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小龙茶见于赵抃的"重游龙井"诗 在《全宋诗》第6册第4249页《赵抃诗集·卷六》中有诗: 重游龙井 予元丰己未仲春甲寅以守杭得请归田,出游南山,宿龙井佛祠.今岁甲子六月朔旦复来,六年于兹矣.老僧辩才登龙泓亭烹小龙茶以迓予,因作四句云. 湖山深处梵王家,半纪重来两鬓华. 珍重老师迎意厚,龙泓亭上点龙茶. 该诗系从宋施谔《淳祐临安志》引来.淳祐为南宋理宗年号,时间为1241~1252年. 该诗亦见于清汪勐涓著《龙井见闻录》,而《龙井见闻录》系从《咸淳临安志》引来,咸淳为南宋度宗年号,时间为1265~1274年.因此可见,《咸淳临安志》系从《淳祐临安志》中引来.两诗文字相同,只是《咸淳临安志》把《淳祜临安志》中的"茶"改成"团".《淳祜临安志》:"老僧辩才登龙泓亭烹小龙茶以迓予."《咸淳临安志》:"老僧辩才登龙泓亭烹小龙团以迓予".  相似文献   

2.
蔡襄字君谟,福建仙游人,是北宋的一位著名茶人,他以创制小龙团茶和著作《茶录》闻名于世。我在1984年曾写了“蔡君谟与茶”,刊登在《福建茶叶》第4期上,现根据新收集到有关他的茶诗方面的资料,写一续篇,蔡襄有茶诗二十余首,这些茶诗,既是福建的珍贵茶事史料。又是中国茶文化的精品,特撰之以文供大家研究和欣赏。北苑十咏这十咏包括:出东门向北苑路,北龙、茶垄、采茶、造茶、试茶、御井、龙塘风池、修贡亭。纵观这十咏,它写了北苑的地理位置(第一、二首),贡茶(龙凤团茶)的采制和品尝(第三、四、五、六、十首),优质的条…  相似文献   

3.
陆德彪 《茶叶》2001,27(2):16
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是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学识广博,因为不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仕途坎坷,其“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作品为大家所熟悉和赞美。 龚自珍的茶诗茶词甚多,47岁时所作的《会稽茶》便是其中的佳作。《会稽茶》诗云: 茶星夜照越江明, 不使风篁(指龙井)负重名。来岁天台归楫罢, 春波吸尽镜湖平。 在《会稽茶》诗前有一段长200字的序言,作者在序言中赞美会稽茶“秀颖似碧螺而色白,与浓绿者不同,先微苦,涤脾,甘甚久,与龙井骤芳甘不同,凡所同者,山水芳馨之气也。”认为会稽茶的质量“乃在洞庭(指碧螺春)、龙井间”。  相似文献   

4.
邢湘臣 《茶报》2004,(3):46-46
自古至今盛名不衰的“碧螺春”茶。清代词人李菁客盛赞日:“谁摘碧天色?点入小龙团.太湖万顷云水,渲染几经年。……龙井洁、武夷润、齐山鲜,瓷瓯银碗同涤,三美一齐兼”。在古人心目中,“碧螺春”茶兼有三美,在西湖龙井、武夷岩茶之上。由此可想品位之高,故今被列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萍 《福建茶叶》2016,(6):376-377
中国的诗歌艺术宝库,其丰富多彩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茶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分支,虽然在浩如烟海的中国诗歌典籍中茶诗所占比例非常小,但是在艺术成就上却美不胜收,不少篇目至今脍炙人口。本文以《六羡歌》的英译为切入口,以解读茶诗和《六羡歌》、分析语言共性和茶诗翻译的关系为两个着力点,来探讨在语言共性的视阈下茶诗翻译,希望可以提高人们对茶诗翻译的重视,推进茶诗翻译工作的进展,从而更好的传播茶文化,提高中国文化的输出,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国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偶翻《中国古代茶诗选》,颇有收获。古往今来许各文人墨客都与茶有线,或善于品茶,或精于茶艺,或以茶会友,或借茶吟唱。可以说英是一种文化酵母,它酿造了诗,丰富了文学;同时在人们品茗和体验茶道的过程中,也充实了茶的内涵。茶与诗融于一体,茶予诗情,诗扬茶名,待条交映,相得益彰。(-)古代诗人,以茶为题吟诗者不少。诗圣李白吟名茶“仙人掌茶”(<<答族任僧中早赠玉泉仙人掌条并序》)至今仍偿炙人回:尝问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白如鸦,倒悬深溪月。茗止此中石。玉泉流不采。根柯洒劳津,来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  相似文献   

