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根腐病Bipolarissororiniana (Sacc .)Shoem是近几年阜城县小麦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 2 0 0 0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 2 .4万hm2 ,此病发生 1 .3万hm2 ,病田率达 54% ,病田平均病株率达 61 % ,严重田块病株达1 0 0 %。小麦根腐病自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 ,能为害小麦植株的各个部位。苗期感病 ,芽鞘及根变褐腐烂 ,无效分蘖增多 ,丛生不长 ;成株期感病根冠或茎基部腐烂 ,引起茎基部折断而倒伏或形成“白穗” ,造成小麦减产。1 严重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分析 ,造成小麦根腐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小麦主栽…  相似文献   

2.
1999年 ,水稻穗瘟病在江苏沿海地区大流行 ,其发生面积之大 ,为害程度之重是近 2 0a来没有见过的。据东台市调查 ,1 999年水稻穗瘟病大流行的特点一是发病时间早。于 8月 3 0日在生育期较早的水稻上始见 ,9月 5日前后大面积上普遍发生 ,其见病期比水稻破口抽穗期仅晚 7d左右。病穗出现时间之早是籼改粳以来没有过的。二是流行面积广。全市总发病面积 2 .7万hm2 ,占水稻总面积的 81 .0 8%。其中病穗率在 1 %以下的面积占 2 5.96%,病穗率 1 %~ 5%的占4 6.1 5%,病穗率 5%~ 1 0 %的占 1 8.2 6%,病穗率 1 0 %~ 2 0 %的占 5.77%,病穗率 2 0…  相似文献   

3.
代明江 《植物医生》2002,15(6):9-10
小麦是宁南县最主要的小春粮食作物 ,常年种植面积在 30 0 0hm2 左右。自 1997年以来 ,宁南县小麦条锈病连年大流行 ,1997年发病面积约 6 70hm2 ,占全县小麦播种面积的 2 2 .2 6 %,产量损失达 8.7万kg ,发病面积和危害损失逐年加重 ,到 2 0 0 0年小麦条锈发病面积达约 2 70 0hm2 ,占全县小麦播种面积的83.5 8%,产量损失达 2 0 .85万kg ,对小春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小麦条锈病防治的好坏成为决定小麦产量高低乃至全县粮食生产丰欠的重要因素。1 宁南县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1.1 发病早侵染时间长常年 11月上中旬始见条锈病 ,先在河谷…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玉林市早稻穗颈瘟是近十多年来发生为害最重的 1a。据初步统计 ,全市受害面积近 1 .33万hm2 ,失收面积近 2 0 0hm2 ,损失稻谷 70 0 0t以上 ,其中以北流、陆川、兴业等县、市发生为害较重。北流发病面积 4 0 0 0hm2 左右 ,成灾面积 4 88.67hm2 ,失收面积达 66.67hm2 以上。据调查 ,北流县白马、新圩等 1 1个镇 ,每个镇发生面积 66.67~ 1 33.33hm2 ,多的 2 66.67hm2 ,均有严重减产地块。白马镇的 66.67hm2 特优559组合 ,有近 4 0hm2 失收。陆川县受害严重的面积2 52 .1hm2 ,其中失收面积 74 .1 3hm2 ,病穗率…  相似文献   

5.
小麦赤霉病流行原因分析孝感市植保站李炳清,周书文,丁金元,张红梅1994年,我市小麦收获面积11.87万hm2,比去年的12.03万hm2亩减少1.3%。小麦赤霉病为中等偏重流行,其发病特点是面积大,市部重于北部,病穗率高,但程度轻。全市小麦赤霉病发...  相似文献   

6.
宿州市地处皖北 ,下辖 4县 1区 ,西瓜种植历史悠久。 2 0 0 0年全市西瓜种植面积近 5万hm2 ,达历史最高年份。 2 0 0 0年因多种原因 ,造成西瓜病毒病暴发流行 ,经济损失严重。据市及各县 (区 )植保站 6月上、中旬普查 ,全市西瓜病毒病发生面积达 3 .85万hm2 ,占种植面积的 82 .4 %,发病株率 90 %以上 ,严重度 3级 (按5级划分 )。 6月 1 0、1 8日市植保站会同植保专家、教授先后调查 桥区 1 2个乡镇西瓜连片种植区 ,病毒病病田率 1 0 0 %,一般田块发病株率 3 2 .4 %~ 97.2 %,平均 91 .3 %,重病田块 85%以上植株难以坐瓜 ,或瓜呈畸形 ,…  相似文献   

7.
顺庆区地处川东北 ,嘉陵江中游 ,全区小麦常年种植面积 80 0 0hm2 ,2 0 0 2年小麦条锈病在本区流行发生 ,发病面积 6 5 33hm2 ,造成小麦产量损失 3430t,个别严重田块几乎绝收。1 发生特点1.1 发病始见期早2 0 0 2年小麦条锈病发病始见期为 2 0 0 1年 12月 5日 ,比大发生年的 1999年提早 2 2d ,比常年提早 4 9d。1.2 秋苗发病点多面广2 0 0 1年 12月 1日至 12月 15日 ,在全区 2 5个乡镇普查 ,其中有 12个乡镇发生小麦条锈病 ,病田率为 9% ,病田病点平均 5 .4个 / 6 6 7m2 ,有中心病团的病田率为 2 2 %。1.3 传播蔓延快条锈病由 2…  相似文献   

