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效氯氰菊酯ME对苹果桃小食心虫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5%高效氯氰菊酯ME对桃小食心虫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其LD50为1.068μg/g,95%置信限区间为0.6178~1.9591μg/g,表明该药剂对桃小食心虫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田间应用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苹果树桃小食心虫,在稀释1000~2000倍液的范围内,药后5d防效为91.7%~100.0%,药后35d防效仍达89.8%~99.1%,略好于对照药剂4.5%高效氯氰菊酯EC,且速效性好,持效性显著。同时,微乳剂是一种安全、环保的水基化剂型。因此,4.5%高效氯氰菊酯ME可以作为防治桃小食心虫的有效药剂,替代乳油剂型药剂进行推广使用,最佳用药量以1000~1500倍液为宜。  相似文献   

2.
陕北枣树桃小食心虫防治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6~2001年在陕西省佳县产枣区通过药剂防治试验表明 ,在枣树桃小食心虫第1代幼虫期用5%氯氰菊酯乳油、25%敌杀死乳油、25%功夫乳油2000倍液 ,第1代成虫期用30%桃小灵1000倍液和第2代幼虫期用来福灵乳油1000倍液 ,防效均在95%以上,其中5%氯氰菊酯乳油和5%来福灵还可同时兼治枣镰翅小卷蛾  相似文献   

3.
杏桃小食心虫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桃小食心虫在杏树上1年发生1代,越冬幼虫出土和成虫发生期均较苹果桃小食心虫早半个月。1993 ̄1996年调查结果表明,第1代幼虫滞育率达99%左右,近乎专性滞育。在室内21℃和光照时数14.5 ̄15.5h范围内试验,杏桃小食心虫幼虫的滞育几乎不受光周期的影响,它的越冬幼和刚出土幼虫的酯酶同工酶和苹果桃小食心虫均有较大差别。作者还提出了杏园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4.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1%乳油对桃小食心虫防效较高且持效期长,是生产无公害苹果适宜推广的药剂,同时可兼治多种虫害;并提出桃小食心虫防治最好采用果实全套袋,对不套袋园根据桃小食心虫的发生特点,抓住防治最佳时期应采取地面施药和树上防治相结合,以地面防治为主,树上防治为辅。  相似文献   

5.
桃小食心虫在我国温带水果主产区广泛分布,严重威胁水果出口贸易。为明确纯磷化氢熏蒸处理桃小食心虫的可能性,本文系统研究了纯磷化氢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桃小食心虫的毒力。耐受性分析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各虫态对磷化氢的耐受力有很大差别,1~2龄幼虫耐受性最弱,5龄老熟幼虫耐受性最强。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25℃,0.14~0.70mg/L磷化氢熏蒸5龄老熟幼虫81~199h或15℃,0.28~0.84 mg/L磷化氢熏蒸136~166h,桃小食心虫死亡率可达99%;在25℃和15℃下,试虫达到一定死亡率的气体浓度、时间乘积(CT)关系式分别为k=C0.5 T和k=C0.2 T,说明在本试验所取浓度范围内,处理时间是影响磷化氢对桃小食心虫老熟幼虫毒力作用的主要因素,相同条件下高温比低温更有利于磷化氢熏蒸杀虫。本文首次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纯磷化氢熏蒸桃小食心虫的毒力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纯磷化氢熏蒸技术在水果携带桃小食心虫的检疫处理中极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氯虫苯甲酰胺对桃小食心虫生长发育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亚致死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连续处理对第4代桃小食心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用LC10、LC30和LC50的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的苹果分别继代饲养桃小食心虫(简称LC10、LC30和LC50种群)。以第4代初孵幼虫为起点记录其各阶段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等数据,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对桃小食心虫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LC30和LC50种群桃小食心虫的卵期与对照(CK)种群相比明显延长; LC50种群桃小食心虫的蛀果率、脱果率、幼虫存活率、世代存活率以及单雌平均产卵量均显著低于CK种群; CK、LC10、LC30和LC50种群单雌平均产卵量分别为(183.67±10.39)、(177.66±14.81)、(147.83±14.54)粒和(126.33±11.29)粒。桃小食心虫LC30和LC50种群与CK种群相比,内禀增长率、净生殖率和周限增长率显著降低,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延长,相对适合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大面积应用斯氏线虫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报道了在山东省大面积应用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的Agriotes品系防治桃小食心虫(以下简称桃小)的试验。结果表明,线虫在果园土壤中能存活25天左右,但线虫的存活回收数量及对大蜡螟幼虫的致死率随时间的延长均呈负指数趋势下降。应用线虫防治桃小的果园总面积为167.3ha,在施用线虫后25天的累计卵果率均在1%以下,说明线虫能大面积有效地控制桃小的为害。  相似文献   

