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型昆虫桑蓟马在60年代是次要的桑叶害虫,但是从70年代初期,桑蓟马为害逐步加剧,70年代中期至今,在全市广大蚕区己上升为主要桑叶害虫即酿成"小虫成大灾"的局面.凡受桑蓟马为害严重的桑园,夏秋蚕饲养就困难,蚕茧就不能丰收.所以近年来,把桑蓟马列入桑园主要害虫来防治.防治桑蓟马的阈值,根据我们的体会,一般亩虫量最少在百万只以上.作为防治标准的起点如果桑蓟马亩虫量很少就进行防  相似文献   

2.
<正> 桑介壳虫是桑树的枝干害虫,它以针状口器插入皮内吸食汁液,影响桑树正常发育,妨碍桑芽萌发。近年来,由于桑园密植,通风透光差,郁闭多湿,有利于桑介壳虫的孽生。目前,已成为桑园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探索桑介壳虫的防治适期及筛选有效药剂,我们自80年冬开始观察桑介壳虫的生长发育规律,并进行防治适期及不同药剂防治效果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3.
研究杀虫、杀螨剂溴虫腈在桑树害虫与非靶标昆虫家蚕之间以及桑树害虫之间的差异性毒力,为溴虫腈在桑园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采用浸叶法测定24%溴虫腈悬浮剂对野桑蚕、家蚕、桑螟、桑尺蠖的室内毒力选择性比值较高,其LC50值倍数比例为362∶126∶1.6∶1,各种试虫对该药剂的敏感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桑尺蠖>桑螟>家蚕>野桑蚕,该药剂对家蚕的毒性很小。分别采用80、160、320 mg/L 3种质量浓度溴虫腈悬浮剂稀释液喷施桑树后间隔1、3、6、9 d采摘桑叶饲养家蚕3龄幼虫至上蔟,除用320、160 mg/L溴虫腈悬浮剂稀释液处理区间隔1 d的桑叶养蚕后,家蚕的各项生理指标与清水对照区差异极显著(P<0.01)外,其它处理区无显著差异(P>0.05),并无迟发性毒性效应。田间防治试验表明,24%溴虫腈悬浮剂对桑树害虫的毒力具有选择性,试验期桑园内的几种害虫对该药剂的敏感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桑尺蠖>桑螟>桑毛虫>桑剌蛾,320、160、80 mg/L 3种质量浓度溴虫腈悬浮剂稀释液喷施后7 d对桑尺蠖的平均防效极显著优于对照农药267 mg/L辛硫磷稀释液的防效,而对桑螟的平均防效低于对照农药200 mg/L灭多威稀释液的防效(94.2%)。研究结果显示溴虫腈用于桑园害虫防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毒力,对非靶标生物家蚕的毒性较低,该药剂适合用于对桑尺蠖等桑园害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王奇  张岩 《江苏蚕业》2014,(3):21-23
桑尺蠖常以2~4龄幼虫越冬,不同的越冬虫龄直接导致翌年桑尺蠖发育开差较大,造成世代重叠。桑尺蠖在桑树生长期间内持续不断地发生、危害,给桑园害虫防治工作造成很大压力。笔者根据本地区桑园内桑尺蠖发生、危害特点,总结出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桑尺蠖综合防治措施,强化防治桑尺蠖效果。  相似文献   