7.
龙井茶与西湖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晔 《茶叶》2002,28(3):164-165
(一) 龙井古称龙泓,初以泉水著名,这里曾出土了东吴赤乌年间(238-250)"水府龙神"祈雨的铁牌.至于杭州之茶究竟起源于何时?虽无明确记载,但唐朝陆羽的<茶经>已言及:"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北宋赵忭以资政殿大学士任杭州太守,尝与苏东坡、秦少游同游西湖诸山,宿龙井寺,寺僧辨才烹茶待客,赵忭作诗:"  相似文献   

8.
程柱生 《茶叶通讯》2011,38(1):46-48
(六)动物类 带"龙"(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 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字的茶名:西湖龙井、大佛龙井、羊岩龙井、 海风龙井、莲台龙井、南海神龙井、龙潭茶、龙泉茶、龙虾茶、龙舞茶、 龙须茶、龙乾春、龙都香茗、龙都毛峰、龙都颗颗香、龙岩斜背茶、龙浦仙毫、龙浦翠茗、龙泉白天鹅、龙泉剑茗、龙泉玉剑、龙潭翠毫、龙游凤尖、龙山银尖、龙谷丽人、龙湖雪梅、龙湖翠、龙游方山茶、龙洞碧芽、雪龙茶、九龙茶、游龙茶、  相似文献   

9.
乔惠全 《福建茶叶》2024,(2):174-176
朱熹茶诗的篇目存在争议,而争议的根源之一在于茶诗如何定义。广义茶诗可以界定为所有与茶有关的诗。以广义茶诗而论,《全宋诗》中可辑出朱熹茶诗18首,篇名没有争议,朱熹诗辑佚未见茶诗,故而现存朱熹茶诗共计18首。较之《唐宋茶诗辑注》和《历代茶诗集成·宋金卷》,朱熹茶诗定为18首更为准确。朱熹茶诗篇目的确定为朱熹茶诗的注释、评析提供了确定的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4月29日,北京老舍茶馆举行第三届茶文化节“暨五环茶迎奥运”活动。其中的绿环为浙江省新昌县的大佛龙井。由此可见新昌县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意志。早“在茶与和谐社会”主题研讨会、大佛龙井新茶品鉴会上,新昌县委副书记程晓帆结合全县实际,作了《发展茶产业、促进社会和谐》的讲话。据悉,“在茶与和谐社会”主题论坛上,茶界、文化界的资深茶人及社会各界代表共同研讨了茶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并联名向全社会发“出同饮中国茶,共建和谐社会”的倡议。新昌县大佛龙井是老舍茶馆拓展茶叶市场的一个主打产品。举行大佛龙井新茶品鉴会,让更…  相似文献   

11.
龙井茶诗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宋代在龙井茶尚未诞生前,美丽的杭州西湖边的群山中,已经出现了多个名茶,如宝云茶、香林茶、白云茶、小龙茶、垂云茶等。《广群芳谱·茶谱》引《杭州府志》:"宝云山产者,名宝云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者,名香林茶;上天竺寺白云庵者,名白云茶",宝云茶、白云茶均见之于诗。谢张和仲惠宝云茶宋·王令故人有意真怜我,灵荈封题寄荜门。与疗文园消渴病,还招楚客独醒魂。烹来似带吴云脚,摘处应无谷雨痕。果肯同尝竹林下,寒泉犹有惠山存。  相似文献   