8.
小麦红矮病是由条沙叶蝉(PsammotetixstriatusLinne)传播的一种病毒病。近年来我县冬小麦发病严重,1994~1996年连续3a大发生,仅1996年发病面积就达1.04万hm2,占冬小麦面积的41.6%,平均病株率40.5%,一般减...  相似文献   

9.
大理州地处低纬高原 ,冬暖夏凉 ,是发展冬春早熟蔬菜的天然温室。近 1 0a来 ,早熟蒜的种植发展很快 ,已成为本州农业生产上的支柱产业。 1 999~ 2 0 0 0年度 ,全州种植面积达 1 .1万hm2 ,产值达 4 .5亿元。但由于受大蒜叶枯病 [Pleosporaherbarum(Pers.etHr.)Kabenhorst]的为害 ,每年都有较大的经济损失。在1 998~ 1 999年度 ,全州种植面积 0 .67万hm2 ,因叶枯病大流行 ,发病面积达 0 .5万hm2 ,造成经济损失 2 0 0 0多万元。该病在本州的一般发病规律是 :大蒜 9月中、下旬播种到 1 1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10.
解大明 《植物医生》2003,16(1):11-12
小麦白粉病近年来在思南县的发生程度已呈明显上升趋势 ,成为该地区对小麦产量构成较大威胁的主要病害。 2 0世纪 90年代初 ,小麦白粉病仅在一些感病品种上和常年发病的老病区发生。自 1996年以来 ,小麦白粉病在其他小麦品种上的发生程度不断加重。据我站历年资料反映 ,1992年全县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 0 .0 76万hm2 ,1998年发病面积上升到 0 .11万hm2 ,2 0 0 1年 3月下旬发病面积已达 0 .2 7万hm2 ,占全县小麦种植面积 36 .4 % ,2 0 0 2年 4月上旬发病面积 0 .5 3万hm2 ,占小麦种植面积 80 %。从 1992年到2 0 0 2年 10年间全县小麦白…  相似文献   

11.
2007年荆州市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白粉病是荆州市小麦上的一种常发性病害,但每年发生的程度年度间差异较大。2007年由于气候条件有利病害发生,加之种植的小麦主要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较差,导致2007年小麦白粉病大发生。据统计,全市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6.91万hm2次,防治面积10.17万hm2次,挽回损失2.15万t,实际损失1.43万t。1发生特点1.1见病早据系统调查观测,小麦白粉病于1月11日见病,比历年平均提早45d左右,比2006年早近2个月,属偏早的年份。1.2扩展快3月12日调查,病田率为66.7%,平均病株率33.2%;3月28日调查,病田率上升为100%,平均病株率70.2%,平均病株率是3月12日的2.1…  相似文献   

12.
永寿县地处陕西省渭北旱塬,全县栽植苹果近1.2万hm2。近年来苹果斑点落叶病逐年偏重发生,发病面积不断扩大,发病程度不断加重,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该病具有潜育期短、发病早、扩展快、再侵染率高的特点。永寿县1997年零星发病面积约600hm2,病叶率0.1%;1998年发病面积发展到2000hm2,病叶率11.2%;1999年发病面积达3333hm2,病叶率17.1%;2000年则上升到8667hm2,病叶率26.5%,重发点位则达到100%。近几年来,通过对斑点落叶病的发生与相关因素的调…  相似文献   

13.
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荆州市油菜菌核病为中等偏重 ,局部大发生程度 ,全市 2 1 8万hm2 油菜全部发病。防治面积 19 6万hm2 ,占发生面积的 89 9%。因防治挽回油菜籽损失 344 2 6t,实际损失 2 0 2 19t。1 发生特点1 1 见病迟今年田间始见病叶迟 ,3月 15日才见病 ,而去年 3月 5日田间即有病叶发生。1 2 病叶在油菜开花前期发展快 ,中期发展缓慢 ,后期持续上升3月 10日油菜进入始盛花期 ,3月 15日初见病叶 ,3月 18日叶病株率为 2 3% ,3月 2 2日叶病株率达到 17 4 % ,4d之内上升 6 5 6倍。 3月 2 5日油菜进入盛花期 ,至 4月 10日进入盛花末期 ,此段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生与品种、气象等因素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上海地区油菜上的主要病害。分析近 1 0a的调查资料 ,可见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油菜品种的抗病性、菌核病的菌源量 ,以及感病生育期的气候条件。1 近 1 0a的发生概况1 990~ 1 999年的 1 0a期间 ,上海市油菜菌核病大发生 1a( 1 995年 ) ,自然病株率在 4 0 %以上 ,病情指数为 2 5左右 ;中等偏重发生 3a( 1 993、1 994、1 998年 ) ,自然发病株率 3 0 %~ 4 0 %,病情指数为 2 0左右 ;中等发生 1a( 1 997年 ) ,自然病株率 2 0 %~ 3 0 %,病情指数 1 0~ 1 5;其余 5a( 1 990、1 991、1 992、1 996、1 999年 )为轻至中等偏…  相似文献   

