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糯玉米与棉花间作对蚜虫种群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棉田物种多样性对棉蚜的生态调控效应,于2016年系统调查了安徽安庆地区糯玉米与棉花不同面积比例间作模式下棉蚜与玉米蚜种群数量的时序动态。结果表明:在棉花苗蚜发生高峰期,棉花与糯玉米间作田棉蚜无翅蚜、有翅蚜发生高峰期的百株虫量分别极显著、显著低于单作棉田;在玉米蚜发生高峰期,与糯玉米单作田相比,棉花与糯玉米间作田玉米蚜无翅蚜和有翅蚜的百株虫量显著降低。因此,在蚜虫发生的高峰期,间作田蚜虫数量显著低于棉花、糯玉米单作,且以棉花与糯玉米面积比3∶1间作模式对2种蚜虫的控害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2004-2005年,喀什棉区棉蚜大暴发,2006年苗蚜控制好,发生轻,但伏蚜却大发生,是棉蚜发生史上唯一的一次苗蚜轻伏蚜暴发年。棉花的发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为害,棉蚜发生的地块较未发生棉蚜的地块单株结铃减少0.5~1.7个,而及时打药较未防治的棉田单株结铃增0.3~0.6个,棉花单产和总产  相似文献   

3.
新疆棉区棉田蚜虫为害以棉蚜、棉黑蚜为害为主,多年来新疆形成了以“以害养益、以益控害”为主要内容的防蚜植保方针、体系,由于棉田天敌种群数量发展时显滞后,蚜虫“超前”危害使棉花生育期滞后,导致棉花晚熟而减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棉蚜的危害,是实现植棉高产、高效、安全、优质的关健。1新疆棉田蚜虫大暴发原因新疆棉田苗期以七星瓢虫为多见,草蛉6月田间初零星可见,到7月上旬达高峰。七星瓢虫第一代雌成虫平均产卵135.1粒·头-1,成虫日食蚜量平均为54头,一生平均食蚜1609头。而棉田蚜虫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夏季若蚜4~5天脱皮4次变…  相似文献   

4.
棉蚜是本区棉田主要害虫之一,其发生为害影响棉花生产发展,特别是对膜下滴灌棉田的产量及品质造成极大为害.自2002年推广膜下滴灌节水技术以来的6年里,棉蚜始终处于持续高发态势.本区病虫中心测报站自成立时,针对棉蚜开展了系统性调查以及大面积的普查工作.2002年调查项目转向膜下滴灌棉田.经几年调查,对膜下滴灌棉田棉蚜消长动态及特点有了全面了解.为减轻棉蚜对棉花的为害,使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生产部门在总结大量治理成果的同时,归纳出了适合本地的有效防治措施,并将其逐步推广转化,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芮城县是棉花种植大县 ,每年棉蚜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随着近年来 ,抗虫棉迅速推广种植 ,棉蚜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 ,成为夺取棉花稳产高产的一个主要障碍 ,所以搞清楚棉蚜发生规律 ,准确预测发生期和发生量 ,正确决策防治办法 ,已成为棉花生产的一个关键性技术。1棉蚜大发生特点1 .1发生早 ,为害时间长。棉蚜是随着棉苗出土陆续迁入棉田的 ,往往是有苗即有蚜 ,一般 5月 5日棉蚜在棉田普遍发生 ,因近年来覆盖棉田面积增大 ,故棉苗出土较历年早 1 0天 ,棉蚜为害也随之提早。近年来棉蚜危害高峰期为 6月 2 0日、2 5日 ,比历年平均值推迟 1 6天和…  相似文献   

6.
2001年在南疆棉区地膜棉田通过不同喷药防治和人工接蚜调节虫量,研究棉蚜为害对棉株发育、子棉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蚜为害显著影响棉花发育、子棉产量和经济效益.经回归分析得知每株累计蚜头日数每增加1.0万个,成铃数下降率平均增加4.9个百分点.每防治1次,平均减少每株蚜头日数8804个,增加成铃数每株0.267个,每公顷挽回经济损失550.83元,而防治的收益/投资比为5.731.  相似文献   

