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切花菊的市场消费量每年在3亿支左右,我国每年出口规模约为9000万支。目前,我国出口日本的切花菊品种主要为‘神马’、‘优香’等。近年来,国内相继出现了许多菊花种植企业,海南、珠江流域等南方地区主要以露天栽培为主,长江流域及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日本菊花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菊花是日本的国花,育种历史悠久。目前日本菊花栽培品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堪称世界菊花的研究、栽培和贸易中心。日本切花菊年产值200亿日元,占全部切花的40%。日本菊花育种始于1923年,当时以美国花朵硕大的菊花为母本进行品种改良,育成了花茎短、节间紧凑、叶斜上的日本特有切花菊品系。在气候较冷的长野县,通常11月开放的秋菊易受霜害,所以早熟品种菊的培育就成为首要解决的课题。经过反复杂  相似文献   

3.
蝴蝶兰     
切花菊分单头菊和多头菊,多头菊又叫小菊。这里着重谈单头菊的选购。植物名切花菊购买佳期每年12月至次年五·一节前,其他时间因为高温天气出花质量很差。挑选提示优质菊花切花花枝长度达85厘米以上,叶片厚实、  相似文献   

4.
保护地切花菊的水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菊花(C h r y s a n t h n m u mmorifolium),是源于我国的传统名花,深受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喜爱。日本等国还把菊花作为长寿的象征,用途非常广泛,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菊花消费国,也是我国切花菊出口的主要国家。目前我国切花菊产业正蓬勃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迅速增长,但出口日本及其他国家的数量增长不大,归根到底是因为有很多菊花品质达不到出口标准。切花菊的品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菊花产业发展的瓶颈,而水分是影响菊花品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苗期水分不足,能大大降低菊花的成活率,也是造成老化苗、生长不整齐的主要原因;营养期…  相似文献   

5.
菊花,原产于我国和日本,耐寒,短日照植物,一般每日光照近10小时就能现蕾开花。该花品种繁多,花色多彩,花型多变,深受人们喜爱。菊花属多年生草本,在秋季开花,供切花与花坛栽培,亦可盆栽。工厂化生产采用温室无土栽培并用“控制光周期法”栽培菊花,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供应切花。无土栽培盆栽菊花效果良好。1984年6月19日《南京日报》鸿保、金华报道,《无土栽培效果好——名菊“绿牡丹”初夏开花》。南京电子管厂采用《梅花》牌营养液,使“绿牡丹”在六月中旬开出  相似文献   

6.
<正>菊花为菊科菊属双子叶植物,花色多样,形态各异,为我国传统名花,不仅可供观赏,还有一定的食用、药用价值,如今已成为全球四大切花之一。随着菊花鲜切花栽培和周年开花栽培面积的日益扩大,其苗木(尤其是珍稀品种)需求量增大,市场供不应求,发展潜力巨大。山东省兰陵县园林管理处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指导县绿化公司常年快速繁殖、出圃大量菊花苗,每年除满足本县城市绿化美化需要外,还外销周边县、市,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菊花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7.
常见的菊花切花品种我国常按自然花期的早晚分为夏菊、秋菊和寒菊三类。切花菊品种要求茎秆粗壮挺拔、花色鲜艳、花朵大小适中、耐贮运、耐插性能好等。目前我国切花菊品种多由欧美及日本等地引进。见常见切花菊品种一览表。菊花切花品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菊花是较耐寒的宿根花卉.性喜凉爽的气候,有一定耐寒性,地下宿根能耐-10℃的低温。生长适温为15℃-25℃,菊花适温为10℃-15℃。菊花是短日照植物,因为短日照和低温是菊花发育的重要条件,所以夏季应遮荫防烈日暴晒。菊花适合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生长,忌积涝和连作,要求…  相似文献   

8.
菊系我传统名花,全世界的菊花都是从中国直接、间接外传,演变发展至今的。目前,在全球花卉之中,菊花的总产值居于第一;它又位列“四大切花”(菊花、香石竹、月季、唐菖蒲)之冠——这是菊花的光荣,这也是我国的骄傲。试对今日全世界菊花应用作一剖析,可概分为两大方式:一日切花菊,二日盆栽菊。前者在欧、美、日本等国,正成为菊花生产的主要目的和应用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菊花、现代月季和香石竹号称世界三大切花材料。一、菊花:菊花的切花栽培,一般采用扦插繁殖,宜选用植株较高的品种。扦插成活后,必须注意摘心,一般每株可选留六枝,必要时一株一枝,目的使枝条长而粗壮,高达80cm 以上,以保证切花质量。日本菊花切花占全部切花的1/3以上,并做到四季生产,周年供应。其控制情况如下:1.花期1—3月,晚菊延长光照,推迟花期,冬季加温;2.花期3—5月,七月菊促成栽培,一月定植,冬季加温;3.  相似文献   