15.
1  2 0 0 2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概况受特殊气候影响 ,2 0 0 2年我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为偏重发生年份 ,重于 2 0 0 1年 ,共计发生面积 4 38万hm2 (次 ) ,其中 ,重大病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及面积均重于和大于 2 0 0 1年 ,发生面积达到2 0 8.6万hm2 (次 )。稻纵卷叶螟及小麦条锈病是 1997年来最重的一年。小麦条锈病发生区县为 2 2个 ,占全市区县数的 5 6.4 %。稻飞虱发生程度为 4级 ,部分地区 5级 ,发生面积 2 9.8万hm2 (次 ) ;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为 5级 ,局部特大发生 ,…  相似文献   

16.
1999年贺州地区三化螟严重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三化螟在贺州地区水稻上严重发生 ,其发生面积之大 ,发生和为害程度之重是 1 980年以来未有过的 ,现就其严重发生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 ,以期为今后更好地搞好测报和防治提供依据。1 严重发生特点1 .1 发生范围广 ,面积大 ,程度重  1 980年以来 ,三化螟在贺州地区早稻为轻发生 ,晚稻为中等偏轻至中等发生 ,年发生面积 1 .96~ 5.2 5万hm2 ,占水稻种植面积的 1 7%~ 4 5%。 1 999年则在全地区普遍发生 ,早稻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 ,晚稻为大发生 ,局部特大发生 ,全区 1a发生面积 6.2 8万hm2 次 ,占水稻种植面积的 54% ,比 1…  相似文献   

17.
小麦是河南省渑池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万hm2。小麦腥黑穗病在本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比较普遍,80年代后基本绝迹。从1998年开始,本县又发生小麦腥黑穗病,有2个乡4个村,发病面积15hm2。近几年,该病在本县发病面积逐年加大,但大都为零星发生,损失较小,从未引起群众重视。2004年在本县大面积暴发,发生面积0.53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26.2%,发生程度也是历年最重,发病田平均病株率14.5%,全县平均病株率30%以上的面积达0.17万hm2,占发生面积的31.3%。特别是西阳乡高桥村120hm2小麦全部发病,平均病株率12.4%,其中一户农民0.53hm2小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药使用成就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虽然早在 1 0 0 0a以前就已有应用硫磺、铜绿、砒霜以及多种植物性农药防治病虫害的经验 ,但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一项科学技术 ,农药的生产和使用技术的发展还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近半个世纪内的事。据统计 ,90年代全国平均每年发生农业病虫害面积 2 .5亿hm2 次 ,防治面积为 2 .7亿hm2 次 ,其中使用农药进行防治占 90 %以上 ,经防治每年挽回粮食损失约 4 0 0 0万t,棉花 1 70万t;平均每年药剂除草 0 .4 2亿hm2 ,挽回粮食损失 90 0万t以上 ;平均每年药剂灭鼠约 0 .2亿hm2 ,挽回粮食损失 3 70万t。另外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 ,我市番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1 999年种植面积达 1 .1万 hm2 ,预计今年将接近 1 .3万 hm2。同时 ,早疫病在番茄上发生为害也日趋严重 ,今年上半年我市番茄早疫病在发病高峰时病田率达 80 % ,病株率达 67% ,发生严重的田块病株率高达 1 0 0 %。1 症状及发病特点番茄苗期和大田都可以发病。主要为害叶片 ,茎和果实也可以发病。叶片最初出现水渍状暗绿色病斑 ,扩大后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 ,深褐色 ,上有突起的轮纹 ,病斑周围有一圈黄色的环带 ,在潮湿条件下病斑长出黑霉。发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  相似文献   

20.
1990年以来 ,地下害虫在扶风县发生逐年加重 ,已由次要害虫逐渐发展为主要害虫 ,特别是 1 998年秋播后麦田地下害虫严重发生 ,面积之大 ,程度之重为历史罕见 ,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1 发生特点1 .1 面积大 ,为重害 全县 3万hm2 小麦 ,地下害虫发生面积 1 .867万hm2 ,为害较重的田块达 0 .2 67万hm2 ,全县平均为害死苗率 9%~ 1 0 %,特别是北部沿山旱地平均为害死苗率 2 6%,严重的达 50 %~ 60 %,有近千公顷麦田因受害而翻犁毁种。1 .2 种类多 ,基数大 麦田地下害虫主要以蛴螬类、金针虫类为主 ,蝼蛄、蟋蟀、地老虎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