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中国春-Synthetic 6x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磷处理条件下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旗叶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研究低磷胁迫对相关生理性状的影响,并对控制其含量的相关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中国春-Synthetic 6x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在测定的各生育时期中明显低于对照;Synthetic 6x的2A、1B、7B染色体上携有诱导叶绿素含量增高的相关基因;2A、3A、7B、6D染色体上携有诱导类胡萝卜素含量增高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春-Synthetic 6x小麦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其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正常水分条件下(对照),5A、5B代换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5B代换系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春.干旱胁迫下,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低于对照,3A、4D代换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2A、4D代换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始终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春.由此表明,正常水分条件下,Synthetic 6x的5A、5B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叶绿素含量增高的有利基因,5B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类胡萝卜素含量增高的有利基因.干旱胁迫下,Synthetic 6x的3A、4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叶绿素含量增高的有利基因,2A、4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类胡萝卜素含量增高的有利基因.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春-Synthetic 6x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磷处理条件下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旗叶的荧光参数,研究低磷胁迫对荧光参数的影响,并对控制荧光参数的相关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导致小麦代换系及其亲本的最大荧光( Fm)、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 Fv/Fm)在测定的各生育时期中明显低于对照,初始荧光(Fo)明显高于对照;Synthetic 6x的3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低磷胁迫下调控Fo的有利基因;3B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调控Fm的有利基因;3B、7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调控Fv/Fm的有利基因。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春-Synthetic 6x小麦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对其旗叶相对含水量(RWC)、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1A,2D和3D代换系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及其干旱/对照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春,3A,3B,4B,5B,6B,1D,2D和4D代换系叶片离体失水速率及其干旱/对照值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中国春。由此表明,Synthetic 6x的1A,2D和3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干旱胁迫下调控相对含水量的基因,Synthetic 6x的3A,3B,4B,5B,6B,1D,2D和4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干旱胁迫下调控离体失水速率的基因。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对小麦叶片细胞膜透性效应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测定干旱胁迫下小麦中国春-Synthetic 6x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品种中国春(受体)和Synthetic 6x(供体)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K 相对渗出率,对调控干旱胁迫下功能叶片细胞膜稳定性的染色体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1D,2D,2B,3A,3D,4A,4B,6A,6B,7D和7A等染色体代换系的相对电导率和K 相对渗出率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中国春,而其他代换系差异均不显著。表明Synthetic 6x的1D,2B,2D,3A,3D,4A,4B,6A,6B,7D和7A染色体上具有耐旱性基因,而其他染色体与Synthetic 6x的耐旱性无关。研究结果可为小麦抗旱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盐胁迫对小麦代换系酶活性的影响,以中国春-Synthetic 6x 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测定在盐处理条件下幼苗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变化,并对其相关耐盐特性的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采用霍格兰营养液水培法,设置对照(0 mmol/L NaCl)和盐处理(150 mmol/L NaCl),在幼苗两叶一心时进行处理,四叶一心时取样,分别测定对照和盐处理条件下幼苗的SOD和POD活性以及MDA含量。在盐胁迫条件下,小麦代换系幼苗SOD和POD活性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降低。其中,1A、5A、6A、1B、5B、6B、7B和5D代换系的SOD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母本中国春,2A、1B、2B、3B、5B、6B、5D和6D代换系的相对SOD 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母本中国春;3A、4A、5A、6A、7A、6B和7D代换系的POD 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春,4A、5A、6B、1D和7D 代换系的相对POD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春。由于保护酶的作用,在盐胁迫条件下,多数代换系MDA含量明显减少,2A、3A、4A、6A、1B、3B、4B、5B、6B、7B、1D、5D和7D代换系的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母本中国春,2A、6A、6B、1D和2D代换系的相对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母本中国春。 Synthetic 6x 的1B、5B、6B 和5D 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幼苗SOD活性增强的基因,4A、5A、6B和7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幼苗POD 活性增强的基因,抑制幼苗MDA含量增高的基因可能存在于2A、6A、6B和1D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下小麦脯氨酸积累相关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于旱胁迫和对照条件下中国春-Hope代换系和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代换系的叶片脯氨酸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方差分析表明:普通小麦可能在4B、5A和5D染色体上有控制干旱胁迫下脯氨酸积累的基因存在,6B和6D染色体上可能有抑制脯氨酸积累的基因存在。在测定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代换系的叶片脯氨酸含量后,确定小麦5A和5D染色体上有  相似文献   

8.