12.
刘祖生  胡月龄 《茶叶》2013,39(2):119-119
石濑茗翁建大功,八百茶诗咏茶人;茶树培育乃高手,选注茶诗又创新;钱江陨落一茶星。注释:[1]钱时霖同志生前自号。[2]钱时霖同志一生创作“咏茶人”茶诗800余首,参见《中华茶人诗描》(中国农业出版社)及《中华茶人诗描续集》(中国文化出版社)。[3]钱时霖曾任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茶树栽培研究室主任,高级农艺师。[4]1989年选注出版我国第一部《中国古茶诗选》(浙江古籍出版社)。[5]钱之遗著《历代茶诗集成·唐代卷·宋代卷·金代卷》,收集茶诗6097首,全书百余万言,正在上海文化出版社排印中。  相似文献   

13.
鼓山半岩茶     
昔日偶览《闽小记》,有福州鼓山产茶记载,云:“鼓山半岩茶,色香风味当为闽中第一,不让虎丘、龙井也。”然所记不详不知何出。近见刘湘如先生《鼓山的茶与诗》,引《鼓山志》云:“鼓山灵源洞之后,居民数十家种茶为业,地名茶园,产不甚多,而味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标准便于贯彻实施。方法:通过对《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与《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在编写依据、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分类、等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方面的对比,指出两标准的异同及原因。结果:前者欠缺后者所特有的、与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相关的内容。结论:两标准不等同、不等效,前者要求比后者宽松,且前者替代原来的《六堡茶》标准,需要协调的对象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俞燎远 《茶报》2004,(3):9-9
浙江名茶,始于汉代,兴于唐代,盛于当代,历史悠久。杭州西湖、余杭径山、温州雁荡、开化钱江源、宁波望海岗、淳安千岛湖等风景名胜区盛产名茶,以茶兴景,以景扬茶,名茶胜景相得益彰。浙江十大名茶是大佛龙井、开化龙项、安吉白茶、西湖龙井、武阳春雨、松阳银猴、径山  相似文献   

16.
潘根生 《茶报》2004,(1):41-42
《东茶颂》是一部对韩国茶文化有着深远影响的茶书,作者草衣意恂,精通禅与教,儒学、诗道功底深厚,对茶有深刻的认识。从《东茶颂》的哲学思想,茶道观和茶论来看,论述的主要内容和茶道精神,与中华茶文化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在创作《东茶颂》前,饱览了大量中国古代茶书与茶诗,并深受影响。陆羽的《茶经》和茶道精神对草衣的影响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广西苍梧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制定了《苍梧县六堡茶规模种植实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全县六堡茶面积发展到6.2万亩的目标。从2012年起,苍梧县建立了六堡茶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县政府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扶持六堡茶良种繁育,加工技术研究,品牌创建和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相似文献   

18.
王家斌 《茶叶》2001,27(2):12-13
绍兴县是我国重点产茶县。绍兴茶业在我国茶业发展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其种茶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古越人称为“大茗”。唐代,陆羽《茶经》就有“浙东以越州上”的文字记载。宋代,会稽山日铸(日注)茶已“名扬天下”,与城内卧龙山的“瑞龙茶”相提并论。北宋欧阳修《归田录》:“草茶盛于两浙(浙东、浙西),两浙之品,日铸第一。”日铸在绍兴县平水镇镜内,有日铸岭,是日铸茶的原产区。 陆游,爱国诗人,山阴人(今绍兴县)。在他的诗集中有一百多首诗提到“茶事”,例如《安国院*试日铸茶》诗中:  相似文献   

19.
勘误声明     
本刊2020年第6期(总174期)刊登的论文《六堡茶感官识别技能比赛综述及其标准化方案研究》,第15页其题目《六堡茶感官识别技能比赛综述及其标准化方案研究植成功》,多了三个字“植成功”,特此说明。因此给读者带来的不便,希请谅解。  相似文献   

20.
本文赏析了《水调歌头·尝问大冶乞桃花茶》、《望江南·超然台作》等几首苏轼的茶诗,分析了苏轼茶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格律、音韵及文化,从而感悟茶诗中传达的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