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0年5月3日,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参与完成的又一项家蚕基因组研究成果——"家蚕基因组甲基化谱"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术分刊)上发表。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等合作完成。  相似文献   

2.
《蚕学通讯》2010,(4):14-15
<正>1)2009年1月2日,国际昆虫学著名杂志《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正式出版《家蚕基因组特别刊》,详细报道了家蚕基因组精细图成果。受万刚部长委托,科技部专门发来贺信,祝贺我所家蚕基因组研究再次取得重要进展。2)2009年1月12~13日,农业部、财政部在京联合召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3.
《蚕学通讯》2006,26(4):28-28
12月26日,由科技日报社组织部分院士和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参与评选的“2006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入选并名列榜首。2006年1月2日,西南大学蚕桑学重点实验室与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制成功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这是我国在家蚕基因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项重大进展,将为我国家蚕产业的发展以及人类防病找到有效途径。2003年,西南大学蚕桑学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室成功绘制出“家蚕基因框架图”,并于2004年12月10日在《科学》上发表,这是近百年来我国在《科学》杂志发表家蚕研究论文"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蚕学通讯》2010,(3):59-59
2010年7月6日,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团队与日本等合作完成的家蚕伴性赤蚁突变基因定位克隆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在线发表。  相似文献   

5.
《蚕学通讯》2010,(2):7-7
2010年5月3日,又一项家蚕基因组研究成果——“家蚕基因组甲基化谱”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术分刊)上发表。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西南大学、上海肿瘤所等合作完成。  相似文献   

6.
近一年来,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继去年率先在全世界完成了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展深人研究,在家蚕基因组研究方面又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撰写完成的研究论《家蚕基因组框架图》(译名)被12月10日美国最新出版的国际权威杂志《ScieIlce》全发表。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6月28日,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团队在生物材料国际权威杂志《Acta Biomaterialia》(Impact Factor:5.093;5-Year Impact Factor:5.378,Rank 2in MATERIALS SCIENCE,BIOMATERIAL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dvanced silk material spun by a transgenic silkworm promotes cell proliferation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的研究论文,详述了团队在蚕丝遗传改造方向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序家蚕微粒子病是养蚕业最为严重的灾害性蚕病。我国是蚕丝业的发源地,早在《农桑辑要》中就有类似家蚕微粒子病征状的记载。其后,日本的马场重久在《蚕養育手鑑》(1712年)中亦记载了类似家蚕微粒子病的病征。1845年,家蚕微粒子病在欧州养蚕区域大暴发,由于欧洲系统的家蚕品种对家蚕微粒子病的抵抗力弱,所以成灾面大,损失惨重。1857年,  相似文献   

9.
12月10日,家蚕基因组研究论文在《Science》上发表。为了庆祝家蚕基因组研究论文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11日上午9时,由重庆市委、市府举办的庆祝大会在西南农业大学第一教学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市委副书记邢元敏、市人大副主任康纲有、市政府副市长谢小军、市政协副主席李明、  相似文献   

10.
《蚕学通讯》2010,(4):1-1
<正>回顾家蚕基因组研究,经历了十年的风雨历程,跨越了五个大步,攀登了三个高峰。2002年在严峻的国际竞争压力下,我们完成了10万条EST序列,这一大步驱动着我们向"家蚕基因组框架图"高峰攀登;2004年我们发表第一篇Science文章后,又迈出了家蚕全基因组芯片和基因组数据平台两大步;2007年攀上了家蚕基因组精细图的高峰;接着我们在完成遗传变异图谱的同时又跨出了基因定位克隆平台和转基因平台两大步,实现了蚕业科学历史性的跨越。我国家蚕研究论文被SCI收录篇数由2000年占世界的6.25%上升至2010年的44.16%,排名由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  相似文献   

11.
蒋猷龙同志在《农业考古》(1984第一期)和《蚕学通讯》(1984第一期)发表了《就家蚕的起源和分化答日本学者并海内诸公》一文。阅后个人认为有不少值得商榷的问题。经对照蒋的《家蚕的起源和分化》一书原文(江苏科技出版社1982)和日本学者吉武和布目的评论《农业考古》(1983第二期)以及国内学者季羡林、蒋同庆、段佑云有关这方面的论文,作为一个读者。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郑劲松 《蚕学通讯》2009,29(3):39-39
2009年8月28日,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和又一项标志性成果,家蚕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主持完成的“40个基因组的重测序揭示了蚕的驯化事件及驯化相关基因”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SCIENCE》上发表,学校隆重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向家蚕基因组团队进行表彰。  相似文献   