以具有强抗逆性Synthetic 6×为染色体供体的中国春背景A染色体组代换系为材料,研究了A染色体组各对染色体代换对低氮胁迫下小麦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S相比,供体的植株干物质量显著降低,植株含氮量显著增加。用供体A染色体组各对染色体对CS相应染色体进行替换后,各染色体代换系1A~7A的植株干物质量和含氮量数值居于供体和CS之间。其中,6A植株干物质量较CS的降低幅度最小,较供体的增幅最大;5A植株干物质量较CS的降低幅度最大,较供体的增幅最小。供体的植株含氮量显著高于受体CS。与CS相比,2A和6A的植株含氮量显著高于CS,其他代换系与CS的差异不显著。在低氮胁迫条件下,6A和2A的植株氮累积量较供体和CS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小麦植株对低氮条件下的氮素吸收能力表现明显的染色体效应,供体6A和2A含有植株抵御低氮胁迫的氮高效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9.
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不同类型的 6个水稻品种 (系 )按双列杂交设计 (5× 6 )配制成一套包括亲本、F1和F2 3个世代的遗传群体。应用包括 3套遗传体系基因效应的数量性状发育遗传模型 ,分析了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及其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三倍体种子、细胞质和二倍体母体植株的遗传效应均可明显影响稻米各个发育时期的可溶性糖含量。其中灌浆始期以三倍体种子和二倍体母体植株效应为主 ,灌浆中期以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为主 ,灌浆后期和成熟期以种子直接显性效应和母体植株显性效应为主。控制稻米可溶性糖含量表现的多种遗传效应基因在稻米各个发育时期均有新的表达 ,共同调控着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表现。不同发育时期可溶性糖含量与稻米品质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灌浆始期和中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不利于增长成熟期的籽粒长和厚度 ,但可增大籽粒宽度。灌浆始期的可溶性糖含量越多 ,对提高成熟期粒重越明显 ,中、后期和成熟期则明显降低粒重。灌浆始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愈多 ,会明显增加糙米直链淀粉含量 ,但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 ,影响程度趋于减弱 ,在后期和成熟期转为负向相关。不同遗传体系基因效应控制着不同发育时期可溶性糖含量与最终稻米品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小麦耐热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春-HOPE染色体代换系为试验材料,利用细胞膜热稳定性和大田生产条件下高温胁迫两种方法,对与耐热性有关的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无论是利用膜热稳定性方法,还是利用大田高温胁迫环境进行耐热性评价的方法,HOPE的2A,3A,2B,3B和4B染色体代换到中国春相应染色体后,均显著提高了中国春的耐热性,证明这些染色体含有与耐热性有关的基因。在大田高温胁迫环境条件下,HOPE的3D,4A,5A和5B染色体也表现与耐热性有关。利用单染色体代换系和不同耐热性代换系杂交组合,对耐热性的基因效应分析结果显示,HOPE2A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表现为显性效应,3A,2B,3A和4B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表现为加性效应;3B与4B,3A与2A,3B与2B以及这些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与2A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之间均可能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不同小麦品种对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不同,为了研究不同小麦品种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差异,选择目前10个华北平原区推广面积较大的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于2009-2010年对春季氮素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拔节期不同施氮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大,在开花期不同小麦品种可溶性糖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施氮处理比不施氮处理有更大的提高,不同施氮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也有影响,施氮处理的产量比不施氮处理的产量高,其中品种‘中科9818’产量最高。试验表明,春季施氮肥有利于改善小麦生育后期的碳代谢能力从而增加产量,可为小麦氮高效育种和小麦生产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乐都紫皮大蒜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乐都紫皮大蒜全生育期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以青海乐都紫皮蒜为材料,研究了萌芽期至成熟期大蒜植株鳞茎、假茎、叶片、蒜薹等器官的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期,大蒜植株各器官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全生育期鳞茎部位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假茎部位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趋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根、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在同一生育期内,大蒜植株各器官可溶性糖的分配比例也有所不同,就大蒜植株同一生育器官来说,不同生育期,其可溶性糖的分配比例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不同环境条件下西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QTL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西瓜栽培品种97103和野生品种PI296341-FR为亲本构建了由117个稳定株系组成的F2S8代重组自交系永久群体。利用RAPD、SSR、AFLP和SCAR等203个标记,构建了该RIL群体的高密度分子遗传连锁图谱,覆盖基因组总长度1383.8cM,平均图距6.8cM。在新疆和北京2个地点的3个年份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QTL比较分析。累计检测到18个QTL,分布在第1、2、3、5、14、15和19连锁群上。其中3种环境中能重复检出的QTL2个,贡献率为14.2% ̄22.9%。两种环境中能重复检出的QTL6个,其贡献率为12.4% ̄20.3%。仅能在单一环境下检测到的QTL10个,其贡献率为14.4% ̄22.6%。根据不同环境条件下的QTL比较分析结果,认为第1连锁群上的qSSC-1a和qSSC-1b可能是控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性状表达的主效QTL位点,这2个QTL位点的峰值分别落在标记N02_800a和Z03_250a上,这对西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标记辅助选择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14.