7.
自1997年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商品化以来,面积迅速增加,至2005年达到330万公顷,占我国棉花面积的60%以上.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的暴发为害,但由于抗虫棉棉田施药量和施药次数的减少,也导致了棉田棉蚜、棉盲蝽等非靶标害虫种群上升,为害日益加重,研究其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十分必要.2006年研究了不同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上棉苗蚜及其天敌的发生特点,旨在为制订其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棉田蚜虫是敦煌市棉花生产中主要的干扰因素,种类较多、为害时间长、危害重是该区蚜虫的特点。经1994~1995年研究表明,综合防治技术是控制棉田蚜虫猖獗的关键,主要措施有(1)处理越冬场所,(2)合理密植,(3)推迟灌水,(4)地膜高温烫杀,(5)涂茎,(6)根施颗粒剂,(7)高效药剂喷雾,(8)敌敌畏熏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9.
棉蚜是我国棉花四大害虫之一。前人曾对棉花苗蚜的发生消长作过不少调查研究,但对于棉花伏蚜和秋蚜的发生危害以往研究得比较少。为了提高棉花伏蚜和秋蚜测报的准确性,更经济有效地指导大面积棉田的防治工作,同时减少常规测报伏蚜和秋蚜调查  相似文献   

10.
甘蔗蚜虫的发生和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调查目前福建蔗区为害甘蔗的蚜虫种类有绵蚜、黄蚜和刺根蚜,以甘蔗绵蚜发生最普遍,为害较严重。绵蚜田间发生消长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本文简要分析影响绵蚜发生的主要因素及蚜虫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七种杀虫剂对异色飘虫成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 Bt基因棉对棉蚜不具有抗性 ,但棉蚜的防治不容忽视 ,黄河流域棉区整个棉花生长期需防治3~ 4次。在防治棉蚜的同时 ,应重视天敌的保护利用 ,棉蚜的捕食性天敌以瓢虫类为主 ,其中苗蚜的天敌主要为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 ,但由于近年麦田麦蚜的发生严重 ,防治次数和用药量增加 ,滥用农药 ,加上七星瓢虫抗药性较低 ,造成七星瓢虫种群数量锐减 ,降低了向棉田迁移的基数 ,天敌数量下降明显。田间调查发现异色瓢虫 ( Leis axyridisPallas)已成为棉田棉蚜的优势捕食性天敌种类。2 0 0 3年初步研究了棉田 7种常用的有机磷类、菊酯类和新烟碱类杀虫…  相似文献   

12.
色板诱蚜     
河南省睢县安庄大队,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以生防为主的基础上,针对今年棉蚜发生早、来势猛、为害重的特点,充分发动群众,抓住有翅蚜迁飞的有利时机,利用棉蚜的趋黄性,积极推广色板诱蚜。今年全大队310亩棉花,于5月中旬在块块棉田插板,共插板2500多段。  相似文献   

13.
20%好年冬防治抗性棉蚜效果试验李琼芳四川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简阳641400棉蚜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四川植棉区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常为伏蚜大发生时期,除为害棉花的叶片、嫩茎外,还为害花冠、苞叶和果枝前稍部分,引起幼蕾大量脱落,造成减产。因此,...  相似文献   

14.
花生条纹病毒(Peanut Stripe virus PStV)是一种蚜传病毒.通过田间普查和抽样鉴定,初步明确了花生田主要蚜虫种类,其中优势种类与生态类型有关。棉花、花生邻作区以棉蚜为主,麦套花生和春花生区以麦长管蚜为主.单蚜接种试验表明定居蚜和许多迁飞过路蚜均可传播PStV,其传毒效率可用传毒贡献大小表示,传毒效率较高的有豆蚜、麦长管蚜和桃蚜,传毒贡献分别为40%、28%和16%。  相似文献   

