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许勇 《农村科技》2009,(10):9-9
新葵杂6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油葵杂交种。该产品具有产量稳定、含油率高、抗逆性强、抗锈病和霜霉病等优良特性,但由于新葵杂6号亲本自交系母本109A与父本7961—241恢复系花期不遇,给杂交制种带来较大困难。在制种过程中,调节花期是最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华北低平原区高产油葵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宜华北低平原区独特气候特点和种植模式的油葵品种。[方法]通过对引进的新葵10号、S698、S567、新葵22号、新葵20号、S998、S667、S672 8个油葵新品种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抗性和经济性状的比较,分析鉴定各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和经济性状。[结果]在参试的8个油葵新品种中,S567和新葵22号综合性状好,增产潜力大,稳产性较好,全生育期较短,经济效益显著,适于在华北低平原区推广种植。[结论]该研究为华北低平原区油葵生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向日葵是一种耐瘠薄、抗盐碱、抗干旱的作物,除沼泽土、重砂质土和石灰质土外,均可种植. 一、品种 食用向日葵的主要品种有:三道眉、星火花葵、星火黑大片和美二花葵等;油用向日葵的主要品种有:S33(澳33)、S47、G101等. 二、种子处理 1)精选种子:要选用纯度较高、粒大饱满的种子做种.精选良种应在搞好田间选株、单盘收获、场上风选的基础上,还应抓好播前筛选或人工粒选,清除秕粒、杂粒和病粒.  相似文献   

4.
向日葵白锈病和黑茎病是近年来外来入侵的两种检疫性新病害,国内对种植的向日葵品种抗病性鉴定研究较少.在自然发病条件下,通过对2011年新疆伊犁河谷新源县向日葵种植产区的32个向日葵品种(油葵16个品种,食葵16个品种)发病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向日葵品种间存在明显的抗病性差异,向日葵两种外来入侵检疫性病害-向日葵黑茎病、白锈病的抗性调查结果.32个品种无一免疫品种.油葵品种对黑茎病的相对抗病性无免疫品种,有6.25%表现为高抗,68.75%表现为中抗,18.75%表现为中感,6.25%表现为高感;对白锈病的相对抗病性无免疫品种,37.5%表现为高抗,50%表现为中抗,6.25%表现为中感和高感.供试油葵品种中CK3-KWS303、TK555、TK601三个品种向日葵黑茎病、白锈病的病情指数相对较低,抗病性强,产量高;CK3-KWS303、TK555二个品种产量较高.食葵品种对黑茎病的相对抗病性无免疫和高抗品种,25%表现为中抗,50%表现为中感,25%表现为高感;对白锈病的相对抗病性无免疫品种,6.25%表现为高抗,62.5%表现为中抗,12.5%表现为中感,18.75%表现为高感.供试食葵品种中CK1-5009向日葵黑茎病、白锈病发病较轻,对黑茎病表现为中感,白锈病表现为中抗.  相似文献   

5.
向日葵是一种耐瘠薄、抗盐碱、抗干旱的作物,除沼泽土、重砂质土和石灰质土外,均可种植。 一、品种 食用向日葵的主要品种有:三道眉、星火花葵、星火黑大片和美二花葵等;油用向日葵的主要品种有:S33(澳33)、S47、G101等。  相似文献   

6.
薛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3,(21):39-40,59
在内蒙古赤峰市向日葵黄萎病重发地建立向日葵黄萎病自然病圃,对28份食葵品种和22份油葵品种进行了抗黄萎病鉴定。鉴定结果显示,食葵品种中有感病品种(S)13个,中抗品种(MR)4个,抗病品种(R)5个,高抗品种(HR)6个。油葵品种中,有高感品种(HS)3个,感病品种(S)2个,中抗品种(MR)3个,抗病品种(R)11个,高抗品种(HR)3个。  相似文献   