The content of soluble non-digestible,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 (SNDP) in grain of about 700 inbred lines of rye varied during three seasons (1985–1987) from 35 to 75 mg/g with the highest frequency between 55 and 75 mg/g. The SNDP level in popular Polish open pollinated cultivars was never below 60 mg/g. The results of reciprocal crosses proved lack of xenia effect on the SNDP content. The level of SNDP compounds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either protein or thousand kernel weight. In spite of large environmental effect of SNDP and protein contents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of these characters in S3 sublines in each environment were below 7 % and the heritability in broad sense amounted up to 0.73 for SNDP and 0.61 for protein. A few lines have been selected with low SNDP content transferred to their progenies. In some of them protein content was as high as 18%; these might be good donors of high nutritive value.  相似文献   

15.
分子标记可以作为常规玉米育种的有益辅助,提高育种效率,尤其是针对基于隐性纯合基因的甜质玉米杂交育种。以自育的22份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选取玉米基因组数据库中收录的基于shrunken2(sh2)、brittle endosperm2(bt2)、amyloseextender1(ae1)、sugary2(su2)、shrunkenl(sh1)、miniature seed1(mnl)和dull endosperm1(du1)等7个甜质基因开发的12个基因内标记,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在此基础上,结合这些材料可溶性糖含量的刚定,明确22份甜质自交系的甜质类型。侧定结果表明,在乳熟期,22份甜质自交系子粒可溶性糖含量为18.83%一25.58%,均表现为超甜类型。分子鉴定结果则显示,22份甜自交系在CL1742 ( ae1 ),CL1800(du1)、CL1139(mnl)、CL1470(sh2)、SOG1205(bt2)、SOG0157(sh1)与phi044(sh1)等7个标记上的等位变异与普通自交系一致,而IDP202(su2)、功P584(su2)……  相似文献   

16.
棉苗抗冷性与其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以三类不同抗冷级别(特早熟、中熟和晚熟)的9个棉花品种为材料,将其幼苗经4℃低温处理48小时后,测定可溶性糖的含量,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所试9个品种的幼苗,经低温锻炼后,其可溶性糖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的幅度虽因品种不同而异,但同一抗冷级别的不同品种的可溶性糖的平均提高率与抗冷性成明显的正相关。所以,可以将低温处理后的可溶性性糖的提不率作为划分棉花苗期抗冷级别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2014年四川省鲜食甜玉米区试9个甜玉米新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水溶性总糖与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甜玉米水溶性总糖与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度的大小依次为穗行数穗粗百粒重穗长出苗-采收期穗位高株高行粒数出籽率秃尖,穗行数是影响甜玉米水溶性总糖含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穗粗、百粒重,秃尖对甜玉米水溶性总糖含量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适用于小微型企业测定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的方法,将邻苯二甲酸酯类转化为单过氧邻苯二甲酸镁(Magnesium monoperoxyphthalate,MMPP),采用荧光法测定MMPP含量进而计算出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含量的方法。单因素试验及响应曲面法结果表明,测定MMPP荧光强度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光照时间0.78 h,加热温度75.09℃,恒温时间2.5 h。该方法设备投资少、操作简单、作业时间短,适用于小微型企业。  相似文献   

19.
以苹果、柑橘、猕猴桃、鲜食葡萄、甜瓜五种代表性水果为试材,对折射仪法测定水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四种取汁方法(脱脂棉过滤法、单层滤纸挤汁法、双层擦镜纸挤汁法和四层纱布挤汁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双层擦镜纸挤汁法和四层纱布挤汁法均为适宜取汁方法。其中以双层擦镜纸挤汁法更为简便,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在实验室间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