5.
桑尺蠖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桑尺蠖是杭嘉湖蚕区主要桑树害虫.一年发生4代,以第四代3~4龄幼虫越冬,翌年早春桑芽开始萌动时,食害桑芽;开叶后为害桑叶,随着龄期增长,食叶量逐渐增加.为害严重时,造成树势衰弱,桑叶大幅度减产.近年来,我们对桑尺蠖的为害损失进行了室内养虫试验、田间小区接虫测产及笼罩接虫调查桑树不同生育期受桑尺蠖为害的状况及对产量损失率等试验并对防治适期与防治指标作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桑瘿蚊是我县桑树的主要害虫,为了摸索对该虫的测报和防治途径,在蔗螟,稻瘿蚊性引诱的启发下,从七七年起,我们利用桑瘿蚊雌虫活体的性外激素诱杀雄虫试验、事实证明,桑瘿蚊具有较强性引诿的特点,这就为桑瘿蚊的综合防治提供一个新途径,现将试验方法,及三年来试验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桑螟的生活习性及其天敌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螟(Diaphania pyloalis Walker),俗名油虫、青虫、卷叶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国内蚕区都有发生,湖州地区一般9~10月份第5代为害最烈.桑螟作为一种常见桑园害虫,在发生上往往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其来势之凶猛,危害之严重令人卒不及防,尤其第5代桑螟一般正处于中秋蚕期,给桑园防治带来极大困难,往往任其危害,常暴发成灾.有鉴于此,为了探索桑螟的年生活史、习性及其天敌,了解其消长规律,用于指导桑螟的防治.笔者自1998年起进行了3年的观察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普及桑树保护的有关知识。现将顺德县桑园主要害虫的发生和防治情况整理简介如下,供参考。一、桑瘿蚊桑瘿蚊又称桑瘿蝇,属双翅目瘿蚊科。七十年代初,该虫是珠江三角洲桑园新发现的主要害虫之一,顺德、南海、中山等蚕桑主产县均严重发生。  相似文献   

9.
桑螟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钱祥明,洪志英,王卫明,管小康(吴江市蚕桑指导站)(吴江市多种经营管理局)桑螟Diaphaniapyloaliswalker俗名青虫、油虫、卷叶虫等,是江苏省秋期为害桑叶的主要害虫。一九九○年秋期,吴江市大面积遭受桑螟的为害,损...  相似文献   

10.
桑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以幼虫寄生桑树顶芽内,用口器咬伤顶芽组织,吸食汁液,轻者造成顶芽畸形弯曲,重者造成“止心“,腋芽萌发,侧枝丛生,叶质老化,树势矮小,桑叶减产20%~40%。目前该虫已成为我县桑树主要害虫之一。笔者经几年对桑瘿蚊的调查、防治,总结出一整套防治桑瘿蚊的综合措施。1 桑瘿蚊的生活规律桑瘿蚊在我县1年发生5代,各世代幼虫发生期一般为第1代在6月中旬末;第2代在7月上中旬;第3代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4代8月中下旬;第5  相似文献   

11.
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在桑树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重庆市北碚区现有桑园367hm2,其中用于养蚕的桑树只有67hm2,生态桑267hm2(含撂荒桑园),果桑33hm2。由于近年来养蚕数量的大幅下降,蚕农不愿意投入劳力,对桑树的管护松懈,农业防治工作也被忽视,桑树害虫的发生较以前有所加重,导致桑树害虫猖獗。其主要害虫有桑尺蠖、野蚕、桑毛虫、桑螟、桑蟥、桑卷叶蛾、桑橙瘿蚊与桑瘿蚊、桑蓟马、桑叶螨、桑象虫、桑天牛、蜗牛等。多年来一直以化学农药作为桑树治虫的快速  相似文献   

12.
正桑尺蠖(Phthonandria atrilineata Butler)属鳞翅目、尺蠖蛾科,别名造桥虫、弓腰虫等,是危害桑树芽叶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正常年份,睢宁县李集镇桑尺蠖以2~4龄幼虫在桑树枝干隙缝或附于枝条背面越冬,具较强的耐寒能力,越冬成活率高。由于越冬虫龄不同,翌年越冬代桑尺蠖的个体间发育开差较大,甚至最多可以相差到40 d以上,从第1代起,各代桑尺蠖幼虫发生期就比较悬殊,世代重叠严重,直接导致桑园内桑尺蠖不间断地发生危害,防治困难。1李集镇桑尺蠖发生规律1.1发生世代桑尺蠖在李集镇1年发生4代,每代个体间发  相似文献   

13.
20%亚胺硫磷EC1000倍对低龄桑螟、桑尺蠖防效较好,可用于桑园鳞翅目害虫的常规防治.防治高龄虫时使用浓度应提高到500倍左右.亚胺硫磷对家蚕的残毒期中等,500倍叶面喷雾10 d、1000倍8 d对家蚕安全.  相似文献   