7.
湖南油葵品种(系)引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搜集和引进的9个油葵新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对其适应性、丰产性、抗性和农艺性状等观测比较。结果表明:美葵DL667、矮大头1023、黑矮人油葵和S606适应性强,丰产性好,适合湖南推广种植;矮大头567DW和矮大头HQ1167产量表现不佳,需继续观察示范;韩国CS、新葵5号和美葵562产量偏低,不是很适合湖南省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8.
根据奇台地区特殊气候条件,麦类试验站于2012年冬油菜收获后进行油葵复播试验,平均667米2产油葵210千克。一、品种选择选择生育期60~65天的早熟高产优良油葵品种新葵杂5号。该品种表现出品质好、耐菌核病、抗锈病、抗倒伏能力强等特点。二、播前准备1.整地2012年6月25日冬油菜收获后,按照"墒、平、松﹑碎﹑齐﹑净"六字标准,未灌水浇地,直接深翻。深度不低于25~30厘米。用48%氟乐灵100克,对水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2005,(10):25-25
六、向日葵(油用型)36、品种审定编号:蒙审葵2004001号品种名称:S40引进单位:北京德农种业赤峰分公司特征特性:叶片:叶片平均39片。花盘:花盘直径22厘米左右。植株:株高230~240厘米。籽粒:千粒重50克左右,容重430克/升左右,出仁率73%~78%。品质:经吉林省向日葵研究所测定S40含油率46.3%。病虫发生情况:耐菌核病,抗霜霉病、黄萎病和向日葵螟虫。试验情况: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油葵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48.9千克,较对照G101增产17.3%,较对照S31增产4.9%;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油葵中熟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262.9千克,较对照S31增产7.3%,较…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对33个玉米品种接种玉米锈病混合菌种,分析每个品种对玉米锈病的抗感情况,从而对其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玉源1号发病程度最重,病情指数为87;登海605发病程度最轻,病情指数为8.97;33个玉米品种中,玉源1号和郑单958表现高感(HS),登海605表现高抗(HR)。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不同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病机制,以2个抗病品种中油821、德油5号和2个感病品种皖油14、杂优1号为材料,采用草酸浸叶以及不同致病力的核盘菌菌株NG4、WW2接种不同抗性的油菜品种后,对其叶片中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未接种时4个油菜品种MDA含量差异很小,接种发病后抗、感材料MDA含量均增加,但感病材料MDA含量明显高于抗病材料,且上升的幅度大。未接种时抗病材料Pro的含量高于感病材料,接种发病后Pro含量都上升,但抗病品种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可溶性糖含量都是先升高后降低,感病品种上升幅度显著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抗性品种接种后24 h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达到最低值,48 h达最大值,后下降但高于对照。感病品种的含量24 h达到最大值,后降低。  相似文献   

12.
锥栗对栗疫病抗性与过氧化物酶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研究测定了20个不同抗病性的锥栗品种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比活性及同工酶.结果表明,接种后72h起,抗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比活性均比感病品种高,各个品种的酶活性及比活性均在接种后120h时达到最高峰.接种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不能显示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接种后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抗病品种增加2条,中抗品种增加1~2条,感病品种增加0~1条.  相似文献   

13.
四川小麦主要生产品种(系)分小种抗条锈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5年,用优势条锈小种条中29号,条中30,31号及混合菌种对我省60个小麦生产品种,进行分小种成株期锈性鉴定。结果表明,我省绝大多数小麦品种抗条中29号及其以前菌系;感条中30和31号新菌系。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宜在建三江地区种植的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系),2011年对建三江地区栽培的31个品种(系)进行叶瘟、穗颈瘟抗性监测并作出鉴定分析。稻瘟病抗病(R)品种(系)有:龙粳28、龙粳29、龙粳30、绥粳10号、龙生01-107、龙生01-028-2共6个品种(系),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19.35%;中抗病(MR)品种(系)有:垦稻12、垦鉴稻5号、龙盾107、龙粳27、龙育03-1789、龙交04-908共6个品种,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19.35%;中感(MS)品种有:垦稻19、垦稻20、垦稻21、垦稻22、垦鉴稻6号、莲稻1号、龙交06-192、龙交06-2110、龙粳20、龙粳21、龙粳25、龙粳26、三江1号、绥粳8号共14个品种,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45.16%;感病(S)品种有:垦稻17、龙粳31、龙粳32、绥粳3号共4个品种,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12.90%;高感病(HS)品种有空育131,占总鉴定品种数量的3.23%。并就如何改进稻瘟病抗性鉴定技术提出了见解,讨论了稻瘟病抗性评价在水稻安全生产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麦品种抗麦红吸浆虫鉴定及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4—2006年利用一套较完整的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对425份生产推广品种(审定品种)、优质麦、区试品种及品种资源进行了抗麦红吸浆虫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差异显著,抗性较好的品种(系)有56份,其中高抗占13.18%、中抗占12.71%、低抗占23.29%、感虫占20.47%、高感占30.35%。在近年已审定品种中,石7221、良星99、1457、衡71-3、中麦9、石新822、石家庄11号7个品种对麦红吸浆虫均表现出较稳定的抗性。鉴定出对麦红吸浆虫抗性较好的新品系18份,没有鉴定出对麦红吸浆虫抗性较好的优质麦品种,其鉴定结果为生产和育种部门利用抗虫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黑穗病是威胁糜子产量的重要病害,防治黑穗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种植抗病品种。本研究测定黑穗病菌胁迫对糜子叶片防御酶系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筛选鉴定糜子黑穗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指标,为选育抗黑穗病的糜子品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不同糜子资源为材料,田间种植条件下采用种子饱和接种法接种黑穗病菌,2012—2013年进行糜子黑穗病抗性鉴定,筛选不同抗性的糜子品种。2014年研究不同抗性糜子苗期(SS)、拔节期(ES)、抽穗期(HS)、灌浆期(FS)叶片防御酶系及抗氧化物质对黑穗病菌胁迫的响应,防御酶系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抗氧化物质测定抗坏血酸(As 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经连续两年糜子黑穗病抗性鉴定,黑虼蚤(R1)、驴驼川(R2)和小麦糜子(R3)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0和0.73%,为抗病品种;黄硬黍(S1)、宁04-262(S2)和Ym0965(S3)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9.71%、19.86%和32.28%,为感病品种。接种糜子黑穗病菌后,感病品种糜子叶片PAL活性变化幅度大于抗病品种,表现在拔节期PAL活性为3 610.8 U·g~(-1) FW,显著高于抗病品种的2 520.7 U·g~(-1) FW,而灌浆期为2 425.0 U·g~(-1) FW,显著低于抗病品种的2946.0 U·g~(-1) FW。抗、感品种糜子叶片APX活性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拔节期显著最低;感病品种糜子叶片APX活性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为461.1 U·g~(-1) FW和516.7U·g~(-1)FW)显著高于抗病品种(分别为361.5 U·g~(-1)FW和428.2 U·g~(-1)FW)。2类品种叶片GR活性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抽穗期GR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且抽穗期感病品种叶片GR活性显著高于抗病品种,其中感病和抗病品种糜子叶片平均GR活性分别为271.9和167.4 U·g~(-1)FW。糜子受黑穗病菌胁迫后,6个品种叶片As A含量在147.7—344.8μg·g~(-1)FW范围内波动,无明显规律,且抗、感品种间无显著差异。抗病品种糜子叶片GSH含量从苗期到抽穗期显著降低后到灌浆期又显著升高,而感病品种糜子叶片GSH含量从苗期到抽穗期显著降低后到灌浆期并无显著变化,并且灌浆期抗病品种叶片GSH含量为984.7μg·g~(-1)FW,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的676.0μg·g~(-1)FW。【结论】不同糜子品种对黑穗病的抗性不同,黑穗病菌胁迫可引起糜子叶片防御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变化,拔节期和灌浆期PAL活性、抽穗期和灌浆期APX活性、抽穗期GR活性、灌浆期GSH含量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鉴定糜子对黑穗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福建柑桔溃疡病菌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XC25和 XC29)和南京(XC31)菌株作对照,对从福建柑桔主要栽培品种上分离的28个柑桔溃疡病菌株进行培养性状,形态、生理生化、血清学,噬菌体敏感性和致病性的比较研究。试验初步表明,福建的柑桔溃疡病菌属于毒力较强的 A 致病型,且具有一定的分化。试验还表明,柑桔品种的抗病性变化较大。有感病、中抗和抗病等各种类型。在研究溃疡病菌菌系分化时,应选择中抗品种作为鉴别品种,采用无伤痍接种法较好。  相似文献   

