已对  相似文献   

10.
NPV──棉铃虫病毒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范阳,周青河南省安阳市农科所455000未荣杰河南省汤阴县生物农药厂456162近十年来,由于生产上长期单一、盲目使用化学农药,从而引起了严重的“三R”(即Resis-tance──害虫产生抗药性,Re...  相似文献   

11.
化学农药对茶园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分析了化学农药对茶园节肢动物结构组成、多样性、均匀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农药对茶园节肢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种数量、结构组成、多样性指数、物种分布的均习性等方面。农药费用高的茶园优势害虫种群密度大,尤以假眼小绿叶蝉明显。农药费用低的茶园,天敌的控制作用明显增强,节肢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虫情和天敌数量调查、水稻产量与千粒重测定和水稻生产实际收益比较的方法,在浙江富阳和重庆秀山两地进行了种植抗虫品种和减量使用杀虫剂的白背飞虱可持续治理技术的田间试验.设使用杀虫剂2次和农户管理(使用杀虫剂4~5次)两个处理,无杀虫剂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抗虫品种嘉花1号在各种杀虫剂处理中,白背飞虱成、若虫数量最低(0.9~3.3只/株),是感虫品种中香1号无杀虫剂处理的0.12%.无杀虫剂处理的蜘蛛数量分别是农户管理和杀虫剂2次处理的2.8~5.5倍和1.6~4.1倍.在同样的杀虫剂处理条件下,抗虫和耐虫品种的稻谷损失量和损失率较感虫品种明显地低.水稻生产的实际收益比较显示,无杀虫剂处理,种植嘉花1号可以增收1.13%~15.91%.因此,稻农种植抗虫或耐虫品种,减量使用杀虫剂至2次或不使用杀虫剂,充分利用蜘蛛等天敌的控制作用,完全能够有效地抑制白背飞虱种群的发生和发展,获得与常规杀虫剂用量(4~5次)相仿或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集标样,分离得到头叶线虫,并对此线虫进行培养,获得大批量线虫,作为供试线虫,在室内对几种不同类型杀虫剂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辛硫磷乳油、40%氧乐果乳油、50%对硫磷乳油、40.7%乐斯本乳油对头叶线虫具有一定的杀线虫活性,好于其它药剂,同时指出评价一种药剂杀线虫能力的高低还应进行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4.
茶皂素在农药工业中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总结了茶皂素在农药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概况 ,提出了今后开发的可能途径。文中对茶皂素在农药工业中应用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论述 ,从茶皂素的表面张力、接触角和湿润性 ,证明茶皂素是一种适合农药工业应用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实践证明 ,茶皂素作为可湿性粉型农药的湿润剂 ,能使可湿性粉剂农药的湿润性、pH、悬浮率等各项指标都能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茶皂素在乳油型农药中应用 ,可以作为增效、展着剂 ,提高农药的施用效果。茶皂素在除草剂可溶粉、水剂方面应用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施用效果 ,总体水平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本文还对茶皂素作为生物农药在水产养殖作清池剂、作物和蔬菜种植业作杀虫剂、杀菌剂、灭螺剂等方面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稻田土壤中杀虫剂的生态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含水量(风干土、50%和100%田间持水量、淹水状态),加与不加杀虫剂(三唑磷田间施用量),对稻田土壤部分性质的影响。含水量对土壤电子运输系统活度(ETS)/脱氢酶、总酚、蛋白质、磷脂含量产生显著影响, 但杀虫剂的加入不产生显著变化。ETS和总酚含量随含水量增加呈线性上升趋势。与不加杀虫剂对照相比,在所有含水量条件下,ETS略有降低,低含水量时稍明显;总酚的含量略有增加,但不显著。蛋白质不受杀虫剂影响。50%田间持水量时,土壤蛋白质有所降低,表明此时有较强的N矿化作用。50%田间持水量时磷脂含量达最大值,之后随含水量增加直线下降;在淹水条件下,磷脂含量最低。与不加杀虫剂对照相比,在较低含水量时,磷脂含量略有减少。上述研究也说明50%田间持水量时对微生物活性最适宜。  相似文献   

16.
蔬菜蓟马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随着蔬菜种植结构调整和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蔬菜蓟马为害不断加重,严重影响了蔬菜产业的发展。由于长期依赖化学农药防治,蔬菜蓟马已对许多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本文重点论述了蔬菜蓟马的为害特点、抗药性和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双丙环虫酯是一种由天然产物衍生而成的新型生物源杀虫剂,为明确其在茶园小贯小绿叶蝉防治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多地的药效试验和示范试验,综合分析了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和在茶叶中的残留情况。两个地区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效成分用量为15.00 g·hm-2和22.50 g·hm-2剂量下,50 g·L-1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药后1 d的防治效果为88.6%~93.4%,药后14 d为75.5%~85.5%,防治效果优于小贯小绿叶蝉的主要防治药剂虫螨腈,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在有效成分用量为18.75 g·hm-2剂量下,7个地区的示范试验结果显示,药后3 d的防治效果为88.9%~100.0%,药后14 d为60.2%~100.0%,防治效果优于当地常用防治药剂;药后7 d绿茶中双丙环虫酯的残留量在0.17~0.64 mg·kg-1,泡茶过程中双丙环虫酯从干茶到茶汤的浸出率为17.1%~19.1%;茶叶中双丙环虫酯残留的风险熵值远小于1,通过饮茶摄入双丙环虫酯引起的健康风险极低。因此,双丙环虫酯具有有效成分用量低、防治效果好、健康风险低等优点,适用于茶园小贯小绿叶蝉的抗性管理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Arthropods are an important group of macroorganisms that work to maintain ecosystem health. Despite the agricultural benefits of chemical control against arthropod pests, insecticides can cause environmental damage.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one and two applications of the insecticides chlorfenapyr (0.18 liters a.i. ha-1) and methamidophos (0.45 liters a.i. ha-1), both independently and in combination, on arthropods in plots of common bean. The experiment was repeated for two growing seasons. Principal response curve, richness estimator, and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he insecticides generally affected the frequency, richness, diversity, and relative abundance of the arthropods. In addition, the arthropods did not experience recovery after the insecticide applicat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nsecticide impacts were sufficiently drastic to eliminate many taxa from the studied common bean plots.  相似文献   

19.
稻飞虱饲养与抗药性筛选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就几种新鲜稻苗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发现20~25℃下无土培育的幼苗最适合室内稻飞虱生长、发育和繁殖,适合室内飞虱的大批量饲养。通过不同筛选方法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进行抗性筛选,比较不同方法的筛选效果,发现稻苗和飞虱同时喷雾的方法操作方便、抗性发展快,最适合于大量飞虱的抗性筛选。  相似文献   

20.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tomato fruitworm, Helicoverpa zea (Boddie), management program where insecticide application was made only when fruitworm eggs were detected on tomato foliage. Fruit damage and number of insecticide ap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egg scouting program and a standard fruitworm management program where insecticides were applied on a weekly schedule. On average, 59 and 43% fewer insecticide applications (for esfenvalerate and Bacillus thuringiensis, respectively) were required in the egg scouting program, compared with the weekly spray program, without any reduction in marketable yield. The average seasonal insecticide cost saving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the egg scouting program were $US109.33 and $US93.33 per ha for esfenvalerate and B. thuringiensis, respectively. When scouting was used, average net returns, considering machinery and labor costs, were $US146.45 and $US164.33 per ha higher for esfenvalerate and B. thuringiensi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