8.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 (Busck)是桃、梨果园中最重要的食心害虫之一,仅依据往年的发生期和田间为害特征来指导防治具有滞后性。而性信息素具有高效、专一性强的特点,可用于准确监测其成虫发生情况,以此推测成虫的卵高峰期和幼虫初孵期,科学地指导防治。本研究在3个不同生境果园中,利用性信息素监测梨小食心虫成虫周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2019年在杭州余杭地区3个不同生境果园,包括越冬代在内,平地桃园和平地梨园的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7代,而坡地桃园只有6代。成虫始见于3月中旬,终见于10月下旬;3个果园由于生境不同,同一世代梨小食心虫高峰期发生时间和各世代高峰期间隔时间不尽相同。因此在不同生境果园利用性信息素监测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动态,有助于指导果园的适期防治。  相似文献   

9.
我国昆虫病原线虫的田间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刘南欣 《昆虫天敌》1993,15(2):96-100
作为害虫的自然天敌,昆虫病原线虫的寄生特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认为是生物防治中的一支新的力量。自从八十年代引进国外大量繁殖技术以来,我国有关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已有不少单位进行了田间应用试验,初步打开了应用研究的局面.主要情况是:1.利用线虫在土壤中比较活跃的特性,大量开展防治某个虫态生活在土中的害虫的试验,取得了防治桃小食心虫大面积试验的良好效果。桃小食心虫在我国主要为害苹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虫产卵在果实表面,卵孵后幼虫钻入果心取食,幼虫老熟时随烂果落地入土化蛹。1981~1983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和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根据该虫在果园土壤中化蛹、虫源地比较集中和昆虫病原线虫  相似文献   

10.
谈加强苹果园桃小食心虫地面防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往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多是采取:在越冬幼虫出土初期,树干周围3尺半径内地面撒布六六六粉;至第一、二代卵发生期或初孵幼虫蛀果期,树上喷洒对硫磷(或其它杀虫剂)3—5次。这套以树上喷药为主的措施,虽曾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树上长期使用这些广谱性杀虫剂,对天敌的杀伤非常严重。因之,在防治食心虫的同时,往往引起叶螨类的猖獗蔓延。这种情况,国内、国外几乎相似。如何避免或调整这种矛盾?世界各国的研究,大都注重于寻找选择性杀虫剂,旨在尽量减少对自然天敌的伤害。虽然  相似文献   

11.
酸枣桃小食心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蕾  沈宝成 《植物保护》1992,18(2):15-17
在陕西乾县枣子沟,桃小食心虫为害酸枣果率40%以上。为害酸枣的桃小食心虫各虫态均比苹果桃小食心虫小,一年发生1代。其越冬幼虫出土期和成虫田间发生期也比同纬度的苹果桃小食心虫晚20天左右。卵主要产在酸枣梗洼和叶背,幼虫对酸枣的为害期短而集中。酸枣桃小食心虫幼虫有4种寄生蜂,总寄生率高达50%左右。  相似文献   

12.
土壤撒施辛硫磷防治苹果桃小食心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国内对苹果桃小食心虫,主要用土壤撒施666和树冠喷药防治。不仅污染了环境和果品,而且影响人体健康。为此,选用在土壤中持效长的辛硫磷,毒杀桃小越冬出土幼虫,收效良好。 一、小区毒杀试验:  相似文献   

13.
高孢子含量Bt制剂对桃小食心虫毒效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报道国产高孢子含量Bt(1.6×10^4IU)可湿性粉剂对桃小食心虫初孵幼虫的室内和田间药效,及其与低浓度化学农药混用的试验结果。室内实验表明,在苹果上分别喷酒高含量Bt可湿粉1000和2000倍液后接虫,第3天幼虫蛀果率均为零;喷酒2.5%溴氰菊酯(3个供试浓度)的结果与之相同,亦无1头幼虫蛀入果内。但是,高含量Bt可湿粉2000倍液在田间的残效期较短,施药后第3天和第6天在苹果上接虫,死亡  相似文献   