10.
全年均衡供货是加速我国切花菊出口日本的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是亚洲最大的花卉消费国和世界最大的菊花消费国,而日本切花菊生产一直供不应求,进口率逐年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11.
菊花白锈病的侵染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菊花白锈病(Puccinia horiana)是菊花生产的第一大病害,在日本、美国、欧洲和地中海地区等被列为检疫性病害。笔者从事切花菊工厂化生产多年,对菊花白锈病病原菌的特征及其侵染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总结了菊花白锈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神马"切花菊白锈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神马”切花菊品种(日本神马公司培育的系列切花菊品种)因其花色纯白、适应性强、易于栽培、瓶插时间长、市场售价高等优点,一经引入我国之后,便受到广大菊花生产者的青睐。2004年我国“神马”栽培面积超过2000多亩,产量超过4000万支,出口日本近3000万支,辽宁、河北、山东  相似文献   

13.
<正>菊花是北京市花,栽培历史悠久,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喜爱。近年来,北京菊花产业发展迅速,切花菊、花坛小菊、独本菊、茶菊、食用菊五大类菊花生产面积达上万亩,其中切花菊年产2000万支,出口创汇达300万美元。同时,北京也积极举办和参加菊展。9月,第二届北京菊花文化节开幕,首次在北京国际鲜花港、北海公园、北京植物园、世界花卉大观园设立了四大展区。10月,北京菊花在第  相似文献   

14.
应对切花菊出口植物检疫经验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新兴的创汇产业,切花菊的对日出口近几年在我国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辽宁、山东、河北、上海、福建等地先后出现了多家专业生产菊花的企业,2000年以来我国菊花对日出口数量每年迅速增长,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如何能够提高产品质量,使中国产的菊花真正得到日本市场的认可,是我国菊花生产企业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其中,如何能够通过日本海关的植物检验检疫顺利进入日本市场是整个销售环节的第一关,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关。  相似文献   

15.
菊花依自然花期可以分为春菊、夏菊、秋菊、寒菊。春菊花期为4月至5月下旬;夏菊花期为5月下旬至7月;秋菊花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寒菊花期为12月上旬至翌年1月。一般在2月、3月、8月、9月见不到菊花开花,特别是品种菊,一般都在秋季开花,要想在其它季节观赏到品种菊则更难,为此,笔者总结出了菊花反季节开花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菊花的染色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菊花(Dendranthema grandiflornm Kitam)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居四大切花之首。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栽菊、赏菊、吟菊的历史文化传统。传统的爱好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菊花的花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菊花花色主要有黄、白、紫、粉、雪青和复色等,除黄、白色外其他花色均不够艳丽。因而对菊花染  相似文献   

17.
菊花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在日本,每年消费菊花切花约20亿支,产值达12亿美元,排在切花消费的首位.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于日本国内生产成本大幅上涨,导致花农积极性下降,产量逐年降低,为此许多花商开始寻求海外产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8.
多头切花菊 具有低温花茅分化能力的多头切花菊新品种。由荷兰富丽泰菊花育种公司培育,品种有‘碧松’、‘泰偌’、‘阿古洛’等。色系全,可以取得出口授权。  相似文献   

19.
今年清明节期间,随着祭奠活动的增多,切花菊走俏市场。通过对斗南花卉批发市场鲜切花价格统计发现,清明前夕云南菊花价格创历史新高(如图1),单头菊和多头菊综合均价达0.9元/支,较2月增长了1倍以上。按近几年国内外菊花行情走势分析,菊花需求量呈逐年上升态势,菊花市场前  相似文献   

20.
菊花隽美多姿,傲寒凌霜,人们习惯上把菊与梅、兰、竹合称为四君子,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最富民族色彩的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菊花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亚灌木植物,春生夏茂,在重阳节前后开花,又有“节花”之称。菊花在全国各地都有生长,与人们劳动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很早我们祖先就把菊花制成菊花羹、菊花糕食用或菊花酒、菊花茶饮用。菊花作为观赏花卉,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礼记·月令》中就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的记载。古时农历每年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时,菊花盛开,全国上下士庶人等都登高聚会,饮菊花酒,赏菊赋诗,以畅秋兴。菊花傲霜而晚香,被人们喻作不为恶势力所屈服,贞守晚节的人品精神。古往今来,无论是诗词书画、文学作品、工艺制品、装饰图案,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到处可见菊花的风韵,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的菊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