14.
董廷宣  杜家纬 《蚕业科学》1992,18(2):127-128
<正> 桑蟥是桑树害虫中被列为检疫对象的一种,广泛分布在全国近20个省、区。在山东地区,桑蟥为害乔木桑尤为严重,且人工和药剂防治困难,在应用药剂防治时常与养蚕安全有矛盾,故研究先进的防治技术是当务之急。应用性信息素防治害虫是近年国内、外新兴的防治技术。应用人工合成的桑蟥性信息素进行田间诱杀雄虫,可大大降低交配率,压低田间虫口密度。此法具有专一性强,无污染,对天敌无害,对养蚕无影响等优点,是一种经济、高效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5.
桑螟土名叫油虫、青虫、或卷叶虫,是嵊州市桑园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受该虫危害范围甚广,部分地块桑园曾导致片叶无收、买叶或倒蚕的困扰,影响张种产茧量.笔者通过定点系统调查、田间观察记载等方法,基本摸清了桑螟在嵊州市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现将调查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桑螟是资中县危害桑叶,传播蚕病的主要害虫。根据普查,该虫危害率达50~60%。严重时可达90%。为此,我们从1983年~1990年,对该虫进行了系统研究,掌握了桑握在资中的发生规律,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测报、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 桑尺蠖是杭嘉湖蚕区的主要桑树害虫,近年来大量发生,为害猖獗,给蚕桑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有的地方桑叶损失率达10%以上,形成虫与蚕争吃桑叶的局面。3年来在防治桑尺蠖的同时对桑尺蠖的为害与分布型作过调查,对桑叶损失作过田间小区接虫试验,为了使损失率估计趋于实际,净食叶  相似文献   

18.
1 鞘翅目桑树害虫的种类。鞘翅目害虫种类繁多,其总的特征为:体壁坚硬,质地角质。主要的害虫有桑象虫、桑大象虫、桑小灰象虫、黑绒金龟子、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桑黄萤叶甲、中华桑萤叶甲、桑天牛、桑虎天牛、黄星天牛、桑梢小蠹虫等,其中桑园中常见的害虫有桑象虫、暗黑鳃金龟、桑黄萤叶甲、桑天牛和桑梢小蠹虫等。  相似文献   

19.
桑螟(Marayonia Pyloalis Walkey)是桑树常见害虫,俗称卷叶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我区桑园常见发生,局部为害较重。为了解桑螟在我区发生规律和筛选高效、低毒、对蚕安全的农药进行防治,笔者在79年开始对该虫作了一些调查观察和进行药物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20.
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对部分桑园害虫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国祥  孙永军 《蚕业科学》2011,37(3):538-543
为了探讨从传统中草药苦参中提取的苦参碱用于桑树害虫防治的可行性,用2%苦参碱稀释药液对部分桑园害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并检测其对家蚕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苦参碱对桑尺蠖、桑毛虫、棉大造桥虫、红腹灯蛾、白毛虫有较强的毒力,其LC50分别为23.55、28.73、28.52、30.71、25.61 mg/L,以1 500倍稀释药液对上述5种害虫室内处理24 h后的死亡率为92.18%~96.78%,并且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24 h虫口退减率为89.81%~96.00%;对桑园微型害虫桑蓟马和朱砂叶螨也有较强的毒力和防治效果,1 500倍稀释药液室内处理24 h后的死亡率分别为95.52%、98.07%,田间防治24 h虫口退减率分别为90.61%、92.55%;对桑螟、野桑蚕的毒力较低,LC50分别为364.47和351.01 mg/L,1 500倍稀释药液对2种害虫室内处理24 h后的死亡率仅有3.13%和3.83%,田间防治24 h虫口减退率分别为18.06%、8.70%。用2%苦参碱的2 000倍、1 500倍、1 000倍稀释药液喷施桑树后,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4、8、32 h,安全间隔期后采摘桑叶喂蚕,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和产茧量性状无不良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苦参碱对桑园害虫防治具有选择性药效,如果桑园害虫的优势种群为桑尺蠖、棉大造桥虫、桑毛虫、红腹灯蛾、白毛虫、桑蓟马、朱砂叶螨,可以考虑采用苦参碱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