15.
五种植物浸提液对棉蚜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棉蚜是棉花苗、蕾期的重要害虫 ,1 980年以来 ,因为棉花蚜虫的严重危害而频繁使用化学农药防治 ,导致棉蚜抗药性增强 ,棉田天敌大量死亡 ,棉蚜发生猖獗。为了克服棉蚜抗药性 ,保护天敌 ,保护环境 ,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 ,有益人类健康 ,适当使用一些植物性土农药防治蚜虫是必要的 ,为此进行了五种土农药药剂防治棉蚜的药效试验。1试验方法采集青蒿 ( Artemisia apia cea Hance)、苦楝( Melia azdearch)、臭椿叶 ( Ailanthus altissiimaSwingle)、辣蓼 ( Polygohum hydroplperl)、马齿苋( Portulace olercedl)、采集后粉碎 ,按不同比例加水…  相似文献   

16.
据调查,我国为害棉花的害虫共有310种,每年因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为便于指导防治,现将几种主要棉虫的发生为害期和防治指标介绍如下,供参考。棉蚜一年可发生20~30代,通常按季节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在棉花出苗期至6月底,常年为害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7月份为伏蚜发生期,为害高峰期多出现在7月中下旬。防治指标:苗蚜,3片真叶前卷叶株率5~10%,4片真叶后卷叶株率10~20%;伏蚜,卷叶株率5~]0%。棉铃虫一年发生四代,个别年份可发生不完整的五代。一代主要为害小麦,卵盛期在5月…  相似文献   

17.
北疆棉蚜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蚜 ( Aphisgosspii Glover)是北疆棉区的主要害虫 ,是影响棉花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1 991年、1 994年和 2 0 0 3年棉蚜在北疆各地普遍暴发成灾 ,损失率 1 0 %~ 30 %。为了掌握棉蚜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依据 2 0 0 3年北疆棉蚜发生特点 ,来商榷北疆棉蚜防治技术。1发生规律2 0 0 3年棉蚜在北疆各地发生较历年早 ,截止到6月下旬 ,棉蚜在棉田处于零星发生阶段 ,发生面积有限。6月底大量有翅蚜开始迁飞 ,造成棉田有翅蚜量回升 ,蚜源点较多 ,主要集中在市区周围的团场发生 ,而且发生较普遍。 7月上旬 ,棉蚜发生范围由市区周围团场 (乡 )扩展…  相似文献   

18.
棉蚜是棉花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尤其在5月底6月初的苗蕾期,黑龙港地区棉田缺水季节,蚜虫繁殖量呈指数曲线增长,蚜株率达100%,单株平均97头,严重影响了棉苗的生长发育。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根据蚜虫趋黄色的特性,采用棉花和生育期较短的西瓜间作的栽培方式,以达防治蚜虫的目的。这一措施的理论根据是,棉瓜间作并进行地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疆南疆棉区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技术,由于栽培方式的改变,棉田生态小气候也发生了变化,使棉田“三虫”的消长规律发生了改变,为了使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更经济、安全、有效,根据多年的实践及调查,提出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三虫”的防治对策。1膜下滴灌条件下“三虫”发生1.1棉蚜。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蚜的发生较常规灌棉田发生程度偏重,扩散速度快,发生期长。从农一师三团系统调查可知(图1),前期不同灌溉条件下蚜量无明显差别,6月10日后由于灌溉的影响,不同类型的棉田蚜量呈现明显的变化,滴灌棉田蚜量上升较快,在高峰期单株3叶蚜量明显高…  相似文献   

20.
王忠华 《中国棉花》2006,33(3):32-33
1棉蚜在奎屯垦区发生情况据室外棉蚜寄主植物调查,棉蚜于2005年4月中旬开始孵化,20cm枝条上干母1头。林带蒲公英棉蚜也于同期活动,有虫株率为0.04%。5月9日奎屯垦区一二四团和一三一团黄板上已诱到棉蚜,5月中旬开始迁移。另据一二五团5月7日调查棉黑蚜已迁入棉田为害,有蚜株率0.4%,发生期比2004年提前14天,5月21日局部呈点片发生,有蚜株率达36%,百株虫口上升到121头。车排子5月24日棉田调查,棉黑蚜有虫株率0.2%,百株蚜量0.2头。棉黑蚜在棉田发生较轻。5月中旬棉长管蚜已在苜蓿地始见,始见期比2004年提前10天。棉田在6月上旬出现棉蚜中心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