13.
秦俭  袁联伟 《蚕业科学》2010,36(1):115-119
2008年12月,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研究团队宣布了世界上第1张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的诞生。家蚕基因组精细图和2003年发布的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相比,具有基因覆盖度高、基因组组装更加完整、基因鉴定更加准确等特点。2009年,该研究团队在家蚕基因组精细图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9个家蚕突变品系和11个不同地理来源的中国野桑蚕品系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与序列比较分析,共获得了29个家蚕突变品系和11个中国野桑蚕地理品系的全基因组序列,绘制完成了世界上第1张基因组水平上的蚕类单碱基遗传变异图谱,同时还发现了驯化对家蚕生物学性状影响的基因组印记,从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了家蚕的起源进化。2009年8月,《Science》杂志发表了西南大学的研究论文"40个蚕类基因组的重测序揭示了家蚕的驯化事件及驯化相关基因",标志着家蚕基因组计划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4.
《蚕学通讯》2013,(3):37-37
人工核酸酶介导的基因组编辑(genome editing with engineered nucleases )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手段,被《Nature M ethods》杂志评为2011年的年度技术。家蚕的基因组编辑在研究家蚕功能基因、培育家蚕新型素材、家蚕生物反应器开发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西南大学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团队紧跟国际上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迅速在家蚕基因组编辑研究领域开展相关研究工作。2012年9月,该团队在《PLoS ONE》杂志上公布了其利用近期发展起来的基因组编辑工具- TALE核酸酶技术(TALEN)实现对家蚕内源靶基因的可遗传敲除的研究成果,该论文发表以后受到国内外众多媒体的转载与评论,发表之后的短短一年时间内即被包括《Nat Rev Mol Cell Biol》、《Genome Res》等高水平杂志在内的论文引用28次。随后,研究团队又围绕着建立高效的家蚕基因组编辑技术平台开展研究工作,建立了适用于家蚕基因组编辑的 TALEN 高效组装技术体系和活性检测平台。通过组装平台,研究人员可以高效的对人工设计的 TALEN 打靶载体进行组装。通过活性检测平台,研究人员可以便利地对组装的 TALEN 打靶载体的打靶效率进行评估,筛选高活性的TALEN 打靶载体,这对提高对家蚕功能基因敲除,尤其是可遗传敲除的成功率有着重大意义。该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家蚕基因组编辑技术平台的完善和成熟,为实现家蚕功能基因的大规模敲除打下了坚实基础。相关研究论文“High-efficiency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customized TALENs for silkworm genome editing”于2013年9月28号在国家权威杂志《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上在线发表(http ://link .springer .com/article/10.1007/s00438-013-0782-4)。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王峰、马三垣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西南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夏庆友是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夏庆友教授领衔的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团队在美国化学协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主办的生物高分子材料学国际权威杂志《Biomacromolecules》(最新JCR影响因子为5.75)上,在线发表了题为"Modify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lk fiber by genetically disrupting the ionic environment for silk formation"的研究论文,详述了该研究团队在蚕丝纤维力学性能改良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北方蚕业》2015,(1):46-46
<正>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马三垣等研究人员,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实验室主任夏庆友教授的带领下,通过基因组编辑,对丝蛋白进行了基因重组,让家蚕吐出了人工合成丝蛋白。该研究成果于2014年10月发表在国际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蚕体约含16425个基因,其中一个基因叫做Fib-H基因,它是丝蛋白的最主要成分,是几千年以来人类驯化和利用家蚕的主要靶标。利用锌指核酸酶技术,研究者在家蚕的生殖细胞中"剪切"掉了其  相似文献   

17.
2009年8月27日,国际著名学术杂志《Science))((〈科学》)在线发表了西南大学主持完成的重要科研成果——《40个基因组完全重测序揭示蚕的驯化事件及其相关基因》(《Complete reseanquencing of 40 genomes reveals domestication events and genes in silkworm(Bombyx)》)2004年发表世界第一张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后,中国科学家再次在《Science))杂志上。  相似文献   

18.
魏幼平  陶美林  方瑷 《蚕业科学》2011,37(3):495-502
2001-2010年《蚕业科学》共刊登1 227篇研究论文与报告,其中2010年的载文量是2001年的2.1倍;发表论文受国家、省(部)级科研计划项目资助比率2010年达到82.5%,10年间增加了1倍以上;学科基础研究类论文在载文总量中的比率2010年达到79.53%,比2001年增加17.51个百分点;基础前沿重点领域"家蚕功能基因组与蛋白质组研究"、产业技术热点领域"蚕桑资源利用研究"的论文占载文总量的比率逐年上升,2010年分别为25.7%、19.5%;载文的作者单位类型分布中,高等院校占71.31%,科研院所占25.35%。分析近10年《蚕业科学》载文基本信息认为:家蚕基因组计划引领蚕业科学研究快速发展,并日益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现代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的融入促进了蚕业科学基础研究的新飞跃,并提升了家蚕在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地位;蚕丝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目标,已催生出蚕业科学研究的新兴领域;高等院校成为蚕业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我国蚕业科学研究体系已形成优势互补、相互协调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9.
《蚕学通讯》2010,(2):61-61
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代方银等研究揭示了家蚕体色突变“暗化型”(melanism,mln)的成因。研究论文《Mutationsofanarylalkylamine--n--acetyltransferase,BM—IAANAT,areresponsibleforthesilkwormmelanismmutant》于2010年3月23日在《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杂志在线发表,6月18日正式出版。这是目前中国科技工作者利用本土资源和科技力量独立完成的第一篇关于家蚕突变基因定位克隆研究的论文。  相似文献   

20.
《蚕学通讯》2011,(1):8-8
近日,著名的汤姆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团旗下的科学观察《Science Watch》致函西南大学蚕学所,祝贺该所于2004年在Science上发表的家蚕基因组框架图论文"Adraft sequence for the genome of t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