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四川蚕业》2021,(1):30-31
正按照四川省委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的明确要求,宜宾积极围绕"高质量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市,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市"的发展目标,聚焦蚕桑产业"良种、良法、良机、良田、良制"的有机融合,助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2016年,宜宾被授予"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称号;2019年,高县和珙县被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宜宾桑蚕茧"被认定为四川省第二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目前,全市桑园面积达58万亩(3.87万hm2),全年发种56万张,产茧2.43万t。  相似文献   

2.
杨学东 《四川蚕业》2011,39(1):1-2,6
<正>2010年,注定是珙县蚕业发展最不平凡的一年,注定是珙县蚕业发展最浓墨重彩的一年,注定是珙县蚕业共创辉煌再谱新篇的一年,珙县蚕业人以"争的意识"、"抢的精神"、"拼的状态",政企同心、干群同力、目标同向,创造了蚕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李要君 《四川蚕业》2012,40(2):54-55
<正>2012年,珙县孝儿镇抢抓四川省现代农业千亿增收工程和宜宾市丘陵山区十万亩蚕桑循环产业带建设发展机遇,将壮大蚕桑产业作为特色富民的战略举措来抓,提出了"农业特色化、特色产业化、产业基地化"的发展思路,规模化发展蚕桑  相似文献   

4.
<正>在全省蚕业学术研讨会上,珙县智溢丝绸有限公司钟坤全总经理介绍了珙县蚕桑产业发展情况,特别是推进省力化养蚕的具体做法,其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5.
杨学东 《四川蚕业》2009,37(4):49-51
<正>当前,珙县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滞后效应逐步凸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增大导致由"通胀"转向"通缩"带来的蚕业产业调整期,在底洞镇南桥村、景阳村和白合村,按照桑-蚕-菜-苕-禽-  相似文献   

6.
《四川蚕业》2017,(2):7-8
<正>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珙县富民蚕业专业合作社把现代蚕业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有机地结合起来,夯实扶贫支撑产业基础,稳定脱贫致富经济来源。通过两年来的努力,现代蚕桑产业为贫困户增收致富发挥了极其明显的作用,让贫困户找准了方向,看到了希望,明确了路子,坚定了目标。1珙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珙县栽桑养蚕的乡镇有14个,占全县17个乡镇的82.3%,栽桑养蚕村有158个,占全  相似文献   

7.
《四川蚕业》2017,(4):6-7
<正>珙县位于四川宜宾南部,海拔310~1642m,幅员面积1148.13km~2,辖11镇6乡,农户9.27万户34.64万人。近年来,珙县紧紧围绕国家级农业蚕桑标准化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等战略部署,突出"创新转型、融合发展"主题,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实施全域绿色生态农业,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2016年全县  相似文献   

8.
钟坤全 《四川蚕业》2009,37(4):20-20
<正>2009年7月17日,是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上下大喜的日子,在省、市、县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下,"珙县智溢蚕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了。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珙县蚕桑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珙县蚕桑产业逆势而上的成功经验在于:政府重视蚕桑产业的发展、贯彻落实蚕桑实用技术、采取标准水分条件下折算公斤鲜茧粒数来确定鲜茧收购价格的方法、适度规模化经营、精选产品发展桑园综合利用、稳定蚕农收益稳定蚕农队伍。  相似文献   

10.
珙县是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县、省级贫困摘帽县、"6·17"地震重灾区。近年来,我县以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提高产业综合效益为核心,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把蚕桑基地建设融入国家生态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全力推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李要君 《四川蚕业》2009,37(2):56-57
<正>珙县蚕业产业发展同全国其它行业一样,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极大冲击和挑战。为了有效地抗击金融风暴,保护蚕农利益,保护产业基础,保护龙头企业在危机之中顺利渡过难关,使确定的产业目标稳定推进,县委、县政府调整工作思路,强化发展理  相似文献   

12.
李要君 《四川蚕业》2013,(4):30-30,33
<正>现代蚕桑产业是珙县农民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因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全方位推进发展,倾力做强做大蚕业产业,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善于探索,勇于创新,坚持规模发展,科技增效的原则,全力推进"三高蚕业"示范。1面对现实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13.
《四川蚕业》2017,(4):1-5
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2017年9月22日,四川省农业厅在宜宾市珙县召开了全省现代蚕桑产业发展工作会,会议重点分析了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研究蚕桑产业如何更好地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思路与举措。省农业厅产业处胡强处长作了"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重点、推进四川蚕桑产业再上新台阶"的主题报告。现将胡强处长讲话全文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正5月11日,温氏50万头生猪一体化建设项目竣工暨"双百万"头生猪一体化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四川珙县巡场镇鞍子村举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朝波出席了主会场开工仪式,为珙县温氏家庭农场主代表颁发确权证书,并到珙县温氏总部参加揭牌仪式。自2016年广东温氏集团与珙县签订协议计划打造年出栏50万头生猪项目以来,珙县已与温氏建立起合作关系的养殖户达167户,累计建设522条生产线,2019年年均代养费达到295.33元/头,户均年收益达到67万元。  相似文献   

15.
正"十三五"开局以来,宜宾市蚕业工作紧紧围绕"做优一粒茧、拉长一根丝、开发一株树、盘活一片地、富裕一方人"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以传统桑蚕生产为主线、以蚕桑资源的多元开发为突破口,积极推广实践新型综合利用模式,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改革,大力提升产业扶贫成效。我市珙县县委、县政府积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产业发展引导,率先对发展桑枝食用菌(香菇)产业  相似文献   

16.
<正>珙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是宜宾市"南大门",辖8镇9乡,262个行政村,幅员面积1149.5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珙县的县情特征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因林而美,全县林地面积82.2万亩,森林覆盖率48.57%,绿化覆盖率53.17%,是四川省第一个全面实现绿化达标的盆周山区县、全国大林业开发试验区和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百佳县"。缘僰而名,有  相似文献   

17.
对峨山县山地鸡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明确产业定位,引进土鸡品种;组装产业集群,铸造龙头企业;探索"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子;发展配套产业,提升综合效益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蚕桑产业是宜宾市规划的"741"特色农业产业之一,是丘陵山区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十二五"以来,宜宾市蚕桑产业布局由分散向集中转变,经营规模由零星分散向适度规模转变,生产模式由单一蚕业向立体农业转变,形成环绕高县、珙县、兴文县、筠连县、宜宾县13333hm~2(20万亩)蚕桑产业长廊,基本形成桑、蚕、种、茧、丝、绸较完整的产业链。产业支撑方面基本构建起了蚕桑研发、转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专业分工理论和契约理论,借助调查问卷、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兔产业"公司+农户"组织及其扩展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公司+养殖户"为代表的产业化经营是兔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个产业链主体在"公司+养殖户"为代表的产业化经营发挥不同的作用;山东省兔产业"公司+农户"组织及其扩展模式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正珙县地处四川宜宾南缘,全县幅员面积1149. 5km~2,辖11镇6乡、262个村。全县桑园面积1. 23万hm~2(18. 5万亩),年产鲜茧7650t,蚕业综合产值达12. 5亿元。近年来,珙县以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为主线,以资源多元开发为突破,将桑枝食用菌(香菇)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的重要产业抓手,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