14.
梨大食心虫在我国分布很广,有时为害非常严重。三年来在不同地区研究,初步明确了发生世代、田间发生消长及虫期历期,常因地而异。出蛰初期正是梨花芽萌动期,转果初期正是脱萼期,可根据物候期指示防治适期。室内药效测定结果:0.05%E 605、0.25%可湿性 DDT、0.14%敌百虫对幼虫有显著效果,0.0083%E 605、0.05%马拉松有极好的杀卵作用。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证明,在幼虫集中出蛰的地区,于幼虫出蛰初期至盛期(花芽萌动至花芽开放),喷布一次50% E605 1000倍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幼虫害果期喷布50%可湿性 DDT 200倍液;初孵幼虫害芽期喷布50%可湿性DDT 200倍液混加波尔多200倍液,都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是凉山州苹果、梨等果树的重要害虫,有的果园虫果率达80%以上。 我们利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的桃小食心虫性外激素橡皮塞诱芯为试材,在凉山州各地果园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和防治试验。 1.不同配比诱蛾效果试验:桃小食心虫性外激素A、B两成分用顺—7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多年的系统观察,介绍忻州市桃小食心虫的为害特点和冬后幼虫出土、成虫羽化等发生规律。桃小食心虫的防治,应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基础上,采用地面施药和树冠喷雾相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在室内用“沙埋法”比较了两种斯氏属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sp.(CB-2Y)和S.feltiae Agriotos对桃小食心虫的侵染力,结果表明CB-2Y线虫对桃小食心虫幼虫和冬茧的侵染力都高于Agriotos线虫。接线虫笫7天桃小食心虫LD50,CB-2Y组为49条线虫,而Agriotos组为158条;冬茧的LD50分别为1330条和24046条。在桃小冬茧开始活动期(6月15日)分别施用两种线虫,一个月后检查桃小食心虫成虫羽化率,CB-2Y线虫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Agriotos,在1024条线虫/桃小食心虫冬茧时(75条/cm~2),越冬代桃小食心虫的羽化率分别为8.2%和29.2%。  相似文献   

18.
桃小食心虫甲腹茧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宗江 《植物保护》1984,10(1):41-42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为我国北方苹果、梨、枣、桃等果树的一种主要害虫,每年须用多次农药防治,不但污染环境和果实,还杀伤果园内多种害虫的天敌昆虫,造成螨类等害虫猖獗,为果园开展综合防治造成困难。为此,对桃小食心虫的一种重要天敌,桃小食心虫甲腹茧蜂Chelonus Chi-nensis Zhang(注1)在烟台进行了观察。 桃小食心虫甲腹茧蜂,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寄生蜂,在日本、朝鲜等桃小食心虫分布地区,尚  相似文献   

19.
在杏园蛀果害虫发生期,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诱捕研究了新疆南部地区杏园蛀果害虫发生的种类,结果表明,新疆南部地区杏园蛀果害虫共有4种,分别是李小食心虫Grapholitha funebrana Treitschke、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和桃条麦蛾Anarsia lineatella Zeller,其种群数量分占87.41%、3.81%、2.51%和6.27%;李小食心虫种群数量显著大于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和桃条麦蛾,为主要种类;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和桃条麦蛾为次要种类。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1.2%烟碱·苦参碱乳油(烟碱0.7%,苦参碱0.5%)和5%杀铃脲悬浮剂药后1 d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分别为95.02%、78.09%和20.15%;药后5 d,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防治效果分别为89.71%和80.30%,无显著差异。综上,新疆南部地区杏园优势蛀果害虫为李小食心虫,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可作为防控用药。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为其有效测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悬挂不同高度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诱捕监测方法,对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果实套袋和不套袋苹果园桃小食心虫的空间发生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泰安地区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下旬-10月上旬,其中,6月-9月是桃小食心虫发生盛期,此间共出现两次高峰。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距离地面0~2.5m处均可监测到桃小食心虫雄成虫;果实不套袋苹果园在树体不同高度桃小食心虫的发生数量均显著高于果实套袋苹果园(P0.01);果实不套袋苹果园距地面1.5m处的桃小食心虫诱捕量显著高于其他高度(P0.01),而果实套袋苹果园2.0m处诱捕量显著高于其他高度(P0.01);桃小食心虫发生动态趋势、成虫发蛾高峰期和持续时间在果实套袋和不套袋两种条件下差异不明显。试验结果进一步明确了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桃小食心虫的空间分布动态规律,可为提升应用昆虫信息素预测预报的精准性与诱捕防治的全面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