18.
用华南、长江流域和华北的6个白叶枯病菌系测试32个籼稻和42个粳稻主栽品种的抗性。籼稻中有78%全感6个菌系。其中青华矮、二九丰、910、929、威优6号及对照IR20高抗全部菌株。粳稻品种中,40%抗6个菌株,约占56%抗其中的3-5个菌系。秀水48、城特232、邳早15、垦系2号、早生爱国3号及对照品种银河表现突出。本文试分析其系谱渊源,这些籼稻品种的亲缘大多不抗白叶枯病,而这些粳稻品种的培育计划中有意或无意地广泛采用了抗病亲本。  相似文献   

19.
甘蔗常用亲本及其衍生品种的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为获得抗旱性强的甘蔗亲本及其衍生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已建立的甘蔗抗旱生理鉴定技术对38个中国常用甘蔗亲本及其衍生品种进行盆栽人工水分胁迫抗旱性评价。【结果】通过聚类和判别分析将其抗旱性分为3类。 【结论】抗旱亲本桂糖11及其衍生的品种云蔗89-351、桂糖89-5表现较强的抗旱性;中高抗亲本CP72-1210和新台糖1号衍生品种的抗旱性取决于另一亲本的抗旱性,与抗旱性强的亲本粤农73-204、湛74-141衍生的品种粤糖93-159、福农95-1702和福农91-4621表现为较强抗旱性,选择不抗旱亲本科5和闽糖69-243组配组合选育的福农91-4710和福农94-0403的抗旱性为中低抗;不抗旱亲本选15衍生的品种闽糖92-505等基本不抗旱。其它亲本种质如斑茅、福农81-745、崖90-33和崖73-512等经鉴定为抗旱种质或亲本。  相似文献   

20.
稻瘟菌粗毒素对水稻防御性相关酶系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品种水稻幼苗为试材,进行了利用低浓度稻瘟菌毒素作为激发子来提高水稻抗病性的研究,测定了与抗病性有关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比感病品种易被毒素激活,但抗病品种被毒素处理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低于感病品种。经0~120 h的动态检测,1∶40处理感病品种效果最好,而1∶50处理抗病品种效果最好。说明一定浓度的毒素能够作为激发子来诱导水稻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